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李睿 《河南水产》2010,(3):24-25
鳜鱼(Siniperca chuatsi)俗称季花鱼、桂花鱼,是淡水名贵鱼类。2000年以来.南湾水库开展鳜鱼网箱养殖生产,其亲鱼源自南湾水库.苗种自繁自育.没有发生过传染性疾病.但寄生虫病却时有发生.苗种培育阶段斜管虫危害较严重,曾发生大批死亡:养成阶段常遭受车轮虫、小瓜虫、斜管虫、指环虫、锚头鳋等及体内多种线虫的寄生.但很少发生死亡现象。  相似文献   

2.
福尔马林对鳜鱼苗种车轮虫、斜管虫病的防治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福尔马林对车轮虫、斜管虫有极强的杀灭能力,对鳜鱼苗种的安全浓度为2.04ppm.在网箱、孵化缸中的泼洒浓度为150~200ppm,池塘中为20ppm.试验结果表明:福尔马林对鳜鱼苗种车轮虫、斜管虫病的治疗效果好于硫酸铜、硫酸亚铁合剂及硫酸铜。  相似文献   

3.
一、早春常见鱼病越冬后期常见鱼病有:气泡病、水霉病、竖鳞病、白云病、腹水病、腐皮病、鳃隐鞭虫、鱼波豆虫病、车轮虫病、斜管虫病、小瓜虫病、孢子虫病、红线虫病、锚头鳋病、中华鳋病、鲺病等引起的疾病。  相似文献   

4.
第五讲 鱼病及其防治 1.已发现的鱼病 虽然迄今已发现大口鲶会患白嘴白皮病、打印病、溃疡病、出血病、烂尾病、烂鳃病、肠炎病、水霉病、斜管虫病、绦虫病、车轮虫病、小瓜虫病、杯体虫病、盘钩虫病、锚头鳋病、鲺病、气泡病、萎瘪病、肝脂肪性肿大病,  相似文献   

5.
春季常见鱼病防治技术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洪波 《黑龙江水产》2007,(2):26-26,48
春季是鱼病的高发季节,这主要是由于鱼类经过数月越冬,体内营养物质消耗较大,体质相对较弱,对疾病的抵抗力较差。如果养鱼户不及时进行鱼病防治,很容易出现问题,造成损失。因此,春季应加强鱼病防治工作,以防为主,积极治疗。春季发生的鱼病主要以细菌性鱼病为主,常见的有赤皮病、烂鳃病、竖鳞病、肠炎病等;其次是寄生虫病,常见的有斜管虫病、车轮虫病、锚头鳋病、绦虫病等。  相似文献   

6.
一、鳜鱼养殖病害及防治1郾纤毛虫病(车轮虫、斜管虫、舌杯虫病)病因是由车轮虫、斜管虫、舌杯虫等寄生虫引起。具体症状表现为病鱼浮头靠近池岸,游动缓慢,口张开,体表呈灰白色,鳃丝呈灰白色、粘液多,并发烂鳃病,病重时鱼体失去平衡,上下浮动,最后导致死亡。此病在鱼种阶段危害  相似文献   

7.
利用食盐防治鱼病,来源容易,价格便宜,且无残毒,国外有用以治疗由车轮虫、斜管虫和口丝虫引起的皮肤病、早期皮肤吸虫病(三代虫)和几种细菌性鱼病。因为它能杀死锚头鳋的无节幼体,因此也用作防治小水体的锚头鳋病。国内报道用食盐浸洗鱼卵和鱼种预防水霉病,拌和在饵料和药饵中预防和减轻细菌性烂鳃病。  相似文献   

8.
朱伟 《内陆水产》2007,32(10):32-32
硫酸酮能与蛋白质结合形成蛋白盐沉淀,因而有较强的杀灭病原体的能力。对鳃隐鞭虫、鱼波豆虫、车轮虫、斜管虫、指环虫、双身虫、中华鳋等寄生虫引起的鱼病有显著的防治作用,同时又能杀灭池塘中的青泥  相似文献   

9.
鳜鱼苗种阶段易发病,死亡率高。做好鳜鱼苗种阶段鱼病的防治在鳜鱼的人工养殖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对鳜鱼苗种阶段常见的鱼病及其防治过程总结如下。一、斜管虫病 1.发病情况及症状尽管在养殖鳜鱼前按常规方法消毒了水体,可经过饥饿及长途运输,在水温15—18℃时此病仍极易发生。由于斜管虫在鱼体皮肤及鳃部的刺激与破坏,引起病鱼分泌大量粘液,使皮肤及鳃的表面呈苍白色或皮肤表面形成一层浅灰的薄膜。严重时病鱼漂浮水面,呼吸困难,鳃盖泛  相似文献   

10.
防治冬季流行性鱼病鱼类越冬是每年12月至翌年3月,同时,这也是冬季鱼病流行的季节,在有病原菌存在的情况下,鱼病都是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发生的,一般低温常见的鱼病有斜管虫病,小瓜虫病,粘孢子虫病,口丝虫病,肤霉病,锚头鳋病等。1、斜管虫病,流行在初冬和春...  相似文献   

11.
<正>鳜鱼肉质鲜嫩,是少数几个长盛不衰的名优水产经济鱼类。无论是网箱培育、水泥池培育,还是土池养殖,鳜鱼养殖的关键在于苗种培育:适口的饵料鱼、病害防治,是鳜鱼苗种培育成功的重要环节。根据笔者多年的生产经验,认为鳜鱼苗种的主要病因是车轮虫、斜管虫及其引发的继发性感染,特别是华中地区五月下旬梅雨季节,水温25℃以下,极易发生原生动物及其继发性感染、真菌、运输伤害等病害。笔者总结了一套较有效的苗种培育各阶段的病害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12.
根据圆口铜鱼( Coreius guichenoti)船体网箱饲养经验,总结了养殖过程中多种鱼病(小瓜虫、疖疮病、车轮虫、三代虫、指环虫、水霉病、肝胆综合征、应激性出血病、头槽绦虫病、赤皮病、腐皮病、斜管虫、钟形虫和锚头鳋等)的发病特征和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13.
<正>阿维菌素是一种生物农药,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鱼病防治,是治疗中华鳋病、锚头鳋病、车轮虫病、小瓜虫病、斜管虫病及细菌性出血病等鱼病的常用药品。阿维菌素对浮游动物毒性较强,在大水体鱼病防治过程中,常对浮游动物造成较大的影响。一、阿维菌素简介阿维菌素又名爱福丁、7051杀虫素、虫螨光、绿菜宝等;英文通用名Avermectin;是由美国Merk公司和日本北里大学大村智等于1976年联合开发的抗生素类药物,我国于1993年由北京农业大学新技术开发总公司研发生产。阿维菌素是由链霉菌中灰色  相似文献   

14.
<正> 在近三年进行鳜鱼池塘、湖泊养殖及苗种繁殖过程中,观察到鳜鱼在不同季节、水域和生长阶段患有斜管虫病、小瓜虫病、白皮病、车轮虫病、烂鳃病等近10种疾病,现将观察到的疾病症状及防治方法分述于后,为鳜鱼规模养殖进行科学防病治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王志迁 《内陆水产》2001,26(5):44-44
1 体外鱼病的预防一般采用定期用药遍洒鱼池。漂白粉在细菌性鱼病流行季节,每半月泼洒1次,用量1克/米3。生石灰水每667米2水深1米施生石灰15~20千克,可改良水质,杀灭水中致病菌。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剂预防寄生性鱼病,如鳃隐鞭虫、口丝虫病、斜管虫病、车轮虫病和中华鳋病等,每月或每两月进行1次,使池水呈0.7克/米3浓度(硫酸铜和硫酸亚铁之比为5∶2)。敌百虫全池泼洒90%晶体敌百虫,使池水呈0.2~0.5克/米3浓度,对指环虫、三代虫、中华鳋的幼虫有较好的杀灭效果。体外鱼病药物预防还可采用食场消毒法进行。在使用时要使药物充分溶…  相似文献   

16.
引起鳗鱼烂鳃病的病源很多。因此,病源不同,防治方法也不相同,且常常多种病源共同危害,成为并发性感染(寄生虫、粘细菌和霉菌)。 一、病源:我国常见的烂鳃病病源有寄生虫、粘细菌和霉菌三大类型。 1、寄生虫引起的病源有:车轮虫、指环虫、斜管虫、三代虫、锚头鳋、杯体虫、两极虫等引起烂鳃病,主要寄生或附着在鳃上,刺激粘液增多,引起鳃组织的鳃丝红肿张大,有的吞食鳃上皮细胞,有的用齿环破坏鳃组织,影响鳃的呼吸功能。还有大量固着  相似文献   

17.
《内陆水产》2002,27(2):22-23
车轮虫、斜管虫属纤毛虫类原生动物,近年来该类虫危害甚大,不仅对四大家鱼的幼鱼有很大危害,而且对鳗鱼、鲈鱼、斑点叉尾鱼回、鳜鱼等特种水产也危害甚重。常规防治措施是使用硫酸铜、硫酸亚铁合剂0.7克/米3全池泼洒。然而由于长期使用已产生严重的抗药性,药效减退,甚至无效。针对上述情况,本公司研制开发一种富迤“车轮清”制剂,主要杀灭原生动物,对虾蟹无不良影响,并在北京、宁夏、陕西、广东顺德、江苏无锡、福建浦田反映效果良好。经大面积水体应用表明,它具有高效、广谱、灭虫性强等特点。对鱼体寄生虫,如车轮虫、斜管…  相似文献   

18.
<正>在2004年以前,我们防治鱼类寄生虫病的重点是中华鳋和锚头鳋,特别是在池塘成鱼养殖中,都以杀灭这两种虫为主要目的,那时,绝大多数渔民还不知道什么是指环虫、车轮虫,这说明那时的指环虫、车轮虫对鱼类的危害并不严重。从2004年开始,车轮虫的危害在本地区显现出来,2006年开始,指环虫病在不少池塘发生。许多鱼药生产企业首先推出杀灭指环虫、车轮虫的专用药物,现被广泛推广应用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下面,根据自己多年的鱼病防治实践,结合典型实例,谈谈对防治指环虫、车轮虫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通过查阅近年来国内有关中草药防治寄生性鱼病的文献,系统的介绍了常见的寄生性鱼病,并就其中草药防治的研究与应用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寄生虫数量达到或超过其危害阈值时,均会构成鱼类病害,危害较大的有斜管虫、双穴吸虫、头槽绦虫、锚头鳋等,控制病原体数量于危害域值之下是鱼病防治的基本策略之一。中草药对寄生性鱼病具有一定的防治作用,加强中草药对寄生性鱼病的研究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0.
《海洋与渔业》2011,(1):49-49
12月病害发生情况 根据我省各测报点本月上报的水产养殖病害监测数据,12月份的病害主要有鱼类水霉病、烂鳃病、细菌性败血症、肠炎病、溃疡病、指环虫病、小瓜虫病、车轮虫病、锚头鳋病、斜管虫、对虾白斑病和红腿病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