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深入了解滇东南水牛(Bubalus bubalis)的遗传多样性及其在水牛中的系统地位。【方法】以29头滇东南水牛血样为材料,通过PCR扩增直接测序,测定了29条滇东南水牛个体的线粒体DNA D-loop(mtDNAD-loop)全序列,并引用GenBank公布的埃及、印度、地中海、巴西及中国水牛mtDNA D-loop序列,构建各单倍型间的聚类树。【结果】滇东南水牛mtDNA D-loop全序列长度为910~917bp,结合GenBank中公布的5条来自云南省马关县的滇东南水牛序列,界定滇东南水牛mtDNA D-loop有单倍型20种,单倍型多态度、核苷酸多态度和核苷酸差异数分别为0.877±0.053,0.011±0.005和9.865±21.419,错配分布分析表明,滇东南水牛保持着较为平稳的群体水平,揭示滇东南水牛现生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较为丰富。聚类结果显示,滇东南水牛所有个体都聚在沼泽型水牛支系,与印度、埃及、地中海等江河型水牛支系截然分列于2大独立的支系;滇东南水牛又分为支系A(SW-A)和支系B(SW-B),与其他中国水牛品种的表现一致。【结论】滇东南水牛群体规模平稳,且群体未曾受到印度水牛基因的渐渗,完全属于沼泽型水牛,支持滇东南水牛起源于中国或东南亚的假说。  相似文献   

2.
贵州山羊遗传多样性及其起源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DNA测序技术分析了贵州3个山羊品种42个个体的mtDNA D—loop全序列。结果表明,贵州山羊mtDNA D—loop全序列分子长为1212~1213bp,检测到67个变异位点,约占分析位点总数的5.53%,界定了33种单倍型。贵州山羊品种单倍型多样度为0.9615~0.9905,核苷酸多样度为1.5883%~1.9004%,表明贵州山羊品种遗传多样性丰富。根据mtDNA单倍型构建了贵州山羊的NJ分子系统树,聚类表明,贵州山羊存在支系A和支系B两大母系起源。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蒙古马mtDNA D-loop区247bp序列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探讨蒙古马的起源。【方法】采用PCR方法、测序技术及生物信息学方法,将本试验所测得的21匹蒙古马的mtDNA D-loop区序列,与GenBank中公布的43条蒙古马的对应序列,及世界范围内家马、普氏野马和内蒙古地区古马的mtDNA D-loop区序列一起进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蒙古马具有39种单倍型,37个多态位点,核苷酸多样度(π)为0.02756±0.00967,单倍型多样度(h)为0.979±0.007,表明蒙古马mtDNA遗传多样性非常丰富。引用世界家马、古马、普氏野马和蒙古马共1074条mtDNA D-loop序列及本研究中21条mtDNA D-loop序列,共同进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显示,蒙古马分布于A、B、C、D、E和F支系。【结论】蒙古马为多重母系起源,且与国内古马的母系起源几乎一致,推测蒙古马可能是中国北方家马的重要母系来源。  相似文献   

4.
不同四川黑山羊品种mtDNAD-loop区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昱  王杰  金鑫燕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7):15052-15054
[目的]从分子水平上探讨四川4个黑山羊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为黑山羊品种的保护及合理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mtDNA多态性标记对四川4个黑山羊品种D-loop序列多态性进行分析。[结果]供试黑山羊品种mtDNAD-loop片段长度为1210~1212bp,共检测到5种单倍型,群体间共有多态位点65个,单一多态位点33个,简约信息位点32个,平均核苷酸歧异度为0.001518,D-loop序列多态性较贫乏;经聚类分析,乐至黑山羊和金堂黑山羊首先聚在一起,后与建昌黑山羊聚合,最后和自贡黑山羊聚在一起。[结论]4个黑山羊品种的mtDNA遗传多样性贫乏,分化程度低;聚类分析结果与品种来源和生态地理分布相一致。  相似文献   

5.
黄勤华  刘若余  邓书堪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5):11897-11899
[目的]为了从核酸序列水平上分析2个山羊线粒体DNA Cytb基因的遗传多样性及系统发生地位。[方法]对贵州白山羊及马头山羊2个山羊品种,共计27个个体mtDNA Cytb基因片段进行测序分析和比较。[结果]26条山羊的Cytb基因序列均为1140bp的同源基因序列;总共发现12个变异住点,观察到10种单倍型;2个山羊品种中单倍型多样性为0.635%-0.889%,核苷酸多样度为0.189%~0.253%。[结论]2个山羊品种线粒体DNA遗传多态性为中等;贵州白山羊与湖南马头山羊同起源于胃石山羊。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安徽东流水牛群体的分子遗传特性,为今后开展我国地方水牛品种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测序技术测定安徽东至县31头东流水牛线粒体DNA(mtDNA)D-Loop序列,结合GenBank数据库中已报道的22个群体的471条中国水牛D-Loop序列进行联合分析,利用DnaSP 5.1软件统计核苷酸多样性和单倍型多样性,利用MEGA 5.10软件构建N-J系统发生树,利用Network 4.60软件构建单倍型的media-joining网络。【结果】在22个中国水牛群体中发现163个变异位点,180个单倍型,其核苷酸多样性为0.018 23±0.002 21,单倍型多样性为0.877 40±0.013 80,其中在东流水牛D-Loop序列中发现70个变异位点,构成35种单倍型,其核苷酸多样性为0.013 31±0.002 08,单倍型多样性为0.944 00±0.023 00,群体变异性水平与中国其他水牛群体接近。N-J系统发生树和media-joining进化网络显示,中国水牛分为沼泽型和江河型,前者又分为A和B支系,B支系包括b1和b22个亚支系,东流水牛分布于A和B支系中。【结论】东流水牛群体遗传多样性丰富,且线粒体具有2个母系来源。  相似文献   

7.
云南绵羊mtDNA D—LOOP序列多态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 PCR-SSCP 技术与 mtDNA D-Loop 序列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我国云南昭通绵羊、腾冲绵羊、宁蒗绵羊 3 个地方绵羊品种共 134 个个体进行 mtDNA 序列多态性及起源进化研究.PCR-SSCP 分析显示,在云南的 3个绵羊群体中检测到线粒体编码区的 Cytb 和 ND2 基因的 2 种单倍型 A 和 B.根据不同的单倍型从 3 个绵羊群体中共筛选出 23 个样品进行了 mtDNA D-Loop 区克隆测序,系统发育分析揭示,云南绵羊 mtDNA D-Loop 序列单倍型分为支系 A 和支系 B 两大类.基于 PCR-SSCP 和 D-Loop 区序列的分析结果一致提示云南绵羊存在支系 A 和支系B两大母系起源,对云南绵羊进行 mtDNA D-Loop 序列多态性分析,结果发现线粒体 D-Loop 区系列单倍型多样度删为 87.5%~100%;核苷酸多样度只为 0.21~0.26;平均核苷酸差异数 K 为 22.9%~36.8%.此结果揭示云南绵羊遗传多样性相对贫乏.对云南绵羊 mtDNA D-Loop 进行 Mismatch 分析和 Tajima's 值中性检验,结果显示,云南绵羊群体核昔酸差异数表现出完整的 2 个峰形,且经过中性检验不显著,由此推断云南绵羊在过去没有出现群体扩张,群体大小保持稳定.  相似文献   

8.
袁吉贵  罗杰  刘丽  张艳苹  梁万宁 《安徽农业科学》2017,45(36):140-142,235
[目的]对大海马D-loop和Cyt b序列进行遗传变异分析。[方法]基于D-loop和Cyt b部分序列对东山岛(20尾)和泉州市(20尾)养殖场大海马进行遗传变异分析。[结果]获得的D-loop和Cyt b序列分别为707~709 bp和404 bp,且2种序列在2个大海马群体之间极其保守。D-loop和Cyt b序列G+C含量明显低于A+T含量,C含量也低于G含量,Cyt b序列第3位密码子G含量最少。东山岛和泉州市的大海马(各20条)D-loop序列的平均核苷酸差异数分别为0.489和0.958,且分别定义了3种和6种单倍型,东山岛和泉州市的大海马(各20条)Cyt b序列在2个群体之间相似度为100%,只定义了1种单倍型。[结论]研究表明D-loop和Cyt b序列在2个大海马群体中变异较小。  相似文献   

9.
【目的】从分子水平上探究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3个牦牛群体(即达日、玛沁和岗龙群体)的母系遗传多样性水平、分化状况、聚类关系及其遗传背景。【方法】对33头岗龙牦牛线粒体DNA(mtDNA)D-loop区序列进行了测定,后从GenBank中下载了已报道的37条达日牦牛和32条玛沁牦牛的相应序列,对共计102条mtDNA D-loop序列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根据638 bp D-loop区分析序列间核苷酸变异共确定了32种单倍型,其中达日、玛沁和岗龙牦牛群体分别拥有特有单倍型8、6和8种。3个牦牛群体总的单倍型多样度和核苷酸多样度为0.921±0.014和0.020±0.010,其中岗龙牦牛的单倍型多样度最高(0.951±0.019),达日牦牛的单倍型多样度居中(0.901±0.034),而玛沁牦牛的单倍型多样度最低(0.887±0.033)。岗龙牦牛与达日牦牛(Fst=0.118;Nm=1.869)、玛沁牦牛(Fst=0.129;Nm=1.688)群体间均呈中等遗传分化水平,基因交流贫乏,而达日牦牛和玛沁牦牛间(Fst=0.021;Nm=11.655)分化程度很弱,基因交流相对频繁。达日...  相似文献   

10.
关中马mtDNA D-loop区遗传多态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测序技术和生物信息学分析技术,对关中马27个个体的线粒体DNA D-loop 247 bp序列的遗传多态性及系统进化进行分析,检测到9种单倍型,其核苷酸多态位点19个,约占所测核苷酸总长的7.69%,均为转换。关中马mtDNA D-loop区核苷酸多样度(π值)为0.0219±0.0076,单倍型多样度(H)为0.843±0.041,表明关中马mtDNA遗传多态性丰富。根据mtDNA序列构建了关中马的NJ分子系统树,发现存在A、C、D、F和G共5个支系,表明关中马是多起源的。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河南省伏牛白山羊的遗传多样性和系统进化,试验测定了该品种8个个体的线粒体控制区全序列,结果表明,山羊控制区线粒体控制全序列长度为1212bp或1213bp,A T含量占60.1%,其中40个核苷酸位点存在变异(约占3.30%),核苷酸多样度为1.562%,这些差异共定义了7种单倍型,单倍型多样性为0.964,表明中国山羊品种遗传多样性丰富。根据伏牛白山羊序列和GENBANK两条野山羊序列构建了NJ分子系统树,聚类表明,伏牛白山羊和角骨羊单独聚在一枝上,二者亲缘关系较近,伏牛白山羊可能起源于角骨羊。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分析了贵州黑山羊mtDNACytb基因的遗传多样性,为贵州黑山羊遗传资源的保护、开发及利用奠定分子遗传学方面的基础。[方法]测定贵州黑山羊品种16个个体的细胞色素b基因全序列,分析其碱基组成和序列间碱基的变异。[结果]在该品种(群体)中观察到6次T-C间发生碱基转换,其中有5个碱基替换发生在密码子第3位点,有1个碱基替换发生在密码子第1位点,且所有的变异均为同义突变;观察到4种单倍型。单倍型多样度(H)为0.442,核苷酸多样度(π值)为0.145%+0.159%。以绵羊为外群构建分子系统发生树,结果初步提示,贵州黑山羊有两个母系起源,其中支系A占81.25%(13/16),支系B占18.75%(3/16)。[结论]贵州黑山羊有两个母系起源(支系A和支系B),且该品种线粒体DNA多态度较为贫乏。  相似文献   

13.
线粒体DNA遗传变异丰富,是研究群体遗传多样性重要手段.文章以伏牛山区伏牛白山羊、尧山白山羊和槐山羊3个地方山羊品种为研究对象,分析线粒体DNA D-loop区全序列遗传多态性,评估伏牛山区山羊遗传资源现状.遗传多态性研究结果表明,槐山羊(Hd=0.975,Pi=0.01092)与尧山白山羊(Hd=0.895,Pi=0...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樱桃谷鸭的遗传背景。[方法]通过线粒体D—loop区测序对樱桃谷鸭19个个体进行测序。[结果]结果表明,樱桃谷鸭群体内的核苷酸多样性(Pi)、单倍型多样度(Hd)和平均核苷酸差异数(K)分别为0.01434、0.982和10.140,存在4种单倍型,可以将樱桃谷鸭分为2个较大的类群,同时樱桃谷鸭与绿头野鸭、建昌鸭和野生斑嘴鸭有较高的亲缘性。鸭种群线粒体D—loop区序列个体变异程度很小,但种群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很高,可用于群体内及群体间不同个体的遗传多样性分析。[结论]该研究结果为樱桃谷鸭的多态性位点和单倍型的深入分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地方山羊品种的起源与分化,了解其遗传背景,为山羊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基础资料,利用PCR产物直接测序法对3个中国黑山羊群体和1个韩国黑山羊群体共39个个体的mtDNAD-环部分序列进行了测定和分析。测定的序列经排列比对后选取441bp分析,发现了55个多态位点,单一多态位点11个,简约信息位点44个,确定了29种单倍型,单倍型多样度为0.984。构建系统发育树将29种单倍型分成了明显的3个分支,角猾羊聚入A分支。同时利用群体间的单倍型的错配分布和遗传距离分析了各群体的亲缘关系。结果表明:4个黑山羊群体遗传多样性丰富,至少拥有3个不同的母系起源,角猾羊是家山羊的一个母系祖先。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羊寄生虫的感染情况,并为羊场寄生虫病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A、B山羊场采集新鲜粪便,采用饱和食盐水漂浮法、水洗沉淀法、卢戈氏碘液染色—镜检法进行山羊粪便寄生虫虫卵的检查和鉴定,并通过虫卵计数测定感染强度.[结果]A羊场检测到球虫、线虫、绦虫,B场检测到球虫、线虫、绦虫和吸虫,其中B羊场的感染强度要大于A羊场.[结论]2个羊场都感染了寄生虫,其中B场需要进行全群投药.  相似文献   

17.
梁爱军  王淞  鲍迪  孙少起  董仕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7):17109-17113
[目的]分析乌克兰鳞鲤的遗传结构,以期为乌克兰鳞鲤的遗传育种研究提供依据。[方法]利用水平式淀粉凝胶电泳法对乌克兰鳞鲤(46尾)进行了AAT、α-GPD、GPI、IDH、MDH和PGM共6种同工酶以及肌浆蛋白(PROT)的电泳分析。应用PCR技术扩增了其mtDNA的D-loop区段,利用12种限制性内切酶对其扩增片段进行了RFLP分析;并对2种单倍型的PCR扩增片段进行了序列分析。[结果]同工酶检测出的12个基因座位中,α-GPD*、GPI*和PGM*存在变异,多态基因座位比例及平均杂合度预期值分别为25%和0.092 0。RFLP检测结果表明PCR扩增到约1.6 kb的DNA片段,8种限制性内切酶(AluⅠ、DraⅠ、EcoRⅠ、HaeⅢ、HapⅡ、HinfⅠ、TaqⅠ和XspⅠ)有酶切位点,DraⅠ和TaqⅠ个体间存在变异。将不同酶切类型结果组合后,得到2种单倍型。[结论]根据同工酶检测结果,可以认为乌克兰鳞鲤含有中国鲤与欧洲鲤2种血统;与RFLP分析结果相比,序列分析表明2种单倍型在DraⅠ和TaqⅠ酶切位点以外也存在碱基差异。  相似文献   

18.
[目的]遏制宜昌白山羊生产性能的下降,改善宜昌白山羊的生长现状。[方法]以宜都市王家畈乡良种繁育场提供的选育后的宜昌白山羊为观测羊只,对初生、2月龄、6月龄及周岁公、母羊进行生长特性的观察及生长性能的测定。[结果]选育后的宜昌白山羊四肢健壮,背宽而后躯发达,肌肉丰满,合群性好,放牧采食性能好,适应当地气候和粗放的饲养管理条件。选育后的宜昌白山羊公、母羊平均初生重为1.86 kg,2月龄、6月龄、周岁羊平均体重分别为7.07、12.75、19.69 kg,分别比选育前提高11.87%、17.08%和23.29%。选育后的各阶段宜昌白山羊的体高、体长、胸围均高于选育前的同阶段宜昌白山羊。[结论]选育后的宜昌白山羊的生长性能得到提高,选育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