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
通过对不同播栽期、密度、施肥量、肥料运筹等栽培因子的产量比较,研究丰优香占在早播早栽、密度22.5×104穴.hm-2、施氮量225.0 kg.hm-2(基肥、分蘖穗肥、保花肥比为6∶3∶1)最佳栽培条件下的物质生产、物质运转及产量构成因素。结果表明:丰优香占库容较大,填库能力强;抽穗期至成熟期,其光合作用能力强,粒叶比高,光合产物多;花后其光合产物对籽粒充实的贡献大,源库间流的通畅性好,库、源、流较为协调。 相似文献
3.
4.
优质籼稻扬稻6号库、源、流特性研究 总被引:39,自引:0,他引:39
以生产主栽杂交稻汕优 6 3为对照 ,研究了优质高产多抗新品种扬稻 6号的库、源、流特性。结果表明 ,扬稻 6号库容较大 ,填库能力强 ;株叶型配置好 ,透光率强 ,消光系数小 ,叶绿素含量高 ,光合产物积累量大 ,尤其是抽穗至成熟期光合作用能力强 ,粒叶比高 ;花后光合产物对籽粒充实的贡献大 ,源库间流的通畅性好 ,库、源、流能在较高水平上协调是扬稻 6号及其作亲本资源配制杂交稻两优培九等组合优质高产的主要成因 相似文献
5.
丰优54(原名粤优54)系浙江省台州市农科院、临海市农业局粮油作物管理站共同选育的杂交籼稻新组合。该组合以野败型优质籼稻不育系粤丰A为母本与台州市农科院选育的籼粳交恢复系t54(t86/t2898)为父本配组而成。经2004—2007年试验、试种、示范,表现高产稳产、株型紧凑、抗病性强、米质优、青秆黄熟转色好。2008年1月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可在浙江省台州、温州市杂交籼稻种植区推广应用。栽培技术为适时稀播、培育壮秧,短龄移栽、合理密植,水浆管理、协调群体,科学施肥、早生快发,防治病虫、确保丰收。 相似文献
6.
7.
8.
以我国南方原主栽籼糯稻品种旱糯7l7为对照.研究了国家审定的现行主栽高产籼糯稻品种鄂荆糯6号和闽岩糯的库、源、流形态特性。结果表明.鄂荆糯6号库容量大,填库能力较低,冠层叶较挺直。叶面积指数大.干物质积累总量多.茎鞘叶物质在齐穗后向穗部转运量大.但后期光合生产量较低,从而导致库虽大但源不足;闽岩糯库容量较大.填库能力强.冠层叶挺直.比叶重高.叶面积指数较小,但黄熟期仍有较大的绿叶面积,粒叶比高.虽然干物质积累总量较少.但干物质生产、转化效率高.库、源、流协调。 相似文献
9.
10.
籼糯稻品种的产量构成特征和库源特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阐明籼糯稻品种的高产限制因子和产量潜力,以原南方主栽的籼糯品种早糯717为对照,分析高产籼糯品种的产量构成特征和库源流特性。结果表明:杂优糯稻组合特优63糯高产的主要原因是生物产量高、库容量大,而未能充分发挥其高产潜力的原因是后期功能绿叶面积下降幅度快,干物质转化效率较低;籼糯稻高产育种,应朝着提高生物产量、提高每穗粒数方向开展,同时还要注重选择后期能维持较高绿叶面积且经济系数较高的株系。 相似文献
11.
三系籼型杂交水稻新组合锋优69,是用蜀恢527与多系1号杂交选育成的迟熟恢复系丰恢69,再与三系迟熟不育系锋68A组配成的迟熟杂交组合。在2009年贵州省杂交稻预试,2010、2011年贵州省杂交稻区试和2012年贵州省杂交稻生产试验中表现良好,产量分别为8.16、9.06和8.03 t/hm2,比对照II优838分别增产6.08%、4.76%和6.27%。2013年通过贵州省品种审定。该品种制种技术简便,产量较高,在花期相遇较好,精心管理下,制种产量可达3.75 t/hm2。该品种有较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高产籼糯与高产籼稻品种性状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超高产籼稻"满仓515"为对照,对"鄂荆糯6号"、"闽岩糯"、"越糯3号"3个常规高产籼糯品种的生物学特性、干物质积累与转运、产量及其构成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虽然这3个籼糯品种的穗数比"满仓515"多28.3%~56.3%,但总颖花数和库容量分别比"满仓515"少7.7%~20.6%和14.8%~30.4%,最终产量水平比"满仓515"低15.4%~22.1%。说明常规高产籼糯品种每穗粒数少和生物产量低是其产量较高产籼稻品种低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密肥条件对杂交中籼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以优质杂交中籼两优6326为材料,研究不同施氮量和密度对其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量、密度对两优6326的产量有显著影响;225.0 kg/hm2施氮水平的产量最高,262.5 kg/hm2施氮水平的产量次之,以上两处理差异不显著,但比其他施氮处理极显著增产;密度以22.2万穴/hm2的产量最高,其次为33.3万穴/hm2,最低为16.7万穴/hm2。施氮量和密度对产量构成因素有不同的影响,其中对单位面积穗数影响最大,每穗总粒数次之,结实率相对较小,千粒重最为稳定。试验表明,两优6326适宜的施氮量为225.0kg/hm2,密度为22.2万穴/hm2。 相似文献
14.
15.
两系亚种间杂交水稻库源流特征与产量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亚杂1号(株1S/广粳1号)等6个组合和汕优63(对照)共7个组合为材料,对各组合库、源、流的主要特征性状及其与产量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两系亚种间组合亚杂1号、亚杂2号库、源、流的主要特征良好,产量最高;2)两系亚种间组合具有较大的光合叶面积和较长的光合功能期;3)各组合单茎重与大、小维管数相关显著,与维管总面积、韧皮部总面积相关极显著;单茎鞘重与大维管数、维管总面积相关显著,与韧皮部总面积相关极显著。 相似文献
16.
17.
不同氮素累积量类型籼稻品种有关源库指标的基本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1、2002年,在群体水培条件下,分别以国内外的籼稻代表品种88个和122个为材料,于抽穗期和成熟期测定植株的干物重(包括根系)、全氮含量及产量,采用组内最小平方和动态聚类方法对供试品种成熟期的氮素累积量进行聚类,分析不同氮素累积量类型籼稻品种间有关源库指标的特点。结果表明,供试品种成熟期氮素累积量差异很大,可聚类为A、B、C、D、E、F等6类,类型间的差异均达到了显著水平。高氮素累积量类型籼稻品种有关源库指标的基本特点为:抽穗期和成熟期叶面积系数大、结实期叶面积系数减少量大、结实期叶面积系数减少比例较低、抽穗期单位面积绿叶重大、比叶重高、结实期净同化率较高、单位面积颖花量和库容量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