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枣疯病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枣疯病是枣树的毁灭性病害,在我省陕北、关中等枣区有日趋严重之势。该病症状为萎黄丛生及花、叶畸形,其病原为类茵原体(MLO)。除可通过嫁接传病外,中华拟菱纹叶蝉、凹缘菱纹叶蝉和红闪小叶蝉是三种重要的传病媒介昆虫。枣疯病的发生还与枣树的品种、枣园的土壤、海拔、坡向等有关。枣疯病的防治途径有药物治疗、砍疯枝、铲病株、热处理脱毒等,但以培育抗病品种、选育无病苗木和加强栽培管理、增强树势为其根本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
枣疯病是枣树的毁灭性病害,近年来该病在榆林沿黄枣区快速蔓延,对陕北红枣产业和红枣资源构成严重威胁,本文调查了清涧县枣疯病的发病情况,并通过枣园综合防控管理措施开展了枣疯病防控技术试验研究工作。结果表明,重病挖除,病枝修剪、加强土水肥管理、输药防治等措施可以有效降低枣疯病的发生,控制枣疯病的蔓延。  相似文献   

3.
枣疯病是我国传统大枣优质栽植区彬县枣园面积和枣果品质大幅下降的重要原因。经调查,彬县枣疯病平均发病株率10.0%,严重园可达21.0%,引起枣疯病多发的主要原因是管理特别是土、肥、水管理粗放,品种抗病性较差,依此提出了选择抗病品种并培育无病毒苗木,在远离工矿企业、土壤肥沃地段建园,加大检疫,加强土肥水管理恢复树势,清除病源树等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4.
枣疯病和枣缩果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枣树是山区丘陵区发展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但近年来因栽培区生态变化、感病寄主增加和管理较粗放等原因,枣树病害发生严重。本文介绍了枣疯病和枣缩果病研究进展以及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5.
枣疯病俗称公枣病,是枣树的一种毁灭性病害.近几年来,各枣区发病率有所增加,一般发病株率在5%左右,重病区在10%~20%左右.我校林果组采用早期预防和手术治疗等综合措施防治枣疯病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文章主要论述了枣疯病、斑点落叶病、干腐病、缩果病、枣锈病和炭疽病等6种病害的主要症状、发病规律、防治方法及枣尺蠖、枣芽象甲、枣瘿蚊、枣粘虫、枣龟蜡蚧和黄刺蛾等6种虫害的危害状况、发生规律、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7.
朱虹 《防护林科技》2012,(2):124-124
辽西北半干旱地区光照充足,是栽植枣的优势区域,近年来发展速度很快,仅朝阳市就达到0.2万hm2。但是与之相应的枣树病害也随之严重发生。文章简述了辽西地区枣树枣疯病、枣锈病、枣缩果病和枣树黄化病等四大病害的系统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8.
根据对陕西清涧县枣疯病发生特点和危害状况进行调查和分析,提出了把好种苗带菌关、积极预防介体叶蝉传病、稳步地开展枣疯病治疗试验和示范、坚持因地适时清除病株或修除病枝,正确处理好枣果产量与枣疯病防治的关系等具体病害防治措施,以及黄土高原地区枣疯病综合治理原则。  相似文献   

9.
枣疯病综合治理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枣疯病的防治,关键是能够根据当地病害发生的生态条件,从中找出致病的主导因素,并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防病措施,完全可以控制枣疯病害的发生和流行。山西省防治枣疯病的关键是加强农林业的一系列防病措施,并有机地结合使用其他防病措施。太谷县枣疯病发病率由1982年的22%~86%,降低到1998年的0.1%。  相似文献   

10.
文章主要论述了枣疯病、斑点落叶病、干腐病、缩果病、枣锈病和炭疽病6种病害的主要症状、发病规律、防治方法及枣尺蠖、枣芽象甲、枣瘿蚊、枣粘虫、枣龟蜡蚧和黄刺蛾6种虫害的危害状、发生规律、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1.
山西省是我国枣的主产区之一,近年来因栽培生态的变化、感病寄主的增加和管理较粗放等原因,枣树病虫害发生严重。据调查研究,主要虫害有:枣尺蠖、枣粘虫、枣芽象甲、枣瘿蚊、枣龟蜡蚧、桃小食心虫,主要病害有:枣锈病、枣疯病、缩果病、枣黑顶病。最后针对各病虫害的发生规律,提出了枣树主要病虫害防治历。  相似文献   

12.
<正>枣果黑顶病发病机理及防控关键技术研究完成单位:山西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内容简介:本项目进行了分离、纯化,鉴定了枣主要的病原微生物;筛选出了能够有效抑制病原微生物的酵母拮抗菌和外源化学物质;对枣病害防治的各种措施进行组合搭配,研制出了枣病害防治的最佳措施。同时,从多个角度揭示了综合防治措施的抑病机制;明确了壶瓶  相似文献   

13.
枣缩果病是一种严重危害枣树生产的果实病害。介绍了枣缩果病的危害症状、致病病原、发病规律、影响因素,提出了几种有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4.
枣缩果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枣缩果病病原的种类、症状类型、侵染途径、影响发病因素、防治方法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迄今已报道过的病原菌有6种真菌和2种细菌,病原菌在枣树皮、枣枝、枣头、枣叶、枣吊等部位皆可越冬;病原主要借助风雨作用传播,通过伤口或自然孔口传病;从花期开始整个生长期地上部各器官都可侵染,其中在叶和枣花上不表现症状,果实上到近成熟期才开始表现症状;果实症状主要有铁皮和缩果两种类型,果实症状发展可分为晕环、水渍、提前着色、萎缩、脱落5个阶段;发病程度受气候、地势、土壤类型、栽培条件和间作物种类、品种、树龄、枝龄、树势、枣果成熟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防治措施包括加强枣园综合管理,提高树体抗病能力及化学农药防治等。针对枣缩果病研究中的问题,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5.
怎样防治枣锈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枣锈病是枣园常见的一大叶部病害,它发生普遍,危害性大,可导致枣树叶片提早脱落,严重时全树叶片落尽,使枣果不能正常发育成熟,产量下降,品质变劣,树势衰弱。枣锈病病菌主要在病叶中潜伏越冬,翌年凭借风雨传播扩散。一般多雨潮湿的地方和年份发病早而重,病害先从...  相似文献   

16.
由河北省林业科学院主持的《抗枣疯病枣树品系的选择》研究项目 ,1999年 12月通过了省林业局组织的专家鉴定。由我国著名植物病理学家袁嗣令研究员、杨旺教授、林木兰研究员等组成的专家鉴定委员会认为 ,枣疯病是全国枣产区的最重要病害 ,危害严重 ,防治极为困难。河北省林业科  相似文献   

17.
枣疯病研究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该文从症状、病原、传播途径、病原的繁殖运行、检测方法、发病机理、发生生态、品种抗病性、防治技术等几方面,对枣疯病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合评述。  相似文献   

18.
枣疯病传染性强,潜伏期不定,在我国分布范围广且为害严重。病害发生的决定因子是带病接穗、砧木及根蘖苗和媒体叶蝉传病。DAPI染色技术和多聚酶链式反应技术可用于种苗和媒体昆虫的带菌检测。选用无病种苗、设立隔离林带和彻底清除新枣园周围一定范围的病株,是预防此病的重要措施。在病园应采用及时清除病株、对结果树进行药剂治疗、加强田间水肥管理以提高树体抗病性等综合配套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9.
枣炭疽病的发生规律与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枣炭疽病是枣区的重要病害,且呈现严重的流行趋势,流行年份病果率可达50%以上,甚至绝收。该文详细介绍了枣炭疽病的发病症状、病原菌及发病规律、防治方法等,使枣农对该病有了一个全面了解,并为该病的防治提供了切实的依据。  相似文献   

20.
红枣是陕北丘陵沟壑区重要的经济树种,生产管理较为粗放,加之树种配置单一,生态系统较为脆弱,枣树病虫害较易发生且危害严重。经调查,主要虫害有枣芽象甲、绿盲蝽、枣粘虫、枣瘿蚊、枣龟蜡蚧、桃小食心虫,主要病害有枣锈病、枣疯病、缩果病。针对各病虫害发生规律,提出了枣树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