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重瓣大岩桐(Sinningia speciosa),原产南美巴西,又称巴西芙蓉,是苦苣苔科大岩桐属的多年生草木花卉植物.株高20~30 cm,叶长椭圆形,密生白色绒毛.与大岩桐不同,它的花大而美丽,花径8~10 cm,具4轮波状花瓣,花色鲜红紫红或粉红,又有白色浪边,十分艳丽.它的雄蕊退化,得不到种子,不能进行种子繁殖.生产上通常采用的叶插育苗或球根切块育苗,繁殖率很低,不能进行快速繁殖.  相似文献   

2.
大岩桐为苦苣苔科大岩桐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原产于巴西,喜温暖湿润环境,生长适宜温度为18℃-25℃,不耐低温,能耐35℃以下高温。忌阳光直射、严寒和涝渍。大岩桐株丛矮小,花大美丽,有丝绒感,花色鲜艳,盛开时姹紫嫣红,妩媚动人,是一种极好的室内盆栽花卉。  相似文献   

3.
华君 《花卉》2014,(3):18-19
大岩桐(Sinningia speeiosa)又名落雪泥。为苦苣苔科大岩桐属植物。1785年在南美巴西发现,19世纪初引入欧洲.19世纪60年代通过杂交育种,至今已选育出具有观赏价值的品种300多个。  相似文献   

4.
朱玉善 《花木盆景》2003,(12):29-29
大岩桐(Sinningia speciosa)苦苣苔科大岩桐属多年生草本植物。1785年在巴西发现此品种,1814年引入欧洲,当时品种与野生种没有区别,花下垂。1860年后,育出近代大花直立型品系。  相似文献   

5.
朱玉善 《花木盆景》2003,(12A):29-29
大岩桐(Sinningiaspeciosa)苦苣苔科大岩桐属多年生草本植物。1785年在巴西发现此品种,1814年引入欧洲,当时品种与野生种没有区别,花下垂。1860年后,育出近代大花直立型品系。  相似文献   

6.
松花 《花卉》2014,(3):20-22
大岩桐花大美丽.花冠钟状.花色有、红、蓝、绿、白和紫等色,花期在4—11月间。大岩桐属苦苣苔科,其属名(Sinningia)是以19世纪德国植物学家Sinning氏的名字而命名,以对其在巴西首次发现大岩桐作为表彰。大岩桐属是一个包含65—70个原生种类的大属,均为多年生草本块茎植物,原产于中美洲及南美洲。  相似文献   

7.
大岩桐(Gloxinia)又名落雪泥,属苦苣苔科球根花卉,原产南美巴西.每梗一花,一株之上着花几朵至十几朵,有白粉、红、紫、堇青色等,花朵大,花色浓艳多彩,花期长;此外大岩桐植物小巧玲珑,花期夏季,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堪称室内佳品,是深受人们喜爱的温室盆栽花卉,可用来装饰窗台、几案、会议室等[1~3].大岩桐的常规繁殖方法是种子繁殖[1],但用来繁殖的大岩桐球茎种子数量很少[2],繁殖系数很低,近年来人们对大岩桐的快速繁殖技术和提高其繁殖系数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本试验通过不同激素浓度和环境条件对大岩桐试管苗进行了快速繁殖试验,从中得到快速繁殖大岩桐试管苗的最佳配方.  相似文献   

8.
以“青芋2号”和“青芋3号”菊芋为试材,研究了整个生长周期内菊芋不同器官中以果聚糖为主的碳水化合物含量变化动态特征以及在各器官的分配情况.结果表明:苗期叶、茎中果聚糖含量和总量增加迅速,主要贮存在叶中;植株迅速生长期和块茎形成期叶、茎中果聚糖含量呈起伏变化;全株果聚糖积累总量呈持续上升趋势,主要贮存在叶和茎中;开花期叶、茎中的果聚糖含量和积累总量先后达到全生育期的最高值,并完成果聚糖从叶片向茎的转运;块茎内含量稳定,积累总量增加缓慢;果聚糖主要贮存在茎内;块茎膨大期,全株的果聚糖积累量增加缓慢,以植株内部转运为主,果聚糖开始迅速从茎向块茎分配,到生育期末,全株果聚糖70%分配到块茎.  相似文献   

9.
覆膜和钾肥对马铃薯铁素吸收分配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覆膜和钾肥对马铃薯不同生育时期体内铁的浓度、吸收累积量及其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马铃薯全株、叶、茎、块茎中铁的浓度从苗期到成熟期呈波浪式变化;铁的累积量在整个生育时期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规律,均在块茎膨大期达到峰值;而铁素在马铃薯体内的分布情况表现为:前4个时期在各个器官中分布的顺序为叶>茎>块茎,到成熟期表现为茎>叶>块茎.覆膜对叶中铁的分布有减小的作用,即它能增大茎和块茎中铁的分布,随着生育时期的向前推进,块茎中铁的分布明显增大,它对块茎中铁的累积也有一定的增大效果;钾肥在成熟期之前的一段时间内能在一定程度增大铁在块茎中的分布,但是此二因素对马铃薯体内铁的影响作用均未达到一定的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0.
大岩桐(Sinningia speciosa)为苦苣苔科,大岩桐属的多年生宿根草本花卉,原产于巴西热带草原,其花的颜色娇妍,花型秀丽玲珑别致,花期长,是人们喜爱的室内观赏用花.由于大岩桐的雌蕊粗大健壮,雄蕊细小,而且雌雄蕊成熟期不同步,导致其制种难度大,制种技术要求高;而且成熟的大岩桐种子极其细小,每克大岩桐种子有25000粒,也导致了难于收集种子;再者用种子生产大岩桐小苗时,播种技术要求太高,不利于大规模生产和供应.  相似文献   

11.
大岩桐莳养     
李协和 《花卉》2014,(3):23-23
大岩桐为多年生肉质草本球根花卉。全株密被粗毛。地上茎极短。叶对生,间有三叶轮生。叶肥厚而大,卵圆形,边缘有锯齿。长约12厘米,宽约8厘米。花顶生或腋生.大而美丽。径约7厘米.花梗肉质而粗,花冠阔钟形。5—6浅裂,花色丰富,有青、紫、墨红,玫红、洋红、粉红和白色等,也有复色的白边红心和自边蓝心品种。花后结蒴果,成熟开裂。种子褐色,细小而多。  相似文献   

12.
尚士 《花卉》2012,(9):9-9
大岩桐是苦苣苔科多年生球根花卉,叶肥厚翠绿,花钟状美丽、有蓝、白、紫、红等色。其主要特点是花期长,花朵大而鲜艳,雍容华贵。初春到晚秋始终开发不断,是观赏价值很高的盆栽观赏植物。  相似文献   

13.
以大岩桐(Sinningia specisoa)茎尖组织为试材,采用RT-PCR方法对大岩桐SsKN1(KNOTTED1-like homeobox)基因进行克隆,经BLAST比对、邻接法构建进化树,研究了SsKN1基因与其它KNOXI基因的亲缘关系;并利用半定量RT-PCR,研究了SsKN1基因在大岩桐根、花瓣、花萼、叶、茎和茎尖等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以期为SsKN1基因的功能研究奠定基础。结果表明:获得了大岩桐SsKN1基因451bp的cDNA序列,该基因与烟草NTH15基因亲缘关系最近,其次为拟南芥STM基因;SsKN1基因在根、叶、茎尖和花萼等4种组织中表达,在花瓣和茎中不表达。其中在茎尖的表达量最高,叶中的表达量次之,根和花萼的表达量较低。  相似文献   

14.
大岩桐花萼和幼叶转录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费元  韩雪  余红  庞基良 《园艺学报》2015,42(12):2519-2525
利用新一代高通量测序技术平台Illumina Solexa GAⅡx对大岩桐花萼和幼叶进行转录组测序和数据从头组装及生物信息学分析,获得了长度大于100 bp的转录物22 821条;转录本总长度28.63 Mb,N50长度1 548 bp,序列平均长度953 bp。转录物注释结果显示,15 053条有同源比对信息;7 768 条无匹配序列信息,可能为大岩桐特有的基因序列。通过对花萼、幼叶中与激素代谢、信号转导相关的差异KEGG通路比较,推断在花萼中促进生长激素合成基因的表达比幼叶中强,激素信号转导组分基因的表达也比幼叶中强。  相似文献   

15.
大岩桐有一个别名,称之为“大宝贵”,以显示其尊贵的气质。其实不管大岩桐或者是大富贵,原植物实指一种原产巴西的一种苦苣苔科多年生球根花卉。它具有多毛的肉质叶和丝绒般的艳丽花朵,是时尚花卉之中的佼佼者,  相似文献   

16.
光阴 《花卉》2021,(19)
这几年养大岩桐,越来越认识到株型的重要性,无论多么令人心动的花色,拄了拐的美观性便打了折扣,因此,让它们有个满意的株型成为首要任务。曾有许多对此有共鸣的花友,探讨过关于大岩桐植株控型的问题,在此和花友讲讲我在控制株形上的一点心得,没什么技术含量,就是一点小技巧而已。  相似文献   

17.
李琳 《花木盆景》2010,(3):20-20
<正>‘玉龙梅'叶长40cm~60cm,宽0.8cm~1cm,株形紧凑;整株挺拔向上,叶姿半直立,叶色翠绿;叶甲与叶基部抱合较紧;叶基部沟槽深,至中上部变浅,叶缘有细锯齿;花形长脚梅瓣形,紧边收  相似文献   

18.
对脱毒马铃薯小型化种薯生产中控制种薯大小的技术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密度种植条件下,单株块茎数量不存在显著差异,小区块茎数量以株行距为7cm×7cm最多,平均块茎质量为11.1g;小区总产量以株行距为15cm×15cm最高,平均块茎质量为21.9g。冀中南地区用微型薯繁殖脱毒原种时,株行距可以密植到7cm×7cm,获得更多的块茎数量;适宜的种薯繁殖栽培密度为株行距15cm×15cm,以获得最高的种薯产量。  相似文献   

19.
沈瑞 《花木盆景》2010,(1):18-18
<正>巴西千年木是多年生常绿乔木,株形整齐、直立。叶长圆状披针形,长30cm~90cm,宽5cm~10cm,叶片中央绿色直条纹,有的品种叶边缘有金黄色宽条纹,波状起伏。花浅紫色,晚上有香味,在笔直粗干上长出金黄带状叶,似枯木逢春,别具热带风情,因此又  相似文献   

20.
对脱毒马铃薯小型化种薯生产中控制种薯大小的技术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密度种植条件下.单株块茎数量不存在显著差异,小区块茎数量以株行距为7 cm×7 cm最多,平均块茎质量为11.1 g;小区总产量以株行距为15 cm×15 cm最高,平均块茎质量为21.9 g.冀中南地区用微型薯繁殖脱毒原种时,株行距可以密植到7 cm×7 cm,获得更多的块茎数量;适宜的种薯繁殖栽培密度为株行距15 cm×15 cm,以获得最高的种薯产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