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6 毫秒
1.
为检测猪粪便中氟喹诺酮类药物残留,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方法,可同时测定猪粪便中环丙沙星、诺氟沙星等16种氟喹诺酮类药物的残留量。样品经50%硝酸镁-4%氨水混合溶液提取,过HLB固相萃取小柱净化,HPLC-MS/MS多反应监测模式下进行定性及定量分析,16种氟喹诺酮类药物在40~200ng·mL^-1浓度范围内呈现良好线性关系,西诺沙星和沙拉沙星检出限为0.005μg·g-1,其他FQs药物检出限均为0.002μg·g-1。添加浓度为0.05、0.5、1.0μg·g-1时,方法平均回收率为51.4%~109.3%,RSD小于20%。该方法前处理简单、快速、灵敏、准确,仅使用少量有机试剂,检测成本低,对环境危害小。 相似文献
2.
研究桃青霉病病斑外延组织中青霉菌及其次级代谢产物展青霉素的扩散规律,旨在明确病斑大小与被感染距离的关系。以大久保桃和扩展青霉为实验材料,用平板菌落计数法测定距病斑不等距离处的扩展青霉菌数量,并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三重四极杆质谱(UHPLC-MS/MS)测定其展青毒素含量。结果表明,腐烂斑处检测到的青霉菌菌落数量及展青霉素的含量最多;以腐烂斑处为中心,越远离腐烂斑处检测到的青霉菌菌落数量及展青霉素的含量越少;在病斑外延健康组织中,随着腐烂程度的增加,青霉菌菌落数量及展青霉素的含量呈先增加后减少的变化。建议当桃青霉病腐烂斑直径小于5 mm时剔除腐烂斑及其外延20 mm,剩余部分可用;当腐烂斑直径在10~30 mm时,剔除腐烂斑及其外延30 mm,剩余部分可用;当病斑直径超过30 mm时,应整个弃除。 相似文献
3.
建立了高分辨质谱筛查及三重四极杆质谱定量蘑菇中α-鹅膏毒肽、 β-鹅膏毒肽、 γ-鹅膏毒肽、羧基二羟鬼笔毒肽、二羟鬼笔毒肽、毒蝇母、鹅膏蕈氨酸7种蘑菇毒素的分析方法。蘑菇样品采用纯水提取,HLB柱净化除杂后经超高效液相色谱分离,采用高分辨质谱,在电喷雾离子源正离子(ESI+)扫描模式、全扫描/数据依赖二级扫描(Full MS/ddMS2)模式下进行数据库建立、筛查定性,同时利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对样品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利用高分辨质谱成功构建了可用于快速筛查蘑菇中7种蘑菇毒素的靶向筛查数据库,同时建立了基于三重四极杆质谱的定量方法。7种蘑菇毒素在20~1 000 ng/mL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6 0~0.999 6,平均回收率为79.7%~117.3%,相对标准偏差为1.9%~9.4%,检出限为0.4~5.8μg/kg,定量限为1.3~19.1μg/kg。建立的高分辨质谱筛查方法能在无标准物质状况下对未知样品进行快速准确定性,在此基础上,构建的三重四极杆质谱定量方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回收率。该技术方法适用于蘑菇中7种蘑菇毒素的检测,为蘑菇毒素的应急检测及食... 相似文献
4.
甘油-3-磷酸作为渗透压调节物红藻糖苷的合成前体物,参与藻类抗逆应答过程。为了解坛紫菜的抗逆机制,通过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UPLC-MS)建立甘油-3-磷酸的定量分析方法,分析非生物(温度、盐度和干出)胁迫下的甘油-3-磷酸响应规律。结果表明,温度胁迫1 h后,甘油-3-磷酸的含量快速变化,当温度高于23℃时,甘油-3-磷酸含量与胁迫温度成正比,而在12℃低温下,甘油-3-磷酸的含量反而下降;盐度胁迫促使甘油-3-磷酸的含量快速上升,且高盐胁迫下的变化显著高于低盐环境;而短时间1 h干出胁迫后的甘油-3-磷酸含量略有上升(1.19倍,与对照组相比),但随着干出时间继续延长,甘油-3-磷酸含量总体呈现下降趋势。温度、盐度和干出胁迫后的坛紫菜进行恢复培养后,甘油-3-磷酸含量均趋于对照组水平。综上可知,甘油-3-磷酸可快速响应环境胁迫,这为坛紫菜红藻糖苷抗逆机制的多层次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为建立牛奶及奶粉中5种苯并咪唑类药物(阿苯达唑、芬苯达唑、奥芬达唑、噻苯达唑、苯硫氨酯)简便、准确的分析检测方法,以固相萃取为净化手段,采用Acquity UPLC® BEH C18(100 mm×2.1 mm,1.7 μm)色谱柱进行分离,电喷雾离子源(ESI+),多反应监测(MRM)模式检测。结果表明,5种苯并咪唑类药物在1~500 μg·L-1范围内呈线性相关,相关系数(r)均大于0.996,加标平均回收率介于91.7%~97.8%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在1.4%~6.5%之间,基质效应均小于15%。5种药物的检出限均在0.1~3 μg·kg-1范围内,定量限均在0.5~10 μg·kg-1范围内。该方法操作简单、快速且灵敏度高,重现性好,能够用于牛奶及奶粉5种苯并咪唑类药物的同时测定。 相似文献
6.
7.
采用分散固相萃取(QuEChERS)为样品前处理方法,建立了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质谱快速检测玉米及土壤中莠去津残留分析方法。玉米及土壤样品经乙腈提取、乙二胺-N-丙基硅烷(PSA)分散固相(DSPE)净化后,应用超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串联四极杆质谱仪多离子反应监测(MRM)定量检测,分别以碎片离子m/z216〉146和m/z216〉174定性,以m/z216〉96进行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在0.005~0.5mg·kg^-1添加水平范围内莠去津的平均添加回收率在77.01%~112.62%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在2.23%~8.43%之间,对莠去津的检出限(LOD)为0.39~0.91μg·kg^-1,定量检出限(LOQ)为1.33~3.02μg·kg^-1。该方法灵敏度高,操作简单,定量准确,测定浓度范围宽,可用于莠去津的残留分析。 相似文献
8.
研究建立以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茭白中井冈霉素残留量的分析方法.比较了固相萃取、液液萃取、分散固相萃取3种前处理方式对回收率的影响,对比了BEH C18和BEH HILIC两种色谱柱及不同流动相对分析结果的影响.研究并确认了最佳分析方法:取茭白样品,经甲醇提取,固相萃取净化,净化液经ACQUITY UPLC BE... 相似文献
9.
建立了固相萃取-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测定配合饲料、浓缩饲料、精料补充料和预混合饲料中4种氨基糖苷类药物(链霉素、双氢链霉素、卡那霉素、安普霉素)残留的分析方法。样品经10%三氯乙酸溶液(含0.002 mol/L EDTA-2Na、 0.01 mol/L磷酸二氢钾,pH为7.5±0.2)提取,HLB固相萃取柱净化,采用ACQUITY UPLC BEH Amide色谱柱分离,梯度洗脱,在电喷雾离子源正离子模式下检测,用基质匹配标准曲线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4种药物在10~1 000μg/L质量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均大于0.99,方法的检出限为0.05 mg/kg,定量限为0.1 mg/kg。3个不同浓度加标水平下的平均回收率均在69.8%~101.7%范围内,批内和批间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15%。该方法简便、准确,适用于饲料中氨基糖苷类药物的定量测定。 相似文献
10.
UPLC-MS/MS同时测定土壤中19种植物激素方法的建立和验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本文旨在建立土壤中多种植物激素的提取及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并用此方法同时测定土壤中茉莉酸、吲哚-3-乙酸、反式玉米素,玉米素核苷、异戊烯基腺嘌呤、吲哚-3-丁酸、N6-异戊烯基腺嘌呤、独脚金内酯、玉米素、二氢玉米素核苷、吲哚-3-丙酸、吲哚-3-乙酸甲酯、二氢玉米素、吲哚-3-羧酸、茉莉酸甲酯、油菜素内酯、脱落酸、赤霉素、水杨酸共19种植物激素含量。[方法]以根标土壤为试验材料,采用异丙醇水甲酸(80∶19∶1,V/V/V)作为提取剂,经过超声、离心后得到植物激素提取液,提取液于常温条件下真空浓缩至干,采用甲醇进行复溶,得到植物激素待测液。采用Waters ACQUITYUPLC■HSST3色谱柱对19种植物激素进行分离,以0.30 mmol/L甲酸铵水溶液(含0.01%甲酸)作为流动相A和0.30 mmol/L甲酸铵乙腈(含0.01%甲酸)作为流动相B进行梯度洗脱,流速为0.3 mL/min,柱温为30℃;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多反应监测离子模式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其中,茉莉酸、吲哚-3-乙酸、反式玉米素、玉米素核苷、异戊烯基腺嘌呤、吲哚-3-丁酸、N6-异戊烯基腺嘌呤、独脚金内酯、玉米素、二氢玉米素核苷、吲哚-3-丙酸、吲哚-3-乙酸甲酯、二氢玉米素、吲哚-3-羧酸、茉莉酸甲酯、油菜素内酯采用正离子模式扫描,脱落酸、赤霉素、水杨酸采用负离子模式扫描;采用外标法测定植物激素回收率。[结果]在本试验浓度范围内,上述19种植物激素浓度与对应峰面积的相关系数(r)均大于0.99,检出限介于0.02~1.06 ng/g之间,19种植物激素的加标回收率为70.2%~117%,相对标准偏差介于0.20%~7.3%之间。采用优化后的实验方法测定土壤中的植物激素,结果检测出吲哚-3-乙酸、吲哚-3-羧酸、吲哚-3-乙酸甲酯、水杨酸和独角金内酯5种植物激素,含量为0.55~5.79ng/g。[结论]本方法前处理不需要过夜浸提,加入二氯甲烷后,超声离心浓缩复溶后可直接进样检测,大大缩短了样品的前处理时间,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操作简单,选择性好,灵敏度高,可实现土壤样品中多种植物激素的同时检测,为土壤中植物激素的深入研究提供了一种有效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1.
为同时检测复杂基质中(由猪粪和蘑菇渣混合而成的堆肥原料)3种四环素类抗生素(四环素TC、土霉素OTC和金霉素CTC)及其代谢产物,建立了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方法(UPLC—MS/MS)。该方法同时采用pH值=4的Na2EDTA-Mellvaine缓冲溶液和乙腈为提取溶液,经过固相萃取净化后,以乙腈和0.1%的甲酸水溶液为流动相,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柱进行分离,在电喷雾正离子模式下,用四极杆串联质谱仪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3种四环素类抗生素及其代谢产物均在7min内完成分离,总共分析时间为12min。在0-6mg·kg^-1DW(Dryweight)浓度范围内,3种四环素类抗生素及其代谢产物的标准曲线线性良好,线性相关系数R2均大于0.9960,重现l生也较好(n=11,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15%)。在3个加标水平0.2mg·kg^-1DW、1mg·kg^-1DW和4mg·kg^-1DW下,TC、OTC、CTC的回收率分别为71%-89%、66%~94%和66%~84%;去甲基金霉素(DMCTC)的回收率为52%-64%;差向异构产物的回收率在32%~51%之间;脱水产物以及差向脱水产物的回收率均低于30%。3种四环素类抗生素及其代谢产物的检出限和定量限分别在1.668~17.270μg·kg^-1和5.561—45.918μg·kg^-1范围内,表明该方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对北京市某露天堆肥场中的样品进行测定发现,TC、OTC、CTC的浓度分别为0.4、1.6、2.9mg·kg^-1,检测到的代谢产物主要为相应的差向异构体,其中差向金霉素(ECTC)的浓度最高,达到2.7mg·kg^-1,和母体的含量水平比较接近,其他代谢产物也有不同程度的检出。 相似文献
12.
建立了应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和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ICP-MS)联用技术测定农业水环境样品中三价砷(AsⅢ)、一甲基砷(MMA)、二甲基砷(DMA)、五价砷(AsⅤ)4种砷形态的分析方法。试验表明,4种砷形态的线性范围宽(1~300μg·L-1),相关系数(r)均大于0.999 0,方法检出限低(0.7~0.9μg·L-1),精密度好,重复测定7次结果的RSD均小于5%。通过计算加标回收率验证方法的准确性,加标回收率为94%~112%。实际样品的测定结果显示,农田废水中砷的主要存在形态为As(Ⅴ),其次为As(Ⅲ)。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维生素B1和维生素B2的方法,该方法色谱条件为μBondpakC(18)柱;甲醇/水40/60(V/V)为流动相,流速为0.8mL/min;采用荧光检测器(λ(Ex)=365nm,λ(Em)=425nm).维生素B1和维生素B2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5.50%和95.82%,变异系数分别为0.37%和0.48%.该方法具有简单、省时、干扰小等优点,并有较高的灵敏度、准确度和宽的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14.
为建立动物尿液中异丙嗪亚砜、异丙嗪、氯丙嗪、安眠酮和地西泮5种镇静剂类药物残留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检测方法,本研究以固相萃取为净化手段,采用HPLC-MS/MS检测猪、牛和羊尿液中5种镇静剂类药物的残留量。结果表明,尿液样品经离心,调节pH值,Oasis MCX固相萃取柱净化后,能够有效去除杂质,5种镇静剂在0.6~20.0μg·L-1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2)均大于0.993;5种镇静剂类药物的检出限和定量限分别为0.1和0.6μg·L-1,0.6、2.5和9.0μg·L-1 3个添加水平的回收率介于64.6%~110.2%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均小于6.0%。本研究结果为不同动物尿液中镇静剂类兽药残留的精准检测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5.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HPLC-MS/MS),同时检测水溶性肥料中8种植物生长调节剂(胺鲜酯、甜菜碱、矮壮素、阿维菌素、氯吡脲、复硝酚钠、萘乙酸钠和赤霉素)。样品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标准曲线外标法定量。采用多反应监测模式,正离子模式下扫描胺鲜酯、甜菜碱、矮壮素、阿维菌素和氯吡脲,负离子模式下扫描复硝酚钠、萘乙酸钠和赤霉素。在3个添加水平下,样品平均回收率为91.7%~102.2%,相对标准偏差为1.5%~7.5%;胺鲜酯、甜菜碱、矮壮素、阿维菌素、氯吡脲、4-硝基苯酚钠和5-硝基愈创木酚钠的检出限均为2 mg/kg,萘乙酸钠的检出限为2.5 mg/kg,2-硝基苯酚钠和赤霉素的检出限为20 mg/kg。本方法简便、快速、安全,重现性良好,可用于水溶性肥料样品中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16.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ICP)是20世纪80年代发展起来的无机元素分析技术,它具有高分辨率和灵敏度、低检出限、样品耗用少、可同时检测多元素等特点,被广泛地用于无机元素特别是金属元素的分析。ICP与质谱(mass spectrometry,MS)联用极大地促进了无机多元素分析技术的发展。本文综述了ICP-MS及其几种联用技术的原理与性能特点、排除光谱干扰的方法以及在植物重金属分析中的应用实例32篇,以期为植物重金属分析技术的研究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热激应答下坛紫菜中红藻糖苷和异红藻糖苷含量的变化,以及两者与坛紫菜高温耐受性之间的联系,以ME-05坛紫菜为样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级杆质谱联用技术(HPLC-MS)分析35℃高温胁迫和20℃恢复培养条件下,坛紫菜中红藻糖苷及其异构体含量的变化趋势,通过两者的含量波动,探讨其与坛紫菜耐受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相同品种、相同日龄但生长地点不同的坛紫菜中,红藻糖苷含量稳定;不同生长阶段的坛紫菜经35℃高温胁迫后,红藻糖苷和异红藻糖苷含量减少,经恢复培养3 h后发现红藻糖苷和异红藻糖苷含量逐渐回升并超过对照组;红藻糖苷和异红藻糖苷的变化率为:Ⅲ组(生长期第75天)>Ⅳ组(生长期第135天)>Ⅱ组(生长期第45天)>Ⅰ组(丝状体),红藻糖苷的变化更为敏感且具有规律。综上,红藻糖苷与坛紫菜的生长状况和抗逆能力相关,可作为紫菜选育的指标物。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探讨坛紫菜在高温胁迫下的生理响应及健康养殖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为深入了解饵料微藻中类胡萝卜素在双壳贝类生长发育阶段中的吸收和代谢过程,本试验选择我国重要的滩涂养殖贝类——厚壳贻贝(mytilus coruscus)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PLC-MS)分析饵料微藻喂养后的幼虫阶段——担轮幼虫、D形幼虫、壳顶期、眼点期和稚贝期中类胡萝卜素分布和代谢变化。结果表明,在9种饵料微藻中,叉鞭金藻和牟氏角毛藻的总类胡萝卜素含量最高,分别达到1 290.7和1 326.4 mg·kg-1。外源摄入这两种饵料微藻后,幼虫阶段中共鉴定出5种类胡萝卜素,包括1种新合成类胡萝卜素(贻贝黄素)和4种微藻来源类胡萝卜素(α-胡萝卜素、β-胡萝卜素、岩藻黄酮醇、岩藻黄素),其中岩藻黄素的含量最高,与微藻中岩藻黄素含量高的现象一致。担轮幼虫中未检测到类胡萝卜素,而贻贝黄素仅从壳顶期开始检出。类胡萝卜素的变化与发育阶段呈正相关,从D形幼虫到壳顶期,岩藻黄酮醇、岩藻黄素、α-胡萝卜素和β-胡萝卜素的累积最为迅速,分别增加了20.3、20.3、8.0和1.5倍,并在稚贝期达到最高值。此外,与类胡萝卜素吸收代谢相关的基因ABCA1、SRB1和βCMOOX的表达量均显著上调。其中,参与合成代谢的βCMOOX表达最显著,从壳顶期到稚贝期,其表达量增加了38.2~43.3倍,表明该基因可能参与了壳顶期贻贝黄素的合成。本研究结果为了解贝类生物中类胡萝卜素的生物合成过程及代谢途径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9.
建立了环境内分泌干扰物辛基酚、壬基酚及短链壬基酚聚氧乙烯醚降解产物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分析方法。选择易受环境污染的玉米、白菜等农产品及目标物可能迁移到环境中的食品包装材料为研究对象,经过液液萃取、浓缩,乙腈甲苯(3:1)溶液溶解,经ENVITMCarblI/PSA氨基固相萃取柱净化,甲醇一二氯甲烷(4:3)溶液为洗脱液。采用Agilent ZORBAX RX-C18柱,以甲醇:10mmol·L^-1乙酸铵(9:1)为流动相,梯度洗脱分离后,在LC—MS/MS多反应监测模式下正负离子同时扫描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对辛基酚、壬基酚、壬基酚一氧乙烯醚和壬基酚二氧乙烯醚的检出限分别为O.03、0.6、1.6、0.03μg·kg^-1,在不同基质中添加浓度为0.5-5μg·kg^-1的四种物质平均回收率在62%~113%之间。对实际样品进行检测时,在蔬菜和粮食作物及其包装材料中分别检测到不同含量的上述物质,表明该方法准确、快速、灵敏度高,可用于农产品和食品包装材料中该类物质的监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