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以4年生油用牡丹凤丹品种为材料,根据叶形的不同进行定株观察研究。从株高、叶长、叶宽、长势、一级分枝数、叶片干质量、物候期、叶斑病和开花结实情况等方面开展调查和测定。结果表明,叶形为近圆形的植株平均高度最高,叶形为狭长形的植株更易开花结实。不同叶形的植株一级分枝数是有明显差异的,叶形为狭长形的植株一级分枝数最多,达到5个以上。3种不同叶形的植株均在4月上中旬进入开花期,狭叶形最早开花,开花率达80%,结实率达70%,近圆形最迟开花,开花率和结实率均很低,分别为20%、0%。相关分析表明,叶形为近圆形的植株类型植株较高,叶宽较大,干物质量也较多,但是分枝数较少,开花率和结实率均较低,而叶形为狭长形的植株类型叶片虽然狭长,干物质量也相对较低,但分枝数多,开花结实率高。因此,句容地区适宜引种狭叶形植株。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油用牡丹凤丹的籽粒产量和品质性状与不同海拔高度气象因子的相关性,选用油用牡丹凤丹品种为供试材料,在洛阳地区海拔100~1 010 m的不同样地进行多点栽培试验。结果表明,海拔高度与凤丹籽粒灌浆期和种仁粗脂肪含量呈显著正相关。海拔高度与种仁蛋白质含量呈显著负相关,种仁蛋白质含量与粗脂肪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海拔高度与凤丹籽粒种仁棕榈酸和饱和脂肪酸相对含量呈显著正相关,种仁亚麻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相对含量与各气象因子无显著相关性。说明海拔高度影响油用牡丹凤丹籽粒最主要的品质性状是种仁粗脂肪含量。在中高海拔的丘陵山区种植油用牡丹凤丹有利于提高其籽粒百粒质量、出仁率和种仁粗脂肪含量。 相似文献
4.
5.
以三年生凤丹(Paeonia ostii ‘Fengdan’)油用牡丹为材料进行基肥施用比较试验,每株分别施用油枯(0.1、0.5、1.0 kg)、牛粪(0.1、0.5、1.0 kg)、牛粪(0.1、0.5、1.0 kg)+复合肥(0.1 kg);以凤丹油用牡丹幼苗为追肥施用比较试验材料,每株分别施用高氮复合肥10、30、50 g,研究了施用不同基肥及追肥对油用牡丹凤丹植株生长指标、叶片生长指标、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基肥对油用牡丹植株生长的促进作用为牛粪+复合肥牛粪油枯,其中以牛粪(0.5 kg)+复合肥(0.1 kg)的促进作用最为明显;在追肥试验中,施用10 g复合肥对幼苗株高、茎粗、分枝数、叶片数等生长指标的促进效果最佳。基肥施用牛粪0.5 kg+复合肥(0.1 kg),追肥施用复合肥(N:P:K=25:5:10)10 g/株对油用牡丹凤丹的生长促进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6.
膜荚黄芪传粉昆虫的研究(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膜荚黄芪传粉昆虫的种类及其传粉特点,为膜荚黄芪的育种奠定理论基础。[方法]以膜荚黄芪为研究对象,调查膜荚黄芪传粉昆虫的种类及访花行为。日活动规律观测在晴天进行,7:00~18:00每1h绕样地走1圈,约用时间3min,记录每一时间段出现在视野里的不同昆虫种类和数量。盛花期在样地于晴天7:00~18:00对每种传粉昆虫固定1头进行跟踪观测,用秒表记录其在花上停留时间。访花频率采用追踪法,尽可能连续记录其整个访花过程及时间。[结果]膜荚黄芪访花昆虫共有16种,其中红光熊蜂、明亮熊蜂、蜜蜂、狭带贝食蚜蝇和斑缘豆粉蝶为主要传粉昆虫;主要传粉昆虫的日活动规律出现单峰型、双峰型和直线型3种,活动高峰期有一定交错。在正常气候条件下,蜜蜂和食蚜蝇呈双峰活动规律,蜜蜂在7:30~11:00和13:30~15:00有高峰,食蚜蝇在早晨和傍晚有高峰;斑缘豆粉蝶在11:00~13:00出现1个活动高峰,为单峰型;红光熊蜂和明亮熊蜂在1d中的数量比较稳定,除了在1d中最热的一段时间,都可观察到它们的传粉活动,为直线型。红光熊蜂和明亮熊蜂的每小花停留时间相似,分别为(2.05±0.07)s和(2.57±0.05)s,蜜蜂的每小花停留时间为(3.78±0.13)s,食蚜蝇为(5.28±0.16)s,斑缘豆粉蝶的每小花停留时间最长,达(46.72±2.79)s。红光熊蜂访花频率最高,为11.4次/min,明亮熊蜂、蜜蜂、食蚜蝇的访花频率处于中间状态,分别为10.7、7.1、2.7次/min,斑缘豆粉蝶访花频率最低,为0.9次/min。昆虫的传粉频率与停留时间呈负相关关系。[结论]昆虫访花行为对植物与传粉者相互作用等方面产生直接影响,对理解植物多样性与生殖生态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膜荚黄芪传粉昆虫的种类及其传粉特点,为膜荚黄芪的育种奠定理论基础。[方法]以膜荚黄芪为研究对象,调查膜荚黄芪传粉昆虫的种类及访花形为。[结果]膜荚黄芪访花昆虫共有16种,其中,红光熊蜂、明亮熊蜂、蜜蜂、狭带贝食蚜蝇和斑缘豆粉蝶为主要传粉昆虫;主要传粉昆虫的日活动规律出现单峰型、双峰型和直线型3种,活动高峰期有一定交错;昆虫的传粉频率与停留时间呈负相关关系。[结论]昆虫访花行为对植物与传粉者相互作用等方面产生直接影响,对于理解植物的多样性与生殖生态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地熊蜂访花行为及对番茄营养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深入分析熊蜂在新疆伊犁温室番茄上的授粉行为及对营养品质的影响,以地熊蜂为材料,观察地熊蜂日活动规律,测定其出巢温度、授粉温度、蜂群30 min内的出巢数及工作时间;分别对熊蜂授粉、座果灵蘸花授粉处理(对照)的番茄进行可溶性固形物、硬度、维生素C、还原糖、总酸及种子数等营养成分的测定,明确番茄储藏期间可溶性固形物、硬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地熊蜂出巢、授粉温度分别为8℃和9℃,日工作时间为10h,在13:00左右熊蜂的出巢数达到最大值;熊蜂授粉处理的番茄,其维生素C、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硬度和种子数显著高于对照,呈极显著性差异(P<0.01);经回归方程预测,熊蜂授粉处理的果实储存时间比对照延长5.75 d,提高番茄的保质期和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9.
10.
为珍稀濒危物种大花黄牡丹的有效保护提供科学依据,采用网捕等方法捕捉大花黄牡丹访花昆虫,研究其种类、访花行为及日活动规律。结果表明:盛花期大花黄牡丹的访花昆虫有6目18科,以膜翅目蜂类、双翅目蝇类、鞘翅目甲虫类和鳞翅目蝶类为主要访花类群;蜂类与食蚜蝇类昆虫访花频率高、数量大,为主要传粉昆虫;访花昆虫日活动规律差异较大,环境温度与天气状况为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1.
为了在温室内熊蜂授粉条件下科学使用杀菌剂,以地熊蜂工蜂为试材,参照《化学农药环境安全评价试验准则》,测定了6种温室设施常用杀菌剂对地熊蜂的毒力,并对其进行了风险性评价。结果表明:地熊蜂对四霉素较敏感,其LD50为5.255 mg/L,表现为中等毒性;地熊蜂对氢氧化铜、代森锰锌、中生菌素、戊唑醇和苯醚甲环唑较不敏感,LD50≥74.992 mg/L,均表现为低毒,其中,中生菌素和戊唑醇的LD50分别为206.994 mg/L和207.560 mg/L,毒性最低。在设施作物上使用地熊蜂授粉时,建议禁用对地熊蜂中毒的农药。在使用对地熊蜂中毒或低毒的农药时,可将熊蜂分别搬出温室3 d和1 d,以减少农药对地熊蜂的为害。另外,我们不建议使用代森锰锌。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克隆鉴定地熊蜂非视觉相关beta-arrestin基因并分析其在蜂王不同发育时期及特定组织中的表达差异,以期为该基因的功能研究奠定基础。[方法]利用PCR扩增和基因克隆技术获得地熊蜂非视觉相关beta arrestin基因的cDNA全长序列;利用生物信息学技术对该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进行比对和进化树分析;运用Real-time PCR技术分析该基因在地熊蜂蜂王出房前1天、出房第1天、交配后5天、越冬3个月、越冬5个月、产卵第1天和饲养3个月后的脑、卵巢、中肠和脂肪体表达情况。[结果]beta-arrestin基因CDS序列长1 248bp,编码的蛋白大小为415aa。该蛋白氨基酸序列中第27~182个氨基酸残基为Arrestin-N superfamily的保守结构域;第201~354个氨基酸残基为Arrestin-Csuperfamily的保守结构域。相似性分析表明,地熊蜂beta-arrestin基因氨基酸序列与NCBI中收录的地熊蜂转录组数据的氨基酸序列一致性高达97%。Real-time PCR结果表明,beta-arrestin基因在地熊蜂所有检测的发育阶段及特定组织均有所表达,但表达量差异很大(P0.05)。其中在头部和中肠表达量较高的时期是越冬3个月蜂王,在卵巢和脂肪体表达量较高的时期是出房第1天蜂王。[结论]本研究克隆了地熊蜂beta-arrestin基因的CDS序列,确定了beta-arrestin基因CDS序列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分析了该基因的序列特征和表达谱,推测其与蜂王越冬期间生理代谢过程和蜂王性成熟阶段激素分泌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14.
对野生苹果在新疆伊犁地区的开花物候、花粉活力、柱头可授性、繁育系统和访花昆虫及访花行为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在整个开花过程中,从花序出现到花朵凋谢,历时较长,可达30 d以上;不同海拔,开花期相差4~14 d;一个居群的花期达30 d左右;通过对花粉活力的测定结果分析表明,花粉的活力较高,花粉平均活力达64%;用两种方法测定柱头可授性所得的结果具有一定的差距,但差异不显著;在整个花期中,昆虫的访花行为与天气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利用便携式光合仪测定大田栽培模式下油用牡丹‘凤丹’的光合、蒸腾特性,为其栽培管理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凤丹’牡丹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呈单峰曲线或双峰曲线,日净光合速率的最高值出现在8:00或10:00,而后呈下降趋势,18:00降到最低。4月、5月‘凤丹’牡丹净光合速率日平均值明显高于其他月份。‘凤丹’牡丹蒸腾速率呈现出明显的单峰曲线,日蒸腾速率的最高值出现在8:00—14:00,没有明显的规律性,最低值出现在18:00。6月、7月‘凤丹’牡丹蒸腾速率日平均值明显高于其他月份。气孔导度的日变化均呈典型的单峰曲线,最高值出现在8:00或10:00,18:00为全天最低值。不同月份‘凤丹’牡丹气孔导度日平均值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6.
17.
18.
长白山北坡访花昆虫研究(Ⅳ)——访花昆虫的访花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2005年盛花期(7~8月份)对长白山北坡昆虫的访花行为进行了研究。经初步鉴定,在22种蜜源植物上共捕捉38种访花昆虫,其中双翅目、膜翅目为主要访花昆虫。经观察,在整个花期拜访的访花昆虫中,意大利蜜蜂和乌苏熊蜂是最有效而稳定的访花者,而且拜访频率非常高。此外,气温下降、阴天降雨等都能使访花昆虫的访花频率降低。 相似文献
19.
20.
为评价昆虫生长调节剂类杀虫剂对地熊蜂工蜂的急性毒性和生态风险性,本研究分别采用饲喂法和接触法测定氟铃脲、虫酰肼、吡丙醚、氟啶虫酰胺、虱螨脲、灭幼脲及噻嗪酮7种昆虫生长调节剂类杀虫剂对地熊蜂工蜂24 h和48 h的急性经口和急性接触毒性,并评估7种杀虫剂对地熊蜂工蜂的生态风险。结果表明,7种昆虫生长调节剂类杀虫剂对地熊蜂工蜂的经口和接触毒性均为低毒( 11. 0μg a.i.),风险评估均为低风险(HQ 50),其中氟啶虫酰胺、吡丙醚、噻嗪酮以及灭幼脲4种药剂的接触毒性均达到限度上限试验值( 200μg a. i.)。本研究可为设施农业合理使用昆虫生长调节剂类杀虫剂提供理论依据,以期减少对授粉熊蜂的伤害,在授粉昆虫保护利用方面具有广阔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