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阐明上海地区草莓枯萎病病原菌分类地位及对药剂的敏感性。运用真菌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分类方法,对上海地区不同草莓种植区分离得到的34株病原菌进行鉴定,并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病原菌群体对4种不同作用机制杀菌剂的敏感性。结果表明,34株病原菌均鉴定为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病原菌群体对多菌灵、咪鲜胺、戊唑醇和吡唑醚菌酯的抑制中浓度(EC_(50))范围分别为0.302 7~0.556 2、0.001 1~0.148 2、0.036 1~0.299 7、0.036 8~1.721 6 mg/L。病原菌群体对多菌灵和戊唑醇的EC_(50)比值分别为1.8、8.3,而对咪鲜胺和吡唑醚菌酯的EC_(50)比值分别达134.7、46.8。上海市域范围内不同地区间的尖孢镰刀菌对同种杀菌剂的敏感性之间无显著性差异,对4类不同作用机制杀菌剂之间的敏感性也无显著相关性(P0.05)。本研究结果明确了上海地区草莓枯萎病病原菌的分类地位,可以为合理选用杀菌剂防治病害及病原菌抗药监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禾谷镰孢菌对21种杀菌剂的敏感性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小麦赤霉病菌对多菌灵抗性及对多种作用机制杀菌剂的敏感性,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山东8个禾谷镰孢菌菌株对多菌灵的敏感性及21种杀菌剂对禾谷镰孢菌的毒力。结果表明:8个菌株对多菌灵尚未产生明显抗药性;戊唑醇、苯醚甲环唑、己唑醇、氟环唑、咪鲜胺锰盐、噻菌灵、多菌灵、吡唑醚菌酯、水杨菌胺、氰烯菌酯对禾谷镰孢菌有极高的室内生物活性,其EC_(50)及EC_(90)分别为0.031~0.855mg·L~(-1)、1.409~117.405mg·L~(-1);福美双、代森锰锌、代森联、三唑酮、甲基硫菌灵对禾谷镰孢菌有很高的室内生物活性,其EC_(50)及EC_(90)分别为5.232~13.063mg·L~(-1)、144.006~791.072mg·L~(-1);异菌脲、井冈霉素对禾谷镰孢菌有一定的室内生物活性,其EC_(50)分别为44.9和146.8mg·L~(-1);噁霉灵、醚菌酯、噻呋酰胺、吡噻菌胺对禾谷镰孢菌的室内生物活性极差,不宜用于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3.
通过菌落生长速率法对由茄类镰刀菌(Fusarium solani)引起的橡胶树茎杆溃疡病进行防控药剂筛选试验。结果表明,卉友(50%咯菌腈WP)的EC_(50)最小,抑菌效果最好,其次是施保功(50%咪鲜胺锰盐WP)和多菌灵(50%多菌灵WP),凯润(250g/m L吡唑醚菌酯EC)和甲基硫菌灵(70%甲基托布津WP)的EC_(50)最大,抑制作用最差。3个混配组合中多菌灵和施保功混配具有增效作用,其他组合表现加和作用。建议生产上使用咯菌腈、咪鲜胺锰盐和多菌灵等防治橡胶树茎杆溃疡病。  相似文献   

4.
为探索氟唑菌酰羟胺与咪鲜胺复配对枸杞根腐病主要病原菌——腐皮镰刀菌的毒力增效作用,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氟唑菌酰羟胺与咪鲜胺17种不同比例的复配处理对腐皮镰刀菌的室内毒力作用,在最佳增效配比下,明确复配处理相较单剂对病原菌孢子萌发、产孢量、芽管伸长和菌丝干重的影响。结果表明,氟唑菌酰羟胺与咪鲜胺单剂及其复配处理对腐皮镰刀菌的菌丝生长抑制效果均有明显作用,其单剂EC50值分别为0.365 8 mg·L-1和0.120 8 mg·L-1,氟唑菌酰羟胺与咪鲜胺的配比在3∶2时增效作用最大,EC50值为0.044 3 mg·L-1,增效系数SR达4.560 0,可作为枸杞根腐病药剂防治的最佳复配处理;氟唑菌酰羟胺与咪鲜胺单剂及其复配处理对腐皮镰刀菌的孢子萌发均具有一定的抑制效果,其单剂EC50值分别为0.116 7 mg·L-1和1 455.784 8 mg·L-1,最佳复配处理EC50值为0.060 2 mg·L-1,增效系数SR达3.231 1。在质量浓度为0.8 mg·L-1时,最佳复配处理对腐皮镰刀菌产孢量的抑制率达100%,对芽管伸长、菌丝干重的抑制效果均显著高于单剂处理。因此,氟唑菌酰羟胺与咪鲜胺复配比在3∶2时,可作为枸杞根腐病药剂防治的最佳复配处理,为预防耐药性的产生提供了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国内主要植胶区炭疽菌复合种菌株对不同杀菌剂的敏感性,采用生长速率法室内测定乐东炭疽(Colletotrichum.ledongense)、果生刺盘孢(C. fructicola)、暹罗炭疽(C. siamense)、版纳炭疽(C. bannanense)、C.laticiphilum、新种群和华南炭疽(C. australisinense)9株胶孢炭疽病菌(C.glocosporioides Penz.)和8株尖孢炭疽菌(C. acutalum Simmons)对8种杀菌剂的敏感性,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二元复配评价。结果表明:供试的17株橡胶树炭疽病菌对咪鲜胺最敏感、EC50值为0.001 1~0.218 7 mg·L?1,平均为0.085 3 mg·L?1;咪鲜胺、多菌灵、氟硅唑、戊唑醇、己唑醇、咪鲜胺·三唑酮6种药剂对炭疽菌菌丝生长有显著抑制作用,腈菌唑和粉唑醇对病原菌菌丝抑制效果较差;多数以三唑类为代表的麦角甾醇生物抑制剂对病原菌菌丝生长有明显的抑制效果,尖孢复合种内的新种群对粉唑醇、腈菌唑觉和多菌灵3种药剂敏感性性差;咪鲜胺与戊唑醇的比例分别在7∶3和4∶6时对橡胶树炭疽菌优势种群暹罗炭疽和华南炭疽的抑制效果最优。  相似文献   

6.
豇豆枯萎病由尖孢镰刀菌引起,这种病原菌生存能力强,能引起根腐,叶片变黄,直至全株萎蔫。本研究以分离自海南三亚地区患枯萎病豇豆上的尖孢镰刀菌MLY1602为材料,通过测定其在含9种农药培养基上的生长速率,并观察菌丝形态特征。结果表明,五硝·多菌灵、多菌灵、代森锰锌、咪鲜胺锰盐能够完全抑制菌株MLY1602生长;甲基硫菌灵几乎完全抑制菌株生长;恶霉灵、异菌脲部分抑制菌株生长;中生菌素对菌株有极小抑制作用;嘧霉胺则完全无抑制作用。以上结果反映出五硝·多菌灵、多菌灵、代森锰锌和咪鲜胺锰盐均可作为单一农药用于豇豆枯萎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分离到一株草莓炭疽病菌,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了7种杀菌剂对该菌的室内毒力,并评价了3种高效杀菌剂对草莓炭疽病的盆栽防效。结果表明,咯菌腈对草莓炭疽病的室内毒力最高,EC_(50)值为0.117 mg·L~(-1),咪鲜胺和苯醚甲环唑的EC_(50)值分别为0.141 mg·L~(-1)和0.357 mg·L~(-1)。盆栽试验结果表明,20%咯菌腈悬浮剂2 000倍液对炭疽病的盆栽防效最高,为92.86%,450 g·L~(-1)咪鲜胺水乳剂4 500倍液和250 g·L~(-1)苯醚甲环唑乳油2 500倍液防效分别为91.68%和89.29%。由此可见,咯菌腈、咪鲜胺和苯醚甲环唑可用于防治草莓炭疽病。  相似文献   

8.
为火龙果炭疽病的防治提供安全有效的杀菌剂及用药技术,采用生长速率法,室内测定不同杀菌剂(多菌灵、戊唑·福美双、甲基硫菌灵、咪鲜胺及氟菌·肟菌酯等10种)对火龙果炭疽病菌的毒力作用。结果表明:在试验浓度下不同杀菌剂对火龙果胶孢炭疽菌和辣椒炭疽菌菌丝生长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抑制率随浓度增加而增大,且药剂间抑制率存在明显差异;对胶孢炭疽菌的药效以戊唑·福美双最好,EC_(50)为22.387 6μg/mL,其次是多菌灵、咪鲜胺和氟菌·肟菌酯,EC_(50)分别为33.183 6μg/mL、36.112 7μg/mL和37.870 9μg/mL;对辣椒炭疽菌的药效以甲基硫菌灵最好,EC_(50)为0.465 5μg/mL,其次是戊唑·福美双,EC_(50)为15.396 5μg/mL。  相似文献   

9.
小麦赤霉病菌对多菌灵和咪鲜胺的敏感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解湖北省小麦主产区的小麦赤霉病菌对多菌灵和咪鲜胺的抗药性,对2014年分离获得的350株禾谷镰刀菌进行多菌灵和咪鲜胺的敏感性测定。结果表明:湖北省小麦赤霉病菌未出现对多菌灵和咪鲜胺的抗性菌株,多菌灵用于防治小麦赤霉病仍具有一定使用价值。咪鲜胺防治效果明显优于多菌灵,以咪鲜胺与多菌灵按1∶7比例复配后的防治效果最优。  相似文献   

10.
为筛选有效防治棉花枯萎病的氟节胺与杀菌剂组合,并明确最佳药剂配比,以棉花枯萎病致病菌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为研究对象,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杀菌剂的毒力,采用Wadley的增效比率法评价复配剂的增效作用,通过室内盆栽试验验证其对棉花枯萎病的防治效果。结果显示,咯菌腈、嘧菌酯、枯草芽孢杆菌和氟节胺的有效抑制中浓度(EC50)分别为0.219、0.725、6.013、55.971 mg·L-1。氟节胺与咯菌腈在复配比为10∶1时具有增效作用;氟节胺与枯草芽孢杆菌在复配比为10∶1、3∶1、1∶2和1∶3时均具有增效作用,其中复配比为1∶2时增幅最大;氟节胺与嘧菌酯复配无增效作用。室内盆栽试验结果表明,氟节胺与枯草芽孢杆菌按1∶2复配时棉花的病情指数最低,防治效果达77.11%,显著优于其他复配组合。综上所述,当棉花发生枯萎病时可使用氟节胺与枯草芽孢杆菌按1∶2复配进行防治。以上研究结果为防治棉花枯萎病提供了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1.
为筛选针对稻瘟病高效的药剂,研究采用生长速率抑制法和玻片萌发法,测定了18种杀菌剂对稻瘟病菌(Magnaporthe grisea)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45%三苯基乙酸锡、25%腈菌唑、80%乙蒜素、25%咪鲜胺、戊唑醇(有效含量430 g·L~(-1))和75%肟菌·戊唑醇对稻瘟病菌菌丝生长具有最高的抑菌作用。其EC_(50)值分别为1.594 7,2.791 2,3.039 3,3.132 5,3.224 1,3.522 0μg·mL~(-1);25%腈菌唑、25%咪鲜胺、80%乙蒜素、45%三苯基乙酸锡对病原菌分生孢子萌发具有较高的抑制作用,其EC_(50)值分别为0.042 7,0.301 6,0.421 7,0.651 3μg·mL~(-1)。45%三苯基乙酸锡、25%腈菌唑、80%乙蒜素、25%咪鲜胺4种药剂既能抑制稻瘟病菌菌丝生长又能抑制孢子萌发。  相似文献   

12.
马铃薯干腐病室内药剂筛选及防病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了咯菌腈、苯醚甲环唑、咪鲜胺、戊唑醇、氰烯菌酯和恶霉灵6种杀菌剂对4种马铃薯干腐病菌的室内毒力。结果表明,不同种类镰刀菌对药剂的敏感性存在差异。对4种镰刀菌抑制作用最强的药剂均为咪鲜胺,EC_(50)值范围为0.010~0.057μg/m L;氰烯菌酯对接骨木镰刀菌菌丝生长无抑制作用;而恶霉灵的抑菌作用普遍较差,EC_(50)值为9.340~64.408μg/m L;其他4种药剂效果较好。对接菌薯块进行药剂处理可抑制病斑横向扩展及病原菌纵向侵入,但不同杀菌剂防效不同。苯醚甲环唑、咪鲜胺和戊唑醇效果较佳。  相似文献   

13.
采用组织分离法从江西乐平市采集的苦瓜枯萎病植株中分离病原菌,对病原菌进行了形态学鉴定、分子生物学鉴定和致病性测定;另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对7种杀菌剂进行了筛选。试验结果表明:导致乐平市苦瓜枯萎病发生的病原为尖孢镰刀菌苦瓜专化型(Fusarium oxysporum Schl. f. sp.momordicae)。室内毒力试验结果表明99%噁霉灵、50%多菌灵对苦瓜枯萎病菌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其EC_(50)值分别为0.0352、0.3037 mg/L;而50%异菌脲的抑制作用最弱,其EC_(50)值为419.0041 mg/L。推荐99%噁霉灵、50%多菌灵为江西省苦瓜枯萎病的防治药剂。  相似文献   

14.
采用PDA培养基和PD培养基,对西瓜病株病原菌进行分离、培养,经致病性测定,形态学及r DNA-ITS测序,鉴定其致病菌为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85%氨基寡糖素和97%咪鲜胺对西瓜尖孢镰孢菌的共毒系数。结果显示,85%氨基寡糖素∶97%咪鲜胺=3∶1时,增效作用最好,共毒系数为167.88,对西瓜枯萎病菌菌丝具有很好的抑制效果。  相似文献   

15.
咪鲜胺和恶霉灵对水稻立枯病菌的室内毒力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室内采用生长速率法用咪鲜胺及恶霉灵原药对水稻立枯病的优势菌尖孢镰刀菌、串珠镰刀菌和立枯丝核菌进行了毒力测定。试验结果表明:咪鲜胺的各个处理对水稻立枯病的优势菌菌丝的生长速率具有极强的毒力,其中对尖孢镰刀菌菌丝生长速率的抑制效果最明显,EC50为0.64μg/mL,对立枯丝核菌丝生长量的抑制作用最强。而恶霉灵各个处理对优势菌的产孢具有抑制作用,对尖孢镰刀菌产孢量抑制效果最明显,对串珠镰刀菌孢子萌发的抑制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6.
为开发防治小麦赤霉病的新型复配菌剂,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分别测定了多菌灵、三唑酮、咪鲜胺、丙硫菌唑以及咪鲜胺和丙硫菌唑的5种配比混剂对抗多菌灵玉蜀黍赤霉菌R-10的室内毒力,并进行了小麦赤霉病田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多菌灵、三唑酮、咪鲜胺、丙硫菌唑以及咪鲜胺和丙硫菌唑配比为1∶6、1∶3、1∶1、3∶1、6∶1的混剂,对R-10的EC50值分别为1.480 0、13.881 9、0.024 6、0.078 7、0.039 7、0.020 7、0.012 7、0.015 3、0.014 1μg/m L,5种混剂的增效系数分别为1.508 8、2.454 1、2.952 8、1.941 2、1.936 2,且配比差异与增效作用间有量效负相关性。在1年2地的田间药效试验中,40%咪鲜胺·丙硫菌唑可湿性粉剂750 g/hm2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效均显著优于咪鲜胺、丙硫菌唑单剂及25%多菌灵·三唑酮可湿性粉剂2250 g/hm2的防效,并且对小麦安全,开发前景良好。  相似文献   

17.
为筛选出对建兰茎腐病防效好的增效混剂,室内测定6种杀菌剂对建兰茎腐病原菌尖孢镰刀菌的毒力及其联合作用。结果表明:6种杀菌剂对建兰茎腐病原菌尖孢镰刀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抑制中浓度EC50的由小到大依次为:咪鲜胺、苯醚甲环唑、多菌灵和肟菌酯、噁霉灵和代森锰锌;设定的4组混剂配方,苯醚甲环唑+多菌灵、多菌灵+肟菌酯混配表现为增效作用,苯醚甲环唑+多菌灵混配的最佳有效成分质量配比为5∶5,共毒系数为378.63;多菌灵+肟菌酯混配的最佳配比则为8∶2,共毒系数为247.80。可见,苯醚甲环唑+多菌灵和多菌灵+肟菌酯合理比例混配能较好防控建兰茎腐病的发生为害。  相似文献   

18.
茎腐病是目前兜兰商品生产中最严重的一种病害,首次对广东兜兰栽培过程中的茎腐病进行比较深入的研究。通过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确定导致兜兰茎腐病的病原菌为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并对该菌的生物学特性进行初步研究。选用15种杀菌剂对该菌进行室内药效试验,其中多菌灵、苯醚甲环唑、肟菌酯、恶霉灵、普菌克、福窑福锌、妙丹和咪鲜胺8种药剂在使用浓度为500mg/L时,对该菌的菌丝抑制率和产孢抑制率均达100%,而且咪鲜胺对该菌的毒力最强、反应灵敏度最高,EC50值为0.08mg/L。  相似文献   

19.
常用杀菌剂及其组合剂对辣椒炭疽病菌的抑制效果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生长速率法室内测定了常用的杀菌剂及其组合对湖南省辣椒炭疽病菌--尖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acutalum)和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咪鲜胺、好力克和苯醚甲环唑对2种辣椒炭疽病菌的毒力最高,其对尖孢炭疽菌的EC50分别为0.044 0,0.203 4和0.623 6μg/mL,对胶孢炭疽病菌的EC50分别为0.020 9、0.062 9和0.363 8μg/mL.联合毒力测定表明,咪鲜胺与多菌灵、灭菌丹、甲霜·恶霉灵配比混合,均表现出较好的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20.
板栗果仁腐烂病是板栗贮藏期主要病害,严重影响当地板栗产业的收益。小刺青霉菌(Penicillium spinulosum)是引起该病害的主要致病菌之一,为有效控制其对板栗储藏期间造成的危害,研究了其培养条件,并在此基础上对6种杀菌剂进行室内筛选。研究结果表明:小刺青霉菌在板栗培养基最适宜其生长,菌落直径为3.72 cm。PDA培养基最适宜其产孢,产孢量为2.40×10~8 cell·L~(-1)。氮源为酵母浸粉时最适合其菌丝生长和产孢,菌落生长和产孢量分别为3.42 cm和2.93×10~8 cell·L~(-1)。可溶性淀粉为碳源时菌丝生长最快,菌落直径为3.35 cm,甘露醇为碳源时最利于其产孢,产孢量为1.97×10~8 cell·L~(-1)。全黑暗条件最适宜菌丝生长,菌落直径为4.35 cm,而产孢对光照条件要求不严格,在任何光照条件下都能产孢。菌丝生长适宜温度是20℃;适宜pH为7.0。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40%氟硅唑EC、50%咯菌腈WP、45%咪鲜胺EW、80%多菌灵WP、25%丙环唑EC、24%噻呋酰胺SC对小刺青霉均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其EC_(50)分别为0.007 8、0.543 5、0.058 8、0.065 0、0.631 7和4.732 3 mg·L~(-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