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八千代、雨燕座、灿烂、特玉莲4种景天科多肉植物的正常植株与缀化植株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多肉植物的正常植株与缀化植株5种内源激素IAA、GA3、ABA、ZR、MeJA的含量差异及相关生理指标。研究结果表明,5种内源激素在正常植株与缀化植株中均有极显著差异,5种内源激素在正常植株与缀化植株中的含量基本表现为IAAABAZRMeJAGA3。多肉植物缀化后,5种内源激素含量变化基本表现为GA3含量上升,其他4种内源激素含量下降,其中ABA和ZR的含量变化情况具有一致性。生理指标测定结果表明,缀化后,景天科多肉植物的叶绿素含量均上升,可溶性糖含量及蛋白质含量因植物种类不同而表现为上升或下降。  相似文献   

2.
多肉植物外形可爱,品种多样,抗逆性强,管理粗放,加之色彩丰富,并具有一定的空气净化功能,这几年逐渐成为城市人群中流行的"萌宠",多肉专卖店也布满大街小巷,物美价廉,一百元就可摆满一窗台。由于冬季温度较低,叶插繁殖较慢,组培快繁是延续母本的性状,加快繁殖脚步的最快方式,且环境可控,质量和繁殖率都较高。多肉植物——-虹之玉组培快繁试验探究,对推动多肉植物组培研究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3.
用电导法对雀舌黄杨和大叶黄杨进行耐寒性测定。叶片经梯度低温处理后,随着温度降低,叶片中的电解质渗透率在逐渐升高,呈"S"曲线变化。通过Logistic方程计算半致死温度,得出雀舌黄杨的半致死温度在-23.92℃,大叶黄杨的半致死温度在-16.82℃,雀舌黄杨的耐寒性强于大叶黄杨。  相似文献   

4.
自主选育的鹤望兰新株系与普通栽培株系相比,在福州极端低温下(-2℃)表现为耐寒性。为进一步验证,通过不同梯度的人工低温处理(0、-2、-3、-4、-5、-6℃),测定2株系叶片相对电导率并配合logistic回归方程计算低温半致死温度(LT50)。结果表明,2个株系相对电导率随处理温度的降低均呈"S"型变化,在试验低温范围内,与温度间极显著负相关,且新株系低温半致死温度为-4.8℃,栽培株系低温半致死温度为-3.6℃,新株系的半致死温度高于栽培株,进一步证实新株系具有耐寒性。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苏北地区引种栽培的4种常绿阔叶树种露地越冬时期的形态特征进行观测,测定了多个与植物耐寒性相关的生理生化指标,结合Logistic方程分析、隶属函数分析等方法,对4种常绿阔叶树种在引种栽培环境中的适应性进行了多个层面的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天竺桂、台湾含笑、乐昌含笑、山杜英均能够耐受苏北地区冬季平均-10~-7℃的低温,综合比较引种常绿阔叶树种的耐寒性,排序为天竺桂(栾川)天竺桂(南京)台湾含笑乐昌含笑山杜英天竺桂(成都)。因此,4种常绿阔叶树种适宜在苏北地区引种栽培。  相似文献   

6.
以17份马铃薯材料为试材,研究在低温驯化前后,马铃薯叶片在低温胁迫下电解质外渗率的变化规律,经Logistic方程拟合分析测定马铃薯的低温半致死温度(LT50),结合聚类分析和田间自然霜冻鉴定等方法,对试材耐寒性和耐寒类型进行评价,为指导马铃薯耐寒栽培及新品种推广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相对电导率与处理温度呈"S"形曲线变化,与Logistic方程相吻合;田间自然霜冻鉴定结果和室内电导率鉴定均可以有效评价马铃薯材料的耐寒性;17份试材无低温驯化能力或驯化能力较弱,其中桂龙薯1号、泉云4号和V201707表现出较强的耐寒性,可供耐寒性育种亲本使用.  相似文献   

7.
以4种耐阴植物为材料,测定24 h低温胁迫下相对电导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含量(MDA)、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和脯氨酸含量等生理生化指标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在低温处理下4种耐阴植物生理生化指标变化规律一致。随着低温胁迫加剧,相对电导率和脯氨酸含量逐渐增加,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和SOD活性先升后降,丙二醛含量先降后升。运用隶属函数法进行综合评价,这4种耐阴植物的耐寒性顺序为:红茴香大叶黄杨阔叶十大功劳洒金桃叶珊瑚。  相似文献   

8.
为评价马铃薯的抗寒能力,以18份马铃薯资源和47份马铃薯后代品系为材料,采用低温胁迫处理马铃薯离体叶片,测定其相应电导率,经Logistic方程拟合得出其半致死温度(LT_(50))。结果表明,供试材料LT_(50)介于-3.8~-1.0℃,材料间差异显著,随着处理温度的降低,供试材料相对电导率逐渐升高,均呈"S"曲线变化。根据LT_(50)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供试材料分为低温敏感型、中间型、耐寒性较强3类,筛选出耐寒性强的2份资源及4份后代品系可作为耐寒育种材料。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4种蔷薇属植物(毛萼蔷薇、大花香水月季、维西蔷薇、丽江蔷薇)的抗寒性差异,以筛选出耐寒性强的品种,利用低温培养箱进行不同梯度低温(0、-5、-10、-15℃)胁迫处理,测定4种蔷薇属植物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丙二醛含量、脯氨酸(Pro)含量、SOD活性、POD活性及耐寒相关调控基因HSP90的表达差异。结果表明,在低温胁迫下,4种蔷薇属植物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可溶性糖含量、游离脯氨酸含量、丙二醛含量、SOD活性和POD活性均随低温胁迫加剧呈现逐渐升高趋势。对4种蔷薇属植物HSP90基因的差异表达分析表明,该基因在4种植物中的相对表达量随低温胁迫加剧呈现逐渐升高趋势,其中,毛萼蔷薇在0、-5、-10、-15℃低温胁迫下HSP90基因表达量均最高。表明4种蔷薇属植物的抗寒性存在差异,其中,毛萼蔷薇的抗寒性较好。  相似文献   

10.
为评价大蒜品种资源的耐寒性,以8份田间自然生长的大蒜品种资源离体叶片为材料,通过室内低温胁迫处理,用电导率法结合Logistic方程对其耐寒性进行鉴定。结果表明,随着处理温度的降低,供试材料相对电导率逐渐升高,呈"S"型曲线变化趋势。供试材料低温半致死温度(LT50)介于-0. 587℃至-3. 113℃之间。根据LT50结果,确定参试的8个大蒜品种资源的抗寒性强弱依次为中牟大蒜、徐蒜6号、邢台紫皮蒜、莱芜红皮蒜、徐州白蒜、恩施红蒜、徐蒜3号和玉林白蒜。同时发现,胁迫温度与LT50之间的相关性分析表明,以-3℃处理下相关性最高,其次为0℃和-6℃。  相似文献   

11.
王东雪  曾雯珺  金颐熙  张乃燕  陈国臣  叶航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2):15787-15789,15803
[目的]研究鉴定引种到南宁的4个油茶无性系的耐热、耐寒性。[方法]取4个油茶无性系的成熟叶片,分别进行0、-2、-4、-6、-8、-10、-12、-14、-16℃低温处理和30、35、40、45、50、55、60、65、70℃高温处理,用电导法配合Logistic方程,求得拐点温度(LT50),即半致死温度。[结果]在低温处理过程中,4个油茶无性系的相对电导率均随温度的降低而持续上升,基本呈"S"型;其半致死温度在-10.7~-13.3℃,耐寒性从强到弱依次为:长林4号﹥长林166号﹥长林55号﹥湘林86号。在高温处理过程中,4个油茶无性系的相对电导率均随温度的升高呈"S"型升高;其半致死温度在52.0~55.2℃,耐热性从强到弱依次为:长林166号>湘林86号>长林55号>长林4号。[结论]研究结果为油茶品系的早期鉴定、引种栽培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对10种海南胡椒属植物叶片进行-3,-5,-7℃低温处理后,采用电导仪法和硫代巴比妥酸法,分别测定低温低温胁迫对海南胡椒属植物叶片的相对电导率和丙二醛含量的影响,同时对其抗寒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蒌叶、山蒌、大叶蒟、复毛胡椒抗寒性较强,而大叶种胡椒和海南蒟的抗寒能力较弱。  相似文献   

13.
为丰富北方冬季植物景观,以四季玫瑰(Rosa davurica×rugosa Thunb.)、粉杆丝棉木(Euonymus maackii Rupr.)和火炬柳(Salix alba L.)为试验材料,测定不同低温处理下3种观枝干植物一年生枝条的相对电导率,利用Logistic方程计算3种植物的半致死温度(LT50),最后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和隶属函数法对不同低温处理下枝条的抗寒指标相对电导率、含水量、吸水量、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脯氨酸含量、丙二醛含量和SOD活性进行抗寒性综合评价。结果表明,3种观枝干植物的相对电导率随着温度的降低呈“S”形上升趋势,遵循Logistic方程的变化规律,应用Logistic方程对不同低温处理下的相对电导率建立回归模型,得出四季玫瑰、粉秆丝棉木、火炬柳的半致死温度分别为-19.8、-28.7、-22.3℃;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和隶属函数进行综合评价,得出3种观枝干植物的抗寒性从高到低为粉杆丝棉木、火炬柳、四季玫瑰。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和隶属函数法得出3种观枝干植物的抗寒性综合指数与应用电导法配合Logistic方程求出半致死温度的抗寒性排序一致,表明半致...  相似文献   

14.
泰安地区4个常绿阔叶绿化树种耐寒性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探讨常绿阔叶绿化树种耐寒性机理,为进一步扩大引种和生产应用提供科学依据,以4个常绿阔叶绿化树种为试材,观察记录越冬形态表现,测定电解质外渗率并拟合Logistic方程求LT50,研究低温对渗透调节物质、POD活性等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低温胁迫加剧,电解质外渗率呈增加趋势,POD活性及可溶性糖表现出先升后降的趋势,游离脯氨酸表现出“升-降-升”的趋势。运用隶属函数法进行综合评价,这4个常绿阔叶绿化树种的耐寒性顺序为:日本女贞>蚊母树>珊瑚树>枇杷。  相似文献   

15.
赵镛洛 《世界农业》1989,(2):44-45,47
一、日本现行水稻品种耐寒性鉴定方法 所谓耐寒性在日本主要指障碍型冷害抗性而言,日本水稻耐寒性鉴定方法,按其试验手段大体分为以下几种: 短期低温处理 利用人工气候室或深水冷水槽,在水稻障碍性冷害最危险期,即止叶与倒数第2叶叶耳间距达-2—1厘米时,设置低温。人工气候室以12℃处理4昼夜,冷水槽以13℃、30  相似文献   

16.
以4种耐阴植物为材料,研究24小时低温条件下的生理生化指标变化。结果表明:随着低温胁迫加剧,相对电导率和脯氨酸含量逐渐增加,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和SOD活性先升后降,丙二醛含量先降后升。运用隶属函数法进行综合评价,这4个耐阴植物的耐寒性顺序为:金银木珍珠梅太平花南天竹。  相似文献   

17.
6个香梨品种的低温半致死温度比较及耐寒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库尔勒香梨品种的半致死温度与耐寒性的关系及抗寒能力水平,为杂交育种工作中抗寒亲本的选择以及品种区域性引进栽培提供科学依据。以1年生枝条为试验材料,采用电导率法测定各品种枝条在-18℃、-22℃、-26℃、-30℃、-34℃、-38℃低温处理下细胞膜透性的变化,配合Logistic方程,求得半致死温度(LT50),并与自然条件下的冻害指数进行相关性比较。结果表明,不同低温处理下各品种枝条的相对电导率和细胞膜伤害率的增加呈"S"形曲线,与相应的低温呈极显著负相关;6个香梨品种的低温半致死温度为-24.31℃(新梨6号)、-24.19℃(新梨7号)、-20.53℃(新梨8号)、-25.70℃(新梨9号)、-23.43℃(新梨10号)、-21.37℃(香梨),半致死温度与田间冻害指数呈显著正相关。半致死温度能准确反映库尔勒香梨的抗寒能力,供试香梨品种的抗寒力大小为:新梨9号新梨6号新梨7号新梨10号香梨新梨8号。  相似文献   

18.
王建强  杨丽  康凯丽等 《安徽农业科学》2014,(25):8520-8521,8529
[目的]测定5种草本花卉叶片和花的耐寒性。[方法]采用电导法测定相对电导度,配合Logistic方程测定半致死温度。[结果]低温处理下5个品种间耐寒性强弱差异明显,但香雪球(Lobularia maritima)的耐寒性强弱与露地观察表现有一定差异。黄晶菊(Chrysanthemum multicaule)、白晶菊(Chrysanthemum paludosum)、花毛茛(Ranunculus asiaticus)、香雪球和垂吊三色堇(Viola hybrida waterfall)叶片和花瓣的半致死温度分别为-14.85和-3.50、-16.48和-23.50、-13.78和-17.98、-26.61和-3.55、-36.79和-2.33℃。[结论]该研究可为5种草本花卉在武汉地区的生产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11 3个甘蔗种质剥芽后浸泡于冷水中 2 4小时 ,并在 - 3℃低温下处理 1 2小时后定植于田间 ,根据低温处理后萌芽率的高低确定耐寒性强弱。结果表明 :1 1 3个材料中 ,耐寒性强的 2 8个 ,中等的 5 4个 ,弱的 31个  相似文献   

20.
以佛手(Citrus medica L.var.sarcodactylis Swingle)和枳(Poncirus trifoliata Raf.)为试材,-4℃低温处理24 h后,采用半定量RT-PCR技术,研究佛手34个低温胁迫差异表达基因在佛手和枳中的表达情况,通过比较获得佛手低温敏感相关基因,分析两者抗寒性差异原因。结果表明,佛手和枳中变化趋势不同的基因有17个,其中14个基因在佛手中表达量有变化,枳中表达量不变,3个基因在佛手与枳中表现出完全相反的变化趋势;8个基因变化趋势相同;9个基因在枳中未检测到。推测17个变化趋势不同的基因可能与佛手低温敏感相关,它们所介导的分子途径可为揭示佛手低温敏感提供有力证据;9个枳中未检测到的基因是佛手中特异表达基因,可能是引起佛手低温敏感,造成佛手和枳抗寒性差异的关键基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