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为探讨红壤旱地上以棉花为主体的间作系统的优势机制,为促进南方旱地农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设置大豆、玉米、甘薯3种传统作物分别与棉花间作,以棉花单作为对照,研究棉花产量、土壤微生物数量及酶活性对棉田间作系统的响应。结果表明:(1)间作较单作可通过总铃数的增加来提高籽棉产量,单位面积总铃数增加27.3%~78.7%,2年平均显著增产15.0%~40.4%(P<0.05);(2)各处理的土壤微生物数量均随生育期的推进呈先升后降再升的趋势,间作较单作可显著增加土壤细菌、真菌、放线菌和固氮菌数量,增幅分别为30.7%~64.0%(花铃期)、24.5%~39.0%(蕾期)、23.1%~50.6%(蕾期)和44.1%~94.9%(吐絮期);(3)间作较单作可显著增加土壤中转化酶、脲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增幅分别为22.8%~73.4%(收获后)、100.0%~250.0%(花铃期)和42.9%~150.0%(吐絮期)。棉花产量、微生物数量及酶活性关系较密切,相互之间存在正向促进作用。棉花甘薯间作可提高土壤中微生物的数量以及酶活性,改善土壤肥力,达到棉花增产的目的,是适宜在红壤旱地上推... 相似文献
2.
《江西农业学报》2022,(4)
为探讨红壤旱地上以棉花为主体的间作系统的优势机理,采取随机区组大田试验,共设置5个处理,分别为:棉花单作(CK)、棉花间作花生、棉花间作玉米、棉花间作甘薯、棉花间作大豆,研究了间作对棉花产量、土壤微生物数量及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单作种植相比,棉花间作可显著提高棉花皮棉产量,2015~2016年年均增产22.0%~45.4%;棉花间作可增加土壤细菌、真菌、放线菌和固氮菌数量,增幅分别为25.0%~150.0%、57.1%~100.0%、22.2%~44.4%和85.7%~150.0%;还可以显著增加土壤中过氧化氢酶、蔗糖酶和脲酶活性,增幅分别为23.3%~53.3%、5.4%~32.4%和30.0%~90.0%。棉花产量除与土壤细菌数量呈极显著相关外,与土壤中其他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之间均呈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3.
间作对棉花产量、土壤微生物数量及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红壤旱地上以棉花为主体的间作系统的优势机理,采取随机区组大田试验,共设置5个处理,分别为:棉花单作(CK)、棉花间作花生、棉花间作玉米、棉花间作甘薯、棉花间作大豆,研究了间作对棉花产量、土壤微生物数量及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单作种植相比,棉花间作可显著提高棉花皮棉产量,2015~2016年年均增产22.0%~... 相似文献
4.
棉花连作对土壤养分、微生物及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对南疆不同连作年限棉田的土壤养分、土壤酶活性、土壤微生物数量及其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有效铁、Cl-、SO42-、Ca2 、Mg2 、总盐、Na 、pH减少,K 、速效钾15年减少20年增加,其余土壤养分指标增加;细菌是土壤中微生物的主体,随着连作年限的增加真菌数量略有增长,细菌、放线菌、固氮细菌、无机磷细菌、解钾细菌数量减少;土壤酶活性提高;相关分析表明土壤养分与真菌、土壤酶呈正相关.与其它5种微生物数量呈负相关.连作后土壤养分的提高促进土壤酶活性,而抑制土壤微生物生长.用土壤转化酶、脲酶、碱性磷酸酶作为评价土壤肥力的指标具有一定可靠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明保水剂对胶园土壤生物活性及橡胶树产量的影响,探索适合开割橡胶树抗旱和高产的保水剂用量,为橡胶树抗旱高产栽培技术研究提供支持。【方法】以15割龄的橡胶树热研7-33-97为材料,采用田间试验,以不施用保水剂为对照(CK),比较不同保水剂施用量(T1:60 g/tree、T2:120 g/tree、T3:180 g/tree、T4:300 g/tree)对胶园土壤pH、水分、养分、微生物数量、酶活性以及橡胶树胶乳产量的影响。【结果】施用保水剂提高了胶园土壤含水量和速效养分含量,但对土壤pH无影响;同时还促进土壤细菌数量、放线菌数量和微生物总量增加,但未改变土壤中细菌、放线菌、真菌的总体比例,土壤微生物仍以细菌为主;不同处理土壤酶活性和橡胶树胶乳产量随着保水剂用量增加呈单峰曲线态势。细菌数量、放线菌数量、脲酶活性、转化酶活性、过氧化氢酶活性、氨态氮含量、速效磷含量、橡胶树干胶产量均随着保水用量增加呈先增后降趋势,且各处理中以T2用量对提高胶园土壤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增加橡胶树产量效果最佳;与CK相比,T2处理的土壤细菌与放线菌数量分别增加346.42%、191.48%,而土壤真菌... 相似文献
6.
为了明确牛粪和氮肥配施对玉米不同生育期土壤养分、酶活性、微生物生物量及玉米产量的影响,在新疆阿克苏市沙雅县,采用田间小区试验设置了5个处理,即不施牛粪和氮肥、仅施225 kg/hm2氮肥、3 000 kg/hm2牛粪配施225 kg/hm2氮肥、6 000 kg/hm2牛粪配施225 kg/hm2氮肥和12 000 kg/hm2牛粪配施225 kg/hm2氮肥,以研究牛粪与氮肥配施在整个玉米生育期对土壤养分、酶活性、微生物生物量及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整个玉米生育期内,牛粪配施氮肥后与仅施氮肥相比,土壤有机质增加了8.23%~24.73%,全氮增加了2.50%~42.49%,碱解氮增加了7.52%~44.48%,速效磷增加了21.26%~90.43%;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提高了13.15%~21.16%,脲酶活性提高了15.12%~26.64%,蔗糖酶活性提高了22.35%~66.24%;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增多了34.97%~95... 相似文献
7.
对6个菌草品种种植前后的土壤养分、土壤酶活性进行检测,采用Illumina-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微生物多样性和微生物群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6个不同品种菌草土壤的有机碳、全氮、速效氮和速效磷的含量均显著高于未种植菌草的对照组(P<0.05),桂闽引象草土壤速效氮(27.88 mg·kg-1)、全氮(1.12 g·kg-1)和有机质含量(33.51 g·kg-1)最高,象草的土壤速效磷(8.49 mg·kg-1)含量最高.种植6种菌草后,除了过氧化氢酶,土壤酶活性均有显著提高(P<0.05),象草土壤磷酸酶活性(883.46μmol·g-1)、桂闽引象草土壤脲酶活性(18.77μg·g-1)和蔗糖酶活性(16.43 mg·g-1)最高.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过氧化氢酶与速效氮、全氮和有机碳均呈显著负相关(P<0.01),酸性磷酸酶与速效磷呈显著正相关(P<0.01),脲酶与速效氮、速效磷、全氮和... 相似文献
8.
本文研究了施肥对烟田土壤养分含量和微生物数量及酶活性的动态变化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施肥对土壤养分含量有显著影响,施肥能显著增加土壤养分的含量,尤其以施用烟草专用肥+菌液最为显著。土壤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对不同施肥处理响应是不同的,施肥能够显著增加土壤中微生物的数量、增强土壤酶的活性。将土壤养分与土壤微生物数量、酶活性进行回归分析可以发现,其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与土壤养分相比,土壤微生物数量、酶活性变化更加敏感,其作为土壤肥力的评价指标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9.
10.
研究了不同生长年限(2、5、6、7和10年生)对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草产量及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生长年限的增加,紫花苜蓿产量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以7年生紫花苜蓿产量最高,与其他生长年限均达显著差异水平(P<0.05);土壤含水量和电导率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而土壤容重、总孔隙度和p H呈先降低后增加趋势,表明了紫花苜蓿具有显著的脱盐功能;土壤养分随生长年限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整体表现为:7年生>10年生>6年生>5年生>2年生,各生长年限紫花苜蓿土壤氮素和钾素变化幅度较大,土壤全磷和有效磷含量差异并不显著(P>0.05);垂直方向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各生长年限紫花苜蓿土壤养分呈降低趋势,表现出明显的"表聚性",并且各生长年限紫花苜蓿土壤养分储存于0~20 cm土层。相关性分析表明,紫花苜蓿土壤养分与相应的有效养分和含水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电导率和pH呈极显著的负相关(P<0.01),而p H和电导率之间极显著正相关(P<0.01),由此可见,生长年限对紫花苜蓿土壤养分的影响是土壤理化等因子的共同作用结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棉花根系分泌物对棉田土壤微生物的影响.[方法]采用水培养法收集棉花根系分泌物,在棉田土壤中添加棉花根系分泌物,培养15 d后测定土壤中微生物的数量.[结果]中、高浓度的棉花根系分泌物能显著增加土壤中细菌的数量,表现出中高浓度促进的效应(P<0.01);而不同浓度处理的土壤放线菌的数量均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该研究探讨了棉花根系分泌物对棉田土壤微生物的影响,为棉花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调节茶园土壤pH对土壤养分、酶活性及微生物数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考察酸化和碱化作用对茶园土壤主要养分、土壤酶活性及微生物数量的影响,进而探讨pH值变化与三者之间关系。[方法]用石灰调节茶园土壤pH进行不同天数培养后研究土壤养分、酶活性及微生物。[结果]酸性土壤经石灰调节提高pH 1~2,引起土壤中速效磷、可交换性酸降低,土壤细菌、放线菌数量增加近10倍,真菌随pH增加而减少;土壤过氧化氢酶、多酚氧化酶、脲酶活性随pH调节而增高。[结论]随着培养天数的增加茶园土壤pH呈降低趋势;土壤中速效磷、交换性酸、真菌数量及转化酶活性与pH之间呈负相关;土壤中细菌、放线菌数量及过氧化氢酶、多酚氧化酶、脲酶的酶活性与pH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3.
不同覆盖模式对旱地苹果园土壤养分、微生物和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研究不同覆盖模式对旱地苹果园土壤环境的影响,以11a生"信浓红"苹果树为试材,对比分析全覆膜、生草覆草、起垄覆膜、"肥水膜"一体化和清耕处理下苹果园土壤养分、酶活性和微生物数量的变化。结果表明:生草覆草可以显著提高土壤有机质的质量分数,不同覆盖处理均可增加土壤速效养分,尤以"肥水膜"一体化效果最为显著。不同覆盖处理都能提高土壤脲酶、蔗糖酶和磷酸酶活性,"肥水膜"一体化技术能较对照明显提高土壤酶活性,且处理对土壤酶活的影响主要集中在表土层,不同土壤酶活性和有机质的质量分数存在显著相关性。与常规施肥相比,覆盖处理后能不同程度增加土壤中微生物的数量,且均以生草覆草效果最佳。综合分析,旱地苹果园采用"肥水膜"一体化技术配合行间生草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果园土壤生态环境,提高土壤肥力。 相似文献
14.
生物炭对土壤养分、酶活性及玉米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半干旱地区草甸土玉米栽培过程中生物炭的最佳施用量,进行了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生物炭不同施用量(0 t/hm~2、10 t/hm~2、20 t/hm~2、40 t/hm~2、80 t/hm~2)对土壤养分、土壤酶活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生物炭对土壤有机碳、全氮、速效钾含量均有提高作用,且均与施炭量成正相关。但土壤有效磷含量在生物炭施用量80 t/hm~2时最显著。土壤脲酶、碱性磷酸酶、蔗糖酶、过氧化氢酶活性也均表现为施炭量80 t/hm~2促进作用更明显,且持续时间更长。不同生物炭施用量对玉米产量均有促进作用,10 t/hm~2、20 t/hm~2、40 t/hm~2、80 t/hm~2处理玉米产量分别较对照增加了1.16%、9.97%、28.53%、42.13%。因此,生物炭的施用改善了土壤养分状况、提高了土壤酶活性、促进了产量形成,在0~80 t/hm~2的施用范围内,随着生物炭施用量的增加,其作用效果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5.
 |棉田连作对土壤微生物及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连作5年、10年、15年和20年棉田的土壤微生物数量和土壤酶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微生物总数随着连作年限的增加而不断减小;细菌所占百分比呈下降趋势;真菌却由0.45%不断的上升到1.88%,B/F值减小;放线菌、真菌和细菌的变异系数分别为31.67、30.8和56.12;放线菌与速效钾具有正相关性、真菌与速效氮具有负相关性;蔗糖酶、磷酸酶和脲酶的酶活随连作年限的增加呈阶梯式上升,过氧化氢酶无明显变化差异;蔗糖酶、磷酸酶和脲酶与全氮和速效钾均有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不同树种对土壤养分、酶活性与微生物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黄河三角洲滨海盐碱区白蜡、刺槐、臭椿林地的土壤养分、酶活性及微生物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与臭椿相比,白蜡林地的土壤有机质显著增加,其它理化性质得到显著改善。刺槐对土地的改良效果优于臭椿。土壤中脲酶活性刺槐林地(白蜡林地(臭椿林地,白蜡林地的过氧化氢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最大,刺槐林地中等,臭椿林地最低。白蜡林地细菌数量最高,真菌数量刺槐林地>臭椿林地>白蜡林地,放线菌的数量刺槐林地>白蜡林地>臭椿林地。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宁夏平原有机肥施用量对饲料玉米产量及土壤性状的影响,明确该地区有机肥安全施用量,为土壤培肥及玉米增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8—2019年在宁夏青铜峡市甘城子村开展有机肥不同施用量试验,共设6个用量水平:0、3750、7500、15 000、30 000、45 000 kg/hm2,以非有机肥(0 kg/hm2)为对照,研究不同有机肥用量对玉米产量及构成因素、土壤养分和生物活性的影响。【结果】施用适量有机肥可显著增加玉米产量,以有机肥施用量15 000~30 000 kg/hm2对产量构成因素促进效果最佳,2018和2019年最高产量下有机肥施肥量分别为27 880和25 030 kg/hm2;施用有机肥可显著增加0~30 cm层土壤养分和土壤微生物数量,以有机肥施用量15 000 kg/hm2处理对增加土壤细菌数效果最佳,2018和2019年较对照分别显著增加252.1%和202.4%,且2019年微生物总数高于2018年;施用有机肥可有效增加土壤酶活性,0~... 相似文献
19.
20.
种植菌草对沙质荒漠化土壤养分、酶活性及微生物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改良乌兰布和沙漠东缘沙质荒漠化土地,探讨了种植巨菌草和绿洲1号2种菌草对土壤养分含量、酶活性及微生物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未种植菌草的沙质荒漠地(CK)相比,种植巨菌草和绿洲1号均可显著提高沙质荒漠化土壤有机质、速效磷、速效钾、全氮、全磷含量,增幅分别为93.15%、30.91%、51.12%、75.38%、8.11%和245.21%、36.97%、23.97%、73.38%、10.81%;种植巨菌草和绿洲1号均可显著提高土壤过氧化氢酶、蔗糖酶、脲酶(绿洲1号除外)、酸性磷酸酶活性,增幅分别为25.00%、39.18%、508.69%、718.18%和13.46%、2.24%、43.14%、109.09%,巨菌草的种植效果显著优于绿洲1号;种植巨菌草和绿洲1号均可显著提高土壤细菌、真菌、放线菌及微生物总数,增幅分别为2 715.75%、20.66%、94.24%、2 139.08%和2 054.72%、57.02%、66.51%、1 616.92%,总体以种植巨菌草微生物数量增加最多;种植巨菌草和绿洲1号后,细菌所占微生物总数比例分别提高25.76%和25.50%,而真菌、放线菌所占比例分别降低了94.62%、91.12%和91.39%、90.38%。综上,种植菌草对土壤起到了一定的改良作用,其中巨菌草改良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