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 毫秒
1.
转基因水稻对水稻齿叶矮缩病毒(RRSV)抗生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人工繁殖带毒褐飞虱(Nelaparvata Lugens)攻妆种,结合症状观察和RT-PCR检测方法,对57个含有水稻齿叶矮缩病毒(RRSV)S7,S9和S10基因片段的转基因水稻对水稻齿叶矮缩病毒的抗生进行评价。总体而言,大多数转基因稻发病率比受体品的发病率要低。从中初步得到对RRSV具有较强抗生的水稻转基因第315和316,其发病率分别为15.8%和13.3%,具有中等抗生的水稻转基因系1  相似文献   

2.
水稻簇矮病毒:植物呼肠孤病毒属的一个新成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簇矮病毒(RBSV)是由黑尾叶蝉(Nephotetixcincticeps)和二点黑尾叶蝉(N.virescens)传播的持久性病毒,但不经卵传递;病害表现有奇特的多蘖症或节枝症,且其病株汁液与水稻矮缩病毒(RDV)抗血清不起免疫反应.采用差速离心和蔗糖密度梯度离心,可获得RBSV提纯制剂,提纯制剂经紫外扫描,呈典型的核蛋白吸收曲线,A260/280=1.64.在电镜下观察提纯病毒,可见大量比较均一的球状粒体,直径为60.0nm.病毒粒体有双层衣壳,蛋白亚基清晰可辨.通过免疫扩散和免疫电镜试验,病毒粒体与RBSV抗血清有明显的血清学反应,而这种抗血清与RDV、水稻瘤矮病毒(RGDV)不起反应.提纯RBSV制剂以苯酚-甲基苯酚-SDS方法提取核酸.将其注射到昆虫介体内,具有侵染性.核酸制品有典型的核酸紫外吸收曲线,A260/280=2.02.根据核酸在不同离子强度下对RNase的稳定性等的测定,表明其核酸属双链RNA.根据紫外吸收测定,RNA在RBSV粒体中的含量为17.5%.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测定,其RNA的总分子质量为16.66×106.各组分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2.70×106、2.30×106、1?  相似文献   

3.
用鸭源新城疫病毒(ND)D10株和减蛋综合征(EDS—76)病毒GC2株同时在同一鸭胚中复制增殖.结果表明:(1)两种病毒同时感染同一鸭胚后,鸭胚平均死亡时间(MDT)73.6h,死亡率88.2%(15/17).胚体皮肤出血、淤血,绒毛尿囊膜水肿、增厚,尿囊液能凝集人和鸡红细胞.(2)尿囊液感染鸡胚成纤维(CEF)细胞,致细胞病变(CPE),证实尿囊液中存在NDV.用间接法Dot—ELISA检测EDS—76病毒抗原,结果为阳性.(3)电镜观察经提纯浓缩后的尿囊液,可见到两种病毒粒子:NDV形态不一,多数直径约120~130nm或更大.有囊膜;EDS—76病毒呈圆形,直径约70nm,有囊膜.(4)用血凝试验(HA)测定两种病毒.其生长规律与单独接种时一致.(5)接种灭活的含毒尿囊液的雏鸡,在血清中出现抗两种病毒的HI抗体及抗EDS-76病毒的中和抗体,对NDV强毒攻击有坚强的免疫力。  相似文献   

4.
水稻东格鲁病是由水稻东格鲁杆状病毒(RTBV)和水稻东格鲁球状病毒(RTSV)复合感染引起的。RTBV是一种杆状外型的植物副反转录病毒;而RTSV则是一种单链RNA病毒,RTSV对RTBV的传播起帮助作用,本文综述了水稻东格鲁病毒的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特征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5.
显微观察表明,不同水稻( Oryza sative)品种对接种根瘤菌的效应不同.17 个品种间 S T L R 形成差异较大;不同菌株所诱导的 S T L R 形成率也有所不同.由茎瘤固氮根瘤菌( Azorhizobium caulinodians) O R S 571所诱导的多系1 号、福田糯和 O S4 3 个品种 S T L R 形成率较高(70% ~100% ),具有一定的固氮酶活性(62.9~70.7 nm ol·株- 1·d- 1).电镜观察表明, S T L R 细胞内有数量众多的根瘤菌菌体.本文还简要讨论了筛选水稻与根瘤菌最佳组合及 S T L R 成为稻/菌共生组织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6.
采用网箱集团接种结合玻管定苗定虫接种技术,测定比较了中菲栽培稻的81个品种和野生稻的3个种,对两国水稻东格鲁病和水稻草状矮化病的病原病毒及其介体的抗性,筛选出了能同时抗水稻东格鲁球状病毒(RTSV)、水稻东格鲁杆状病毒(RTBV)和水稻草状矮化状病毒(RGSV)的3个株系以上的多抗性抗源─中山红无名种、Oryzanivara和O.officinalis,高抗这些病毒两个株系以上的多抗性品种─汕优桂33、金早6号、HB437、Pankhari203、IR28、IR58和赤块矮选.高抗RTSV、RTBV介体黑尾叶蝉的品种─IR28、GamPai3012-15和Pankhari203,高抗RGSV介体褐飞虱的品种─IR28和IR64.  相似文献   

7.
采用网箱集团接结合玻管定苗定虫的接种技术,测定比较了中菲栽培稻的81个品种和野生稻的3个种,对两国水稻东格鲁病和水稻草状矮化病的病原病毒及其介体的抗性,筛选出了同时抗水稻东格鲁球状病毒(RTSV),水稻东格鲁杆状病毒(RTBV)和水稻草状矮化状病毒(RGSV)的3上株系以上的多抗性抗源-中山红无名种,Oryzanivara和O.officinalis,高抗这些病毒两个株系以上的多抗性品种─汕优桂3  相似文献   

8.
从采自平度、临沂两地的西瓜病叶中得到两个病毒分离物W—PD和W—LY。W—PD可侵染3科8种植物,可由桃蚜以非持久性方式传播。钝化温度65℃,稀释限点10 ̄(-4)~10 ̄(-5),体外存活期20~25d。提纯病毒呈典型的核蛋白吸收,最大吸收峰为260nm,最小吸收峰为246nm。A260/A280=1.24。病毒外壳蛋白分子量为33.34KD。W—PD的粒子线状,长度为600~750nm。在病组织超薄切片中可以看到风轮状和环状内含体。W—PD与WMV—2的抗血清有明显的沉淀反应。以上结果表明,W—PD为WMV—2的一个分离物。W—LY可侵染5科13种植物。钝化温度70℃,稀释限点10 ̄(-3)~10 ̄(-4),体外存活期3~5d,可由桃蚜以非持久方式传播,与CMV的抗血清有明显的沉淀反应。W—LY应为CMV的一个分离物。WMV—2是我省西瓜病毒病的主要毒原,其分出率为75%,CMV的分出率为16.35%。  相似文献   

9.
减蛋综合征AQ毒株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鸭胚接种,从发生产蛋下降、产畸形蛋的鸡群中分离到一株病毒AQ毒株。该病毒能在鸭胚和鸭胚成纤维细胞上生长,并能引起明显的胚体病变和细胞病变,对鸡红细胞的凝集作用能被EDS76标准阳性血清所抑制;病毒对氯仿不敏感、耐酸(pH3.0)、对热(50℃30min)稳定,核酸型为DNA,电镜观察见直径约70~75nm的圆形病毒颗粒。初步鉴定AQ株是鸡减蛋综合征病毒。  相似文献   

10.
在分析了HaSNPV和EoSNPV多角体蛋白基因核苷酸序列的基础上,通过MALIGN程序,比较了目前已发表的26种杆状病毒包涵体蛋白的序列,HaSNPV与HzSNPV亲缘关系十分接近,两者aa序列同源性达97.6%,nt序列同源性达97.4%;EoSNPV与黄杉毒蛾核型多角体病毒(Op-SNPV)的同源性为最高,nt序列的同源性为83.0%,aa序列达94.7%,与其它20种鳞翅目NPV的同源性也很高,nt序列同源性为72.6%~81.9%,aa序列为83.7%~93.9%;与GV的同源性较低,为48.4%~54.9%;而与锯叶蜂核型多角体病毒(NsSNPV)的同源性为最低,仅44.9%。应用Clustal程序建立了一个包括了26种包涵体蛋白的系统树,确定了新测定的EoSNPV和HaSNPVPh在包涵体蛋白基因系统树中都属于NPV中的GroupⅡ分枝。  相似文献   

11.
21个沿黄稻区水稻主栽品种和区试品种对水稻白叶枯四个致病型Ⅰ、Ⅱ、Ⅲ、Ⅳ的标准菌株的抗性分别有14、6、7、9个。多数品种对白叶枯细菌表现专化抗性,抗谱较窄,仅能抵抗一个或两个致病型。抗四个致病型的品种有郑州764,豫原1号,旱育1号;抗三个致病型的品种有京华101(RSRR)、丰优1号(RRSR)和10177(RRSR)。且抗性均为中等水平,未发现对任一菌株高抗的品种  相似文献   

12.
水稻品种对水稻条纹病毒及其介体灰飞虱的抗性鉴定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经生物学接种鉴定了38个水稻品种对水稻条纹病毒(RSV)的抗性,其中29个分别为江苏、云南、辽宁、福建水稻种植区的主栽品种,结果表明,除福建外,其他3个水稻种植区的主栽品种都表现中感或高感,这可能是这3个稻区病害发生严重的原因之一,鉴定了12个品种对RSV介体灰飞虱的抗性,其中有4个品种表现为抗虫,但抗性较低,研究了10个品种抗病性与抗虫性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4个品种对灰飞虱的抗虫性与其  相似文献   

13.
将纯化的番鸭细小病毒(MPV)在电镜下观察,呈球形或六角形,无囊膜,正二十面体对称,大小为24~25nm,壳粒呈中空管状,直径约3~4nm,壳粒数为32。病毒无血凝性,对氯仿、乙醚、胰酶、酸和热不敏感,对紫外线敏感。MPV在氯化铯中沉淀时具有3条区带,其密度分别为1.28~1.30,1.32,1.42g/cm ̄3,其中第3条带具有感染性。病毒具有4种结构多肽:VP_1(89kd),VP_2(68kd),VP_3(58kd)和VP_4(40kd),其中VP_3为主要结构多肽。吖啶橙反应及核酸酶消化试验表明MPV核酸为单链DNA。  相似文献   

14.
侵染绿花椰菜的黄瓜花叶病毒(CMV)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杭州市郊菜园表现严重花叶、矮化症状的绿花椰菜病株上获得一病毒分离物C-931。汁液摩擦接种6科21种植物,C-931可侵染其中的6科19种;体外抗性测定表明C-931的稀释限点(DEP)为10 ̄(-2),致死温度(TIP)为55-60℃,25℃体外存活期(LIV)为4d;提纯病毒粒体球形,平均直径28nm;在琼脂双扩散反应中C-931能与CMV抗血清呈阳性反应;SDS-PAGE测得其衣壳蛋白亚基分子量为29kD;用CF-11纤维素柱提取受侵植物组织中dsRNA,电泳鉴定表明共有5个核酸组分,长度(kb)分别为3.3,3.0,2.2,0.9和0.35.根据上述性状,C931被鉴定为黄瓜花叶病毒,且该分离物含卫星RNA。  相似文献   

15.
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水稻病毒侵染株内水稻东格鲁杆状病毒的灵敏度是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的10^3~10^4倍。由于PCR有更高检查灵敏度,它能检测单头二点黑尾叶蝉(Nephotettixvirescens)体内的水稻东格鲁杆状病毒(PTBV),二点黑尾叶蝉是PTBV的半持久性传播介体,而用ELISA检测是不成功的,为了评价水稻品种对RTBV的抗性,在UtriMerahUtriRaj  相似文献   

16.
从发病鸡群中分离的产蛋下降综合症病毒(EDS_(-76))H_(91)株接种鹅胚收获的尿囊液,用氯化铯密度梯度离心等方法纯化了EDS病毒。电镜下观察到病毒无囊膜,大小为70~85nm。从纯化的病毒悬液提取的核酸,经琼脂糖凝胶电泳只出现一条分子量为34kb、背景清晰的核酸带。用6种限制性内切酶对其基因组DNA进行了酶切分析,各种酶消化分别产生4,4,9,9,11和3条片段。将此结果与EDS标准株AV_(-127)株基因组DNA由相同的内切酶消化的结果进行比较发现,由HindⅢ和SmaⅠ消化2个病毒基因组DNA产生的片段数及大小有些差异。  相似文献   

17.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的分离、纯化与抗血清的制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鸡胚尿囊液培养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BDV)。将培养病毒的鸡胚尿囊液经高速离心,聚乙二醇(PEG)沉淀、蔗糖垫底超速离心、NaBr密度梯度离心,可获得纯化的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带。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表明IBDV颗粒呈六角形,直径约60nm,无囊膜,其浮力密度为1.30~1.36g/ml。实验所分离的病毒粒子的平均含量为1.72mg/ml。用这种病毒免疫健康家兔制备抗IBDV的血清,获得了效价在1∶32以上的抗血清,抗血清有较高的纯度和专一性  相似文献   

18.
番鸭细小病毒特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纯化的番鸭细小病毒(MPV)在电镜下观察,呈球形或六角形,无囊膜,正二十面体对称,大小为24~25nm壳粒呈中空管状,直径约3~4nm,壳粒数为32。病毒无血凝性,对氯仿,乙醚、胰酶、酸和热不敏感,对紫外线敏感。MPV在氯化铯中沉淀时具有3条区带,其密度分别为1.28~1.30,1.32,1.42g/cm^3,其中第3条矍有感染性。病毒具有4种结构多肽:VP1(89kd),VP2(68kd),V  相似文献   

19.
水稻条纹病毒外壳蛋白和病害特异蛋白在寄主体内的积累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PAS ELISA检测结果表明:(1)水稻条纹病毒外壳蛋白和病害特异蛋白在水稻寄主体内累积量的变化趋势是一致的,而且均与寄主症状的严重度密切相关.(2)不同水稻品种中,2种蛋白的累积量和累积速率有明显差异.明恢63(高感)2种蛋白的累积量均比IR36(高抗)的明显大;06381(耐受性低)2种蛋白的累积速率均比岗优22(耐受性高)的明显快,06381病叶中2种蛋白累积量在其显症30d左右达到高峰,而岗优22的则在40d左右  相似文献   

20.
新颖抗猪流行性腹泻免疫制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新生乳猪增殖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通过蔗糖密度梯度离心纯化,获得结构较为完整的病毒颗粒,病毒ELISA效价为1:3×10^5,蛋白含量为3.96mg/mL。将提纯的PEDV免疫Balb/C小鼠,取其脾细胞与SP2/0骨髓瘤细胞进行融合,融合率为95.6%。用间接ELISA筛选并进行3次再克隆,阳性率达100%,共获得15株能稳定分泌特异性抗PEDV单克隆抗体(McAb)的杂交瘤细胞。其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