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畜禽业》2014,(10)
<正>马立克病(Marek’S disease,MD)是最常见的一种鸡淋巴组织增生性传染病,是由马立克病病毒(Marek’S disease virus,MDV)引起鸡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性肿瘤疾病,以淋巴组织的增生和肿瘤形成为特征,是危害养禽业的三大疾病之一。该病多发于2月龄以上的鸡,患鸡呈渐进性消瘦,死亡率较高。使用疫苗基本可以保护不发病,但不能对抗病毒感染,一旦免疫鸡群感染马立克氏病毒,就会变成病  相似文献   

2.
黄艳艳  文心田 《畜禽业》2001,(11):16-17
马立克氏病病毒(Marek's.Disease.Virus,MDV)属于疱疹病毒科、γ疱疹病毒亚科,是引起鸡马立克氏病(Marek's.Disease,MD)的病原.该病毒在感染鸡的羽毛囊上皮中复制成完全病毒,随羽毛和皮屑脱落成为传染源,经空气传播可导致鸡的淋巴性肿瘤病,给养禽业造成惨重的损失. 自MD出现以来,预防接种一直是控制该病的主要手段.但是传统疫苗对MDV强毒、超强毒及超超强毒不产生中和作用,所以有必要进行高效、便于使用的新型疫苗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鸡马立克氏病(Marek's Disease,MD)是由马立克氏病病毒(MDV)引起鸡的一种淋巴细胞组织增生性疾病,其特征是外周神经出现淋巴细胞浸润和肿大,导致鸡一肢或两肢外周神经麻痹以及内脏器官、性腺、虹膜、骨骼肌和皮肤出现肿瘤样病灶.  相似文献   

4.
王海鹏  唐亚军 《畜禽业》2003,(12):31-32
鸡马立克氏病(MD)是由疱疹病毒科B亚群病毒引起的鸡的一种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多发于2月龄以上的鸡,其特征是外周神经、性腺、虹膜、内脏器官、肌肉等部位的单核淋巴细胞浸润和形成肿瘤病灶。2002年4—6月,南通市袁庄镇曾发生鸡马立克氏病的小面积流行,在此期间共有五十多个群体发生本病,发病日龄大多集中于90~120日龄,发病率为1%~3%。此次MD虽没有出现以往20%~30%的发病率,但由于其没有特效药能够控制,发病率几乎等同于死亡率,因此在目前养殖业利润相当薄弱的情况下应对其引起足够的重视,为了预防和减轻本病发生而造成的损失,通过一段…  相似文献   

5.
程泽华 《畜禽业》2003,(3):21-21
马立克氏病(Marek'sdisease,MD)是鸡的三大主要疫病之一。MD是由疱疹病毒引起的一种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马立克氏病毒(Marek'sdiseasevirus,MDV)按其致病性和血清学反应不同分为三个血清型:血清I型(MDVl),包括致瘤致病性的强毒株(如HPRS-17、GAMd/5、BJ-1)及其失去致瘤致病性的弱毒株或变异株(如MDV11/75C、CVI988/R);血清II型(MDV2,如SB-1、30lB/1,Z4)为非致瘤致病性的自然弱毒株;血清Ⅲ型(ⅢMDV3)为火鸡疱疹病毒(HVT,如Fc-126),对鸡亦无致病性。在作为疫苗…  相似文献   

6.
对发生一起肿瘤性疾病的某种鸡场,全面检查病死鸡内脏器官的眼观病变和组织学病变,并作羽髓马立克氏病病毒抗原的检测。从发病特点,多种内脏器官出现肿瘤,法氏囊出现萎缩或肿瘤,显微病变检查结果及马立克氏病病毒抗原的检测结果等几方面综合分析,可以确定该鸡群的肿瘤性疾病是由马立克氏病病毒和禽白血病毒感染引起的,是马立克氏病和禽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混合发生。  相似文献   

7.
黄文忠 《畜禽业》2000,(1):54-54
鸡马立克氏病(MD)是由疫疹病毒引起的一种常见的淋巴增生性传染病.该病遍布世界各养鸡地区,给养鸡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为了减少MD的发病率,养鸡场均在雏鸡出壳后24h内注射MD疫苗.那么,雏鸡接种MD疫苗后为什么还会发生MD﹖现将MD疫苗免疫失败的原因作如下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鸡传染性贫血(CIA)是由鸡贫血病毒(CAV)所引起的一种传染性疾病,主要引起雏鸡的贫血、生长发育不良、渗出性皮炎和死亡,特别是可引起感染鸡的免疫抑制及继发感染和双重感染,给养鸡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据报道,仅美国养鸡业每年因本病所造成的损失就高达5000万美元以上。我国曾多次分离到CAV,在许多地区鸡群CIA血清抗体的阴性检出率也高达70%~90%,这证明鸡传染性贫血在我国已广泛存在。日龄健康鸡接种马立克氏病疫苗后,一般5~10d即可产生毒血症,建立免疫应答。而据试验显示,受CAV感染的雏鸡出壳时用马立克氏病疫苗免疫后,要7周左右…  相似文献   

9.
龙福庆 《畜禽业》2004,(6):21-21
法氏囊病是由病毒引起的主要危害幼龄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本病是一种免疫抑制病,雏鸡患病后因体液免疫中枢——法氏囊受损,使得鸡体对各种传染病如新城疫、马立克氏病、大肠杆菌病等病的易感性增加;同时降低鸡体的免疫应答能力,影响了免疫效果。  相似文献   

10.
<正>马立克氏病(MD)是由疱疹病毒引起的一种淋巴组织增生性传染性肿瘤性疾病。其特征为外周神经淋巴样细胞浸润和增大,引起肢(翅)麻痹,以及性腺、虹膜、各种脏器、肌肉和皮肤肿瘤病灶。本病是目前危害养鸡业健  相似文献   

11.
马立克氏病(MD)是一类由细胞结合性疱疹病毒科马立克氏病病毒引起的家禽疾病,该病首次报道于1907年,但直到1970年,马立克氏病一直是引起生长障碍与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在随后的十年中,疫苗(HVT)对控制马立克氏病很有效,但是在70年代后期和80年代早期禽白血病逐步严重,随即出现了HVT与SB-1或301-B1相结合的二价苗,有效的控制了马立克氏病超强毒株(VVMDV)对肉鸡和蛋鸡的侵袭.90年代,马立克氏野毒使疫苗的保护力显得有些力不从心,这期间,马立克氏病的危害与致命性一年比一年严重.  相似文献   

12.
王兆云  邱洪 《畜禽业》2006,(24):42-43
鸡马立克氏病是由疮疹病毒引起的一种淋巴细胞增生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本病一般发生于2~5月龄,发病率约5%~10%,严重时达30%~40%,甚至达60%以上。180~200日龄产蛋鸡仍有发生,有的零星出现,严重的全群发病。采用疫苗免疫接种可以控制或减少MD的发生,但不幸的是免疫保护并非完全有效,免疫失败的情况时有发生。本病发病特点主要是病鸡的外周神经、性腺、虹膜、各种脏器、肌肉和皮肤等发生淋巴细胞浸润和形成肿瘤病灶,最终因受害器官功能障碍和恶病质而死亡。1免疫失败的原因MD免疫失败与鸡对MD的易感性有关外,同时也因鸡的性别、年龄、…  相似文献   

13.
鸡MHC-BF基因是鸡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的一个亚区,它所编码的细胞表面糖蛋白抗原,在机体的免疫应答和基因调控等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特别是MHC-BF亚区基因的多态性,对鸡的马立克氏病、鸡球虫病、禽白血病、劳氏肉瘤病等病的抗病性有重大影响,对鸡MHC-BF区基因的多样性及在抗病中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4.
《畜禽业》2017,(12)
鸡马立克氏病又叫白眼病,是由马立克氏病毒引起的一种常见传染病。不同年龄和品种的鸡都可能发生感染,且无明显的季节性。鸡感染此病毒后,病毒通过鸡与鸡之间传染很快便扩散到整个鸡群。通过对鸡马立克氏病流行特点和临床症状进行研究,提出合理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5.
《畜禽业》2020,(1)
结合近代规模化养鸡实践摸索和兽医临床观察,具体总结鸡马立克氏病(MD)的致病机理特点和临床特点,纠正业内对MD的一些认识误区,指导养殖户科学防控该病,从而达到防病减病降成本增效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正>鸡马立克氏病是由疮疹病毒引起的一种淋巴细胞增生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本病一般发生于2~5月龄,发病率约5%~10%,严重可达30%~40%,有的甚至达60%以上。180~200日龄的产蛋鸡仍有发生。当前采用疫苗免疫接种的方式可以控制或减少MD的发生,但不幸的是免疫保护并非完全有效,免疫失败的情况时有发生。本病发病特点主要是病鸡的外周神经、性腺、虹膜、各种脏器、肌肉和皮肤等发生淋巴细胞浸润和形成肿瘤病灶,最终因受害器官功能障碍和恶病质而死亡。  相似文献   

17.
肖炎生 《畜禽业》2010,(6):67-68
<正>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一种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BDV)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该病的发生可直接引起鸡的免疫机能障碍,从而继发其他疾病如新城疫病、马立克病、大肠杆菌病、球虫病等发生,发病率高,死亡率大,有的高达80%以上,给广大养殖户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8.
家禽免疫抑制性病毒的作用机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司振书 《畜禽业》2004,(6):26-27
很多病毒感染可使动物机体产生免疫抑制,导致疫苗免疫失败以及继发感染发病率增加。本文主要介绍了鸡马立克氏病病毒(MDV)、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鸡传染性贫血病毒(CAV)、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病毒(REV)和禽白血病病毒(ALV)等病毒引起家禽免疫抑制的机理,对如何防止和控制免疫抑制性病毒的感染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畜禽业》2014,(6)
<正>鸡马立克氏病是鸡的一种具有高度传染性和危害性的重要疫病,以淋巴组织增生为主要特征,由马立克氏疱疹病毒引起,广泛存在于世界各国养禽场。该病一年四季均发,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2014年3月,大竹县某蛋鸡场陆续发生蛋鸡死亡,各年龄段均有发生,通过综合诊断,确诊为鸡马立克氏病,现将诊断情况汇报如下。  相似文献   

20.
本文根据大量的家禽门诊及对规模养鸡场的具体指导、跟踪服务,讨论了三黄鸡主要传染病的发病特点,探索并制定了新城疫(ND)、传染性法氏囊(IBD)、传染性支气管炎(IB)、鸡痘(FP)、马立克氏病(MD)、球虫病(Coccidiosis)、禽流感(AI)的综合性免疫程序,同时对一些相关的注意事项也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