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4 毫秒
1.
应用地埋式滴灌系统,在甘蔗工艺成熟前期对3个甘蔗品种(新台糖22号、新台糖10号和园林6号)进行甘蔗增糖增产剂3种浓度(1.67、2.50、5.00 mL/L)施放试验,探讨甘蔗根系吸收增糖增产剂的效果及根际滴灌的最佳浓度。结果表明:3种浓度处理相对于清水对照都不同程度地降低了叶片中酸性转化酶和NADP-苹果酸酶的活性,提高了中性转化酶和过氧化物酶的活性,有利于刺激根系恢复吸收能力,改善植株的生理生化特性;施放增糖增产剂对株高和茎径没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这可能与施放时期的选择有关;3种浓度处理均有增加甘蔗蔗糖分的效果,其中以2.50 mL/L处理效果最明显。  相似文献   

2.
氮素营养水平对春玉米叶片碳代谢的影响(摘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供氮水平对春玉米叶片碳代谢的影响。[方法]采用田间试验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按春玉米生育期采样,探讨不同供氮水平对春玉米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及RuBP羧化酶和PEP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适宜的供氮水平能使春玉米在各生育期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及RuBP羧化酶和PEP羧化酶活性均保持最高水平,供氮不足或过量(施N量大于400kg/hm^2)均对春玉米叶片碳代谢产生不良影响。[结论]该试验条件下,施N量300kg/hm^2,春玉米各生育期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及碳代谢关键酶的活性均最高,对增强叶片光合能力、促进产量形成、延缓叶片衰老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其其格  李可  李刚  李春艳  曹国军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9):9973-9974,9978
[目的]研究供氮水平对春玉米叶片碳代谢的影响。[方法]采用田间试验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按春玉米生育期采样,探讨不同供氮水平对春玉米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及RuBP羧化酶和PEP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适宜的供氮水平能使春玉米在各生育期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及RuBP羧化酶和PEP羧化酶活性均保持最高水平,供氮不足或过量(施N量大于400kg/hm2)均对春玉米叶片碳代谢产生不良影响。[结论]该试验条件下,施N量300kg/hm^2,春玉米各生育期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及碳代谢关键酶的活性均最高,对增强叶片光合能力、促进产量形成、延缓叶片衰老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PEP羧化酶是C4植物和CAM植物光合碳代谢的关键酶,催化PEP与CO2形成草酰乙酸。在植物生理研究中,常需要测定其活性。但是传统的测定方法,时间长、费用高。本文介绍一种简便且费用低的测定玉米叶片PEP羧化酶活性的方法,以期为其他研究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缺磷胁迫对甘蔗膜脂过氧化及保护酶系统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利用水培试验研究了不同基因型甘蔗在缺磷条件下的叶片膜脂过氧化和保护酶系统的变化。结果显示缺磷能引起甘蔗叶片膜脂过氧化程度的提高及保护酶系统活性的改变,不同基因型的变化方式和幅度不同,与其耐低磷特性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揭示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快速生长期茎秆光合碳同化规律。  方法  以毛竹笋竹为试材,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了毛竹茎秆和成熟叶片核酮糖-1,5-二磷酸氧合酶(Rubisco)、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EPC)、NADP-苹果酸酶(NADP-ME)、NADP-苹果酸脱氢酶(NADP-MDH)、PEP羧激酶(PEP-CK)、磷酸烯醇式丙酮酸双激酶(PPDK)活性,运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链式反应(qPCR)对相应部位光合关键酶基因相对表达量进行分析。  结果  茎秆7~19节间Rubisco活性均极显著低于叶片(P<0.01),随着节间的升高,Rubisco活性逐渐降低;茎秆中PEPC、NADP-ME、NADP-MDH、PPDK活性在第7节间最高,分别是叶片的3.01倍、5.69倍、4.46倍、4.05倍(P<0.01),随着节间的升高,酶活性均极显著降低(P<0.01)。茎秆中PePEPC、PeNADP-ME、PeNADP-MDH、PePPDK基因表达量在第7节间最高,分别是叶片的3.48、7.89、6.48、3.46倍(P<0.01),随着节间的升高,这些基因表达量均极显著降低(P<0.01)。  结论  毛竹快速生长期茎秆主要以NADP-ME和NAD-ME途径对竹腔内部高浓度二氧化碳(CO2)再固定,减少自身碳损耗,形成的碳水化合物被茎秆快速生长再利用。图13表1参37  相似文献   

7.
甘蔗伸长盛期的株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七个甘蔗基因型伸长盛期的株型性状表现以及它们与产量、品质性状的关系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叶长是造成叶片披垂的主导因子,选择叶片宽大、平展、不披垂,比叶重、松散度、分蘖性适中的基因型,对后期产量、品质有较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甘蔗叶片碳、氮代谢与产量、品质关系研究初探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本试验选用10个不同甘蔗基因型,在大田条件下研究结果如下:1.伸长初期叶片碳、氮代谢之间及其与产量之间有密切的正相关;成熟期叶片蔗糖代谢和氮代谢与蔗茎蔗糖分呈显著的正相关和负相关。2.通径分析表明:在伸长盛期,叶片蔗糖合成强度和硝酸还原酶活性的遗传效应对产量的直接作用和互作效应都居首位,酸性转化酶活性通过二者对产量的正向间接作用也较大;在工艺成熟期,叶片中性转化酶活性和叶片蔗糖含量的遗传效应对蔗茎蔗糖分的直接作用和互作效应居首位,叶片酸性转化酶活性的环境效应对蔗茎蔗糖分的直接作用和互作效应最大,但以负值为主,叶片水分和叶片蛋白质与酸性转化酶活性呈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9.
在甘蔗伸长期进行不同的水分处理试验,通过测定甘蔗株高、绿叶数、+2叶叶绿素含量、叶片水分饱和亏、蔗茎节数、茎径、蔗茎重量等,研究土壤水分对甘蔗伸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相对含水量在70%以上才能保证廿蔗正常伸长生长,当土壤相对含水量在60%以下,甘蔗伸长生长明显受阻.  相似文献   

10.
本文综述了有关植物PEP羧化酶(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及其催化PEP(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反应机理的文献资料。同时,还讨论了PEP羧化酶催化PEP羧化反应的机理,即PEP的羧化过程可能经过活化与羧化两个阶段。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 12个甘蔗基因型叶片中的酸性磷酸酶、淀粉酶、酸性转化酶等 7种酶活性变化对蔗糖分的影响 ,结果表明 ,叶片中酸性磷酸酶以及中性转化酶活性与甘蔗蔗糖分的高低呈显著正相关 ,淀粉酶、酸性转化酶活性则与此相反 .多元回归分析进一步证实蔗糖分高低与前期酸性磷酸酶、淀粉酶、转化酶活性关系密切 ,而成熟期除了酸性磷酸酶起主要作用外 ,转化酶是影响甘蔗蔗糖分的关键酶  相似文献   

12.
为了评价抗虫转基因甘蔗优良株系Bt2、Bt17对土壤生态环境造成的生态安全风险,采集抗虫转基因甘蔗Bt2、Bt17号株系及其受体非转基因品种ROC22甘蔗根际附近土壤,研究抗虫转基因甘蔗对其根际土壤蔗糖酶、酸性磷酸酶、中性磷酸酶及碱性磷酸酶的影响。结果表明,抗虫转基因甘蔗对其根际土壤酶活性的影响会因甘蔗生长周期、抗虫转基因甘蔗株系以及酶的种类而大有不同。Bt2的土壤酶活性在甘蔗生长的各个时期均未与对照存在差异,而Bt17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则较为复杂。与受体非转基因甘蔗品种ROC22相比,Bt17根际的土壤蔗糖酶活性在甘蔗生长的任何时期都无差异;而土壤酸性磷酸酶活性在甘蔗生长的各个时期均显著高于对照;中性磷酸酶活性则在苗期、分蘖期、成熟期显著高出对照,而在生长期与对照无差异;土壤碱性磷酸酶活性在苗期、生长期时与对照无差异,但分蘖期和成熟期显著低于对照,说明Bt2号株系对土壤酶活性并未产生影响,Bt17号株系对土壤酶活性可能产生较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黄淮海夏玉米区高温胁迫频发、重发、持续期延长显著影响籽粒产量。本文以不同耐热型玉米品种为材料,探明大喇叭口期(V12)和开花期(VT)高温胁迫对两类品种叶片光合特性、碳同化物积累、分配和籽粒产量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以耐热型品种郑单958(ZD958)和热敏感型品种先玉335(XY335)为材料,以同时期适宜温度处理(昼32℃12 h/夜22℃12 h)为对照,使用自动控温控湿的高温棚模拟田间自然增温效果,设置V12期、VT期高温胁迫处理(昼38℃12 h/夜28℃12 h),比较高温胁迫后夏玉米叶面积指数(LAI)、碳代谢酶活性、光合速率、碳同化物积累和分配的动态变化特征,明确夏玉米物质生产性能及籽粒产量对高温胁迫的响应机制。【结果】高温胁迫后,两品种的LAI、碳代谢酶活性、净光合速率和干物质积累量均显著降低,ZD958和XY335的LAI、RuBP羧化酶活性、PEP羧化酶活性、净光合速率和干物质积累量比其对照分别降低了2.98%—4.21%、40.38%—54.46%、16.88%—30.60%、18.14%—25.49%、12.83%—19.38%和3.80%—5.07%、56.56%—76.16%、26.33%—33.66%、22.37%—34.62%、22.07%—26.72%,VT期高温胁迫的降幅大于V12期。高温胁迫后,夏玉米叶片蒸腾速率显著升高,但叶片水分利用效率显著下降。高温下两品种的13C同化量均显著降低,V12期高温胁迫后,ZD958和XY335的13C同化量分别降低了18.48%和22.82%,籽粒中13C同化量占比降低。高温胁迫显著降低穗粒数,千粒重虽有小幅提高,但籽粒产量显著降低。与适宜温度相比,V12期高温胁迫后ZD958穗粒数和产量分别降低了62.53%和45.87%;VT期高温胁迫后穗粒数和产量分别降低了70.53%和66.89%;V12期高温胁迫后XY335穗粒数和产量分别降低了70.50%和62.87%;VT期高温胁迫后分别降低了85.41%和80.61%;VT期高温胁迫降幅大于V12期高温胁迫,XY335的降幅大于ZD958。【结论】高温胁迫降低了夏玉米叶面积指数、叶片RuBP和PEP羧化酶活性,显著降低叶片光合速率和干物质生产性能。高温下穗粒数显著减少,抑制了碳同化物从叶片和茎秆向籽粒的转运,最终导致籽粒产量降低。VT期高温胁迫效应大于V12期,热敏感型品种XY335的降幅显著大于耐热型品种ZD958。  相似文献   

14.
对甘蔗15个杂交组合有性世代(PC)与无性世代(FC)的叶冠形态因子与产量因子进行数量遗传分析.结果表明,叶冠形态因子在PC和FC均存在极显著的组合间差异,利用它们对广义遗传率较低的一些产量性状进行间接选择效果较理想.随着育种进程的推进,育种策略倾向于以蔗茎产量的提高促进蔗糖产量的增加.角度指数与叶宽是高产高糖基因型中期评价的有益指标.通过选择叶片宽大、叶姿紧凑的基因型,可望获得较理想的蔗茎与蔗糖产量.  相似文献   

15.
乙烯利对甘蔗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甘蔗伸长期叶面喷施乙烯利表明,蔗茎伸长速度和酸性,中性转化酶活性上升都降低,20天后,蔗茎伸长速度和酶活性上升,并逐步超过对照。但新叶叶面积降低。乙烯利还能增加甘蔗茎粗和茎重,提高糖分含量。  相似文献   

16.
应用表型聚类法,根椐7种性状的欧氐距离把40个甘蔗基因型划分为6个类群,从中筛选出24个基因型。进而应用遗传聚类分析,根椐6种性状的马氐距离把24个基因型划分为5个类群。发现经济性状最突出的类群是由来自印度尼西亚的早熟高产高糖基因型福引79-8和来自毛里求斯的中熟高产高糖基因型福引79-9组成,经多点多年区试验证,这两个优良基因型的平均蔗茎产量和蔗糖产量均比对照种显著增产,可能成为福建蔗区的更新换代品种。结果还表明,聚类分析不仅是指导甘蔗亲本选配的有用工具,而且和稳定性分析一样,也是筛选鉴定甘蔗无性系,完善现有育种程序,提高选择效率的精确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甘蔗12个种和品种的6种同工酶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聚丙烯酰胺垂直平板电泳法,在甘蔗个体发育过程中,分离鉴定了十二个供试材料叶片的六种同工酶。结果表明:甘蔗种问和品种间酶谱存在差异,酶谱在个体发育过程中有变化,其程度因酶的种类和供试材料而异。苗期过氧化物酶Ⅱ区的总酶带数与丛茎数呈极显著正相关。与茎径呈显著负相关;分蘖末期该酶Ⅱ区的总酶带数与丛茎数亦呈极显著正相关,与茎径呈负相关,但不显著;其强带数则与两者都呈显著相关。其余五种酶的酶谱未发现与所调查的农艺性状有明显规律的联系。最后讨论了上述结果在甘蔗选育种和栽培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干旱胁迫对苗期甘蔗叶片水分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干旱胁迫对甘蔗叶片水分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为甘蔗生产及评价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选取7个抗旱性不同的甘蔗品种,在苗期进行干旱胁迫,并测定胁迫条件下甘蔗叶片水分含量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变化。[结果]甘蔗叶片水势和相对含水量与土壤相对含水量存在一定的内在联系,耐旱强的品种对土壤水分的利用率较高;相关分析和因子分析表明苗期干旱存活率、Fv/Fm、叶片水势和相对含水量可被用作抗旱性评价指标。[结论]水势表现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影响因子,对甘蔗抗旱性有支配作用,并验证了Fv/Fm作为甘蔗抗旱评价指标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9.
本试验以中早熟高糖品种川蔗10号和迟熟低糖品种海蔗5号为材料,研究甘蔗叶片中转化酶的变化规律及其对甘蔗主要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叶片中转化酶活力与生长呈正相关,而与糖分积累呈负相关。成熟期较高的酸性转化酶活力对糖分积累不利。不同类型品种转化酶转化模式不同,反映了它们遗传型的差异。因此,转化酶特别是酸性转化酶可作为甘蔗育种及其基因型选择的显著生理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