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健康动物的骨骼处于不断重建的过程,骨重建(bone remodeling)是旧骨被吸收和新骨形成这一动态平衡过程[1]。20世纪80年代中期,Chambers等首先建立了体外破骨细胞的分离培养方法[2],从细胞水平上为骨相关性疾病的研究奠定了基础。目前,规模化养禽生产中,各种因素引起的骨骼疾病造成的经济损失不容忽视[3,4,5]。而Ca、P是体内必需的矿物元素,也是体内含量最多的矿物元素。维持血浆中的Ca、P特别是Ca浓度恒定,是预防动物骨代谢性疾病的关键。因此,本文在番鸭OC的培养鉴定基础上加入不同浓度Ca2 ,观察其对OC生成和骨吸收功能的影响,以便为…  相似文献   

2.
破骨细胞是一种终末细胞,以分离培养的方法难以获得大量的破骨细胞,不易满足研究的需要。构建高效的破骨细胞体外培养方法对破骨细胞生物学研究非常重要。RANKL-RANK-OPG调节轴是破骨细胞分化成熟的主要调节形式,其中RANK是该调节轴的核心。文章综述了破骨细胞体外分离培养方法和RANK信号通路调节破骨细胞分化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3.
对直接从鸭骨髓腔机械分离的成熟破骨细胞(osteoclasts,OC)和由鸭骨髓来源单核细胞融合成的OC样多核巨细胞(multinucleatedgiantcells,MNGCs)进行培养,分别进行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artrate-resistantacidphosphatase,TRAP)染色并计数,扫描电镜观察象牙片吸收陷窝,比较了2种方法获得0C的骨吸收功能。结果显示,2种方法均能分离培养出TRAP阳性且具有骨吸收功能的多核OC,但直接分离获得的成熟OC骨吸收功能更强。  相似文献   

4.
番鸭破骨细胞的培养及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离7日龄内番鸭长骨破骨细胞(osteoclast,OC),倒置显微镜观察其活体形态。培养1、3、5、7d进行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染色(TRAP),培养7d后进行骨吸收陷窝定量分析,观察番鸭OC数量、体外生存时间以及骨吸收功能。结果显示,倒置显微镜下观察,OC为多核巨细胞,有伪足并借助伪足的凹凸伸缩而改变形态、运动行走。玻片上OCTRAP染色阳性,培养7d的象牙片上产生明显吸收陷窝。直接分离OC的数量随培养时间延长而减少,单核细胞融合而成的OC数量随培养时间延长而增加;分离培养的鸭OC具有骨吸收活性,TRAP染色阳性。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镉暴露对鸭破骨细胞焦亡的影响,本试验用不同浓度的镉(0,5和10μmol/L)处理鸭破骨细胞12 h。通过显微镜观察破骨细胞形态变化,ELISA试剂盒检测IL-1β和IL-18的含量,流式细胞术检测破骨细胞焦亡,Hoechst和PI染色观察细胞核数量变化。结果显示,镉暴露后鸭破骨细胞表现出明显的形态改变,主要表现为细胞肿胀,细胞膜可见大量孔洞。与对照组相比,镉暴露明显增加了鸭破骨细胞内LDH的释放,细胞因子IL-1β和IL-18的产生也显著升高(P<0.01)。Caspase-1的活性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0.01),FITC和PI双染的阳性破骨细胞数也明显升高(P<0.01)。Hoechst和PI染色结果表明,镉暴露明显增加了红色和蓝色荧光强度。上述结果表明,镉暴露可诱导鸭破骨细胞发生焦亡。  相似文献   

6.
骨骼的生长发育对动物非常重要,其正常的生长主要通过成骨细胞的骨形成和破骨细胞的骨吸收来共同维持骨的动态平衡。巴戟天作为一种中药,不仅在抗衰老、增强免疫方面作用显著,而且在补肾壮阳、强筋健骨方面尤为突出。就巴戟天通过细胞水平和动物水平如何影响骨骼的生长发育进行综述,旨在为中药巴戟天作为一种口服添加制剂在改善动物骨骼生长上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1,25(OH)2D3对体外诱导培养鸡胚破骨细胞的作用,从18日龄鸡胚长骨(股骨和胫骨)分离骨髓细胞进行培养,在培养过程中分别添加10-7,10-8和10-9mol/L的1,25(OH)2D3。通过倒置显微镜观察其活体形态,对培养1,3,5,7 d的破骨细胞进行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染色(TRAP)鉴定,培养7 d后进行骨吸收陷窝和功能分析。结果显示,10-8mol/L组除第1天和其他各组差异不显著以外,第3,5,7天诱导所生成的破骨细胞的数量都显著高于10-7和10-9mol/L这2组(P0.05),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经扫描电镜观察,无论是吸收陷窝面积还是陷窝吸收程度,10-8mol/L组均显著高于其2组;对照组无明显陷窝。由此可知,1,25(OH)2D3能诱导鸡胚骨髓细胞形成破骨细胞,且浓度为10-8mol/L时效果最好,所诱导的破骨细胞活性较高。  相似文献   

8.
无菌分离、冲洗7日龄内番鸭长骨骨髓,收集、培养破骨细胞(Osteoclasts,OC)。培养过程中对照组不添加钙、磷因子,试验组加入不同浓度比例的钙磷双因子(Ca∶P分别为2∶1、1∶1、1∶2),进行破骨细胞骨髓诱导培养。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于培养1、3d进行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染色(TRAP)计数,培养7d后扫描电镜观察象牙片吸收陷窝。结果显示,培养3d时试验组TRAP阳性细胞均多于对照组,差异极显著(P〈0.01);试验2∶1组与1∶1组差异不显著(P〉0.05),其余各组间均差异极显著(P〈0.01);扫描电镜观察,象牙片吸收陷窝程度与钙磷比例大小(2∶1、1∶1、1∶2)成反比。当钙磷比例为1∶2时,破骨细胞数量最多,功能活跃。结果表明,鸭破骨细胞骨髓诱导培养体系已成功建立。  相似文献   

9.
采集ICR小鼠骨髓单核细胞在体外培养过程中加入25.0 μg/L M-CSF+50.0 μg/L RANKL诱导形成破骨细胞,同时选择RAW264.7细胞培养过程中添加100.0 μg/L RANKL诱导分化为破骨细胞.通过检测抗酒石酸碱性磷酸酶(Tartrate resistant acid phosphatase,TRAP)染色阳性数及骨吸收陷窝,比较小鼠骨髓单核细胞和RAW264.7细胞株诱导形成的破骨细胞活性.结果显示,小鼠骨髓诱导的细胞TRAP阳性数显著低于RAW264.7细胞株(P<0.05),而小鼠骨髓诱导的破骨细胞所形成骨吸收陷窝的面积显著大于RAW264.7细胞株(P<0.05).结果表明,2种方法均可诱导形成具有典型特征的破骨细胞,骨髓单核细胞诱导形成的破骨细胞活性更强,但破骨细胞的数量和纯度明显低于RAW264.7细胞株.  相似文献   

10.
奶牛低钙血症是奶牛围生期矿物质代谢紊乱性疾病。奶牛骨骼中含有的钙约占机体钙含量的99%。低钙血症可引起一系列代谢障碍性疾病,这些疾病发病率高,会给养殖者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随着对奶牛低钙血症研究的不断深入,研究者们发现产前骨钙动员、破骨细胞的活性增强与产后低钙血症有显著的相关性。作为破骨细胞和骨吸收的标志物,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TRAP-5b)等骨代谢生化标志物在围生期奶牛血浆中有明显的变化。因此,笔者查阅了大量文献,概述了奶牛低钙血症与骨代谢生化标志物TRAP-5b的关系及其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