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中原二季作区马铃薯秋植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秋植马铃薯面积越来越大,经济效益可观,但生产上往往因栽培措施不力,不能达到预想的效果。本文从品种选择、种薯处理、播种季节、方法、田间管理等方面对中原二季作区秋马铃薯栽培技术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3.
4.
5.
<正>一、选用优质脱毒种薯二季作区,春季适合马铃薯生长的时间较短(60~70天),必须选用休眠期短、结薯早、薯 相似文献
6.
中原二季作区秋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中原二季作区秋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包括良种选择及种子处理、选地整地、适期播种、肥水管理、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适期收获等内容,以期促进秋马铃薯高产。 相似文献
7.
8.
豫东二季作区马铃薯品种比较试验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选用费乌瑞它等8个马铃薯品种与河南主栽品种郑薯5号进行田间对比试验,采取田间观察和不同时期实产验收等方法,分析考察供试品种特性,从中筛选出比对照郑薯5号更适宜豫东二季作区栽培的马铃薯新品种。结果表明,参试8个品种块茎生物学性状表现较好,成熟期为59~70 d,属于早熟品种,在二季作区能正常生长,其中,洛薯8号、费乌瑞它、郑薯6号3个品种的生物学性状、农艺性状和经济性状等均优于对照,可以作为豫东二季作区主栽品种替代郑薯5号,中薯3号、中薯5号可作为搭配品种,东农303、早大白不适宜豫东种植,建议在豫南地区试种。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枣庄二季作马铃薯产业生产现状、发展优势及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了培育高产、优质、早熟品种,加强高效种植模式和丰产栽培技术研究,加快专用型品种的引进与筛选,健全种薯繁育与质量检测体系,实施品牌战略、培育壮大主导产业及发展马铃薯机械化作业的产业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系统总结以滕州为代表的马铃薯二季作区秋马铃薯绿色食品栽培技术要点,为同类产区秋马铃薯绿色食品高产高效生产提供参考依据和技术支撑。【方法】 按照绿色食品生产要求,以滕州市的秋马铃薯生产为研究对象,对产地环境、种薯选择与处理、播种、覆膜、施肥、浇水、秋延迟、病虫害绿色防控等秋马铃薯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进行系统总结,形成可推广、可复制的二季作区秋马铃薯绿色食品栽培技术。【结果】 本文所总结的技术要点,可显著减少化肥、农药、劳动力投入有,全面提高二季作区绿色食品秋马铃薯的产量、品质及效益,适宜在同类产区大面积推广应用。【结论】马铃薯作为第四大主粮,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绿色食品马铃薯生产,对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具有重大意义。秋马铃薯受生长期影响,较春马铃薯生产一直存在虫害重、产量低及品质、效益差等问题,应大力推广应用绿色食品秋马铃薯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提高秋马铃薯产业发展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13.
14.
15.
马铃薯适应性广,产量高,栽培简单,易贮耐运,且营养丰富,用途多,不但可以鲜食、菜用,而且可加工成多种可口食品,种植者可收到较好的经济效益。所以,近年来河南省马铃薯种植面积迅猛扩大。但是由于种植者对马铃薯特性了解不够,没有掌握马铃薯高产栽培管理技术,生产中马铃薯的生产潜力没有得到真正发挥。为提高马铃薯整体生产水平,现提出以下栽培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6.
17.
枣庄二季作淀粉型马铃薯品种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通过对7个不同马铃薯品种生育期、淀粉含量及产量的比较,从而筛选出高产、适于二季作要求的高淀粉马铃薯品种。通过田间随机排列、田间观察、数据调查总结,结果显示,品种间熟期存在明显差异,克新23、克新25、F-6、G-16出苗至成熟均在70 d以下,克新22生育期79 d,克新27和NS-5分别为85 d和92 d。品种间产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克新23产量最高,其次是F-6、G-16、克新22、克新25,分别较对照增产41.78%、17.61%、12.27%、11.92%和8.66%;其余品种较对照减产。品种间淀粉含量差异明显,NS-5、克新27和克新22淀粉含量分别为16.316%、16.873%和16.830%,分别高出对照3.81个、4.37个和4.33个百分点,其余品种的淀粉含量均低于对照。品种间淀粉产量差异明显,其中克新23、克新22、G-16和克新27的淀粉产量分别较对照增产34.98%和33.61%、18.46%和18.40%。综合熟期、产量、淀粉含量、淀粉产量及枣庄二季作独特的生态条件,克新23、克新22和G-16均可作为淀粉型品种在当地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从生产地点选择、生产与留种技术、土壤灭菌及病虫害防治等方面介绍了鲁南二季作脱毒马铃薯种薯的生产繁育技术。 相似文献
19.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