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为探索有机肥当量化肥对辣椒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根据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开展绥阳朝天椒有机肥当量试验。结果表明,施用有机肥的处理2产量最高,折合鲜椒产量为870.0 kg/667 m2,但受人工成本影响,施用有机肥产投比会降低。从现代农业的特点来看,充分利用现存的有机肥,对改善辣椒品质、节约成本、改良土壤及农业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生产上推荐施用有机肥,既能保证稳产增产,又能达到改良土壤、提高肥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对豫西丘陵旱地朝天椒套种油葵的密度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套种密度合适,干椒产量不受影响,且可遮阴防病,同时增收油葵,提高土地利用率。套种过密,会影响朝天椒正常生长;套种过稀,不能很好地起到防病增收的效果;油葵最适套种密度为2.0m×0.4m。  相似文献   

3.
晶翠朝天椒为云南省农业科学院选育的杂交一代辣椒品种,果实个体小,肉质紧密,耐泡性好,主要用于制作泡椒。为促进昭阳区辣椒新品种的更新和推广,丰富当地的辣椒种质资源,作者引进晶翠朝天椒进行了适应性栽培试验。该种植试验共采收5次,晶翠朝天椒平均单株结果数526个,单株总产量1.44 kg,折单位面积产量2 462 kg/667 m2。  相似文献   

4.
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对循环露地线辣椒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循化线辣椒露地种植每穴最适宜定植的株数为8~12株,株行距为40cm×40cm,采取起垄覆膜,垄高为25cm。  相似文献   

5.
以从汝城朝天椒中新选育的优良株系SYT20为材料,开展了SYT20栽培行株距及单双株栽培模式的研究。结果发现,汝城朝天椒SYT20株高、主茎高在单双株栽培模式下,双株栽培显著高于单株栽培,单株栽培的主茎粗大于双株栽培,但株(穴)距对其影响并不显著;单株(穴)结果数双株栽培大于单株栽培,株(穴)距越大结果数越多;单株栽培的产量以35单株最高,折合产量为1 127.45 kg/667 m2,双株栽培的产量以30双的平均产量最高,折合产量为1 196.85 kg/667 m2,但30双与35单、35双、40双和45双都未达到显著性差异。综合考虑栽培密度、种苗用量对增产效果的影响,建议SYT20株系采用株行距35 cm×60 cm单株栽培为宜。SYT20株系栽培密度的研究结果为制定汝城朝天椒标准化栽培技术规程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对早佳嫁接西瓜生长、产量等的影响,结果表明,早佳嫁接西瓜采用三蔓整枝,每667m^2种植密度在150—600株,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早期产量提高。  相似文献   

7.
青花菜是我市冬春优势作物,2000年面积已达到3000多hm2。为了推进青花菜发展,进一步提高单产品质,我们进行了青花菜种植密度与双球处理试验,取得了很有价值的结果。1材料与方法1.1试验材料供试青花菜品种为我市当家品种绿带子(日本坂田公司生产)。1.2试验方法试验于2000年8月23日播种,9月26日定植,12月18日为盛收期。地点为临海市农业科技园,土壤肥力中等,前作四季豆。畦宽(连沟)1.5m,每个试验小区长10m,小区面积15m2,每畦种2行。试验设计分别为:株距0.45m、单球;株距0.45…  相似文献   

8.
青花菜种植密度与双球处理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苏英京 《蔬菜》2001,(12):26-27
青花菜是我市冬春季优势作物,目前种植面积已达到3000多hm2。为了推进青花菜产业技术的发展,进一步提高单产与品质,我们进行了青花菜种植密度与双球处理试验,现将结果总结如下。 一、材料与方法 1.试验材料 供试品种为绿带子(日本坂田公司生产)。 2.试验方法 试验于2000年8月23日播种,9月 26日定植,12月 18日为盛收期。地点为临海市农业科技园,土壤肥力中等,前作为四季豆。畦宽(连沟)1.5m,每个试验小区长10m,小区面积15m2,每畦种2行。试验共设8个处理,3次重复,随机区组排列。分别…  相似文献   

9.
随着耕作制度变革和市场经济发展,传统单一的作物种植模式也随之发生变化。自2003年起,河北省泊头市科技局的技术人员会同当地种植协会,开始进行高效立体复种栽培模式的探索和筛选。几年来,在交河镇、四营乡、西辛店乡等6个乡镇累计推广糯玉米间套朝天椒复种油葵紫菜豆高效种植模式超过1500hm^2。按2006年平均销售价格初步测算,每667m^2糯玉米鲜穗产量730kg,产值1600元;朝天椒干椒产量248kg,产值3000元;油葵产量260kg,产值1170元;紫菜豆产量2800kg,产值2800元;合计每667m^2产值8570元,纯收入达7200元以上。生产实践表明,  相似文献   

10.
11.
以锥栗为试材,研究了种植密度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株行距4m×5m、667m2植33株的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2.
启东朝天小辣椒以其辣味浓而饮誉全国。近年来,随着农业结构的不断调整,我市的小辣椒种植面积逐年扩大,2003年达3333.3hm^2。为了更好地生产出高产优质的小辣椒,我们进行了小辣椒最适宜种植密度的试验,现将试验结果初报如下。  相似文献   

13.
地膜大蒜种植密度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种植密度是影响大蒜产量和商品质量的关键因素。为了探索陇南地区秋播地膜大蒜适宜的种植密度,提高大蒜的产量、品质及效益,我县开展了地膜大蒜密度试验。  相似文献   

14.
不同密度栽培对辣椒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适宜赤水地区辣椒种植最佳密度,于2020年在复兴镇凯旋村榜上进行了遵义朝天椒1号(又名遵辣9号)不同密度试验,设置2000、2500、3000、3500、4000、4500株/667 m2共6个处理.试验结果表明,遵义朝天椒1号在土壤肥力中等的条件下,最佳栽植密度为2500株/667 m2.  相似文献   

15.
马铃薯种植密度及其产量控制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田野工作总结法,对马铃薯种植密度与产量控制技术展开分析。认为运用不同品种与不同地质来控制马铃薯的密度,两者之间存在密度适中增产与不足(或过高)的减产关系,需要结合现代科技充分开发土地与品种创新的潜力,追求高密度与增产之间的正比关系。  相似文献   

16.
双低油菜产出的菜油被称为最健康的油,得到了大力推广和种植,肥料种类和数量、病害的防治等方面对双低油菜的产量都有很大影响。本文重点探讨了种植密度对双低油菜(以德油5号为例子)产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在通辽地区以田间4种密度条件下研究了甜菜株高、根粗、鲜重冠根比等生理性状的变化及其与块根产量、舍糖率、产糖量的关系。结果表明,甜菜株高、鲜重冠根比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加;根粗、块根鲜重、叶鲜重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而降低。在产量、含糖率、产糖量上都表现出:B3处理〉B2处理〉B1处理〉B4处理。综合评析得出B3处理(即9.0万株/hm^2)为最适密度处理。  相似文献   

18.
以桂林龙胜县泗水乡农户自留朝天椒种为对照,对引进的5个朝天椒新品种进行了比较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艳红在试验中综合表现突出,表现为抗病性强、产量高、果实性状好、长势强、商品性好,可作为主栽品种在桂林地区推广应用;郁金香(Tulip F1)和红利(Bonus F1)可适当密植,提高产量;当地朝天椒种性退化严重,生产上应淘汰。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洛茄2号’茄子5个密度组栽培试验,得出结论:60 cm×30 cm密度组前期产量和总产量均较高,且果实商品性好。以此对当地‘洛茄2号’生产种植密度做出正确指导,建议生产上推广60 cm×30 cm密度组。  相似文献   

20.
种植密度对黄芩生育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1年生黄芩为试材,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对1年生黄芩产量和干物质分配的影响,以明确人工栽培黄芩最适种植密度。结果表明:种植密度对植株茎高以及主茎分枝数的影响不显著;对茎粗和根长的影响较为明显,呈处理Ⅴ(株距20cm)处理Ⅳ(株距16cm)处理Ⅲ(株距12cm)处理Ⅱ(株距10cm)处理Ⅰ(株距5cm);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大,根变细,叉根数增多,根外观品质变差。一定范围内增大种植密度,黄芩群体单位面积根重、地上面积干重以及根冠比均明显提高,说明提高种植密度是增加黄芩产量的有效措施;单株根重和单株地上部分干重则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减少,表现为处理Ⅴ处理Ⅳ处理Ⅲ处理Ⅱ处理Ⅰ;种植密度对根、茎、叶黄酮量的影响表现为根部黄酮量处理Ⅱ处理Ⅲ处理Ⅰ处理Ⅳ处理Ⅴ,茎部黄酮量处理Ⅲ处理Ⅱ处理Ⅰ处理Ⅳ处理Ⅴ,叶部黄酮量处理Ⅱ处理Ⅲ处理Ⅳ处理Ⅴ处理Ⅰ。人工种植黄芩适当密植,协调好个体与群体、地上部分与地下部分的关系,促使器官物质合理分配,并最大程度的利用光、温、水、气、肥等自然环境条件,是黄芩获得高产优质最重要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