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程红  严善春 《林业科学》2013,49(6):97-106
根据柳蛎盾蚧在丁香上的虫口密度,应用聚类分析法将13种(品种)丁香分为高抗类(什锦丁香等7种)、中抗类(西南丁香等3种)、易感类(紫丁香等2种)、高感类(红丁香)。分别在柳蛎盾蚧的未危害期(5月末)、危害盛期(6月末)、危害弱期(7月末)、危害末期(8月末)采集叶片,用香兰素盐酸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内的单宁、酚酸含量,分析丁香叶中单宁、总酚酸含量、酚酸种类等与柳蛎盾蚧危害的关系。结果表明:高抗类丁香叶中的酚酸种类齐全,或者未危害期内总酚酸、单宁含量均显著高于其余种(品种)(P<0.05),或者危害盛期单宁、总酚酸增幅均显著高于其余种(增幅为81.75%~888.43%)。中抗类丁香,只在危害盛期总酚酸含量增幅显著高于易感和高感类丁香,单宁含量显著高于易感类丁香。易感和高感类丁香在未危害期单宁和总酚酸含量相对较低,危害盛期单宁或总酚酸含量存在诱导滞后性,酚酸种数只是高抗和中抗类丁香的1/2。此外,一些特定酚酸种类的有无及其含量的多少也与丁香的抗性相关,如:高抗类及中抗类丁香在5—8月均检测到肉桂酸,易感和高感类丁香5—8月均未检测到肉桂酸。总之,丁香中酚酸种类多、总酚酸或单宁含量高,或者其单宁和总酚酸含量能在虫害后迅速升高、增幅大的种类,对柳蛎盾蚧的抗性就强,反之则弱。  相似文献   

2.
利用5 种药剂的5 个浓度,采用喷雾,涂干、环割3 种施药方法,防治柳蛎盾蚧若虫,以40%增效氧化乐果乳油进行环割处理效果最佳,在该虫的整个若虫期均可采用。树木环割1cm 宽圆环,与环割5cm 宽度的圆环处理无显著性差异。该药剂的2.0 倍液对该虫的初孵若虫和高龄若虫的防治效果可达98% 和95% ,采用原液可达100% ,并能将树干上部若虫全部杀死,使用此法简便易行,不杀伤天敌,不污染环境。  相似文献   

3.
柳蛎盾蚧生物学特性及化学防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4.
1989~1990年在大安市烈士陵园柳大苗圃地,采用不同浓度的9种农药对固定期柳蛎盾蚧进行了防治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防治效果油剂>油乳剂>水剂。其中以自制渗透剂1号和2号5倍液、10倍液最好,其次为50%杀虫净和50%杀虫灵油剂加二线油的5倍、10倍液。这几种药剂对固定期柳蛎盾蚧的卵、若虫和成虫防治效果均在90%以上。  相似文献   

5.
经过6a对柳蛎盾蚧初孵若虫的始见期的实际观测,其发生期与每年4月份平均温度的相关性十分显著,并建立了y^^=39.45-2.3x预测式,为搞好该虫的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双环乳油1号对柳蛎盾蚧LepidosaphessalicinaBorchs有很大的杀伤力,其800倍液害虫死亡率在60%以上;500倍液害虫死亡率在80%以上;300倍液害虫死亡率在90%以上。1994年利用300倍液涂药环生产防治,害虫死亡率达93%。  相似文献   

7.
双环乳油I号对柳蛎盾蚧Lepidosaphes salicina Borchs有很大的杀伤力。其800倍液害虫死亡率在605以上;500倍液害虫死亡率在80%以上;300倍液害虫死亡率在90%以上。1994年利用300倍液涂药生产防治,害虫死亡率达93%。  相似文献   

8.
固定期柳蛎盾蚧药剂防治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9.
柳蛎蚧化学防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长涛 《林业科技》1993,18(5):26-29
柳蛎蚧Lepidosaphes salicina Berchsenius属同翅目,盾蚧科,是危害杨树人工林的主要害虫之一。该虫在我国主要分布于辽宁、吉林、黑龙江、河北、河南、山东、江苏、安徽等省;国外在原苏联、日本亦有分布。它是我国主要害虫检疫对象。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盱眙县多处行道绿化树樟树上东方蛎盾蚧虫口密度和危害情况调查结果表明:盱眙县樟树上蚧虫危害十分严重,综合被害指数达53.5%.且被害程度越严重的樟树上蚧壳虫的虫口密度越大,在V级被害指数时的虫口密度达到818头/枝.东方蛎盾蚧的危害也直接影响樟树的生长势,被害严重时会使樟树胸径生长量减少27.5%.  相似文献   

11.
对白丁香、红丁香、小叶丁香3种丁香属植物花开放进程中不同时期的生理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丁香属植物花朵的开放和衰老,花朵相对含水量、花青素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均从现蕾至盛开期上升,盛开期后一直到衰败期含量下降;相对电导率持续增大,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持续降低。  相似文献   

12.
为明确水杨酸对日本落叶松诱导抗虫性的影响,对其全株喷施不同浓度的水杨酸溶液,分析其针叶内几种主要防御蛋白活力。结果显示:针叶内主要防御蛋白活力受各浓度水杨酸的影响较明显,0.1mmol·L^-1的SA溶液对PAL活力的诱导效果最佳;0.01mmol·L^-1的SA溶液对PPO及POD活力的诱导效果最佳;喷施水杨酸后,各浓度CAT活性均先下跌,后迅速回升。水杨酸可影响日本落叶松针叶内几种主要防御蛋白活力,提高其抗虫性。  相似文献   

13.
桉树红叶枯梢病的防治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试验研究施肥种类、施肥数量、施肥方法对桉树红叶枯梢病防治效果的影响差异,结果表明,施用不同数量硼及不同施肥方法对桉树红叶枯梢病防治效果的影响差异显著;以150g磷酸二铵+硼15g(A3)+放射沟施(B3)组合最好,平均红叶转绿率达98.2%,平均抽高达到103.4cm。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栎树叶片变色期相关生理物质含量的变化,探索其叶色多样性与生理特征变化间的内在联系。 方法 以红栎组的纳塔栎、舒玛栎、柳叶栎、月桂叶栎、樱皮栎,白栎组的琴叶栎、牛栎以及白栎等8种栎属植物4 年生苗为试材,对其色差参数(L*、a*、b*)、色素、可溶性糖和营养元素含量进行测定分析。 结果 秋季栎树叶片叶色参数L*值变化幅度小,较为稳定。色差参数a* 值、b*值、叶绿素含量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呈下降趋势,花青素含量则逐渐上升;N、P含量在叶片变色期逐渐降低,而可溶性糖含量增加。同时a*值与花青素、可溶性糖含量、C∶N和C∶P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叶绿素、类胡萝卜素、N和P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通常红栎组栎树叶色较白栎组红。由于各树种各指标变化幅度不同,导致不同树种叶色差异显著,且叶色保持期不同。叶片变色后期各栎树叶色从绿色变为黄红色、深红色、鲜红色或棕色。其中纳塔栎秋季叶色最红,同时呈现红色的时间最长。 结论 红栎组栎树较早进入变色期;变色前期各指标变化幅度小,此后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被快速分解,花青素大量合成,是影响栎树秋季叶色的关键因素;变色期叶片N和P含量逐渐下降且利用率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5.
金线莲产业化现状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金线莲的药用与观赏价值、金线莲的生产技术、市场情况等金线莲产业化主要问题进行了综述和评价。提出了关注产品深加工与推动产业升级,制定金线莲种植技术标准与产品质量监管体系,加强金线莲种质资源保护与开发等产业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6.
桉树袋蛾的危害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桉树袋蛾的主要种类及其生物学特性,并阐述了防治措施,以期为桉树袋蛾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为探索长白山自然保护区野生鸡油蘑的种类及分布特征,对不同海拔高度的野生鸡油蘑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长白山野生鸡油蘑共有5种:鸡油菌(Cantharellus cibarius Fr.),小鸡油菌(Cantharellus minor Peck),管形鸡油菌(Cantharellus tubaeformis Fr.)...  相似文献   

18.
落叶松与水曲柳混交林特征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落叶松和水曲柳是我国东北地区的主要造林树种,适合我国东北地区广泛栽培。本文对现有国内外落叶松和水曲柳种间关系、立地条件以及混交优势对生长的影响进行总结,其结果对落叶松和水曲柳混交林的经营及管理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9.
诱发桃形李煤污的主导因子是梨园蚧危害,该虫在浙江浦江1年3代,以受精雌成虫越冬。防治方法:2月中下旬,用3 ̄5度石硫合剂全面喷洒;4月中下旬,50%杀螟松800 ̄1000倍液喷洒;6月中下旬,50%甲基托布津000倍液喷洒;11月份,50%久效膦6 ̄10倍涂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