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根据已登录的中华绒螯蟹一种Δ6去饱和酶基因(Accession Number:JX946434)及菁夜蛾去饱和酶基因(Accession Number:KJ622055.1)的保守区设计引物,通过逆转录PCR以及RACE技术克隆了中华绒螯蟹另一种Δ6去饱和酶基因FAD6-b的全长序列。经序列分析,中华绒螯蟹FAD6-b cDNA全长为2 310 bp,其中开放阅读框(ORF)为1 326 bp,共编码442个氨基酸(Accession Number:KP876058),理论分子量为50.86 ku,理论等电点为8.47,FAD6-b基因的氨基酸序列与已公布的一条中华绒螯蟹Δ6去饱和酶基因的一致性为76%。原核表达载体构建及其表达实验表明,中华绒螯蟹FAD6-b基因成功重组到原核表达载体pCold-TF DNA中,重组质粒pCold TF-fad6b在大肠杆菌BL21(DE3)pLysS中进行表达,经SDS-PAGE电泳分析表明,IPTG诱导后的重组菌出现了单一的蛋白条带,且大小与预期(105.86 ku)一致,可溶性分析显示目的蛋白主要存在于蛋白上清液中。对重组蛋白进行纯化,蛋白纯化液经电泳检测后显示出特异性单一条带,进一步证明了pCold TF-fad6b的成功构建和表达。目的蛋白经Western-blotting检测,结果表明获得的重组蛋白与6×His抗体进行了特异性结合,显示出良好的免疫学活性。  相似文献   

2.
蔡鑫  邓灯  王颖  王文琪 《水产科学》2017,(3):303-310
采用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技术、免疫印迹技术和流式细胞术3种方法对鼠抗三疣梭子蟹血细胞多克隆抗体与黄道蟹、日本蟳、中华绒螯蟹、勘察加帝王蟹血细胞的免疫交叉反应进行分析。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结果表明,该抗体与黄道蟹、日本蟳、勘察加帝王蟹、中华绒螯蟹血细胞均发生了免疫交叉反应,且发生反应的抗原决定簇均位于细胞膜上;流式细胞术测定该抗体与黄道蟹颗粒血细胞和透明血细胞交叉反应阳性率最高,分别为99.45%、98%,与中华绒螯蟹颗粒血细胞和透明血细胞交叉反应阳性率最低,阳性率分别为81.34%、78.56%;免疫印迹结果显示该抗体与日本蟳血细胞结合的蛋白分子量是80、38.5ku;与勘察加帝王蟹血细胞结合的蛋白分子量是80、93ku;与中华绒螯蟹血细胞结合的蛋白分子量是82、41、30ku;与黄道蟹血细胞结合的蛋白分子量是70、43ku。  相似文献   

3.
根据中华绒螯蟹FAD9基因cDNA序列(Accession Number:JQ693685)设计引物,扩增得到中华绒螯蟹FAD9基因的开放阅读框(ORF),用原核表达载体p Cold-TF DNA成功构建重组表达载体p Cold-fad9,将p Cold-fad9转入大肠杆菌BL21(DE3)p Lys S,在异丙-D-硫代半乳糖苷(IPTG)的诱导下进行表达。SDS-PAGE分析表明,诱导后出现的特异性蛋白条带,大小与预期理论值(95.10 k D)相符。当IPTG浓度为0.3 mmol/L时,在15℃条件下诱导20 h,重组蛋白的表达量最高。目的蛋白主要存在于上清溶液中,为可溶性表达。利用镍离子亲和层析柱对重组蛋白进行了纯化,用Western-blotting方法验证了该重组蛋白可以与anti-His抗体特异性结合。研究结果为中华绒螯蟹FAD9重组蛋白的大量纯化及活性检测奠定基础,也为今后进一步开展脂肪酸去饱和酶功能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日本绒螯蟹(E.japonica)及其杂交种成蟹性腺指数、肝胰腺指数、出肉率、总可食率及其常规生化成分,结果显示:(1)中华绒螯蟹的精巢指数显著高于其它两种群蟹,但其肝胰腺指数、出肉率和总可食率均无显著差异;中华绒螯蟹的卵巢指数也显著高于日本绒螯蟹和杂交蟹,而杂交蟹的肝胰腺指数显著高于其它两种群蟹。(2)中华绒螯蟹、日本绒螯蟹和杂交种精巢中水分、蛋白和脂肪含量分别最低,日本绒螯蟹精巢中碳水化合物含量最高;杂交种肝胰腺蛋白、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含量均最高,日本绒螯蟹肌肉中脂肪含量显著低于其它两种群。(3)日本绒螯蟹卵巢水分含量显著高于其它两种群蟹,蛋白、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含量显著低于其它两种群;日本绒螯蟹肝胰腺的水分和蛋白含量最高,但脂肪含量最低,杂交种肝胰腺中脂肪含量最高、水分含量最低;日本绒螯蟹肌肉中的水分含量最高,其它生化成分含量最低;中华绒螯蟹肌肉的水分含量最低,其它生化成分含量最高。整体上,中华绒螯蟹具有早熟特性,不同种群绒螯蟹性腺中的主要生化成分含量可能与其发育阶段有关,杂交蟹肝胰腺中脂肪含量较高,日本绒螯蟹肌肉中脂肪含量较低。  相似文献   

5.
为探索养殖过程中恩诺沙星(Enrofloxacin,ENR)施用于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中的药效情况,文章通过静置平衡透析法分析研究了恩诺沙星与中华绒螯蟹血浆的蛋白结合率.试验测得的中华绒螯蟹血浆蛋白浓度为63.95±0.29 mg·mL-1,蛋白分子量主要集中在66.2-97.1 kDa之间,恩诺沙星与中华绒螯蟹血浆蛋白的结合率在47.39%-82.58%之间.分析结果认为,恩诺沙星与中华绒螯蟹血浆50%以上的蛋白结合率,在中华绒螯蟹养殖生产过程中需要慎重考虑恩诺沙星的有效药物浓度及其与其它药物的竞争作用,以能充分发挥恩诺沙星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吴江立  陈廷荣  穆淑梅  张晗  康现江 《水产学报》2019,43(11):2327-2335
精子发生是指由精原细胞发育为成熟精子的过程。在大多数的物种中,此过程涉及到与DNA结合的碱性蛋白的变化。体细胞类型的组蛋白全部或者部分被过渡蛋白替代,随后又被碱性更强的鱼精蛋白替代,伴随蛋白的逐级替换,此类动物精子核为浓缩的,染色质包装紧密。中华绒螯蟹的精子染色质呈松散的结构,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本实验利用PCR技术克隆了中华绒螯蟹组蛋白H2A基因的编码区,制备了其多克隆抗体,通过免疫荧光检测了组蛋白H2A在精子发生中的变化特征。结果显示,中华绒螯蟹组蛋白H2A基因编码区为369 bp,编码123个氨基酸,预测蛋白分子量为13.1 ku。氨基酸序列比对发现,H2A与凡纳滨对虾和斑节对虾的同源性极高,均为99.19%。免疫荧光显示,H2A存在于中华绒螯蟹精子发生的整个过程,精原细胞和精母细胞的H2A在细胞核和细胞质均有表达,在精细胞和成熟的精子中的H2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华绒螯蟹成熟精子核内组蛋白H2A的保留可能与其非浓缩核有一定关联。  相似文献   

7.
蜕皮抑制激素(molt—inhibiting hormone,MIH)属甲壳动物高血糖激素(crustacean hyperglycemic hormone,CHH)家族。MIH抑制Y-器官蜕皮激素的合成。以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japonica sinensis)眼柄总RNA为模板,根据中华绒螯蟹蜕皮抑制激素1(Eriocheir japonica sinensis molt—inhibiting hormone-1,Ers—MIH1)基因序列设计引物,用RT—PCR的方法获得了Ers—MIH1基因成熟肽的cDNA片段。序列分析表明,Ers—MIH1基因成熟肽编码区含有228bp,编码75个氨基酸残基,与已发表的序列一致。将该cDNA片段插入到中间载体pMD18-T中,酶切后再将该片段插入到pGEX-4T-1表达载体中,构建成表达质粒pGEX-4T—MIH1。在BL21细胞中经IPTG诱导表达,得到GST—MIH1的融合蛋白。SDS—PAGE分析表明,经0.1mmol/L IPTG诱导4h,发现大量GST—MIH1融合蛋白表达,在分子量(Mr)为34kD处有1条特异的蛋白质条带。中华绒螯蟹蜕皮抑制激素1融合蛋白的成功表达为进一步深入研究MIH在中华绒螯蟹蜕皮过程中的作用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比较了分布于我国大陆沿海 6个主要水系的两种绒螯蟹 (中华绒螯蟹、日本绒螯蟹 )群体间的生化遗传差异。结果发现 ,(1)辽河、黄河、长江和瓯江中华绒螯蟹群体间的生化遗传差异不显著 ,四个群体间的遗传距离D =0 .0 0 0 6~ 0 .0 0 53,属种内群体间差异。 (2 )珠江和南流江日本绒螯蟹群体间的生化遗传差异也不显著 ,两个群体间遗传距离D=0 .0 0 0 7,尚未达到亚种分化水平。 (3)辽河、黄河、长江和瓯江中华绒螯蟹与珠江和南流江日本绒螯蟹在SOD同工酶表型上有明显差异 ,SOD - 2位点仅在辽河、黄河、长江和瓯江中华绒螯蟹中表达 ,而SOD - 4位点仅在珠江和南流江日本绒螯蟹中表达 ,这些可作为中华绒螯蟹与日本绒螯蟹群体区分的生化遗传标志。辽河、黄河、长江和瓯江中华绒螯蟹群体同珠江和南流江日本绒螯蟹群体间的遗传距离较大 ,D =0 .0 72 1~ 0 .0 74 7。 (4 )聚类分析表明 ,在我国大陆沿海水系分布的绒螯蟹可分为两大类群 ,辽河、黄河、长江和瓯江水系的绒螯蟹属北方类群 ,即中华绒螯蟹 ;珠江和南流江的绒螯蟹属南方类群 ,即日本绒螯蟹。  相似文献   

9.
从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和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卵巢cDNA中克隆了cyclin B基因的开放阅读框,分别连接到pGEX-2T和pET-32a表达载体,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经IPTG诱导表达重组蛋白GST-EsCB和Trx-MrCB.通过优化培养温度、IPTG浓度以及诱导时间,得出重组蛋白的最佳表达条件分别为:0.1mmol/L IPTG、37℃、4h和0.1 mmol/L IPTG、30℃、6h.重组蛋白主要以包涵体形式存在.亲和层析纯化重组蛋白,作为抗原免疫家兔,制备GST-EsCB和Trx-MrCB多克隆抗体.ELISA检测抗体效价均高达1:80 000,Western blot鉴定该抗体能特异性识别重组蛋白,而且均能够从卵巢总蛋白中检测到cyclin B蛋白.在中华绒螯蟹未成熟卵巢中cyclin B蛋白出现2种亚型,在罗氏沼虾未成熟卵巢中只有1种亚型,推测虾和蟹cyclin B蛋白调控卵母细胞成熟的分子机制不同.本研究制备了cyclin B抗体,旨为在蛋白水平研究cyclin B在卵母细胞成熟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提供基础条件.  相似文献   

10.
李思发 《水产学报》2002,26(6):493-497
用包括Z2和Opp17两个10碱基随机引物在内的10个引物,对来自荷兰斯科克莱(Skodely)、美国加州圣何塞(San Jose)的中华绒螯蟹群体与中国长江水系中华绒螯蟹群体进行RAPD遗传比较分析。结果发现:(1)中华绒螯蟹群体特有的Z2引物扩增的700bp标记带(Z2^700bp),在荷兰与美国2个中华绒螯蟹群体中同时出现,而不出现日本绒螯蟹南流江种群中特有的880bp标记带(Z2^880bp),表明欧洲、美国中华绒螯蟹与中国中华绒螯蟹为同种Eriocheir sinensis,而非日本绒螯蟹Eriocheir japonicus;(2)Opp17引物扩增的947bp片段在中国长江、荷兰及美国3个中华绒螯蟹群体内的出现频率均达100%。结合Z2引物扩增结果,欧洲与美国中华绒螯蟹群体极可能是从中国长江水系中华绒螯蟹引入繁衍的。  相似文献   

11.
杜晓琳  王兰  孙敏 《水产学报》2018,42(8):1181-1188
为了研究生殖调控分子VASA在河南华溪蟹性腺发育过程中的表达模式和功能,本研究制备了VASA蛋白特异的多克隆抗体。选取河南华溪蟹vasa基因813 bp的特异区段,克隆到p ET32a载体,构建了原核表达载体p ET32a-Shvasa,转化至大肠杆菌BL21,经IPTG诱导表达和SDS-PAGE检测。结果显示,47 ku的VASA融合蛋白在菌液上清液中大量存在。VASA融合蛋白经Ni-NTA His-Bind亲和层析柱分离纯化后,免疫新西兰大白兔,制备了河南华溪蟹VASA蛋白的多克隆抗体。ELISA检测显示,VASA蛋白多克隆抗体的效价高达1.0×105。进一步通过免疫吸附实验和Western blot方法鉴定抗体特异性,研究表明,获得的多克隆抗体不仅能识别VASA融合蛋白,而且能特异识别河南华溪蟹卵巢中的天然VASA蛋白。研究为鉴定河南华溪蟹及其他蟹类生殖细胞提供了有效手段,为进一步解析十足目动物VASA蛋白的功能提供了分子基础。  相似文献   

12.
链球菌病是威胁我国罗非鱼养殖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病害之一。为研制出免疫效果好、操作简便的罗非鱼链球菌病疫苗,本研究构建重组表达无乳链球菌Sip蛋白的穿梭质粒pNZ8124-Sip,通过酶切和测序验证后电转化乳酸乳球菌NZ9000,获得能够诱导重组表达无乳链球菌Sip蛋白的乳酸菌活菌载体疫苗。采用SPS-PAGE电泳摸索最佳诱导浓度和诱导时间以获得最大表达量,通过镍柱纯化目的蛋白并进行Western blot检测;利用不同浓度的重组乳酸菌活载体疫苗灌胃口服免疫尼罗罗非鱼,采用间接ELISA法测定免疫后血清抗体水平变化,通过人工腹腔注射感染无乳链球菌获得相对免疫保护率。研究结果显示,构建的重组乳酸乳球菌可通过nisin诱导表达大小为48 ku特异性蛋白,与目的蛋白大小一致;PAGE电泳显示,重组蛋白主要以可溶蛋白和包涵体2种形式存在,其中胞内可溶性蛋白浓度达7.65 mg/mL;诱导表达的最佳条件为100 ng/mL nisin诱导6 h;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诱导蛋白可与鼠抗His标签抗体特异性结合。口服免疫结果显示,中浓度组(2.24×10~(10) CFU/mL)和低浓度组(2.24×10~9 CFU/mL)免疫2次能够显著提高尼罗罗非鱼的血清抗体水平和抗无乳链球菌感染能力,中浓度免疫组的相对免疫保护率最高为41.0%。本研究可为罗非鱼链球菌病口服疫苗的研究奠定基础,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B型清道夫受体是清道夫受体超家族成员,可识别多种配体,在机体脂类转运及免疫防御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为深入研究三疣梭子蟹B型清道夫受体(Pt-SRB)的功能,本实验在前期工作基础上构建了Pt-SRB胞外结构域原核表达载体,并成功获得了重组蛋白rPt-SRB。利用亲和层析方法获得纯化的rPt-SRB,并将纯化rPt-SRB蛋白免疫大鼠获得抗rPt-SRB重组蛋白免疫抗血清以用于后续研究。SDS-PAGE检测发现,体外诱导表达重组rPt-SRB以包涵体的形式出现在大肠杆菌BL21裂解液的沉淀中,分子量大小约为49.18 ku。Western-Blot分析表明,大鼠抗rPt-SRB血清能与rPt-SRB特异性结合。本实验还利用免疫荧光技术,对Pt-SRB在三疣梭子蟹血淋巴细胞的定位及不同组织中的分布进行研究。结果显示,Pt-SRB在三疣梭子蟹消化道、肝胰腺、鳃、心脏、肌肉组织中均有分布,但不同组织中Pt-SRB的分布不同。免疫荧光结果显示,绿色荧光信号在消化道及腺体结缔组织中较强,另外在肝小管上皮、鳃丝上皮细胞中亦有较强的阳性信号,表明PtSRB蛋白在上述组织结构中分布较广;在血淋巴细胞中,绿色荧光信号主要分布于细胞质和细胞膜,在细胞核中没有明显荧光信号,提示Pt-SRB在三疣梭子蟹血淋巴细胞的细胞质和细胞膜上表达。本结果将为三疣梭子蟹B型清道夫受体蛋白的生理及免疫学功能的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根据已测定完成的栉孔扇贝急性病毒性坏死病毒(acute viral necrosis virus,AVNV)基因组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以提取的发病扇贝组织总DNA为模板,PCR扩增得到编码AVNV dUTPase的开放阅读框ORF074,将产物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ET32a(+)中,构建表达质粒pET32a-dut。然后,将其转化至E.coli BL21(DE3)进行诱导表达。SDS-PAGE检测显示,诱导表达蛋白分子量约为46 ku,与预期表达蛋白大小一致。经Western-blotting及质谱分析鉴定,所表达蛋白即为重组dUTPase。表达产物经Co2+柱纯化后进行酶学活性测定。结果显示,重组dUTPase能特异性催化dUTP,EDTA可以抑制dUTPase的活性,而Mg2+可以增强其活性。  相似文献   

15.
利用RT-PCR方法扩增出IPNV-ZYX分离株主要结构蛋白VP2的抗原表位区基因(616 bp), 命名为IPNV VP2 COE, 将其克隆到pCold TF表达载体中构建重组质粒pCold TF-VP2 COE, 在大肠杆菌BL21(DH5α)感受态表达, 经SDS-PAGE电泳分析, 表达蛋白约78 ku, 用镍离子亲和层析柱纯化该蛋白, 制备抗血清, 间接ELISA结果显示, IPNV (ATCC VR-1318)细胞培养物与鼠抗VP2 COE蛋白血清发生特异性反应, 效价为1∶12 800; 间接免疫荧光结果显示, 鼠抗VP2 COE血清可与黑龙江某渔场已知感染IPNV虹鳟肝组织产生特异性的荧光, 以上两项结果表明, 表达IPNV VP2 COE蛋白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和免疫反应性, 为IPNV检测方法的建立及疫苗的制备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Ⅱ型鲤疱疹病毒ORF121蛋白的多克隆抗体制备及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琳  吕利群  王浩 《水产学报》2019,43(6):1463-1471
针对CyHV-2病毒ORF121基因(GenBank:AFJ20543.1)进行原核表达系统的构建,将纯化重组蛋白作为抗原来免疫BALB/c小鼠获得多克隆抗体,应用该抗体开展CyHV-2病毒诊断及其感染机制研究。以CyHV-2病毒感染细胞上清液为扩增模板,扩增ORF121基因构建至pGEX-4T原核表达载体,经异丙基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表达rORF121重组蛋白,利用尿素纯化后免疫6周龄BALB/c小鼠制备多克隆抗体。结果显示,CyHV-2病毒ORF121基因可在原核表达系统中高效表达目的重组蛋白rORF121,经SDS-PAGE分析大小约为60 ku,主要以不可溶的包涵体存在。利用尿素溶解rORF121蛋白免疫BALB/c小鼠获得抗ORF121蛋白的多克隆抗体,Western Blot实验显示,该抗体可特异性识别CyHV-2病毒感染RyuF-2细胞样品。研究表明,利用CyHV-2感染RyuF-2细胞后,本研究制备的抗ORF121蛋白的多克隆抗体能够通过间接免疫荧光实验特异性识别CyHV-2病毒感染的细胞样品。本研究制备的抗ORF121蛋白的多克隆抗体,能够为CyHV-2病毒诊断技术的构建以及深入开展CyHV-2病毒感染机制提供良好的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17.
为检验SCP3在无脊椎动物中是否可以标记特定的生殖细胞,实验利用RACE技术克隆了栉孔扇贝SCP3(Cf-SCP3)的全长cDNA序列,结果显示,其长度为1 033 bp,开放阅读框为726 bp,编码241个氨基酸。推导的氨基酸序列中包含SCP3保守的Cor1结构域和卷曲螺旋结构域。制备了Cf-SCP3地高辛标记的RNA探针和Cf-SCP3重组蛋白的多克隆抗体,采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其细胞学定位,结果显示Cf-SCP3转录本和Cf-SCP3蛋白均特异性地定位在栉孔扇贝的初级精母细胞和未受精卵中,在精巢的其他类型细胞和卵巢中均未见表达信号。研究表明,Cf-SCP3蛋白可能与脊椎动物的SCP3蛋白一样,作为联会复合体的组成成分参与栉孔扇贝的配子发生,同时可以作为一个栉孔扇贝初级精母细胞的分子标记应用到体外诱导生殖细胞分化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The 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I (IGF-I) cDNA (GenBank Accession No. AY247412) of triangular bream (Megalobrama terminalis) was expressed for the first time in Escherichia coli. To construct the expression plasmid, the IGF-I cDNA was subcloned into prokaryotic-expressing vector pGEX-4T-1. The E.coli JM109 was transformed with the recombinant plasmid pGEX-4T-1-IGF-I, and the transgene expression was observed after being induced with isopropyl-β-D-thiogalactoside (IPTG). The results of SDS 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 (SDS-PAGE) and Western blotting indicated that the recombinant fusion protein had immune activity and the molecular weight was about 47 kDa. The results of SDS-PAGE and thin layer scanning showed that the yield of fusion protein had been enlarged with prolonging time. When the time of induced expression was 1, 2, 3, 4, 5, and 6 h, the expression amount was approximately 1.4, 4.3, 8.1, 11.3, 16.3 and 18.8% of total bacterial protein respectively.  相似文献   

19.
细胞因子信号传导抑制因子(suppressor of cytokine signaling, SOCS)是一类由细胞产生的胞内蛋白,能够反馈性阻断细胞因子信号传导过程的负性调控因子。为深入研究黄颡鱼细胞因子信号传导的发生过程和机制,实验从黄颡鱼cDNA中克隆获得561 bp的黄颡鱼SOCS1(PfSOCS1)基因编码序列,成功构建了重组质粒pET32a(+)-PfSOCS1,并转化至大肠杆菌BL21(DE3)感受态细胞中,在不同温度、IPTG浓度、诱导时间等条件下进行表达,确定最佳表达条件。本实验采用包涵体纯化的方法得到纯度较高的重组SOCS1蛋白;以重组PfSOCS1蛋白免疫Balb/C小鼠,制备多克隆抗体。通过Western blot鉴定了PfSOCS1抗血清可以特异性识别重组PfSOCS1蛋白。蛋白水平的组织分布显示,黄颡鱼SOCS1蛋白在肝脏中表达水平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