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中国土壤学会[2004]土会字第006号为促进我国土壤科学事业的发展,鼓励中青年土壤科学工作者勇攀科学高峰,中国土壤学会于2002年九届二次常务理事会上决定设立了“中国土壤学会奖”。经各省(市、自治区)土壤(肥料)学会几个专业(工作)委员会推荐,评审组严格评审,并经2004年5月九届三次理事会以无记名投票方式决定,授予李保国、邵明安、金继运、蔡祖聪等四位先生首届“中国土壤学会奖”。2004年5月11日  相似文献   

2.
3.
<正>中国土壤学会[2004]土会字第008号为表彰奖励在硫研究与应用方面有突出贡献的科技工作者,国际硫研究所(The Sulphur Institute)与中国土壤学会联合设立“中国硫研究杰出贡献奖”。经各省(市、自治区)土壤(肥料)学会推荐,由国际硫研究所与中国土壤学会联合评审,决定授予刘崇群、张断榛先生首届“中国硫研究杰出贡献奖”。2004年5月11日  相似文献   

4.
<正>中国土壤学会[2004]土会字第007号多年来,庄作权教授致力于海峡两岸土壤科学学术交流和科技人员交往,为祖国的土壤科学事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2004年5月九届三次理事会扩大会议一致决定授予庄作权教授“海峡两岸土壤科学交流杰出贡献奖”。2004年5月11日  相似文献   

5.
关于“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中基层分类研究”的思路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张凤荣  黄勤  刘黎明 《土壤通报》2000,31(6):241-243
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中的基层分类研究的重点是通过选择分异特性和恰当地划分分异特性区间来建立分类指标体系 .分异特性应是易于鉴别的对土壤生产力有重要影响的相对稳定的土壤性质 ;以使土壤分类便于应用于土壤调查 ,更好地服务于土地评价和规划 .研究变量和因变量的定量化关系或土壤性质与土地生产力的定量化关系是准确划分分异特性区间的有效方法 .基层分类最好采用检索方法 ,以求分类的唯一性 .连续命名法可以明确表达分类单元的属性  相似文献   

6.
刘春来 《土壤》1962,5(2):65-62
安徽省土壤学会1961年曾先后召开了两次学术讨论会,讨论了"农业土壤"和"土宜"问题。到会同志对以上两个问题展开热烈的争鸣,经过讨论取得了一些共同意见,但仍然存有着一些不同见解。  相似文献   

7.
为了进一步加快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的步伐,推动全国沙棘资源建设和开发工作, 我部决定命名在沙棘资源建设开发方面成效突出的河北省丰宁县等11个县(旗、市)为"全国沙棘生态建设示范县". 希望被命名县再接再厉,加大沙棘资源的建设和开发力度,加快水土流失治理,为建设山川秀美的"三北"地区做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8.
В.  А.  科夫达 《土壤学报》1956,4(2):95-97
确定命名原则和术语的统一,首先是有关自然现象的系统和分类的学说的统一,是各个国家的学者们互相了解的最重要条件,所以“土壤学”杂志编辑部从中国科学院所得到的论文出版物对苏联土壤学家是有很大兴趣的。  相似文献   

9.
姚贤良  马毅杰  徐富安 《土壤》1985,17(5):277-280
亚洲很多国家的低地生产水稻以供人们食物所需。近年来,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要求更进一步增加水稻的产量,不少稻作地区将每年一熟改为二熟或三熟。  相似文献   

10.
关于中国土壤系统分类的应用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效举  史成华  龚子同 《土壤》1994,26(4):175-178
本文从“中国土壤系统分类(前次方案”的特点阐述了它在土壤调查与制图、土地评价与规划、农业技术转让以及全球变化研究中的应用问题。  相似文献   

11.
关于《中国土壤系统分类》几个实际工作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土壤系统分类》经过不断地发展和完善,日益受到重视.但仍有一些缺漏、不足和可改进之处.尤其是在实际的土壤调查工作中,发现的许多具体问题和实际情况,对于进一步地补充和完善系统分类体系提供了许多有价值的素材和启示。  相似文献   

12.
王云森 《土壤》1980,12(2):45-47
土壤是农业生产的基本资料。世界上自土壤成为一门独立学科后,土壤学者们对于土壤有着不同的看法和论点。  相似文献   

13.
对“中国土壤系统分类”的印象及评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V. O. Targulian  张华  张甘霖 《土壤》2002,34(2):111-112
1998年我第一次获得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修订版,当时龚子同教授提供给我新的1:12000000比例尺的中国土壤图。这幅地图的图例包括14个土纲和39个亚纲。最近我在中国访问期间,我获得了加深和扩展对中国土壤系统分类认知的机会。中国土壤科学家对世界分类系统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广泛  相似文献   

14.
关于我国“数字土壤”建设若干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数字土壤"的渊源、定义、功能以及如何建设我国的"数字土壤"进行了讨论。"数字土壤"渊源于"数字地球",是土壤学科发展的产物、是土壤科学与现代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相融合的必然趋势,是一种进行土壤科学研究的现代技术体系;"数字土壤"具有管理与提供土壤科学数据、进行空间分析、制作士壤专题图、指导土壤调查、查询与传播土壤信息、构建运用模型、土壤质量预警等功能;历史土壤调查资料是研制我国"数字土壤"的骨干材料;中国需要同时研制不同精度的"数字土壤";"联合共建",是建设我国"数字土壤"的好途径。  相似文献   

15.
“十五”期间,中国水土保持生态建设要坚持成功的经验,同时要适应新形势,高速思路,采取新对策,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速度、质量和效益方面要取得新的突破和进展。 1 “十五”期间中国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思路 “十五”期间中国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思路是:按照江泽民总书记提出的,把水土保持作为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生态环境和冶理江河的根本措施,实现由传统水保向现代水保、可持续发展水保的转变,即以水土资源的节约保护、合理开发、科学利用、综合冶理、优化配置为主线,以减轻水、旱、风、沙灾害,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建设良好生态环境为目标,实行预防为主,保护优先,分区防治,坚持以小流域为单元的综合治理,突出重点,抓好示范,进一步深化改革,创新机制,依靠科拔进步,强化行业管理,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加快水土流失防治步伐,做好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西部大开发和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16.
中国土壤肥料工作的成就与任务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唐近春 《土壤学报》1994,31(4):341-347
中国农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农业发展中,土壤肥料科学的进步、技术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以及土壤肥力的培养与提高、土壤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植物营养与施肥,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本文侧重从土壤肥料科学技术推广领域这个侧面加以阐述。文章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中国土壤肥料工作的现状和成就,回顾土壤肥料工作,涉及到土壤肥料基础工作和科学技术推广的方方面面;第二部分土壤肥料工作的任务,展望土壤肥料工作,探讨“八五”期间乃至本世纪末土壤肥料科技推广工作的重点任务和措施。  相似文献   

17.
《土壤通报》2021,52(1):1-7
正2020年9月22-24日,由中国土壤学会主办,黑龙江省土壤肥料学会、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与环境资源研究所、东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等单位承办的中国土壤学会第十四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守护土壤健康,助力高质发展"学术交流研讨会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顺利召开。共有来自科研、生产、教学等单位的1200多名代表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18.
一九五六年十二月十二日,江苏省农业厅土地利用局邀请参加全国土壤学会第二次会员代表大会的土壤肥料专家座谈会,到会的有土壤研究所马溶之,熊毅,南京农学院黄瑞采,西南农学院侯光炯,华中农科所屠启树,中央农垦部朱莲青,华东农科所沈梓培,尤德敏,冷福田,及华北农科所胡济生(因事未到会)等十余人。会上先由李副厅长说明座谈会的重要意义,并由土地利用局分别介绍了土壤肥料工作概况和存在问题,提  相似文献   

19.
20.
《南方农业》2012,(5):43
一是发展名柚产业推农增收。大力实施梁平柚品种改良和品质提高工程,已完成梁平柚低产柚园改造3万亩,新植梁平柚0.1万公顷;引进了梁平柚商品化包装生产线,年商品化包装柚果达到5000万吨以上,年深加工柚子达到1万吨。二是发展林下产业助农增收。发展柚树林下养鸡、养鹅大户50余户,林下种植麦冬等药材26.7公顷,农户增收200万元,实现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