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张熠 《世界农业》2000,(10):24-25
子粒苋 (Amaranthus spp )是一种阔叶的"谷类作物",至少在 6 000年前的中非就开始作为人类的食物。子粒苋作为谷类作物最辉煌的时候是墨西哥中部的阿兹台克人的文明时期,但自 16世纪西班牙人征服了阿兹台克人后,子粒苋的产量便下降了,到 18世纪,作为装饰性植物,子粒苋传遍了整个欧洲。 20世纪以来,中国、印度、非洲和欧洲以及北美、南美也广泛种植子粒苋。   从 70年代起,子粒苋的利用和加工方才起步,到 80年代,对其感兴趣的研究人员和消费者越来越多。 90年代奠定了持续发展的基础。引起消费者兴趣的主要是子粒苋营养价值高…  相似文献   

2.
以102份宁夏水稻(Oryza sativa L.)种质资源为材料,利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子粒糙米中的锌含量,分析了子粒锌含量的差异性及其与粒形性状、铁含量的相关性。同时以宁大62与宁粳40号杂交组合的F2群体为材料,对子粒锌含量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102份宁夏水稻种质资源子粒锌含量的变异范围为12.75~36.00 mg/kg,平均为19.51 mg/kg,变异系数为19.07%,并筛选出富锌水稻品种杨和白皮稻、大粒稻、常规稻-5等;宁夏水稻本地品种与外引品种子粒锌含量无显著差异;子粒锌含量与粒长呈极显著正相关,与长宽比呈显著正相关,与粒宽、千粒重呈正相关,与粒厚呈负相关,但相关性均不显著;子粒锌、铁含量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通过对宁大62/宁粳40号杂交组合的214个F2单株子粒锌含量进行频率分析,发现子粒锌含量整体分布趋于单峰正态分布,说明水稻子粒中的锌含量是受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遗传。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大豆子粒大小、褐斑、紫斑和虫口等外观品质对其化学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蛋白质含量、脂肪含量和蛋白脂肪总含量均随子粒的增大而增加.各种病虫害使大豆子粒蛋白质含量增加,脂肪含量降低,而对蛋白脂肪总含量的影响因品种而异.  相似文献   

4.
施氮水平对不同小麦品种氮代谢相关指标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大田条件下,以矮抗58和郑麦366为材料,研究了施氮水平对小麦叶片和子粒谷氨酰胺合成酶(GS)活性、游离氨基酸含量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叶片GS活性、游离氨基酸含量在开花后随着生育期的推进均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均在花后14 d达到高峰,且倒1叶>倒2叶>倒3叶;子粒的GS活性趋势和叶片一致,但子粒的游离氨基酸含量呈一直下降趋势.在氮素调控作用下,当施氮量在225 kg.hm-2时能够显著增加2个品种叶片和子粒GS活性、游离氨基酸含量和子粒蛋白质含量,当施氮量大于225 kg.hm-2时,矮抗58的GS活性、游离氨基酸含量和子粒蛋白质含量不能显著提高,但是却能使郑麦366的GS活性、游离氨基酸含量和子粒蛋白质含量显著提高.在施氮量为225 kg.hm-2时,2个品种产量均达到最大,矮抗58和郑麦366分别是8 673.39和8 359.60 kg.hm-2.在施氮量为300 kg.hm-2时,2个品种子粒蛋白质含量达到最高,且郑麦366高于矮抗58.  相似文献   

5.
随着大豆异黄酮对人体的保健功能日益被人类所重视,其加工业逐渐形成了一个新兴产业。大豆子粒是大豆异黄酮加工产业的源头,其对大豆子粒中异黄酮含量遗传规律和影响因素的认识非常重要。文章从大豆异黄酮含量形成的遗传及生态角度对当前国内外研究加以概述,并对黑龙江省大豆异黄酮生产的相对优势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6.
以10个普通玉米自交系为亲本,按照10×10完全双列杂交设计配制组合,对其10个亲本及90个F1当代子粒蛋白质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自交系及其杂交当代各自之间子粒蛋白质含量存在极显著差异,自交系1,2,3子粒蛋白质含量高,均达140.00 g.kg-1以上,而10号自交系子粒的蛋白质含量最低,仅97.15 g.kg-1;在90个杂交组合中,1×2,1×4,1×9,1×10子粒粗蛋白含量均达150.00 g.kg-1以上,2×7,3×4,3×6,3×9等组合子粒粗蛋白含量均达147.00 g.kg-1以上,而10×2,10×4子粒粗蛋白含量分别仅有85.00和83.16 g.kg-1,说明亲本的遗传背景对杂交当代子粒蛋白质含量有显著影响,而且正反交对F1当代子粒蛋白质含量的效应也不同,母本的效应平均高出父本19.13 g.kg-1.杂交当代子粒蛋白质含量表现具有一定的杂种优势,在90个不同的单交组合中,54.4%的组合蛋白质含量超过中亲值,其中24.4%的组合超过高亲值.  相似文献   

7.
大豆子粒中蛋白质和脂肪积累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试验研究了大豆在不同密度和施氮量处理下 ,子粒中干物质、蛋白质和脂肪积累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 :不同处理下 ,大豆子粒中干物质积累呈“S”型曲线变化 ;在不同密度处理下 ,蛋白质含量随灌浆期的推移而逐渐增加 ,并呈“W”型曲线变化 ;在不同施氮量处理下 ,蛋白质含量则是随子粒的形成呈不规则消长变化。脂肪含量随着子粒的形成呈“S”型曲线变化。不同密度、施氮量处理下 ,子粒中的干物质、蛋白质和脂肪含量均表现为 :中密度>低密度 >高密度 ;中施氮量 >高施氮量 >低施氮量  相似文献   

8.
建立一个测定小麦(TriticumaestivumL.)子粒赤霉素含量的方法。赤霉素与浓硫酸反应,生成三环芳烃衍生物,在414nm处具有最大吸收值,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吸光值与赤霉素的浓度成正比,符合比尔定律。通过扣除小麦子粒赤霉素提取液在414nm处的本底吸光值,排除其他杂质对赤霉素测定的干扰。小麦子粒整粒提取和磨碎提取赤霉素的效果相似。对小麦子粒样品中的赤霉素提取、净化、浓缩等过程进行了优化,建立了一套简单、快速、准确的测定小麦子粒赤霉素含量的方法。该方法的赤霉酸回收率达到97.1%。与经典的荧光测定法相比,本文建立的方法更加简便。利用该方法对几个小麦品种子粒赤霉素含量的测定结果表明,不同小麦品种子粒赤霉素含量具有较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9.
采用Griffing方法Ⅰ ,利用 6× 6完全双列杂交 ,对 6个不同类型的冬小麦品种的子粒钙含量的遗传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不同品种子粒钙含量的一般配合力 (GCA)效应、特殊配合力 (SCA)效应和反交 (R)效应 ,均达到极显著水平 ,其GCA、SCA、R均方比为 2 0 5 6 9∶0 5 2 6 2∶1;子粒钙含量的遗传以加性基因效应占优势 ,但反交效应和非加性基因效应也不可忽视 ;钙含量的广义遗传力为 97 34 % ,狭义遗传力为 6 0 88%。河农 2 5 5 2是较为理想的育种亲本  相似文献   

10.
论述了杂交小麦子粒的蛋白质含量、面粉品质和加工品质等品质性状的杂种优势表现,对杂交小麦子粒品质性状间相关性和遗传特性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讨论了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组成与子粒品质性状的关系,指出提高杂种后代优质亚基出现频率是进一步提高子粒品质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1.
两种土壤改良剂对陕北旱区玉米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施用2种土壤改良剂,改善陕北旱区土壤物理结构和微生物活性,测定其对玉米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基施土壤改良剂均能显著提高玉米株高、茎粗、鲜重、子粒NPK含量、产量。施用微生物土壤改良剂,相对单纯改善土壤物理结构的高分子土壤改良剂,更有利于促进子粒N和P的吸收,提高子粒品质。  相似文献   

12.
本文针对近年来黄淮地区高温频发的气候条件限制,综合当前国内外研究进展,分别从产量和干物质积累、光合、花粉及授粉受精、子粒灌浆、子粒品质和内源激素等6个方面分析了高温胁迫对玉米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温对玉米授粉结实、干物质积累及内源激素含量产生影响,降低了玉米光合速率及子粒灌浆速率,从而降低子粒产量。此外,高温提高子粒中蛋白质含量,使淀粉及脂肪含量相对降低,影响子粒品质。结果表明,通过选育、选用抗(耐)高温品种,配以外源激素及微肥的使用,采用适当晚播及合适的水肥栽培措施,可达玉米抗高温高效生产。  相似文献   

13.
在施氮和不施氮条件下,对农大108F2:5家系子粒主要营养品质含量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家系间子粒各主要营养品质含量均存在极显著差异.除粗脂肪外,其它各营养品质含量在两种氮肥处理间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增施氮肥有利于F2:5家系子粒蛋白和赖氨酸含量的提高.F2:5家系子粒各主要营养品质舍量均存在较大程度的变异,其中粗蛋白和赖氨酸的变异系数较大,粗淀粉的变异系数较小、不同家系子粒各主要营养品质含量符合正态分布,并存在不同程度的双向超亲分离.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氮、磷、钾肥施用量对燕麦蛋白质、β-葡聚糖、脂肪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燕麦子粒蛋白质含量随着氮素的增加而增加,但差异不显著;不同氮素处理间β-葡聚糖含量差异显著;磷素、钾素互作对脂肪含量影响差异显著.通过回归分析得出子粒β-葡聚糖含量与氮、磷、钾用量之间的回归方程,子粒产量与蛋白质含量、脂肪含量、β-葡聚糖含量间...  相似文献   

15.
通过低油与高油玉米的一系列正反杂交试验,发现父本花粉对授粉当代子粒的含油量、胚含油量、胚重、蛋白质含量、赖氨酸含量等性状都有明显的直接遗传效应——花粉直感。母本遗传组成对这些性状也有深刻影响,而且对如子粒含油量、赖氨酸含量和胚重等性状的影响远远超过父本。子粒油分、胚油分、蛋白质和赖氨酸含量等品质性状在授粉当代子粒上,不表现杂种优势,但胚重和种子重等数量性状则有明显的杂种优势存在。无论花粉直感或母本影响引起玉米子粒成分的改变都对单穗产量和单穗产热量影响不大。种子含油量的提高有利於提高赖氯酸含量、改良蛋白质品质、但会引起千粒重下降。  相似文献   

16.
为探究小麦开花后不同部位氮素、磷素营养物质积累的动态规律,以中国春和贵紫1号2个小麦品种为材料,分别于花后5,15,25,35,45 d对小麦旗叶、茎鞘、颖壳穗轴和子粒中氨基酸、可溶性蛋白质、无机磷、植酸含量及单粒质量进行动态测定。结果表明,在子粒发育过程中,2个小麦品种库源器官氮素、磷素营养物质及单粒质量均有相似的变化趋势。除源器官的氨基酸和茎鞘的植酸外,其他氮素、磷素营养物质与子粒库中的5个营养性状均具有显著相关性。子粒发育中期库源器官氮素、磷素营养物质含量的差异远小于其前期与后期。结果还表明,小麦子粒发育中期(花后15~25 d)库源器官氮、磷代谢最为旺盛。建议此时期更应注重小麦氮、磷养分均衡,既满足子粒积累足够氮、磷营养,不致早衰,又同时注意防止其过量造成贪青晚熟,以保证小麦的优质高产。  相似文献   

17.
小麦子粒外观特征包括形态特征、颜色特征和纹理特征,描述这些特征的几何、统计参数是小麦品种的重要特征参数。其中形态参数是描述小麦子粒大小、形状的几何量度,主要包括大小、体积、投影面积、长度、宽度、形状等参数。颜色参数指与子粒的反射光谱特性相关的特征参数,颜色参数与小麦子粒表皮的物质组成、含量和分布有关,  相似文献   

18.
采用Griffing方法Ⅰ ,利用 6× 6完全双列杂交 ,对不同熟期的 6个冬小麦品种 (系 )的子粒蛋白质的遗传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不同品种子粒蛋白质含量的GCA效应、SCA效应和R效应均达极显著水平 ,其均方比为5 6 0 7∶1 383∶1。子粒蛋白质的遗传以加性基因效应占绝对优势。但反交效应和非加性基因效应也不容忽视。加性基因效应对后代蛋白质含量的提高因亲本而异 ,在该性状的遗传改良中存在着母体效应 ;蛋白质含量的广义遗传力为 90 95 % ,狭义遗传力为 5 4 99% ;各亲本的子粒蛋白质含量对后代传递的整齐度以河农 2 5 5 2为好  相似文献   

19.
以选自5大杂种优势群的10个优良玉米自交系为亲本,按照Griffing双列杂交配成的90个组合为试验材料,分别在河南的南阳、郑州和浚县3个地点进行随机区组试验,利用MARX-Ⅰ型近红外品质分析仪测定子粒和秸秆粗蛋白含量,研究地点、基因型及其互作对玉米子粒和秸秆粗蛋白质含量的影响,并对自交系的配合力效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子粒蛋白质含量在地点、基因型、地点×基因型互作以及亲本的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方面的差异分别达极显著水平,表现北高南低趋势(浚县>郑州>南阳);而秸秆蛋白质含量在地点、基因型以及亲本的一般配合力差异分别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表现趋势与子粒的相反(浚县<郑州<南阳).子粒蛋白质含量主要受基因加性效应控制,非加性效应也起重要作用,而秸秆蛋白质含量受环境影响太大,遗传率太低.在子粒(秸秆)粗蛋白质含量相对较高的13(15)个组合中,92.3%(80%)组合的双亲来源于不同的杂优类群;因此,来自不同杂种优势类群的高蛋白、高配合力自交系是组配蛋白质含量较高组合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选用来自7个省的不同强筋小麦品种,进行不同春季灌水处理,分析其产量和子粒蛋白质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在春季干旱的情况下,随着春季灌水次数的增加产量提高,不同品种间的产量差异极显著,以烟农19的产量最高,其次是济麦20。不同品种的子粒蛋白质含量随着春季灌水次数的增加而降低(皖麦38除外),不同品种间、不同灌水处理间蛋白质含量差异极显著,以临优145的蛋白质含量最高,其次是8901-1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