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以10个玉米自交系及其按4×6组配的24个杂交组合为材料, 研究了玉米5个株型性状的杂种优势, 遗传模型, 遗传相关及其与穗粒性状的简单相关和典型相关. 结果表明, 雄穗分枝数的平均杂种优势最大, 叶面积次之, 叶形系数、叶夹角、叶向值则较小. 叶形系数、叶夹角的遗传符合加性遗传模型; 叶向值、雄穗分枝数符合加性显性遗传模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五个玉米杂交种及其亲本的株高、穗位高、第三节间茎粗、雄穗长度、雄穗分枝数、叶向值、叶夹角和叶面积等八个株型相关性状的分析,结果表明:在不同杂交种之间,八个性状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在不同自交系之间,八个性状均存在极显著差异。杂交种株型相关性状存在的差异是由其亲本株型相关性状存在差异引起的。  相似文献   

3.
《种子》2019,(3)
为筛选出耐低磷玉米自交系,本试验测定了5份玉米自交系酸性磷酸酶Acid Phosphatase (APase)活性及主要农艺性状,并分析相关性。结果表明,磷胁迫下,自交系双M 9和苏11 APase活性分别较全磷处理高40.7%(p0.01)和31.86%(p0.01);双M 9株高、茎粗、穗位高、雄穗长、雄穗分枝数和叶面积显著高于全磷处理,苏11茎粗、雄穗长、雄穗分枝数和叶面积显著高于全磷处理;双M 9穗长、穗粗、行粒数、穗粒重、穗轴重和百粒重显著高于全磷处理,苏11穗行数、行粒数、穗粒重、穗重和穗长显著高于全磷处理;APase活性与株高、雄穗分枝数、穗位高和百粒重中度正相关。研究初步筛选出双M 9和苏11两个耐低磷自交系,可作为玉米磷高效育种的种质资源,但其耐低磷能力的高低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以利用优良普通玉米自交系8984与高油玉米自交系GY220杂交构建的F2:3家系为材料,在春播环境条件下对8个植株性状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F1各植株性状介于双亲之间或高于双亲;F2:3家系间各性状均存在极显著的差异,并呈连续性正态分布,存在明显的双向超亲分离;株高与穗位高、顶高、穗上叶片数、叶面积、雄穗长,穗位高与顶高、穗上叶片数、叶面积、雄穗分枝数,顶高与顶高/株高、穗上叶片数、叶面积、雄穗长,穗上叶片数与叶面积、雄穗分枝数,叶面积与雄穗长,均呈显著或极显著的表型和遗传正相关;顶高/株高与株高、穗位高、叶面积、雄穗分枝数,穗上叶片数与雄穗长,均呈显著或极显著的表型和遗传负相关。  相似文献   

5.
株型在玉米种质改良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理想株型是提高玉米种植密度的关键因素,可提高产量。本研究以热带玉米自交系QR273(母本)和温带自交系HCL645(父本)为亲本,通过杂交和自交获得160份F2:3家系。分析该群体的株高、穗位高、叶夹角、雄花分枝数的变异情况和相关性,旨在剖析玉米种质改良过程中株型相关性状的选择方向。结果表明,该群体株型相关性状变异较大,各性状呈现近似正态分布。株高、穗位高、雄花分枝数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其中株高与穗位高相关系数最高,为0.672,即株高越高穗位越高,一定程度反映了株型性状玉米人工选择过程中的指示作用。  相似文献   

6.
为了剖析玉米叶形结构的遗传规律,进而拓宽优良株型自交系的遗传基础。本研究以12份不同叶形结构玉米自交系组配的32份F1杂交种为试材,在2个生态环境下,花期采用加性-显性-母体遗传模型(ADM)对其穗三叶叶长、叶宽、叶夹角、叶向值及叶面积进行遗传效应和配合力分析。结果表明:(1)玉米穗三叶叶长、叶宽及叶向值主要受基因的加性效应调控,其次是显性效应,同时还兼受加性×环境互作效应或母体×环境互作效应等遗传体系的调控,育种改良中宜在早代对其进行选择;叶夹角主要受基因的母体效应调控,其次是加性效应,另外还受加性×环境互作效应及母体×环境互作效应影响,育种中宜选择叶夹角较小的材料作为母本进行改良;叶面积只受基因的显性效应及显性×环境互作效应的调控,其应从较晚世代中进行遗传选择。(2)除父本叶长的一般配合力差异不显著外,父本其余性状的一般配合力和母本全部性状的一般配合力间差异均显著或极显著,且这5个叶形相关性状的全部特殊配合力间差异极显著。(3)从相应自交系各性状的一般配合力相对效应值分析发现,‘锋1999马’和‘锋1913硬’的综合性状表现优良,有利于组配出叶片大小适中及株型紧凑的优良耐密高产F1杂交组合。研究结果表明,玉米穗三叶5个叶形结构的遗传效应不尽相同,相应亲本5个叶形结构的一般配合和特殊配合力间存在明显差异,因此在玉米叶形结构遗传改良上应按照相应性状的遗传特征选择对应改良策略进行改良,并根据综合性状表现优良的亲本有目的地组配杂交组合,提高玉米理想株型育种效率。本研究为进一步剖析玉米叶形结构的遗传机理及玉米理想株型育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玉米自交系主要植株性状与单株产量的相关性,选择代表性的父本、母本自交系采取随机区组设计,测定其主要植株性状和单株产量。结果表明,穗行数、行粒数、穗位高、雄穗分支数、节间长与单株产量均显著正相关,其中,穗行数与单株产量的相关性最强,相关系数达0.8824。株高与节间长、穗位高(r=0.7372)、穗行数和雄穗分支数显著正相关。穗长与百粒重极显著正相关(r=0.6631)。出籽率与穗行数、行粒数极显著正相关。在自交系选育过程中,穗行数、行粒数等穗部性状直接影响自交系的单株产量,但株高等同样是自交系选育的关键性状,自交系选育要兼顾穗部性状和植株性状,以获得株型适中兼大穗型的高产品种。  相似文献   

8.
紧凑型玉米的增产机制与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玉米生产和育种研究实际出发,分析总结了紧凑型玉米品种的高产生理特征以及紧凑型玉米育种中应注意的问题。与平展型玉米品种相比,它具有穗上叶与主茎夹角小,叶向值大,叶面积系数大,群体光合势高,库容量大,经济系数高等特点,这是紧凑型玉米品种高产的重要生理基础。而且在高密度下,紧凑型玉米植株个体间竞争小,雌雄穗发育协调,结实性好是该类型品种增产的内在机制;高密度下,株型紧凑、根茎强壮、抗倒、结实性好也是进行紧凑株型选择的重要指示性状。通过对国内外有关研究结果进行综合分析,提出了紧凑型玉米育种不应仅局限于株型选择,而应从多个性状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9.
旨在研究玉米自交系单株产量等性状的配合力、遗传力及反交效应,为玉米自交系的选育和杂交种的组配提供依据。以11份玉米自交系为试材,按Griffing Ⅲ完全双列杂交法组配110个组合,观测杂交种的单株产量、株高、穗位高、雄穗分支数、雄穗主轴长、抽丝期和开花期等7个性状的表型数据,并对上述性状的一般配合力、特殊配合力、广义遗传力、狭义遗传力和反交效应进行估算。供试材料除雄穗主轴长的特殊配合力差异不显著外,其余性状的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JZ3和JZ6两个自交系单株产量的一般配合力为极显著正值,两对组合JZ9×JZ2和JZ2×JZ9、JZ6×JZ3和JZ3×JZ6的单株产量具有最大的正向SCA效应值,分别为40.68 g和35.24 g。单株产量的反交效应差异极显著,部分自交系的反交效应方差较大。7个性状的广义遗传力从大到小依次为,雄穗分支数、株高、开花期、穗位高、抽丝期、单株产量和雄穗主轴长;狭义遗传力从大到小依次为,雄穗分支数、株高、穗位高、开花期、雄穗主轴长、抽丝期和单株产量。试验结果表明单株产量性状的显性遗传方差占比最大,狭义遗传力最小,易受环境条件的影响,对该性状的选择适宜在晚代进行;单株产量性状具有显著的反交效应,故部分自交系需严格控制正反交方式。  相似文献   

10.
紧凑型玉米的增产机制与选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从玉米生产和育种研究实际出发,分析总结了紧凑型玉米品种的高产生理特征以及紧凑型玉米育种中应注意的问题.穗上叶与主茎夹角小、叶向值大、叶面积系数大、群体光合势高、库容量大、经济系数高是紧凑型玉米品种高产的重要生理基础;在高密度下植株个体间竞争小、雌雄穗发育协调、结实性好是紧凑型品种增产的内在机制;高密度下株形紧凑、根茎强壮、抗倒、结实性好也是紧凑株型选择的重要指示性状.通过对国内外有关研究结果进行综合分析,提出了紧凑型玉米育种不应仅局限于株型选择,而应从多个性状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11.
选用8个不同来源的掖478玉米白交系,通过田间试验调查其子叶形状、幼苗鲜(干)重、叶片数目、株高、穗位、雌穗花丝颜色和雄穗穗部性状等,结果表明:8个掖478自交系的子叶形状分为两种类型,即拇指形和梭形;幼苗鲜重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干重差异不显著;幼苗叶片数目有差异,分为3组,即7、8、9片叶;不同来源的掖478自交系的在株型、雄穗分枝数、花药和花丝的颜色等方面有差异.即8个掖478近缘系性状同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2.
细胞分裂素对玉米产量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为探索细胞分裂素对玉米产量性状的影响,将不同质量浓度的细胞分裂素于玉米的抽雄时期做两次喷雾处理。结果发现,在喷药数天后,玉米单穗鲜重都出现先上升后稳定趋势,细胞分裂素处理的玉米单穗鲜重显著优于清水对照;与对照相比,细胞分裂素处理的玉米植株比较高大,茎秆粗壮,穗位叶的叶面积明显增大,叶绿素和可溶性蛋白的含量也显著增加,产量明显上升。其中,8 mg/L激动素的效果最好,使玉米的株高提高10.3%,穗位节茎粗增加14.5%,同时,可使成熟期玉米叶绿素含量提高11.9%,可溶性蛋白含量增加49.9%,最终使单穗粒数增加32.9%,千粒重增加23.8%。这表明,细胞分裂素使玉米延缓衰老,抗倒伏能力增加,对玉米产量也具有一定的促进效应。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以‘新单68’为试验材料,经2016年和2018年两年种植,研究了高温对‘新单68’和对照‘郑单958’生育期、农艺性状及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2018年持续高温天气提早了‘新单68’和对照的成熟期,延长了吐丝—散粉间隔天数。‘新单68’和‘郑单958’的株高、穗位高、雄穗主轴长度均极显著增加,而对总叶片数和雄穗分枝数影响不明显。高温天气使‘郑单958’的百粒重降低、行粒数减少、秃尖增加,产量降低。持续高温天气对‘新单68’产量及产量相关性状也产生了一定影响,但差异不显著。说明与对照相比,‘新单68’有一定程度的耐高温特性。  相似文献   

14.
玉米雄穗分枝数性状遗传、杂种优势与亲子相关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15个玉米F1代杂交种及8个亲本自交系为材料,在两种氮环境下研究了玉米雄穗分枝数的遗传力、杂种优势及亲子关系等。结果表明,玉米雄穗分枝数性状存在显著的基因型和基因型×氮水平互作差异,广义遗传力达0.52~0.86。该性状F1杂交种呈近中亲遗传和超显性遗传共存的特点,大多数组合表现出正向杂种优势。亲子相关分析表明,F1雄穗分枝数与父本、高亲值及中亲值之间相关性较高。研究结果为玉米育种关于雄穗分枝性状选择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玉米优良自交系郑58的育成和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玉米优良自交系郑 58,是 1 988年在廿铺种子站从掖 4 78亲本繁殖中 ,由张发林发现的变异株 ,经连续 7代按系谱法自交分离 ,至 1 995年 9月选出植株形态和农艺性状稳定而整齐一致的玉米新自交系。该系在郑州地区春播生育期 1 2 3d ,株高 1 4 0cm左右 ,穗位高 3 2cm ,1 5~ 1 6片叶 ,叶色淡绿 ,叶片较窄 ,穗位以上叶片上冲而叶尖轻度下垂。雄穗分枝 4~ 6个且与主轴夹角极小。果穗柄较短与茎夹角小 ,杂色花丝 ,穗长 1 7cm左右、1 4行 ,白轴 ,桔黄色偏硬粒型子粒 ,千粒重 3 2 0 g左右 ,品质好。郑 58幼苗期较弱 ,耐肥水 ,耐旱性较强 ;…  相似文献   

16.
选择不同年代育成的11个玉米自交系为代表,对株型和产量组成两类共9个性状进行了遗传改良趋势的研究。结果表明:各性状的遗传方差均达极显著水平。影响玉米自交系耐肥、抗倒状性的穗位/株高性关以及决定玉身材一的叶向值等性状的改良效果最显著。改良趋势最明显。而穗部性状的改良趋势只有穗粗比较明显。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中国东南区普通玉米的主要农艺性状间的关系进而指导育种实践,通过灰色关联度分析的方法,研究了10个玉米杂交种的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间的关系,结果表明:2011QS04、2011QS05与其他8个品系产量差异达显著水平,因此推荐进入生产试验,品系2011QS09和品系2011QS01比对照增产不显著,建议再试验一年,其他品系均比对照减产,建议停止试验;关联度分析表明11个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关联度依次为:百粒重>穗长>行粒数>叶片数>雄穗分枝数>穗柄长度>穗粗>秃顶>穗位高>行粒数>株高。结合各性状间的关联度分析结果可知,在育种实践中应在保持适当株高的前提下,选择百粒重大、穗长较长、行粒数多,全生育期叶片数较多的品种。  相似文献   

18.
478玉米自交系,是山东省莱州市玉米研究所所长、“中国十大杰出青年”之一李登海以8112×5003为基础材料,经连续自交选育而成的二环系。该自交系叶色浓绿.叶鞘绿色,植株总叶18~19片,穗上叶4~6片。株高155厘米,穗位55厘米左右。雄穗大,分枝14~15个,花粉量中上等。花粉黄色,  相似文献   

19.
玉米自交系株形和产量性状的遗传改良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60~90年代初我国自育和引进的39个骨干自交系株形和产量性状遗传改良效应的研究表明,随着年代的推移,自交系的穗位高、穗位高/株高比值明显降低,茎粗逐渐增加,株形更趋紧凑,雄穗分枝数和雄穗长度逐渐减少,改良效果显著.在产量性状中穗粗和穗行数的改良效果显著,单株粒重有所增加,但改良效果不明显,其它产量性状改良效果甚微.  相似文献   

20.
为了明确不同群体玉米自交系子粒脱水特征差异和影响玉米脱水速率的主要性状与子粒脱水间的关系,以陕A群、陕B群选育的8份玉米自交系和2份骨干自交系(昌7-2和PH4CV)为试验材料,分析了不同玉米自交系的子粒脱水速率、收获期子粒含水率、子粒灌浆速率、苞叶性状、果穗性状、叶面积、叶绿素含量、株高、穗位高及产量构成等变化特征及其与子粒脱水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不同玉米自交系子粒脱水速率呈现“快–慢–较快–慢–较快–慢”的变化趋势。子粒脱水速率与收获期子粒含水率、苞叶平均含水率、苞叶层数、苞叶长度、穗粗、粒长、粒宽、叶面积、SPAD值、子粒灌浆天数等性状呈显著负相关关系,与苞叶脱水速率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与株高、穗位高和子粒产量间相关性不显著。不同自交系间的子粒脱水速率、收获期子粒含水率、苞叶含水率、苞叶脱水速率等指标差异明显,KB043、KA105和KB024自交系的子粒脱水速率快、产量较高,可在宜机收品种选育时作为快速脱水材料加以考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