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4 毫秒
1.
2.
以‘扬麦13’和‘徐麦31’作为试验材料,采用数理统计等方法,分析气候变暖对冬小麦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等方面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气候变暖使冬小麦的物候期提前,总生育时期天数缩短;穗长、总小穗数和结实小穗数下降,不孕小穗数增加,有效穗数、千粒重下降,产量三要素的共同下降,导致冬小麦减产;冬小麦籽粒总淀粉含量和支/直比不同程度下降;冬小麦籽粒总蛋白含量不同程度增加,但谷/醇比略微下降。随着气候变暖,冬小麦的生育时期将会缩短、产量下降,而淀粉含量和蛋白质含量变化较为复杂,增减不一。 相似文献
3.
4.
根据湖南省多年多点的棉花苗情定点观察与气象观测资料,采用相关及多种回归分析方法,研究棉花产量与苗情性状及气候条件相互间的内在联系和定量关系,找出影响棉花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的主导因素,并根据所建立的回归方程进行苗情预测预报,从而提出有效的促控指标,为指挥棉花生产,作出宏观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新疆棉花物候期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及敏感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气候变化背景下棉花物候的变化规律,对棉花生长模型COSIM进行参数调校,验证实现本地化,利用数理统计及作物模型模拟的方法,分析了棉花物候期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及其敏感性。结果表明:1980—2019年,新疆棉区棉花出苗期、现蕾期、开花期分别提前0.5~7.0 d/10a、0.1~5.8 d/10a、0.3~3.9 d/10a,吐絮期推迟0.1~4.7 d/10a。COSIM模型模拟棉花物候变化趋势结果与实际较一致,出苗期、现蕾期、开花期、吐絮期实际值与模拟值的RMSE分别为0.9、0.7、0.6、0.7天。以1981—2010年气候条件为基准,增温0.5℃、1℃、1.5℃、2℃,各棉区棉花出苗期、现蕾期、开花期和吐絮期分别提前0~2天、1~9天、2~12天和3~31天,营养生长、生殖生长分别缩短0~6天、2~22天。在气候变暖的趋势下,通过选择生育期较长的品种、调整播期等措施,可充分利用热量资源,实现棉花优质高产。 相似文献
6.
7.
气候变化对河北省棉花物候期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目的】研究河北省棉花物候期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方法】利用气象数据和棉花物候期数据,分析了1981—2010年河北省棉花各生育阶段气候变化特征、物候期变化趋势、各生育阶段长短变化趋势以及各生育阶段长短与该生育阶段气象因子的相关性。【结果】1)棉花各生育阶段平均温度和≥0℃积温整体呈升高趋势;2)棉花播种期、出苗期、现蕾期、开花期、吐絮期呈提前趋势,而收获期呈延后趋势。开花之前各生育阶段缩短,开花之后各生育阶段延长,整个生长期延长;3)吐絮之前各个生育阶段的平均温度、≥0℃积温与该生育阶段长短呈负相关,吐絮到收获及全生育期的天数与该时期平均温度、≥0℃积温呈正相关。【结论】研究结果有助于理解气候变化对棉花生长发育的影响,并据此提出棉花生产应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技术与策略。 相似文献
8.
山西省冬小麦主要发育期特征及对气候变暖的响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基于山西省13个农业气象观测站23年以上冬小麦主要发育期观测资料,利用线性倾向估计、相关分析和积分回归等数理统计方法对其基本特征、变化趋势、影响因素及影响敏感期进行了分析.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从各主要发育期的多年平均情况看,各站之间以播种期差另q最小、返青期差别最大;(2)南部和中部冬小麦的播种主要与降水有关,东南部则与气温关系密切;(3)越冬开始期以及冬后各发育期随纬度、海拔高度而变,纬度、海拔高度愈高,越冬开始期愈早、冬后各发育期愈晚,而且海拔高度的影响比纬度的影响明显;(4)从各发育期的变化趋势上看,拔节期和抽穗期表现为提前趋势,尤其是抽穗期的提前趋势明显.其余发育期变化趋势不明显;拔节期和抽穗期的提前趋势与冬前、冬季和春季的降水量以及日照时数关系不大,主要与冬季和春季平均气温有关;(5)不同时期的气温波动对冬小麦拔节期和抽穗期的影响不同,南部冬小麦拔节期和抽穗期的气温敏感期分别为3月上旬~中旬和4月上旬.气温每升高1℃可使拔节期和抽穗期分别提前0.6d和O.5d;中部冬小麦拔节期和抽穗期的气温敏感期分别为3月下旬~4月中旬和4月下旬~5月中旬,气温每升高l℃可使拔节期和抽穗期分别提前O.5~0.8d和1~2d:东南部冬小麦拔节期和抽穗期的气温敏感期分别为9月下旬和4月下旬~5月上旬,气温每升高1℃可使拔节期和抽穗期分别提前O.5d和ld. 相似文献
9.
施氮能够增加土壤中氮的有效性,提高植株光合作用,促进植株对氮的吸收和干物质的积累,最终增加作物产量。但是在长期高氮秸秆还田条件下,是否应调整施氮量尚不清楚。为探究长期秸秆还田条件下施氮量对棉花光合速率、干物质和养分积累分配、产量、氮素利用和土壤氮素变化的影响,本研究设置0(N0)、150(N150)、180(N180)、210(N210)、240(N240)、270(N270)和300(N300)kghm-2共7个施氮量处理。与常规施氮量(N300)相比,2020—2021年,减氮30%(N210)处理2年均获得了较高产量,分别为1853.62 kg hm-2和1872.43 kg hm-2,减氮40%(N180)仅在第1年保持了较高产量,为1743.68kghm-2。2021年, N210的净光合速率、干物质和养分积累量均高于N180,两者间生殖器官的干物质和养分分配系数、氮肥利用效率未有显著差异,但N180的土壤表观氮盈余量显著降低了39.15%。综上,长期秸秆还田条件下,鲁西北棉区应适量减少施... 相似文献
10.
11.
气候变暖对西北地区棉花生长发育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气候变暖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严峻问题,农业会受到较大影响。西北内陆棉区是全国三大棉区之一,研究气候变暖对西北棉花的影响以及棉花生产如何应对气候变暖,对保障国家棉花产业安全、促进棉农持续增收至关重要。利用西北地区1983-2004年新疆、甘肃、陕西观测站的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和农业气象观测资料,对西北地区棉花主要发育期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20多年来棉花的平均播期都在不同程度的提前,大部棉花分停止生长期的日期都在推迟,生育期的延长对棉花的产量和品质的提高都十分有利。棉花播期极端偏早年份和停长极端偏早的年份频繁出现在近10年,主要是由于气候变暖,春季气温回升迅速,同时还由于冬季偏暖,地温相对较高有关。 相似文献
12.
气候变暖背景下内蒙古作物物候变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利用长时间序列物候观测数据研究作物物候变化是认知气候变暖对农业生产影响的重要途径。研究选用1981—2009年内蒙古地区13个农业气象观测站的小麦和玉米物候资料,利用统计方法分析了内蒙古作物(小麦/玉米)物候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在管理(主要指调整播期)和作物品种变化共同作用下,小麦和玉米物候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不同。小麦的播种期平均推迟1.7 d/10 a,而玉米播种期提前1.0 d/10 a。小麦的抽穗和成熟期分别平均推迟1.7 d/10 a和0.8 d/10 a,而玉米抽穗期平均变化较小,成熟期平均推迟达3.3 d/10 a。小麦和玉米不同生长阶段历时的变化趋势呈显著差异。出苗—抽穗营养生长阶段,小麦平均缩短了1.4 d/10 a,而玉米却延长了1.2 d/10 a;抽穗—成熟生殖生长阶段,小麦和玉米分别平均延长了0.2 d/10 a、3.3 d/10 a;而出苗—成熟整个生长阶段,小麦平均缩短了1.2 d/10 a,而玉米却延长达到4.5 d/10 a。 相似文献
13.
14.
黄河流域棉花品种产量长期预测技术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以黄河流域棉花品种区域试验参试品种的皮棉产量为原始资料,分别应用一元线性回归、GM(1,1)及谐波分析原理和技术建立模型,对三者的模型精度、拟合程度及预测结果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对于波动性较大的皮棉产量时间序列,一元线性回归及GM(1,1)模型的精度低,拟合效果差,预测值不理想;而谐波分析模型的精度高,拟合效果好,预测值准确可信,其中,4个以上谐波迭加的模型可达"一级精度",历史符合率90%~100%,可直接应用于生产实践。分别选取4,5,6,...15个谐波迭加的谐波分析模型,预测2003年黄河流域棉花品种区域试验参试品种的皮棉产量为1181.73~1288.66kg·hm 2。 相似文献
15.
16.
长春市木本植物春季物候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根据中国物候观测网络长春观测站点的物候资料及国家气象中心提供的气象资料,采用相关分析、多元回归分析和数学模拟方法,分析了2003-2010年长春市木本植物春季物候与温度、日照、降水之间的相关关系,建立了模拟和预报4种木本植物开花始期的模型。结果表明:在各种气候因子中,温度对春季物候影响最大,日照、降水影响不显著;温度对春季物候影响集中在物候期前2个月,温度升高,春季物候期提前。春季物候期持续日数与1、2月份温度有关,分别与芽萌动期和展叶期成正相关和负相关。开花始期回归模型预测值与物候观测数值拟合较好,表明可以使用回归模型对长春几种木本开花期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17.
Qi Haikun Zuo Yanli Zhang Boqian Du Mingwei Tian Xiaoli Xu Dongyong Lu Huaiyu Li Zhaohu 《棉花学报》2021,32(6):483-490
[Objective]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variety selection and reduce the cost of experiment, it was necessary to select the multi-objective characters comprehensively and make clear the effect of each objective character on the yield of seed cotton. [Method] Through the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8 years, 607 breeding materials (339 conventional varieties and 268 hybrids) of Guoxin Rural Technical Service Association in Hejian City, Hebei Province, the effects of plant type, yield, maturity and fiber quality on the yield of seed cotton were comprehensively evaluated. [Result] Correlation analysis, regression analysis and general analysis showed that boll weight, lint percentage, first fruiting branches node, percentage of seed-cotton before frost and growth period had significant effects on seed cotton yield in the Heilonggang Cotton Region of the Yellow River Basin. 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between percentage of seed-cotton before frost and seed cotton yield were the highest (r=0.320 97), and the boll weight decision coefficient was the largest (R2=0.30), which were the main traits affecting the seed cotton yield. Plant height had the largest direct effect on seed cotton yield, but the total effect was the smallest after indirect effects of other variables (r2y=-0.04). Both regression and general analysis showed that neither fiber length (upper half mean length) nor micronaire had significant effects on seed cotton yield. [Conclusion] During the breeding of new cotton lines in the Heilonggang Cotton Region of the Yellow River Basin, boll weight and lint percentage can be used as important agronomic characters for breeders to improve. Shortening the growth period and increasing the percentage of seed-cotton before frost can increase yield. Plant height and first fruiting branches node affect seed cotton yield through interaction with other traits. Neither the fiber length nor the micronaire value have a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seed cotton yield, which can be increased simultaneously with the yield during the breeding process. 相似文献
18.
本溪山区旱柳物候变化特征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了探讨本溪山区气候变化对木本植物物候的影响,利用1980—2012 年国家农业气象本溪县观测站旱柳物候期资料和气温、降水、日照等资料,运用线性倾向率和趋势系数等分析方法,研究了本溪山区旱柳物候期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在近33 年本溪山区气温呈明显的升温趋势变化,升温速率为0.45℃/10 a,降水和日照呈波动性减小趋势变化,降水量波动幅度较大,最大降雨量与最小降雨量差异大。旱柳芽开放期呈明显的延后趋势变化,其线性倾向率为2.4 d/10 a;开花始期呈拖后趋势变化,线性倾向率为0.35 d/10 a;旱柳变色始期和落叶始期均呈显著的延后趋势,其线性倾向率分别为7.27 d/10 a和5.52 d/10 a。温度对旱柳物候影响最为显著,降水和日照对物候期的变化也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