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文诚 《蜜蜂杂志》2007,27(10):10-10
近两年美国大陆有数量惊人的蜜蜂蜂群死亡.由于蜜蜂消失的原因不明,美国科学家将它暂定名为"蜂群衰竭症",或称"蜂群衰竭失调"(colony collapse disorder).许多研究人员都在寻找发生这种情况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自两年前,养蜂业遭遇了蜜蜂的严重损失,称为蜂群衰竭失调或蜂群衰竭症.美国蜜蜂杂志上提出蜜蜂消失的许多原因,包括美洲或欧洲幼虫病、基因修饰作物、农药、蜂巢小甲虫、气管螨、瓦螨及蜜蜂受到的压力等等.在荷兰的Terschelling岛,2006年秋季首次出现蜂群衰竭症.荷兰的蜂群衰竭症与美国的蜂群衰竭症是否相同还不清楚,因问题的背景不同,没有美国养蜂者提出的可能存在原因,共同之处是瓦螨及其携带的病毒.  相似文献   

3.
蜜蜂微孢子虫已被确认为是导致世界性蜜蜂损失的重要病原之一。因商业目的导致不同地区蜂种栖息地扩张与重叠,使两种原寄主分别为东、西方蜜蜂的微孢子虫(东方蜜蜂微孢子虫和西方蜜蜂微孢子虫)得以在不同蜂种间传播。新病原的入侵在对当地蜜蜂资源造成威胁的同时,外来蜂种成为地区性病害传播的媒介。而迁徙性的蜜蜂饲养模式进一步将这种不利影响放大,进而威胁整个养蜂业的持续发展。研究数据显示,东方蜜蜂微孢子虫在人工饲养蜂群中已取代西方蜜蜂微孢子虫成为优势寄种群,但在自然条件下这两种蜜蜂微孢子虫如何作用饲养蜂群的相关数据缺乏。对东、西方蜜蜂混合饲养蜂场和山区东方蜜蜂隔离蜂场的蜜蜂样本进行两种蜜蜂微孢子虫PCR特异性检测,仅检出东方蜜蜂微孢子虫,且西方蜜蜂蜂群微孢子虫感染率高于东方蜜蜂,混合饲养蜂场东方蜜蜂蜂群微孢子虫感染率高于山区东方蜜蜂隔离蜂场感染率。  相似文献   

4.
黄文诚 《蜜蜂杂志》2007,27(9):32-33
2006年美国大陆有惊人数量的蜜蜂群死亡.随后的调查推测,这种不明原因的蜂群消失至少在最近两年是养蜂人经历过的.到2007年春季全美国有20多个州报道了蜜蜂灾难性的损失.蜜蜂飞出去采集花粉和花蜜,却神秘地不再返回蜂巢,目前还查不出原因.这种情况经过媒体的报道,特别是在万维网上迅速的传播(到2007年7月上旬"谷歌"网上已有621 000项关于蜜蜂神秘失踪的报道),引起了世界各国的科学家、养蜂企业和农场主的关怀.  相似文献   

5.
美国蜂群衰退现象的新进展(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美国东海岸的蜂农反映他们的蜂群大幅度下降,由于这些蜂群消失的严重性和特殊性,科学家称这种现象为蜂群衰竭失调(Colony Collapse Disorder,CCD)。目前美国35个州的蜂农受到影响。最近的调  相似文献   

6.
吴艳艳 《中国蜂业》2010,61(2):52-54
<正>两年前,玛丽亚诺·伊赫斯博士的研究团队(西班牙养蜂分中心)因报道东方蜜蜂微孢子虫(Noce-ma ceranae)可能导致蜂群锐减而震惊蜂业界。突然  相似文献   

7.
《中国蜂业》2015,(6):58-59
<正>蜂群崩溃失调症的明显标志是工蜂突然"消失"。消失原因之一是蜂群的免疫反应水平,这种免疫反应可以正常抵抗感染,但蜂群中存在这种积极反馈循环,能导致蜂巢内大部分或全部蜜蜂死亡。为了更好地了解发生了什么,我们必须全面掌握蜜蜂的免疫系统是如何发挥功能的。蜜蜂基因组被测序以后我们都听说过这样一句  相似文献   

8.
近些年来,蜂群的丧失比以往任何时候都严重.蜂群死亡的原因被认为是蜂螨和其他疾病(如微孢子虫)以及农药的影响.但造成蜂群衰竭失调(CCD)现象的确切原因仍不清楚.蜂群丧失的基本原因是缺乏营养.花粉确保蜂群的稳定发展,因为花粉提供了蜜蜂需要的蛋白质,并刺激幼虫发育.充足的花粉有助于延长工蜂的寿命.  相似文献   

9.
蜜蜂微孢子虫是一种真核微生物,可引起蜜蜂患蜜蜂微粒子病。患蜜蜂微粒子病的中肠严重受损,出现爬蜂、下痢等症状,最终导致蜜蜂群势减弱,产蜜量降低,对养蜂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目前微粒子病在蜂群中的传播已经非常广泛,对蜜蜂微孢子虫的防治研究是蜜蜂病虫害研究的重点之一。但是从事蜜蜂微孢子虫研究的前提就是获得大量纯化的蜜蜂微孢子虫作为研究材料,因此寻找有效的蜜蜂微孢子虫提取纯化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0.
东方蜜蜂微孢子虫病作为一种慢性传染病,严重影响蜂群的生存,阻碍养蜂产业的发展,进而制约了农业经济的发展。为了解东方蜜蜂微孢子虫病在山东省的流行状况,调研了山东省17个地(市) 73个蜂场,通过检测、实地考察等方式掌握了山东省东方蜜蜂微孢子虫病的流行规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东方蜜蜂微孢子虫病的防治措施。此次调研为山东省东方蜜蜂微孢子虫病防治体系的建立提供了实际依据,为山东省养蜂产业的健康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丁桂玲  石巍 《中国蜂业》2009,60(6):51-51
西方蜜蜂微孢子虫通常是相对良性的寄生虫,在寒冷的冬季蜜蜂无法爽身飞翔时易感染这种寄生虫。大多数健康的蜂群在营养充足时都能抵御西方蜜蜂微孢子虫的感染。不过,在天气不好蜜蜂无法外出采集花粉或蜂群采集无营养的花粉时,西方蜜蜂微孢子虫会严重危害蜂群。  相似文献   

12.
陈黎红 《中国蜂业》2009,60(7):54-55
CCD,英文全称Colony Collapse Disorder,译为“蜂群崩溃失调”或“蜜蜂突然消失”,是一种导致蜂巢内的大批量工蜂突然消失的现象,原因至今仍不明确。  相似文献   

13.
据法新社报道,1982年在苏联摧毁50万蜂群的一种寄生虫已侵入法国,给法国的养蜂业带来严重威胁。这种寄生虫是蜜蜂的最大敌人,它能钻进蜜蜂体内吸血,杀死蜜蜂。目前,法国养蜂者正采取烟熏消毒法来防止蜂巢遭受毁灭。  相似文献   

14.
《中国蜂业》2017,(11):62-63
<正>一、前言烟曲霉素是一种从烟曲霉中分离得到的抗生素,是目前唯一一种能够有效治疗微孢子虫病的药物,近六十年来被广泛应用于西方蜜蜂微孢子虫病的治疗。最近发现它也能抑制东方微孢子虫的繁殖。2004年,Huang WF等发现,从中华蜜蜂中提取的东方孢子虫可以感染意大利蜜蜂,这引起了人们对于蜜蜂健康的担忧。在意大利和西班牙,蜜蜂的数量逐年下降,这与孢子虫病的盛行不无关系。Pajuelo AG和Williams GR等人研究证明,在一定的  相似文献   

15.
蜜蜂微孢子虫病(microsporidian disease)病原为蜜蜂微孢子虫(Nosema p.),是一种分布广泛的成年蜂病,为重要的检疫性病害。对感染蜜蜂微孢子虫病的越冬蜂进行研究发现,蜜蜂微孢子虫感染率与蜜蜂越冬安全关系密切,各组合实验蜂群蜜蜂越冬死亡率均为差异极显著(U检验,P0.01),即感染蜜蜂微孢子虫的蜂群,蜜蜂死亡率和饲料消耗量都明显高于对照组,且不同程度发生下痢症状。为蜜蜂微孢子虫的侵染机制研究提供理论数据,为进一步筛选功能基因奠定基础,从而推动我国特色蜜蜂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6.
李继莲 《中国蜂业》2006,57(1):48-48
以前研究蜜蜂病毒的人只有少数几位,这可能是由于鉴定这些病原体较为困难,病原体引起疾病的症状不明显或重要性不大。近年来,这种状况发生改变,随着狄氏瓦螨(Varroa destructor)在世界各地的发生和传播,给养蜂业造成巨大危害。研究人员发现造成蜂群毁灭性的危害不是直接由蜂螨引起,而是蜂螨携带的蜜蜂病毒引起。  相似文献   

17.
蜂微孢子虫病是蜜蜂的检疫性病害,该病严重阻碍了蜂群的生产繁殖.微孢子虫孢子侵入寄主细胞有3种方式:发芽侵染、自发感染、细胞内吞感染,又以发芽侵染为主.微孢子虫孢子表面蛋白与孢子发芽密切有关,找到孢子表面发芽关键蛋白将有助于揭示微孢子虫的侵染机制.  相似文献   

18.
蜜蜂微孢子虫可感染蜜蜂,引起蜜蜂孢子虫病,严重影响蜜蜂的生长繁殖,对养蜂业造成巨大损失,是感染蜜蜂的主要病原微生物之一。结合实验室经验,主要从感染前预防和感染后治疗两方面出发,介绍了蜜蜂孢子虫病的防治方法,为防治蜜蜂孢子虫病提供一个系统而全面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中国蜂业》2017,(6):13-15
为了探讨东方蜜蜂微孢子虫对中华蜜蜂工蜂的感染性和寿命的影响,用不同浓度梯度东方蜜蜂微孢子虫溶液感染刚出房的中蜂,并置于恒温箱内(30℃、RH:70~80%)培养。结果发现,接种14天后,与对照组相比,随着感染浓度的升高,感染浓度较高组的孢子感染量和感染率显著高于感染浓度较低组(P<0.05);而根据每天记录的蜜蜂死亡情况分析,与对照组相比,感染浓度越高,中蜂的死亡率出现显著性差异的时间更早,这说明东方蜜蜂微孢子虫对中蜂寿命有影响。  相似文献   

20.
蜜蜂因其独特的形态结构和生物学特性,成为了众多授粉昆虫中最理想和最重要的授粉昆虫。据统计,世界上76%的粮食作物和84%的植物依靠它们传授花粉。然而蜜蜂死亡的"瘟疫"已席卷全球。随着蜜蜂失踪愈演愈烈,美国科学家将这种现象命名为"蜂群崩溃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