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离鉴定赣南地区番茄青枯病菌,明确菌系分化,为当地番茄抗青枯病育种和病害防治奠定基础。【方法】从江西省赣南地区采集番茄青枯病病株,经选择性平板分离、纯化和分子鉴定,获得不同地理来源的青枯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菌株。通过生理生化测定和接种番茄试验,鉴定青枯菌的生化变种和致病类型。PCR扩增内切葡聚糖酶基因egl序列,明确青枯菌的演化型和序列变种。双层平板培养法测定其对8个不同噬菌体的敏感性。【结果】获得了来自赣南地区9个市(县)的番茄青枯菌菌株44个,其中,41个菌株为生化变种Ⅲ,3个菌株为生化变种Ⅳ;致病力测定结果聚为I、II和III类,其致病力分别为强、中和弱,其中,强致病力菌株占65.9%。所有菌株属于亚洲分支演化型(Ⅰ),并进一步划分为Sequevar13、14、15、17、18、34、44和48等8个序列变种。大部分菌株对供试的8个噬菌体敏感。【结论】赣南地区番茄青枯菌以生化变种III和强致病力菌株为主,对噬菌体较敏感,存在8个序列变种,具有明显的菌系分化现象和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2.
从福建省福州市的3个郊县(区)采集分离茄科作物青枯病菌青枯雷尔氏菌(Ralstonia solanace arum)菌株17个。对其中具代表性的7株用剪叶法接种鉴别寄主的结果表明,来自番茄、茄 子、生姜和辣椒的青枯雷尔氏菌均属于生理小种1。对17个菌株根据其对乳糖、麦芽糖、纤维二糖和 甘露醇、山梨醇、卫茅醇的利用能力以及对硝酸盐还原作用的测定结果表明:5个菌株属于生化型Ⅰ, 占29.4%;分别有1个菌株属于生化型Ⅱ、Ⅲ和Ⅳ;另有9个菌株不完全符合Hayward(1964)和何礼 远(1983)的5个生化型标准,其中2株菌株能利用3种双糖和甘露醇及山梨醇而不能利用甜醇,暂定 为生化型Ⅲ-1。在供试的12个番茄青枯雷尔氏菌株中,4个为生化型Ⅰ,2个为生化型Ⅲ-1,1个为生 化型Ⅳ,其余5个不符合生化型标准;供试的1个生姜青枯雷尔氏菌株不符合生化型标准;供试的2 个茄子青枯雷尔氏菌株分别属于生化型Ⅱ和Ⅲ;供试的2个辣椒青枯雷尔氏菌株中,1个为生化型 Ⅰ,1个不符合生化型标准。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广西百色烟区烟草青枯病菌的遗传多样性,为了解该烟区青枯病的发生流行规律和该病原菌的致病机制提供参考.[方法]通过致病力测定、生化型鉴定及BOX-PCR对69株来源于广西烟草主产区百色烟区的青枯菌株的遗传多样性进行系统分析.[结果]供试菌株存在明显的致病力分化,强致病力菌株、中等致病力菌株和弱致病力菌株出现频率分别为17.39%、62.32%和20.29%,其中以中等致病力菌群为优势菌群;供试菌株的生化型复杂,其中37株属于生化型III或生化亚型III-1、III-3和III-4,23株属于生化型Ⅰ,1株属于生化型Ⅱ,另有8株属于非标准生化型;BOX-PCR分析结果表明百色烟草青枯病菌存在丰富的遗传多样性,聚类分析结果显示菌株的遗传多态性与菌株的地理来源、致病力、生化型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但并无明显的地理种群、生化型种群或致病力一致的种群聚在一起.[结论]广西百色烟区烟草青枯病菌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和复杂的生化型,可能是该烟区烟草青枯病为害逐年加重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云南省烟草上青枯雷尔氏菌的多样性,对分离自云南省6个县烟草病株的菌株进行了致病力、生化型和致病型测定.烤烟品种K326的离体叶片致病力测定结果表明,165个青枯雷尔氏菌株可划分为强、中、弱3种致病力类群,分别占45.4 %、46.7 %和7.9 %,强、中致病力菌株占优势.对其中具代表性的81个菌株的生化型测定结果表明,43个菌株分别属于生化型Ⅲ,占53.1 %;32个菌株分别属于生化型Ⅲ-1,占39.5 %;6个菌株分别属于生化型Ⅲ-2,占7.4 %.对其中55个来自不同采集地点和不同致病力菌株的致病型测定结果表明,弱毒力(Ⅰ)型菌株的比例最高,占63.6 %,中毒力(Ⅱ)型菌株的比例其次,占27.3 %,强毒力(Ⅲ)型菌株的比例较少,占9.1 %.菌株致病型的地理分布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5.
将采自江西12个县(市)的芝麻青枯雷尔氏菌29株菌株分别人工接种到寄主植物番茄、茄子、马铃薯和烟草上,鉴定结果表明:全部菌株属于生理小种1;25株菌株属生化变种Ⅲ,3株属生化变种Ⅳ,1株为生化变种Ⅲ-1亚种。对致病力测定结果的聚类分析表明:来自进贤、都昌、南昌、樟树4个红壤旱地传统种植区的菌株致病力最强;来自鄱阳砂壤及潮洲地传统种植区的菌株致病力中等;来自其它6个区域的菌株致病力最弱。因此,江西芝麻青枯雷尔氏菌的致病力存在明显的分化现象,寄主植物、耕作栽培制度和土壤生态是影响青枯雷尔氏菌致病力分化的重要因子。  相似文献   

6.
芝麻青枯雷尔氏菌生化特性及致病力分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将采自江西12个县(市)的芝麻青枯雷尔氏菌29株菌株分别人工接种到寄主植物番茄、茄子、马铃薯和烟草上,鉴定结果表明:全部菌株属于生理小种1;25株菌株属生化变种Ⅲ,3株属生化变种Ⅳ,1株为生化变种Ⅲ-1亚种。对致病力测定结果的聚类分析表明:来自进贤、都昌、南昌、樟树4个红壤旱地传统种植区的菌株致病力最强;来自鄱阳砂壤及潮洲地传统种植区的菌株致病力中等;来自其它6个区域的菌株致病力最弱。因此,江西芝麻青枯雷尔氏菌的致病力存在明显的分化现象,寄主植物、耕作栽培制度和土壤生态是影响青枯雷尔氏菌致病力分化的重要因子。  相似文献   

7.
山东省植物青枯菌的生化型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近几年从山东省27个县市,7种植物青枯病病株上分离纯化203个菌株,从中选出代表菌株,根据Hayward划分青枯病的标准,进行晨娄划型。研究结果表明,山东省植物三病菌以生化型Ⅲ为主,约占61.9%,其次为生化型Ⅱ和Ⅴ,其中还存在其它生化型。(1)24株能利用3种双糖和甘露醇及山梨醇而不能利用甜醇的马铃薯青枯菌株,暂定为生化型Ⅲ的亚型Ⅲ-1。  相似文献   

8.
根据对桑青枯病原细菌的个体形态、培养性状、生理特佳、生化反应、血清学特性、寄主范围等方面的试验研究结果,我们认为该菌与花生青枯病菌和番茄青枯病菌(青枯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olanacearum(Smith)Smith)基本相同。从寄主范围还可以认为桑青枯病菌属于青枯假单胞菌小种1(Ps.Solanacearum Race 1).  相似文献   

9.
白肋烟青枯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离鉴定白肋烟青枯菌并测定该菌对6种杀菌剂的药敏性。[方法]采用半选择培养基(PCCG)和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对四川省达州市白肋烟茎秆中的青枯菌进行分离,并对其生化型进行了鉴定;通过药敏试验,研究了所得青枯病菌在实验室条件下对叶枯唑、乙蒜素、农用硫酸链霉素、石硫合剂、47%聚赖氨酸、99%曲酸6种杀菌剂的敏感性。[结果]共分离得到23株青枯菌,均为生化Ⅲ型。分离所得青枯菌株对乙蒜素、农用硫酸链霉素、叶枯唑较为敏感,其中乙蒜素对烟草青枯病菌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其EC50为0.086 ml/L。[结论]为白肋烟青枯病的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4种茄科作物内生细菌的分离及拮抗菌的筛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番茄、茄子、烟草和辣椒健康植株内生细菌的分离及拮抗菌的筛选结果表明,植物的不同种、品种及植物的不同部位,内生细菌数量有所不同.不同作物每克鲜重平均内生细菌数量为1180-11160 cfu;各作物植株不同部位均以果中内生细菌的数量最少,根和茎中的内生菌数量较多.拮抗测定表明,各植物体内均存在对番茄青枯病菌和黄瓜枯萎病菌具有拮抗作用的内生细菌,对番茄青枯病菌具有拮抗作用的植物内生细菌占总数的16.21%,而对黄瓜枯萎病菌具有拮抗作用的内生细菌占总数的28.53%.从拮抗菌株中筛选出3株对多种植物病原真菌有较好拮抗作用的菌株,对黄瓜枯萎病有20.83%-79.17%的防病效果,此3菌株对水稻白叶枯病菌和番茄青枯病菌也有一定拮抗作用,内生性测定表明,3菌株均能进入宿主植物番茄和茄子体内,经初步鉴定3菌株均为芽孢杆菌(Bacilluss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