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电动汽车的振动能量回收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汽车行驶时,路面的激励使得车身处于持续的振动状态.减振器将振动能量转换为内能耗散可提高车辆的平顺性,但面临着热失效的问题.设计了一套液压式能量回收系统,仿真结果表明该设计具有可行性.将振动能量转换为电能储存既可以延长电动汽车的续驶里程,又能彻底消除减振器的热失效,同时也有助于提高车辆的安全性和零部件的寿命,该成果的实用化也有利于主动悬架的推广和普及.  相似文献   

2.
串联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电机控制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奥运会馆际用车的需要,在原有纯电动汽车的基础上增加辅助动力装置构成串联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研究驱动电机系统的控制部分和保护电路,对绝缘栅双极晶体管(IGBT)传统驱动保护电路的缺陷进行了改造,并对整个电机控制系统进行了台架试验.结果表明,通过增加辅助动力单元,提高了车载电源对驱动系统的输出效率,在电池技术未能取得根本突破的条件下延长了车辆的续驶里程.  相似文献   

3.
王晓 《农家致富》2009,(18):58-58
一、几乎所有种类的电池都受环境温度的影响。一般来说,气温较高时电池的放电性能较好。当气温低于0℃时,电池的电力可能下降1/3以上,所以当冬季来临时或寒冷地区,一次充电后的续驶里程减少属正常情况,冬天骑行时,尽量采用全程脚蹬助力,这样有利于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低温使电池组的容量下降,相同骑车距离,放电深度加大)。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有效评估电动汽车磁耦合谐振无线充电线圈对车内驾驶员人体电磁暴露安全性.【方法】基于有限元仿真软件COMSOL Multiphysics,设计电动汽车模型、磁耦合谐振无线充电线圈模型和车内驾驶员人体模型,分别仿真计算了在22 kHz和60 kHz的谐振频率下,充电功率为22.5 kW时驾驶员人体的磁感应强度和感应电场强度大小.【结果】磁耦合谐振无线充电线圈工作在22 kHz和60 kHz时,驾驶员人体在电动汽车内部的磁感应强度最大值分别为0.65μT和0.24μT,感应电场强度最大值分别为0.02 V/m和0.015 7 V/m,其电磁暴露水平远小于国际非电离辐射防护协会(international commission on non-ionizing radiation protection, ICNIRP)制定的磁感应强度和感应电场强度公众暴露限值.【结论】仿真结果说明电动汽车磁耦合谐振无线充电线圈不会对车内驾驶员的健康构成危害.  相似文献   

5.
采用分布式风光互补发电系统作为充电电源,研究电动汽车蓄电池的快速充电问题。设计采用三阶段充电模式,即充电前期采用小电流预充电和脉冲充电相结合的快速充电方法,而在充电后期采用涓流补足充电法的直流充电装置对电动汽车蓄电池快速充电,以接触式银联卡作为介质收费。通过MATLAB仿真结果表明,设计的三阶段充电法的直流充电装置能对电动汽车蓄电池快速充电,并能自动收费。  相似文献   

6.
合理规划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对推动电动汽车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了使充电设施建设布局更加合理,提出了一种计及城市特征差异性的规划方法.依据城市各区域功能差异性进行板块划分,分析各板块用户充电需求特点;城市各道路交通状况也存在差异性,引入路况系数,提出时间成本模型;建立了一个以充电设施经济效益最大化为目标的规划模型,优化得到充电设施具体布局方案.算例分析表明:该方法得到了合理的充电设施规划方案,提高了充电设施经济效益,对重庆市充电设施的规划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12):253-254
介绍了超级电容的特性,设计了煤矿井下无轨胶轮电动车用超级电容-蓄电池复合电源系统,论述了其结构与工作原理,提高了煤矿井下无轨胶轮电动车的续驶里程,为煤矿井下无轨胶轮电动车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基础,具有一定的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针对电动汽车充电时使用的三相四线不可控整流和高频功率变换电路,在电力载波PLC通讯时因电流中谐波干扰到PLC、影响充电通讯的准确性和系统稳定性的问题,本文采用电流模糊控制结合PI的Fuzzy-PI复合控制有源滤波器的策略,达到消除指定次谐波、稳定系统动态性能、保障通讯质量的目的。理论分析和仿真实验表明,Fuzzy-PI复合控制的有源滤波可有效滤除电流谐波,保证电流波形的正弦特性,提高充电系统稳定性,为今后电动汽车充电站PLC通信建设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
面对全球环境污染和能源紧缺,减排节能迫在眉睫,其中减少汽车尾气排放是重要的途径之一。电动汽车的投产与应用有利于实现节能减排,但电动汽车大量入网充电,对整个配电网产生巨大的影响。从配电网中电动汽车充放电优化问题的研究出发,通过典型日历史负荷,预测当天常规负荷。利用网格选取法隐含变压器不过载条件,同时分配电动汽车充放电时段。利用分时电价构建电费成本最低的目标函数,电池特性为约束条件,通过交叉遗传粒子群算法获取最优网格,通过V2G策略实现收益最大化,利用蒙特卡洛仿真法进行仿真,结果表明:V2G优化控制策略可以实现降低峰谷差和电费成本,提高充电设施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10.
针对电动汽车充电站的管理和控制需求,设计了一种智能型主动均衡系统.系统采用分散与集中组合的拓扑结构,释放和补充的均衡方式,对不一致的单体电池能量进行均衡,选择电感和电容储能的能量转移方式,对释放的能量回馈.并且应用模糊控制技术对均衡过程进行控制.仿真研究结果表明,系统可以实现在动态充电模式和静态搁置模式下动力电池的均衡,满足充电站的动力电池组的均衡控制要求.  相似文献   

11.
采用基于距离量度和自适应惩罚相结合的约束处理技术的改进粒子群优化算法(PSO)应用于再入飞行器轨迹优化,避免适应值函数中复杂的罚函数及罚因子的设计,提高优化算法的通用性。以高超声速飞行器最小控制量再入轨迹优化为例,并对飞行器运动模型进行简化及控制量参数化。对两种不同的高超声速飞行器模型进行优化,仿真结果验证算法的有效性及通用性。  相似文献   

12.
针对车险索赔次数数据经常出现的过度离散问题,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分别使用泊松模型(Poisson)、负二项回归模型(NB)以及广义泊松模型(GP)对不同程度的过度离散车险索赔次数数据进行拟合,并用均方误差、偏差以及AIC和BIC准则对Poisson、NB、GP三种模型的优良性进行比较分析,得到了不同条件下三种模型的优良性,并针对不同的条件给出了模型选择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针对农作物生长后期田间机械化管理作业需求,设计了一种小型全液压驱动的高地隙履带车。履带车采用两侧马达正反转的方式进行原地转向,为验证设计方案的合理性,使用AMEsim软件和集思宝G970高精度GNSS设备对履带车原地转向性能进行仿真分析和试验。仿真结果表明:在水泥路和砖砌路稳定转向时,两侧马达转速分别为-76 r·min~(-1)和81 r·min~(-1),转速差约为总转速的3.3%,基本可以实现等速正反转。试验结果表明:使用实时差分卫星定位信号可以精确测定履带转向轨迹,在水泥路和砖砌路履带车转向半径均值分别为0.054 m和0.126 m,转向轨迹半径变异系数分别为40.969%和64.899%;圆心距离标准差分别为0.093 m和0.017 m。仿真和履带车试验表明,采用两侧行走马达正反转实现履带车原地转向的方案可行,履带车转向半径较小。  相似文献   

14.
湖北省棉花黄萎病菌菌系致病力测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相似文献   

15.
汽车—护栏碰撞的仿真模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用计算机仿真技术,对汽车同护栏等路边设施的碰撞过程进行了仿真分析,用欧拉法和拉格朗日法建立了汽车三维运动分析模型,确定了汽车-护栏的弹性碰撞模型并描述了逻辑判断,提出了汽车与护栏碰撞后汽车的接触面积、碰撞力和碰撞力矩的算法,给出的应用实例的仿真结果表明,研制的仿真软件可用于路边设计和预测汽车的性能。  相似文献   

16.
植物真实感动态虚拟仿真不仅是当前现代农业科学与植物学领域面临的难点问题之一,也是计算机应用与虚拟现实技术领域的研究热点。建立基于物理属性的真实感植物动力学模型,并利用基于物理过程的动态虚拟仿真算法是有效提高植物动态模拟真实感效果的途径。基于位置动力学的方法是一种高效模拟物体运动学-动力学过程的新方法,可有效模拟刚体、柔体目标的动态物理过程。建立一种基于位置动力学的植物动态虚拟仿真模型,引入距离约束和角度约束条件,以玉米为例实现自然条件下主要器官、植株和群体的动态虚拟仿真,获得玉米三维可视化仿真结果,与传统的基于质点弹簧模型的模拟方法相比,模拟过程具有较高的执行效率,最后对算法执行效率效果及其局限进行了分析讨论。为植物动态虚拟仿真方法研究提供新的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基于动量定理的汽车碰撞模型的同一性,分析了2种典型模型建模坐标系的差别.应用理论和实车碰撞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2种模型的同一性进行了研究.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应用2种模型对同一起汽车碰撞事故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合理选择力学参数能够保证2种模型计算结果相同,从而研究验证了以质心为坐标原点和以碰撞点为坐标原点建立的汽车碰撞模型的同一性,可为应用同类模型得到的汽车碰撞事故分析结果的相互验证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以EV1、EV2、EV3、EV4、EV5、EV66个抗旱性不同的油菜品种为试验材料,通过不同浓度PEG-6000渗透溶液模拟干旱胁迫处理,研究油菜幼苗的抗旱指数、根长、苗高和根冠比等性状变化,探索在大田环境条件下的苗期生长特征。结果表明,水分胁迫下EV2的抗旱指数最大,EV6的抗旱指数最小;不同浓度PEG胁迫下,各品种差异显著, EV1、EV2、和EV3的根长、苗高和根冠比较大,而EV5和EV6的表现较差。在大田油菜五叶期时,EV2的冠层覆盖面积最大,与其它品种之间存在极显著性差异;总生物量以EV2、EV3和EV1较大,根系干重以EV2较大,而且三者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与抗旱指数进行通径分析,冠层覆盖面积对抗旱性的直接通径系数最大,达到0.5975。冠层覆盖面积的大小反映了早期活力的强弱,早期活力强,相应的品种抗旱指数高,抗旱性强。  相似文献   

19.
马歆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6):22804-22805,22873
描述了农产品配送车辆调度中存在的问题,建立了带有时间窗口约束的多目标农产品配送车辆调度模型,提出基于细菌群体趋药性算法的求解方法,仿真结果表明,基于细菌体趋药性算法的结果优于遗传算法,为农产品配送车辆调度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20.
应用激光扫描测距传感器获取通过车辆外廓各点数据,经过3种合成算法,得到车辆装载高度和宽度.应用光幕和光电开关判定装载长度,将其与载货汽车运输超限判定标准比较,确定是否超限,并实时存储车辆身份,显示车辆外廓尺寸.检测结果直观,可为高速公路运输管理部门提供便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