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独龙牛     
《中国畜禽种业》2007,3(7):95-95
独龙牛又称大额牛,仅产于怒江州贡山县一带,为独龙族人民所驯养,俗称“独龙牛”。独龙语叫“阿布”,为体大而有野性之意,“独龙牛”一词来源于傈僳族语“曲阿尼”,汉译即为“独龙牛”。独龙牛是我国境内的珍稀牛种,1980年以来在云南省畜牧部门的大力扶持下,加强了对大额牛的保护和研究工作,并下达专项保种经费予以发展。1980年仅存15头,[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独龙牛”学名大额牛,分布在我国云南省西部高黎贡山的独龙江流域以及印度的阿萨姆邦、东孟加拉及缅甸北部的克钦邦。这种牛力大、灵活、行走快、抗病性强,主要靠野外放养。独龙牛生长快,肉质细嫩,成年牛体重可达600公斤,是人类生活中理想的肉食牛。“独龙牛”一词是傈僳语“曲阿尼”的汉语意译,独龙语称“阿布”,为体大有野性之意。1.体型特征独龙牛有结实和强健的躯体以及发育很好的肩部,体型有中型和大型两种:公牛体重一般为400 ̄500公斤,母牛一般为350 ̄400公斤,1周岁可达到200公斤。独龙牛公牛的头重,额部宽阔而平,角呈圆锥形、饱满,…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独龙牛的习性、起源和生产性能等,并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独龙牛是珍贵的地方牛种资源,仅分布在中国大陆的云南省怒江流域。独龙牛种质资源的保护对保持牛种质资源多样性有着重要意义,并且在牛的新品种培育方面具有不可忽视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独龙牛生长发育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3月龄到132月龄87头独龙牛体重及主要体尺指标进行观测,构建了不同体尺性状与体重间的回归关系,分析了不同类型牛的体尺指数。结果显示,独龙牛的早期生长速率最快,随着年龄增加,生长速率下降,到40~60月龄后生长基本停止,达到体成熟,整个生长期体重增长速率比其它指标快,成年公牛体重可达400 kg,母牛可达350 kg;成年公、母牛体高、十字高、体斜长、胸宽、胸围、髋宽、坐骨宽差异不显著(P0.05),额大宽、管围差异极显著(P0.01);早期独龙牛的体高较大,随着年龄的增加,体长的生长速度超过了体高,成年时体长大于体高;独龙牛具有较为典型的肉用和役用特征。  相似文献   

5.
[目的]解决牛亚科动物近缘物种的分类归属问题,了解牛亚科各种群遗传多样性。[方法]采用酚-氯仿抽提法从4个中国牛种中提取基因组DNA,对MSTN基因进行PCR扩增和测序,构建系统发育树,探讨4个牛种间MSTN基因外显子2的系统发生关系。[结果]MSTN基因外显子2编码区为372 bp。蒙古牛、牦牛和独龙牛的MSTN基因外显子2具有丰富的多态性。在所测66个样本中存在3个核苷酸多态位点,定义了6种单倍型。雷琼牛、蒙古牛、独龙牛与巴州牦牛享有共同的单倍型。巴州牦牛独自聚成一支,而雷琼牛与一部分独龙牛、大部分蒙古牛和引用瘤牛聚成一支。[结论]蒙古牛、雷琼牛、独龙牛种间存在着基因交流。牦牛与普通牛、瘤牛的分化较明显,比瘤牛与普通牛的亲缘关系要远。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3月龄到132月龄87头独龙牛体重及主要体尺指标进行观测,构建了不同体尺性状与体重间的回归关系,分析了不同类型牛的体尺指数。结果显示,独龙牛的早期生长速率最快,随着年龄增加,生长速率下降,到40~60月龄后生长基本停止,达到体成熟,整个生长期体重增长速率比其它指标快,成年公牛体重可达400kg,母牛可达350kg;成年公、母牛体高、十字高、体斜长、胸宽、胸围、髋宽、坐骨宽差异不显著(P>0.05),额大宽、管围差异极显著(P<0.01);早期独龙牛的体高较大,随着年龄的增加,体长的生长速度超过了体高,成年时体长大于体高;独龙牛具有较为典型的肉用和役用特征。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2008年中央一号文件同样强调要“稳定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我国现行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是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双层经营体制。这种经营体制首创至今已历时三十年。为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暨农村改革三十周年,本文联系金华市的实际,谈一些自己的认识和体会。  相似文献   

8.
世界上优良的肉牛品种很多,由于它们都是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培育形成的,因此其生产性能和对环境的要求也不相同。自1974年以来,云南省曾先后从国外引入西门塔尔牛、海福特牛、安格斯牛、婆罗门牛、沙希华牛、短角牛、墨累灰牛等肉牛品种的种牛或冻精,经多年研究和实践推广表明,一些引进肉牛品种在云南省的杂交改良效果较好,它们对云南省的肉牛业发展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现将目前著名的热带亚热带品种牛介绍于下:  相似文献   

9.
本文记述了云南省产叶科的一个新种,除详细描述独龙叶(PhylliumdrunganumYang)新种外,并绘制其全形与特征图,以利鉴别。同时简介了中国叶区系和云南省的种类与分布。  相似文献   

10.
1.婆罗门牛 婆罗门牛育成于美国,是由四种印度瘤牛和一些纯种英国牛杂交培育而成的肉牛良种,是适于热带、亚热带饲养的优良肉牛品种。据国外研究资料表明,普通黄牛导入50%婆罗门牛血统,其后代就能充分体现婆罗门牛的品种特征。云南省南部和中部地区属热带、亚热带气候类型,比较适于引入婆罗门牛进行杂交改良。  相似文献   

11.
《云南农业科技》2004,(4):F002-F002
寸守铣,1939年出生于云南省腾冲县,1962年毕业于云南大学生物系遗传专业,先后任省农科院油料所、遗传工程研究室和牛物技术研究所工作至今。1984~1986年任油料所副所长,1987~1992年任遗传工程室  相似文献   

12.
《云南农业》2008,(7):I0001-I0001
在德宏州委、州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州农业工作紧紧围绕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稳定、产业发展这一中心任务,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坚持“农业强州”战略目标,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积极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努力将德宏建设成为云南省最大的蔗糖基地和优质米生产基地,打响“遮放贡米”、“德宏水牛”、“德宏咖啡”、和“澳洲坚果”等一批绿色品牌。  相似文献   

13.
园林与文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园林作为一门综合性的科学,与很多学科都有密切的联系,比如造林学、园艺学、建筑学、美学、文学等。其中与文学的渊源更深,可以说自从有文学以来,园林就与文学有联系,尤其是中国的园林与文学。以前曾有人提出“园林文学”这个概念,但至今没见过这方面的文字。以下是笔者多年来积累的关于园林与文学的一点粗浅的认识,希望能够给有志于进行“园林文学”研究的人士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云南省草地动物科学研究院,建于1983年,隶属于云南省农业厅,是一所主要从事“反刍动物”和“牧草”等方面应用科学技术研究的全额拨款事业单位,核定机构规格为正处级,事业编制63名;内设机构包括办公室、计划财务处、科研管理处、肉牛研究所、草地研究所等.单位拥有配套设施完善的肉牛养殖科研基地5800亩和标准化牛舍10500平米(存栏婆罗门牛和BMY牛1300余头),牧草资源圃500余亩、仪器设备先进的功能实验室五个(肉牛遗传育种实验室、肉牛胚胎工程实验室、肉质分析实验室、营养与饲料实验室、牧草资源与育种实验室).  相似文献   

15.
<正>根据农业部2006年第662号公告,确定了21个牛品种为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品种,具体包括:九龙牦牛、天祝白牦牛、青海高原牦牛、独龙牛(大额牛)、海子水牛、富钟水牛、德宏水牛、温州水牛、延边牛、复州牛、南阳牛、秦川牛、晋南牛、渤海黑牛、鲁西牛、温岭高峰牛、蒙古牛、雷琼牛、郏县红牛、巫陵牛(湘西牛)、帕里牦牛。  相似文献   

16.
据《新华每日电讯》11月14日报道,“接待美国国防部副部长考察支出225元”“接待老挝国家主席支出1530元”……薄薄的发黄信纸,几行随意的潦草文字,没有公章,没有印鉴,只有当年村干部的签名——近日,被称为“史上最牛白条”的单据出现在云南省宜良县大营村。  相似文献   

17.
贩牛女能人     
贩牛一般都是男人们的活儿,而永吉县北大湖镇却出现了一个女贩牛能人。如今,来到该镇“牛市”.提起李桂平没有不认识的,大家都亲切称她为贩牛业的“伯乐”。  相似文献   

18.
为明确独龙鸡的基因功能和种质特性,试验采集3羽健康状况良好的独龙鸡卵巢组织进行转录组测序,并与饲养条件基本相似并且同周龄的红原鸡卵巢组织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与红原鸡相比,独龙鸡中差异表达基因共有7 404个。KEGG和GO富集分析表明,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富集在GTP酶激活剂活性、膜结构、泛素蛋白连接酶活性和ATP结合等过程,并参与Ras信号通路、硒化合物的代谢通路、SNARE因子在囊泡运输中的相互作用等通路。对显著性通路分析发现,独龙鸡在蛋品质和免疫抗性上具有一定优势,但在产蛋性能上与红原鸡还存在一定差距。说明NCBP1、NCBP2、TXNRD1、PTEN、ENOX1基因主要富集在抗性、产蛋性能和蛋品质相关通路中,可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9.
据缅甸畜牧和治疗管理局消息,3月4日,缅甸农业、畜牧和灌溉部畜牧和治疗管理局局长率领的团队前往中国云南省昆明市,会见云南省副省长,双方就两国动物交易、畜牧业、防止传染病等内容进行交谈。据悉,缅中双方正在为签署关于合法出口活牛的谅解备忘录进行协调,但至今还未能签署相关谅解备忘录。目前,由于中方商家没有购买,5千多只活牛在105码贸易区受困,活牛商家面临困难。  相似文献   

20.
犏牛的暖棚育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犏牛的生物学特性 犏牛是普通牛与牦牛杂交后产生的后代,普通公牛与母牦牛杂交,其杂种称“真犏牛”,公牦牛与普通母牛杂交,其杂种称“假犏牛”。无论“真”、“假”犏牛雄性均不育。犏牛无论公母牛其生长发育、体尺、体重以及生产性能均比亲代有较大的提高,但犏牛与牦牛的外貌特征、生活习性等基本相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