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本文通过在四川平武王朗和卧龙自然保护区的25种大熊猫主食竹类引种试验,对不同海拔高度不同植被类型竹种的适应性与差异性进行了研究。重点观测分析了成活、保存、生笋、成竹率四项成效指标综合值及枝叶生长发育情况,并按综合值高低排列名次。三年筛选结果,在王朗引种效果较好的竹种是石棉玉山竹Yushanialineolata、青川箭竹Fargesza rufa、糙花箭竹F.Scabrida、冷箭竹Bashania fangiana,卧龙表现好的有缺苞箭竹F.denudata和石棉玉山竹Y.lineolata。引种地宜于0.5—0.7中等郁闭度的暗针叶林和桦木次生林下为佳;海拔和类型因素对竹种成活与生长都有明显影响。适应性强的种类具有喜湿耐酸耐低温的卷叶抗旱特性,既有不同程度的适应性,也有地区间与种间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王朗1985年大熊猫主食竹类引种试验以来,筛选出的四个适应性最强的种:石棉玉山竹(Yushania lineolata)、青川箭竹(Fargesia rufa)、糙花箭竹(Fargesia scabrida)和冷箭竹(Bashania fangiana)及本地缺苞剪竹(Fargesia denudata)作材料,研究了各竹种当年生笋、一年生幼竹和二年生成竹的秆、枝、叶、箨和单株间以及与竹笋——幼竹期高径(D~2H)生长间的异速生长常数K的变化规律,建立了数学模型,并对竹笋到一年生幼竹的各器官(组分)的K值进行相关性研究,探讨在竹笋——幼竹期K值的变化规律。另外还根据笋秆K_s值与缺苞箭竹比较,确定各竹种竹笋——幼竹期的长短及进入稳定加固期的时间,评价各竹种的适应性能力。结果表明:笋期秆异速生长最显著的是糙花箭竹,顺次为石棉玉山竹、青川箭竹和冷箭竹。一年生幼竹器官异迷生长缺苞箭竹向多枝性发展,青川箭竹枝与秆之间生长近似于线性关系,秆、枝、叶和单株间成均衡性生长,而石棉玉山竹、糙花箭竹和冷箭竹则向少枝大秆型发展。单株生物量累积速度的主要因子是叶的生长,其次是秆、枝。二年生成竹的K值出现明显的变化,各竹种经竹笋——幼竹期进入稳定加固期的时间是不同的,石棉玉山竹和青川箭竹一般为1—2年,糙花箭竹和冷箭竹约为2—3年。竹笋——幼竹期K值因种和不同生长年龄而发生变化。笋期(秆、单株)生长速度与其笋成竹的秆、枝、叶和单株K值成负相关,但是笋期异速生长越快,则竹笋——幼竹期越长,进入稳定加固期较晚。对于可塑性强, 较为敏感的竹笋——幼竹来说,时间经历越长,对环境的生态适应能力将会变大。生产实践中,可用笋期秆异速生长常数K_s的大小来确定各竹种其笋进入幼竹和成年稳定后的适应能力及适应程度。表中的数字模型可用来预测生物量。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平武王朗自然保护区引种表现较好的4种大熊猫主食竹种冷箭竹(Bashaiafangiana)、糙花箭竹(Fargesia Scabrida)、青川箭竹(F·rufa)、石棉玉山竹(Yusania Iineolata)和本地缺苞箭竹(F.denudata)早期生物量及叶面积指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在3种不同森林类型里的5个竹种中,平均单株生物量最高是冷箭竹为15.94g;平均亩产量最高是缺苞箭竹为7.27kg;不同年龄结构生物量为2年生高于1年生;各器官生物量分配比例:1年生杆大于2年生,2年生枝叶高于1年生.叶面积较大是糙花箭竹为52.28m~2/亩;叶面积指数1.8—5.4,处于中下水平.说明,引种竹生物产量低,而本地种产量高.立竹度小和发笋成竹力弱是影响早期生物产量不高的重要原因.在不同生态条件下,竹种的生物量及生物生产力既有类型、年龄与种间差异,又有不同程度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4.
峨眉玉山竹〔Yushania Chunjii(keng)Z.P.wang et G.H.Ye)主要分布四川西部的彭县、茂汶、灌县、大邑、邛崃、宝兴、天全等县,多生于高山针叶林下及溪河两岸。垂直分布高度为1800—2600米。下限与邛竹、方竹等属的竹种交错分布,上限与冷箭竹相间嵌生长。在自然分布区内,数量多、生长良好,平均高1.5—2.5米,是大熊猫的主食竹种之  相似文献   

5.
缺苞箭竹竹笋—幼竹期生长节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缺苞箭竹(Fargesia denudata)是大熊猫喜食竹种之一,过去研究甚少。本文拟通过缺苞箭竹竹笋—幼竹期生长节律的研究,探论其生长过程中的某些规律,为大熊猫主食竹更新,复壮,造林,营建大熊猫食料基地提供理论依据。 本文共分四部分探讨缺苞箭竹竹笋—幼竹期的生长节律:1、年生长节律。幼龄竹表现最明显,在未达成竹之前,年高生长,径生长及重量生长均大于前一年。2、季节生长节律。在一年之中。不同季节生长节律不同。大体可分为四个阶段。延缓期在4月10日—6月10日。共62天。绝对生长率G=0.09;指数生长期在6月11日—8月26日。共77天。G=2.54;相对生长下降期在8月26日—9月23日,共28天。C=0.43。3、日生长节律。据观测,在竹笋—幼竹的生长季节里,夜间生长量略大于白天生长量,其出现频率为52%,夜间高生长量为0.63cm,白天高生长量为0.59cm。4、竹笋—幼竹生长与气候的关系。通过气温,相对湿度,幅射量,地温与竹笋生长量的定位观测资料,进行回归分析,发现温度因子是支配竹笋—幼竹生长的主导因素,这和实际情况相符合。  相似文献   

6.
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了四川卧龙自然保护区大熊猫主食竹种——冷箭竹(Bashania fangiana)、拐棍竹(Fargesia robusta)、华西箭竹(Fargesia nitide)、峨眉玉山竹(Yushania chungii)的叶、笋—幼竹、一年秆、二年秆、根、鞭共256例中的铜、锌、锰、铁、钙、镁、钾等七种元素含量。找到了微量元素含量与竹类、竹龄、竹株部位、竹的生长环境(海拔高度、季节)等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在广西百色右江干热河谷地带引种55个竹种,初步研究了竹种的适应性及其生长状况。结果表明,引种的55个竹种,总体成活率在80%以上,保存率在60%以上,均正常萌发出笋,初步表明这些竹种可适于右江干热河谷区域种植。对成活率和保存率均为100%的15个竹种调查其栽植当年的出笋量及笋生长状况,结果显示,15个竹种间出笋量和生长指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银丝竹的出笋量最大,发笋能力最强;龙头竹、金秀甜竹、黄金间碧玉竹、大绿竹4个竹种笋生长量较大,可作为材用竹种发展;紫线青皮竹的出笋量、笋生长量均相对较大,为比较理想的高经济价值竹种。  相似文献   

8.
利用半致死温度(LT50)探讨不同竹种间抗寒性及冷驯化能力,筛选抗寒能力强、冷驯化能力佳的竹种,为我国“南竹北移”竹种选择、抗寒竹种引种等工作提供科学依据。以从江苏扬州引种至山东的11个竹种为试验材料,采用电导法配合Logistic方程推算各竹种的低温半致死温度。结果表明:11个竹种在来源地江苏的抗寒性强弱排序依次是:金镶玉竹>早园竹>毛金竹>黄纹竹>四季竹>阔叶箬竹>茶秆竹>乌哺鸡竹>大明竹>斑苦竹>紫竹;在引种地山东的抗寒性排序是:金镶玉竹>茶秆竹>大明竹>早园竹>黄纹竹>四季竹>乌哺鸡竹>毛金竹>斑苦竹>阔叶箬竹>紫竹。11个供试竹种中抗寒能力最强的是金镶玉竹,经引种地的低温驯化后,冷驯化能力最强的是大明竹,其次是茶秆竹和斑苦竹;最弱的是毛金竹和阔叶箬竹,未表现出冷驯化能力。  相似文献   

9.
永安大湖竹种园丛生竹冻害情况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12日20日永安市大湖竹种园遭遇-4.7℃低温,丛生竹受冻害较严重,其中:普陀孝顺竹(Bambusa glaucescens var.illtea)、河边竹(Bambusa multiplex var.strigosa)等10个竹种未受冻;慈竹(Neosinocalamus affinis)、金丝慈竹(Neosinocalamus affinis cv.viridiflavus)等12个竹种受1级冻害;马甲竹(Bambusa tulda)等20个竹种受2级冻害;斑坭竹(Bambusa entuldoides var.basistrata)等8个竹种受3级冻害;大泰竹(Thyrostachys oliveri)、毛勒竹(Bambusa dissemulator var.hispida)等7个竹种受4级冻害;另有4个竹种在历年冻害中已死亡。永安市为丛生竹生长北缘,引种开发丛生竹时,应选择抗冻能力强的竹种,在海拔较低的小地形气候中种植。  相似文献   

10.
2008年南方雪灾对川南丛生竹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对四川省长宁县51种丛生竹在2008年南方雪灾中的冻害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1)51个竹种平均受冻级达3.2级,受冻死亡的竹种为14个,仅3个竹种小琴丝竹;鹅毛竹、粉单竹没有受冻害影响;(2)调查的15个属的箭竹属、空竹属、泰竹属、香竹属、巨竹属等5个属11个种全部受冻死亡:其他10属受冻的大小排序为:簩竹属>滇竹属>牡竹属>大明竹属>簩竹属=绿竹属>箬竹属>酸竹属>慈竹属>倭竹属;(3)以乡土竹种和引至南昌的竹种受冻最轻;其次是引至杭州、南京的竹种受冻相对相轻;引至南宁的竹种受害中等,冻害最严重是来至热带(西双版纳)的竹种,其死亡率达78%;综合分析表明:受冻程度与引种地有关,气候相似的程度越高,丛生竹受冻也越轻,丛生竹的引种仍然要以气候相似性为基础.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介绍了竹亚科高山竹子马箭竹、木里箭竹、雷波玉山竹三个新种 ,大姚箭竹新分布和西藏箭竹新异名  相似文献   

12.
滇东北竹类新报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报道了产于云南东北部的巴山木竹属一新种,它被命名为蔓竹。文章还补充描述了斑壳玉山竹的花,并报道了少花箭竹在云南的新分布。  相似文献   

13.
华中神农架山地竹类及其分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Inventory recorded 4 genera and 11 spacies of mountain bamboss in Shennongjia,Central China.Of these,4 species (Phyllostachys nigra var.henonis,Ph,heteroclada,Ph.nidularia and Ph.Bambuskoides) beiong to the monopodial bamboo,4 species(lndocalamus latifolius,I.longiauritus,l.wilsoni and l.tessellatus)to the amphipodial barnboo,and 3 species(Fargesia spathaces,F.munelae and Yushania contusa)to the sympodial bamboo.Monopoodial bamboos grow on the gentle slopes below 1800m asl,occurring from the subtropical belt to the temperate belt in the vertical climatic spectrum of the mountain;Sympodial bamboos occur in higher elevations,ranging from the warm temperate(1200m),across the mediate temperate and cold temperate,to the mountaintops of the frigid temperate belt(3100m).Amphipodial bamboos occur in all climate types except the frigid temperate belt.three dominant species,F.spathacea,F.murielae and Y.confusa,currently cover 12%,9% and 3% of the mountain ranges in Shannongjia,respectively.  相似文献   

14.
关于国产高山竹类命名之我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旨在讨论我国高山竹类命名上的问题,尤其是对Sinarun-dinaria Nakai(1935)这一属名能否成立或承认的争议给以澄清。我国的高山竹类种系繁多,计可包括在数属之内,其中尤以筱竹、箭竹、玉山竹三个属的种类为主要成份。1935年日本中井博士发表了Sinarundinaria属,系以我国西部高山区所产的两种竹类作为建立此属的依据。它们原先都是作为北美箭竹属ArundinariaMichaux(1803)的种类,即A.nitida Mitford和A.murielaeGamble,他在发表时业已选定前一种为该属的模式种。惜乎当时此二种均处于尚未开花的营养体时期,所以中井虽用拉丁文写下了Sinarundinaria和苦竹属Pleioblastus Nakai(1925)及北美箭竹属相比较的特征集要与其新属的特征描述,但这两者均是仅限于营养体部分而缺少生殖相方面的任何内容。就此点而论,这是历来植物界发表高等植物之新属极为异常而罕见的现象。因此本文作者认为Sinarundinaria乃是一个应予废弃或要加以否定的属名。更何况后来已知道了上述两种竹类之花部构造,也查明了它们的地下茎情况,其模式种A.nitida现已更名为Fargesia nitida(Mitf.)Kengf.ex T.P.Yi,另一种亦改称Fargesia murielae(Gamble)T.P.Yi,故Sinarundinaria乃是箭竹属Fargesia Franchet(1893)之一异名。  相似文献   

15.
滇东北竹类新分类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发表了产于云南昭通地区的竹子7新种和1新变型:少刺方竹Chimonobambusa paucispinosa,荆竹Qiongzhuea montig-ena,棱纹玉山竹Yushania grummata,亮绿玉山竹Yushanialaetevirens,泡滑竹Yushania mitis,黄壳竹Yushania strami-nea,绥江玉山竹Yushania suijiangensis,裸箨海竹Yushaniaqiaojiaensis f.nuda。这些新分类群都用中文和拉丁文描述。它们均分布于海拔较高的中山区。  相似文献   

16.
本文发表玉山竹属的一个新种,它被命名为缅甸玉山竹Yushania burmanica Yi,产于缅甸东北部山区,该地临近我国云南省西盟县。鄂西玉山竹Yushania confusa(McClure)Z. P. Wang et G. H. Ye的分枝习性更接近于玉山竹组Sect。Yushania,故鄂西玉山竹应归并于该组。但因鄂西玉山竹原是鄂西玉山竹组Sect. Confusae Yi的模式种,这样就导致从原隶属于该组的其他成员中改选了峨眉玉山竹Yushania brevipaniculata(Hand. -Mazz.) Yi为模式种,并另拟峨眉玉山竹组Sect. Brevipaniculatae Yi予以替换原来所称的“鄂西玉山竹组”。  相似文献   

17.
依据位于云南省昭通市朝阳区西北部的大山包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358种植物标本记录,按植物的生态生活型,将这些植物归为水生、湿生、陆生植物三大类,分为28类生态生活型。其中,水生植物28种,占全部植物种类的7.82%,湿生植物239种,占66.76%,陆生植物91种,占25.14%。对区内各植物生态生活型的研究结果如下:①区内的生态系统相对齐全;②区内首次发现以沉水植物水毛茛、岛田水筛及尖叶眼子菜为优势种的沉水植物群落;③丰富的湿生多年生草本植物(157种)是区内的主要植物资源;④残留在多石山坡和人工林下的陆生灌木矮高山栎见证了矮高山栎灌丛曾是本区山丘重要原生植被类型之一,而陆生多年生灌木状竹类海竹所形成的海竹灌丛亦为本区以及滇东北亚高山地带的特有原生植被类型。  相似文献   

18.
缺苞箭竹生物学物侯学特征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四川王朗自然保护区缺苞箭竹研究分析表明:1.缺苞箭竹生长受热量因素的制约,具有与温度变化同步趋势;2.缺苞箭竹地下茎为合轴型,其分蘖生长具有同期分蘖效应的特点及按序分蘖特征;3.缺苞箭竹物候期除自身生物特征(遗传特性)表现外,环境因素也直接或间接地起一定作用;4.缺苞箭竹物候期随海拔的变化,系统发育年龄的变化,其始日、终日、长短也有差异;5.按海拔梯度绘制的物候谱,在主食竹造林时间的选择、森林生态系统研究和森林经营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