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李冬玲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7):3444-3446
[目的]比较同一生境下栽培的12个不同种源的3种药用菊花(Dendranthema morifolium Tzvel.)的挥发油和总黄酮含量差异,为药用菊花应用开发中优良种质选择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中国药典》中的挥发油测定法测定挥发油含量;采用比色法测定总黄酮含量。[结果]所测定12个样品中,挥发油含量最高的是浙江东阳的野菊[D. indicum L. (Dong yang)],为2.66%,最低的是安徽亳州的亳菊(D. morifolium Ramat. Boju),仅为0.29%,野菊的挥发油平均含量较高;总黄酮含量最高的是江苏盱眙的野菊[D. indicum L. (xuyu)],74.85‰,最低的是江苏射阳的杭白菊(D. morifolium Ramat. Hang baiju),为19.64‰。[结论]不同种、不同种源的药用菊花挥发油和总黄酮含量存在较明显差异,野菊具有较高的挥发油和总黄酮含量,是药用菊花育种和遗传改良的良好种质。  相似文献   

2.
<正>菊花为菊科菊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异名菊华、秋鞠、女华、甘菊、真菊、黄花等。我国的药用菊花,因产地和加工方法的不同分怀菊、亳菊、滁菊、贡菊、杭菊、济菊、川菊等。  相似文献   

3.
<正>菊花为菊科植物菊的头状花序。菊花有悠久的栽培历史,根据其用途可分为观赏菊、食用菊、药用菊等。药用菊花由于其形态、产地、加工方法的差异,主要有"杭菊""贡菊""亳菊""滁菊""怀菊"等类型。河南省近年来部分地区还引种有杭菊、贡菊、黄金菊、野金菊等栽培类型。药菊栽培类型引种到河南省后,不同药菊栽培类型的质量特征已有报道。为进一步明确  相似文献   

4.
研究药用菊花红心13号、NJK-2、优单6号、似贡2号、大花6号等品种类型木犀草苷、绿原酸、3,5-O-双咖啡酰基奎宁酸、挥发油、多糖等成分在花期的动态积累过程,为药用菊花最佳采收期的确定提供依据。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杭白菊5个品种类型花序6个开放程度的木犀草苷含量、绿原酸含量、3,5-O-双咖啡酰基奎宁酸含量,采用蒸馏法测定挥发油含量,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菊花多糖含量。结果表明,除似贡2号外,其余品种类型绿原酸、木犀草苷、3,5-O-双咖啡酰基奎宁、总黄酮的含量最大值均出现于80%开放,即药用菊花普遍采收时期;而似贡2号绿原酸、木犀草苷、3,5-O-双咖啡酰基奎宁、总黄酮的含量最大值出现于胎菊时期。5个品种类型绿原酸、木犀草苷、3,5-O-双咖啡酰基奎宁、总黄酮的含量最小值都出现在100%开放时;多糖和挥发油的含量则不同品种有较大差异,但总体呈现随着开放程度增加而逐步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不同产地5种菊花氨基酸组成分析及营养价值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滁菊、黄山贡菊、亳菊、杭白菊及昆仑雪菊为研究对象,采用赛卡姆S433D全自动氨基酸分析仪检测5种不同产地菊花氨基酸组成,探讨其营养价值,为茶用菊花的开发提供数据支持。结果表明,不同产地菊花所含氨基酸种类不同,共检测出17~19种氨基酸,均含有人体必需的7种氨基酸,其中滁菊氨基酸含量和必需氨基酸含量均最高,且含有一种特殊的氨基酸—牛磺酸。以 FAO/WHO 氨基酸模式谱为标准,昆仑雪菊较为适宜;以 FAO/WHO 提出的理想蛋白质为标准,亳菊较为适宜;以味觉和功能性氨基酸为开发目标,滁菊较为适宜。与传统茶叶中必需氨基酸含量的比较,5种菊花均达到茶用标准。  相似文献   

6.
无公害饮用菊花是指用于泡饮、符合国家无公害食品标准的保健食品,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菊的干燥头状花序。花器中含有菊花甙、腺嘌呤、氨基酸及微量元素等,有清热解毒、平肝明目之功效。通常也作药用。主要品种有贡菊、滁菊、杭白菊、亳菊、怀菊、济菊等。为确保饮用菊花的质量,做好无公害饮用菊花的检验与分析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7.
正菊又称鞠,是菊科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按用途可分为观赏菊、食用菊、药用菊、茶用菊等。药用菊花以菊的干燥头状花序入药,按产地和加工方法可分为亳菊、滁菊、贡菊、杭菊、怀菊等。菊花味甘、苦,性微寒,归肺、肝经,具有散风清热,平肝明目,清热解毒功效,用于风热感冒,头痛眩晕,目赤肿痛,眼目昏花,疮痈肿毒~([1])。菊花还可用作茶饮,有散风清热、  相似文献   

8.
《农技服务》2016,(2):80-81
目的:比较药用菊花不同栽培类型的内在质量,为生产用种的全理选择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分别采用HPLC法测定绿原酸、木犀草苷和3,5-O-双咖啡酰基奎宁酸的含量,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黄酮的含量,水蒸馏法测定挥发油的含量。结果:洋马菊花5个栽培类型间主要化学成分存在显著性差异,呈现出花期越晚、化学成分含量越高的趋势。结论:洋马菊花生产用种应以中、晚熟栽培类型优先,传统栽培类型红心菊品质最佳,应为生产用种的首选。  相似文献   

9.
赵欧 《湖北农业科学》2014,(12):2898-2901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菊花(Chrysanthemum)中的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对其化学成分进行鉴定,并用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其相对含量。结果鉴定出安徽菊花(亳菊)挥发油中有34种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91.35%),其中4个产地菊花挥发油中有19个共有成分。不同产地的菊花挥发油成分存在一定区别,其主要组分基本相同,但含量有一定差异,在入药时应加以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阴干、不同烘干温度、微波杀青烘干和蒸汽杀青烘干4种加工工艺对亳菊中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采用HPLC方法对上述不同加工处理的亳菊中有效成分绿原酸、木犀草苷、3,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阴干亳菊中绿原酸、木犀草苷、3,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含量最高,分别为0.58 %、0.08 %和2.64 %,用不同烘干温度加工的亳菊中木犀草苷含量均达不到药典规定,微波杀青烘干和蒸汽杀青烘干亳菊的3种有效成分含量均达不到药典规定。而阴干处理亳菊中3种有效成分含量最高,为亳菊适宜加工方法。  相似文献   

11.
安徽省道地药材类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的保护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中药现代化要求中药材资源的知识产权保护与标准化生产,地理标志保护是农产品与食品的知识产权保护重要内容。安徽现有19种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其中,道地药材类有4种,分别为滁菊、黄山贡菊、凤丹、霍山石斛。介绍安徽省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概况,并从产品种类、保护范围、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国家质量标准、地理标志商标、中药材GAP认证等方面,分析安徽道地药材类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的保护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针对性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2.
RP-HPLC法同时测定金银花中绿原酸·芦丁·木犀草素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郝凤霞  郝洪涛  杨敏丽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4):11545-11546
[目的]同时测定金银花中绿原酸、芦丁、木犀草素的含量。[方法]利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采用Zorbax SB—C18柱(250mm×4.6mm,5μm),以甲醇:0.02%磷酸=50:50为流动相,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350nm,柱温30℃。[结果]不同品种的金银花中绿原酸、芦丁、木犀草素的含量差别较大。[结论]该方法简单、可行,为金银花的质量控制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以“津轻”和“丽江山荆子”的果实为试材,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和分光光度法测定绿原酸和总黄酮,并探讨果实生长发育中其含量差异和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苹果不同基因型绿原酸和总黄酮含量均有差异,野生型苹果“丽江山荆子”2种多酚含量均高于栽培型苹果“津轻”。2种苹果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绿原酸含量变化趋势相同,果肉在果实发育初期含量高,发育中期绿原酸含量迅速降低,后期含量趋于平稳,果皮无变化;而总黄酮含量变化趋势不同,在“津轻”中随着果实的成熟膨大总黄酮含量降低,“丽江山荆子”中随着果实的成熟总黄酮含量无明显变化。苹果果实中绿原酸含量变化与果实膨大无直接关系,而总黄酮含量随着果实的膨大而下降。  相似文献   

14.
喜光花果挥发油化学成分的GC-MS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喜光花(Actephila merrilliana)果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鉴定。[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喜光花果中的挥发油,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析。[结果]共分离出52个成分,鉴定出32种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74.97%。其主要化学成分为2,2-二甲基丙酸辛酯(8.530%)、2-甲基丙酸-2-乙基己酯(6.855%)、4-甲基-2-庚酮(4.329%)和1-乙氧基-4-甲基-2-戊酮(4.011%)等。[结论]为进一步开发利用喜光花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张李明  王程辉  徐志强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3):11820-11822
[目的]研究滁菊提取物对卷烟感官质量的影响,探寻滁菊开发利用的新途径。[方法]采用LC-MS方法对滁菊中的黄酮和酚酸进行了分离鉴定,并对滁菊提取物对卷烟感官质量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滁菊中的黄酮类物质主要是芹黄素、木犀草素、香叶木素、槲皮素及它们的糖苷,酚酸类物质主要是绿原酸、咖啡酸和咖啡酰奎宁酸。总多酚中,酚酸含量超过60%。滁菊提取物在卷烟中添加量0.4~0.6 g/kg时可显著改善余味,降低刺激性,增加香气量,是较为理想的卷烟香味前体物。[结论]该研究为滁菊的开发利用提供了新平台。  相似文献   

16.
赵文彬  谭勇  朱芸  相颖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2):10500-10502
[目的]对大果阿魏的叶片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寻找新疆阿魏和阜康阿魏的药用替代品。[方法]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挥发油化学成分。[结果]从大果阿魏叶挥发油中分离出84个成分,鉴定出其中的78种化合物;树脂胶挥发油分离出77个成分,鉴定出63种化合物。[结论]运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阿魏挥发油,方法简便、准确,该研究结果对寻找新疆阿魏和阜康阿魏的代用品及为扩大阿魏药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分别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以及用石油醚为溶剂的索氏提取法提取香榧假种皮中的挥发油,并以GC-MS对挥发油中的化合物进行鉴定.在水蒸气提取物中鉴定出57个化合物,占其化学成分总含量的96.65%;石油醚提取物中鉴定出32个化合物,占其化学成分总含量的84.70%.两者共有成分有18种.结果表明,提取方法对于获得香榧假种皮挥发油中的化合物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8.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奇楠沉香精油,其得率为0.30%.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方法分析测定奇楠沉香精油中的化学成分,并通过峰面积归一法确定各化学成分的相对含量.同时对13种香气特征成分进行了描述,主要为倍半萜类化合物.本研究从奇楠沉香精油中分离鉴定出35个化合物,占精油总相对含量的92.19%,主要由倍半萜类(31个)、...  相似文献   

19.
金银花产地加工方法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检测通过不同方法(阴干、烘干、蒸干、杀青)加工处理的金银花的外观、灰分、浸出物、绿原酸和总黄酮含量及收干率等指标,选择出较好的金银花产地加工方法。实验结果显示:杀青法在产品的外观、绿原酸、总黄酮的含量上,占有很强优势,且总灰分较低,是金银花较佳的产地加工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