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进行了化肥、有机肥、生物堆肥、有机无机复合肥和生物有机无机复合肥的田间比较试验。初步试验结果表明,施用生物有机无机复合肥可以改善土壤结构,增进土壤肥力,提高土壤供肥能力,提高土壤生物活性。表现为与试前土壤比较,土壤容重下降0.17,总孔隙度提高1.45%,有机质增加0.1%,全量养分和速效养分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三大类微生物总量增加1.64倍,蔗糖酶、脲酶和磷酸酶活性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同时施用生物有机无机复合肥还可以促进植株生长发育,提高产量,改善作物品质。与不施肥处理相比较,增产83.54%,达极显著水平;硝酸盐下降113.0247mg·kg-1;维生素C提高0.2880mg·g-1。结果表明,生物有机无机复合肥综合效果优于其它肥料,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2.
采用平板计数法,研究不同氮、磷、钾无机肥类型、不同无机肥用量及无机肥不同配比对生物复混肥活菌数的影响.结果表明,硫酸铵、磷酸二氢铵和硫酸钾较适合作为生物复混肥的无机肥源;单加硫酸铵可显著降低肥料中的活菌数,添加w=2%的纯氮时对活菌数的影响相对较小;单加磷酸二氢铵对活菌数的影响较复杂,以添加w分别2%、4%的P2O5为宜;单加硫酸钾可显著增加肥料中的活菌数,以添加w=6%的K2O为宜;同时添加无机氮、磷、钾肥可显著降低生物复混肥中的活菌数,无机氮、磷、钾较适宜的添加配比(w)为4%N 4%P2O5 4%K2O.  相似文献   

3.
马铃薯连作对土壤理化性质和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揭示南方马铃薯连作障碍产生的机理,以金湘为材料,研究马铃薯连作对南方土壤理化性质、微生物数量、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新开垦土壤种植的马铃薯产量为43.69 t/hm~2,未见块茎发生疮痂病,连作土壤马铃薯产量显著降低,为25.63 t/hm~2,疮痂病薯率显著增加,为6.7%;种植1季春马铃薯后,连作土壤和新开垦土壤pH均降低,有效磷、全磷、全氮、碱解氮、速效钾和有机质含量增加,土壤放射菌总数降低,细菌总数和真菌总数均增加,土壤蔗糖酶活性、过氧化氢酶活性、磷酸酶活性、脲酶活性增加,转化酶活性降低;与新开垦土壤和第1季土壤相比,连作土壤的pH值及全氮、有机质含量显著降低,碱解氮含量降低,全磷、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显著增加;连作土壤的细菌总数和放射菌总数减少,真菌总数增加,真菌总数与细菌总数的比值显著增加;连作土壤的过氧化氢酶活性、转化酶活性和蔗糖酶活性增加,脲酶活性和磷酸酶活性降低。  相似文献   

4.
施氮水平对塿土微生物群落和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目的】研究不同施氮量对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和酶活性的影响。【方法】通过野外大田定位试验,于2009年7月15至2009年9月30采用微生物自动分析系统BIOLOG微平板分析法,对不同施氮水平下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及水解酶活性的动态变化进行了研究。研究涉及N0(0 kg·hm-2)、N1(60 kg·hm-2)、N2(120 kg·hm-2)和N3(180 kg·hm-2)4个施氮水平。【结果】低氮(N1)、中氮(N2)和高氮(N3)处理的微生物群落碳源利用率(AWCD)、微生物群落Shannon指数(H)和微生物群落丰富度指数(S)均高于零氮(N0)处理,其中N2处理最高。主成分分析表明,不同施氮水平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差异明显,起分异作用的主要碳源是糖类和氨基酸类。土壤蔗糖酶、脲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均以N2处理最高,分别为24.85 mg glucose·g-1·(24 h)-1、1.04 mg NH3-N·g-1·(24 h)-1 和2.40 mg hydroxybenzene·g-1·(24 h)-1。【结论】氮肥的施用可以提高土壤微生物群落碳源利用率、微生物群落的丰富度和功能多样性。低量和中量氮肥能够提高蔗糖酶和脲酶活性,而中量和高量氮肥可以增加碱性磷酸酶活性。  相似文献   

5.
不同发病期茄子植株体内青枯菌的分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不同发病期茄子植株体内青枯菌的分布进行观察测定结果表明,在不同发病期,青枯菌数量的分布均随着植株高度的上升而下降,发病初期茎基部为800×108 cfu·g- 1、中部为150×108 cfu·g-1、顶部为140×108 cfu·g-1 ,发病中期茎基部为150×108 cfu·g-1、中部为55×108 cfu·g -1、顶部为20×108 cfu·g-1,发病末期茎基部为165×108 cfu·g-1、中部为15×108 cfu·g-1、顶部为15×108 cfu·g-1;随着发病程度的加重,植株体内青枯菌活菌数逐渐减少,发病初期为363.33×10 8 cfu·g-1、发病中期为75×108 cfu·g-1、发病末期为65 × 108 cfu·g-1;弱化指数也逐渐降低,发病初期为79.3%、发病中期为77.6%、发病末期为74.3%.说明,青枯菌的传染是从根部侵入植物,由底部逐渐向顶部弥散的.  相似文献   

6.
施肥种类对小麦产量及土壤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不同肥料对小麦植株干物质积累量、收获产量及根际土壤酶活性(脲酶、蔗糖酶、碱性磷酸酶)和根际土壤养分含量(碱解氮、速效磷、有机质)的影响为目的,探究适合试验区小麦生产的肥料种类。[方法]本试验在山西省运城市垣曲县的旱地小麦复播玉米田进行,供试小麦品种烟农21,供试肥料8种,分别是NPK复合肥F1(NP2O5-K2O=28-10-7)、F2(N-P2O5-K2O=25-15-5)、F3(N-P2O5-K2O=20-10-10)和F5(N-P2O5-K2O=16-20-6)、有机无机复合肥F4、微生物菌剂F6、高浓缩缓释肥F7、生物有机肥F8。[结果](1)返青期到拔节期,干物质积累增加幅度较小(最高增长率为F4肥料处理145.2%),拔节期至抽穗期,F4、F1和F3肥料处理可有效促进小麦干物质积累积累显著提升(F3肥料处理的增长率可达205.7%)。(2)F1和F7肥料处理对小麦土壤酶活性的提高效果最好。(脲酶活性最大为F1、F7肥料处理,均可达0.11mg NH3-N·g-1 soil·24h-1;磷酸酶活性最大值为F1肥料处理0.80mg Phenol·g-1 soil·24h-1;蔗糖酶活性最高值为F1肥料处理21.75mg Glucose·g-1 soil·24h-1)(3)F1、F4和F7肥料处理则更有助于提高小麦土壤养分含量(碱解氮含量最高值为F1肥料处理44.69mg·kg-1;速效磷含量最高值为F1肥料处理5.07mg·kg-1;有机质含量较高的处理为F7、F4肥料处理,分别可达7.43、7.33g·kg-1)。(4)F4和F3肥料更有利于小麦产量的提高(F4肥料处理高于CK处理31.23%)。[结论]该试验为研究肥料种类对小麦土壤肥力及产量的影响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缓/控释氮素肥料对土壤生物学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盆栽试验方法,研究施用不同种缓/控释氮素肥料对玉米苗期土壤脲酶、硝酸还原酶活性、微生物生物量碳和氮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玉米苗期,施用脲酶抑制剂(NBPT)涂层大颗粒尿素、硝化抑制剂(DCD)与NBPT混合涂层大颗粒尿素肥料对脲酶活性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脲酶活性为48~50mgNH3-N·kg-1土·24h-1;施用DCD与NBPT混合涂层大颗粒尿素肥料,硝酸还原酶活性最高,为1.43μgN·g-1土·24h-1,施用含有NBPT肥料对硝酸还原酶活性没有显著影响。玉米苗期施用NBPT涂层尿素肥料微生物量碳、氮含量最高,分别为241和57mg·kg-1土,NBPT对土壤微生物量没有产生负面影响。施用不同种缓/控释氮素肥料微生物量氮变化与微生物量碳一致,施用DCD与NBPT混合涂层大颗粒尿素肥料微生物量氮与对照无显著差别,为50mg·kg-1土。施用DCD与NBPT混合涂层大颗粒尿素肥料,玉米苗期微生物固持氮素能力没有受到影响,同种膜材料包膜NBPT/DCD涂层尿素制成的控释氮肥,对土壤生物学活性影响明显强于直接包膜大颗粒尿素制成的控释氮肥的作用效果。不同种缓/控释肥料玉米苗期土壤生物学活性差异表明,丙烯酸树脂包膜尿素制成的控释氮肥,对氮素或抑制剂的控释效果显著好于醋酸酯淀粉包膜尿素制成的控释氮肥。  相似文献   

8.
采用正交设计,通过土培盆栽试验,研究水、肥、氮、镉耦合条件下,土壤过氧化氢酶、蔗糖酶、脲酶和中性磷酸酶活性及玉米生长和镉吸收的响应。结果表明,在高镉(2 mg·kg~(-1))条件下,施用有机肥并低量(常规用量的50%)灌溉时土壤过氧化氢酶、脲酶活性最高,而蔗糖酶活性最低。未添加外源镉时,高氮(0.2 g·kg~(-1))条件下的土壤脲酶活性最低,而中性磷酸酶活性最高。在高氮高镉条件下,玉米生物量骤减。随着施氮量(0~0.2 g·kg~(-1))增加,玉米生物量有提高的趋势。随着外源镉添加量(0~2 mg·kg~(-1))增加,玉米地上部镉含量整体呈增大趋势。高氮条件下,添加中量(0.1 mg·kg~(-1))外源镉时,玉米生物量最大,且地上部吸镉量最高。  相似文献   

9.
尿素混合生物质炭穴施对土壤氮含量及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尿素与生物质炭混合穴施条件下,生物质炭对土壤氮素转化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设单施尿素(N_(120)、N_(180)、N_(240))、尿素混合生物质炭穴施(N_(120)B、N_(180)B、N_(240)B)处理,施氮量分别为240 kg·hm~(-2)(N_(240))、180 kg·hm~(-2)(N_(180))、120 kg·hm~(-2)(N_(120))和不施氮(CK),生物质炭施用量为10 t·hm~(-2)。测定土壤硝态氮、铵态氮、无机氮和碱解氮的含量,以及土壤脲酶、蔗糖酶和碱性磷酸酶的活性。研究表明,第5 d尿素穴施处理的土壤铵态氮、硝态氮、无机氮和碱解氮含量分别是尿素混合生物质炭穴施处理的4.5~8.2、2.0~3.0、2.55~5.81、3.13~4.46倍,第10 d尿素穴施处理的土壤铵态氮、硝态氮、无机氮和碱解氮含量分别是尿素混合生物质炭穴施处理的24.5~58.9、1.21~1.37、2.99~3.82、1.34~1.48倍,第15 d各处理间土壤氮含量差异不显著。第5 d和第10 d,尿素混合生物质炭穴施处理的土壤脲酶活性均显著高于尿素穴施处理,但在第15 d后处理间无显著差异,第5 d尿素混合生物质炭穴施处理的土壤脲酶、蔗糖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分别是尿素穴施处理的1.80~2.55、1.07~1.77、1.18~1.22倍,第10 d尿素混合生物质炭N_(180)B处理的土壤蔗糖酶活性最高,N_(240)B处理的土壤碱性磷酸酶活性最高,混合生物质炭处理的蔗糖酶活性是单施尿素处理的2.35~2.37倍。因此,生物质炭促进土壤脲酶、蔗糖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吸附土壤中的NH_4~+和NO_3~-,赋予土壤氮素缓慢释放特性,尿素混合生物质炭穴施可以促进土壤酶活性,有效降低土壤有效氮素流失的风险。  相似文献   

10.
为进一步完善全膜双垄沟播玉米栽培技术体系,采用大田随机区组试验法,研究了不同施肥水平下全膜双垄沟播玉米土壤酶活性及氮磷养分含量的动态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在玉米生长前期,土壤脲酶、碱性磷酸酶、蔗糖酶活性以及碱解氮、速效磷含量均呈现快速增长趋势。脲酶、蔗糖酶、过氧化氢酶活性和碱解氮含量均在拔节期达到最大值,碱性磷酸酶活性和速效磷含量在抽雄期达到最大值。在玉米生长后期,各种土壤酶活性和氮磷养分含量又呈降低趋势。土壤脲酶活性与氮磷养分含量,土壤碱性磷酸酶活性与速效磷含量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土壤蔗糖酶活性与氮磷养分含量也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与氮磷养分含量之间,土壤碱性磷酸酶活性与碱解氮之间无显著相关关系。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种植密度确定为6.75×104株·hm-2时,最佳施肥量为纯N 210 kg·hm-2、P2O5 168 kg·hm-2。  相似文献   

11.
作业分析旨在寻求改进机会,提高产出价值,增强企业竞争优势。本文试以ABM的流程观为依据,讨论了作业分析的实施要点,为企业提供一点作业分析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蛇孢菌素是一类来源于真菌的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的化合物。对蛇孢菌素的发现、来源及特点进行了介绍,并重点对蛇孢菌素的植物毒性、抗菌、抗线虫、尤其是抗癌等生物活性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探讨了现有研究存在的不足以及今后深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3.
以龙原288为材料,采用4种耕作方式,在玉米生育的关键时期,通过对3种土壤水解酶——蛋白酶、脲酶、转化酶活性的测定,研究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水解酶活性的影响及其与玉米生长发育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土壤酶活性与玉米生长发育密切相关,与翻耕处理相比,少免耕处理能有效提高土壤水解酶活性;在促进土壤水解酶协调性方面,免耕处理表现出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4.
The volatiles produced by Paenibacillus polymyxa strain BMP-11 which was isolated from the rhizosphere soil of cucumber in a greenhouse were analyzed by SPME-GC-MS. Based on the preliminary test, three kinds of purchased commercial products 1-octen-3-ol, benzothiazole and citronellol were chosen to give further assessment of their bioactivity.Antifungal bioassays in sealed dishes revealed that those three compounds strongly inhibited the mycelia growth of the eight pathogens at a low treatment dosage and induced the mycelial morphological abnormalities. During the experiment,we even found that citronellol completely prevented the pigment production of the tested fungus, Fusarium oxysporum,however, 1-octen-3-ol and benzothiazole had slight effect. The germination was inhibited to different degrees when spores of Botrytis cinerea exposed to these compounds for 24 h in water agar plate. Furthermore, fumigation results showed that 1-octen-3-ol and benzothiazole had strong toxicity against Tribolium castaneum, LC50 was 16.76 and 3.50 mg L-1, respectively. The fumigation activity was also found similar to the positive control, 1,3-dichloropropene (LC50=10.13mg L-1). Results of herbicidal assays showed that tested compounds had inhibitory effects on the seed germination and seedling growth of Amaranthus retroflexus, Echinochloa crusgalli and Chenopodium album. Findings of the present study suggested that the antifungal, insecticidal and herbicidal properties of the components were contained in volatiles.These agents or even their derivatives may have a potential to be used as fungicide, insecticide as well as herbicide.  相似文献   

15.
考察了苍耳子的水提取物及乙醇提取物在抗真菌、除草、杀虫方面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在抗真菌实验中,苍耳子乙醇提取物终浓度为20 mg/L时选择性地对小麦颖枯菌和小麦赤霉菌有抑制作用,抑制率分别为70%和100%;在杀虫实验中,苍耳子乙醇提取物具有选择性杀虫作用,在终浓度为60μg/cm2时对棉铃虫毒杀率达100%;在除草实验中,在终浓度为60μg/cm2时,苍耳子水提取物选择性地对小白菜有100%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发酵菌种、原料组成及发酵原料灭菌处理对苹果渣发酵饲料中4种重要水解酶(蛋白酶、纤维素酶、果胶酶及植酸酶)活性的影响。【方法】以酵母菌(Yeast)、黑曲霉A8(Aspergillus niger A8)和米曲霉(Aspergillus oryzae)为发酵菌剂,通过单一菌种及双菌混合接种方法,分别对2种原料(原料A为苹果渣+尿素,原料B为苹果渣+尿素+油渣粉)在自然发酵(原料不灭菌)和灭菌发酵(原料121℃灭菌30min)条件下进行固态发酵,利用比色法测定发酵产物中蛋白酶、纤维素酶、果胶酶及植酸酶4种水解酶的活性。【结果】发酵可大幅度提高发酵产物中影响饲料消化利用率的4种重要水解酶活性,且混合发酵剂对发酵产物中4种水解酶活性的提高作用优于单菌发酵,添加油渣粉和原料灭菌处理有助于提高发酵产物中4种水解酶的活性。灭菌和添加油渣粉工艺条件下,在发酵产物中:蛋白酶活性58.85~368.43 U,发酵增率67.7%~949.6%,接菌增率109.4%~526.0%,灭菌增率22.2%~118.6%;纤维素酶活性3 617.53~6 278.22U,发酵增率13.8%~97.6%,接菌增率2.3%~73.5%,灭菌增率8.3%~63.9%;果胶酶活性203.20~358.47U,发酵增率34.5%~137.4%,接菌增率26.4%~76.4%,灭菌增率为17.1%~64.8%;植酸酶活性19.45~54.96U,发酵增率336.1%~1 132.3%,接菌增率41.4%~182.6%,灭菌增率1.2%~92.0%。【结论】混菌发酵、添加油渣粉以及发酵原料灭菌处理对提高苹果渣发酵饲料中蛋白酶、纤维素酶、果胶酶及植酸酶活性均有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17.
真瓣鳃目5种海洋贝类生物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真瓣鳃目5种海洋贝类提取物的体外抗肿瘤和免疫调节活性。[方法]利用植物化学分析方法对这5种海洋贝类成分进行初步分离,将其乙醇提取液分为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和水4个不同极性部分,并对这些成分的抗肿瘤及免疫调节活性进行研究。[结果]5种贝类的乙醇提取物均有一定的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的作用。大多数组分对人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HL-60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但只有文蛤的正丁醇部分对人胃癌细胞BGC-823、四角蛤蜊的石油醚部分和文蛤的正丁醇部分对人肺癌细胞A549以及缢蛏的石油醚部分、杂色蛤仔的乙酸乙酯部分、杂色蛤仔和文蛤的正丁醇部分和青蛤的水提部分等组分对人肝癌细胞SMMC-7721有明显的抑制作用。5种贝类的大多数提取组分对小鼠脾淋巴细胞的增殖有调节作用,其中文蛤和缢蛏的增殖作用较强,文蛤的水提部分和石油醚部分对脾淋巴细胞的增殖率分别为670%和370%,缢蛏正丁醇部分对脾淋巴细胞的增殖率为500%,少数提取成分对免疫细胞的增殖具有抑制作用。[结论]真瓣鳃目5种海洋贝类提取物大多对肿瘤细胞的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且对小鼠脾淋巴细胞的增殖也有较强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8.
王芸  李健  刘淇  王群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6):8236-8239
[目的]筛选促进生长和调节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中草药免疫调节剂。[方法]分别采用质量分数为2%的鱼腥草、黄芪、大黄、甘草和黄芩的水提取物饵料连续28d饲喂凡纳滨对虾,在不同时间取样,测定血清中的酚氧化酶、溶菌酶、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血清蛋白含量等免疫因子的活性。[结果]结果表明:饲喂黄芪、大黄和甘草的各组增长率和相对增重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除个别情况外,黄芪、大黄、甘草和黄芩组的酚氧化酶活力、溶菌酶活力、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和血清蛋白含量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黄芪、大黄和甘草能够促进凡纳滨对虾的生长及非特异性免疫功能,鱼腥草则相反;饲养试验结束后第7天,腹腔注射鳗弧菌进行攻毒试验,在7d内,鱼腥草组累计死亡率高于对照组;黄芩组累计死亡率与对照组相同,黄芪、大黄和甘草的累计死亡率均低于对照组,免疫保护率为37%~46%。[结论]从促进生长、提高免疫功能这两方面考虑,黄芪、大黄和甘草是适合凡纳滨对虾的中草药免疫调节剂。  相似文献   

19.
在本试验所研究的芜菁三个品种中,其生长状况基本相似,出苗后前期,地上部生长迅速,地下部生长较缓慢,且根冠比小于0.2,但是后期,地下部迅速生长,地上部生长较为缓慢,根冠比增加。在源/库活性方面,3个芜菁品种均在前期处于缓慢增长的趋势,后期呈现不同程度的变化。  相似文献   

20.
张桂霞  王英超  付春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7):9180-9181,9184
[目的]探索草莓果实成熟软化机理。[方法]以盆栽草莓果实为试验材料,研究草莓成熟过程中淀粉酶活性、纤维素酶活性和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变化规律。[结果]随着草莓果实的成熟,果肉硬度逐渐下降,淀粉酶活性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纤维素酶活性和过氧化物酶活性均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总蛋白质含量也呈先降后升趋势。[结论]草莓果实的成熟软化是多种酶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