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意大利蜂群中,成年蜂照顾未成年蜂(卵,幼虫和蛹),并提供食物给幼虫。众所周知,哺育蜂会根据幼虫的日龄和级型在食物数量和质量水平上调整饲喂行为。哺育蜂饲喂的蜂王浆数量决定了3日龄(或更小日龄)雌性双倍体幼虫是发育成工蜂还蜂王。饲喂行为的改变意味蓿哺育蜂能识别小幼虫、大幼虫及不同的幼虫级型。各种刺激信号,比如机械或化学刺激(或两者都有)在识别幼虫中起作用,但是目前还不是很清楚。  相似文献   

2.
蜂王浆是5~15日龄的哺育工蜂的咽下腺(subpharyngeal gland)和上颚腺(mandibular gland)分泌的、用以饲喂蜂王和3日龄以内工蜂、雄蜂幼虫的浆状物质。人们利用蜂群的哺育蜂过剩时就会筑造自然王台培养蜂王的习性,人为地给予较多的人工台基,移入12~24小时的幼虫,待蜂王幼虫消耗较少、剩余王浆量最多的时侯,取出蜂王幼虫,收集台基内的王浆。由于工蜂和蜂王幼虫遗传上的一致性以及蜂群能够接受人工台基,这为大量生产蜂王浆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中国蜂业》2013,(12):61-62
哺育蜂头部的两个腺体咽下腺和上颚腺产生幼虫食物。咽下腺和上颚腺分泌物的比例随幼虫日龄、性别和级型变化。发育为蜂王的幼虫在最初3天内食用100%的上颚腺分泌物,幼虫期最后两天的食物由上颚腺和咽下腺按1:1的比例分泌。饲喂蜂王幼虫的混合物称为“蜂王浆”,  相似文献   

4.
三、幼虫的营养蜂王幼虫的营养——蜂王幼虫培养在特殊的巢房内即王台内。在整个蜂王幼虫时期都得食丰富的王浆。甚至在王台封盖以后,她们还有食物可吃。哺育蜂饲喂蜂王幼虫所采用的两个类型的分泌物,即清水状分泌物和白色不透明的乳状分泌物;前者由平均17±2日龄的哺育蜂所分泌的,而后者由平均12±2日龄的哺育蜂所分泌的。这些分泌物  相似文献   

5.
蜂螨对蜜蜂及幼虫表面信息素的选择性研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意大利蜜蜂(Apis,mellifera Ligustica)为实验材料,用正己烷分别提取雄蜂与工蜂的成年蜂、大幼虫和小幼虫的体表信息素,利用培养皿对蜂螨进行生物测定,以检测蜂螨对成年蜂和幼虫表面信息素是否具有选择性.结果表明:在培养皿实验中,蜂螨对雄蜂的选择极显著高于工蜂(P<0.01);对哺育蜂的选择极显著高于采集蜂(P<0.01);对雄蜂幼虫的选择显著高于工蜂幼虫(0.010.05).  相似文献   

6.
<正>1.工蜂产卵群介王:蜂王产卵,工产蜂也产卵,工蜂对工蜂卵和蜂王卵同时哺育,足以说明蜂王物质对卵巢发育成熟的工产蜂没有抑制作用。工蜂、工产雄蜂封盖子脾参差不齐,新蜂出房后,工蜂封盖子脾成片,多数人误以为工蜂停止产卵。其实不然,只要提脾查看,还可以见到一房多卵现象。为什么没见工产雄蜂子呢?因新蜂出房,新蜂对工产蜂卵有识别和清除作用,所以见到的是整片工蜂封盖子。  相似文献   

7.
一、蛋白质营养物工蜂幼虫3.5日龄之前是由哺育蜂王浆腺分泌的王浆喂养的。在此之后它获得的是王浆、蜂蜜及花粉的混合物。这种混合物含蛋白质较少,碳水化合物较多。在3.5日龄之前喂的王浆干物质的1/3是由高分子蛋白质组成。幼虫食物中蛋白质所占的百分率,不  相似文献   

8.
利用雄蜂小幼虫生产蜂王浆的实例证明西蜂工蜂不能识别小幼虫的雌雄 ,由此推断西蜂工蜂不能识别蜂卵的性别。利用雄蜂幼虫生产蜂王浆必须提前取浆 ,因为随着幼虫日龄的增加 ,弃虫的概率也增加 ,说明工蜂对幼虫性别的识别能力随着虫龄的增加而提高。我不曾发现此类封盖王台 ,但我见过失王群的特长封盖王台 ,王台内是雄蜂蛹。以上事实说明西蜂工蜂能识别大幼虫的性别 ,但不能达到 10 0 %。我在中蜂无卵和小幼虫 (失王 4日以上 ,也无工蜂产卵 )的失王群中急造王台内发现有卵 ,我断定这卵是工蜂从他群移来的。在西蜂群中未发现此种现象。“工蜂…  相似文献   

9.
<正>1.工蜂产卵初期:工蜂产卵群对工蜂幼虫和工产蜂的雄蜂哺育一视同仁,调入幼虫脾也能得到正常饲喂,介王容易。2.工蜂产卵中期:雄蜂封盖子脾成片,调入幼虫脾除被用来改造王台的幼虫外,剩余幼虫会被清除,介王困难。3.工蜂产卵后期:雄蜂出房,雄蜂幼虫稀少,调入幼虫脾,除用来改造急造王台的幼虫外,对剩余幼虫继续清理,介王较易。  相似文献   

10.
本文就5种不同配比油菜花粉与黄豆粉蛋白质饲料对3和6日龄蜜蜂幼虫体重的影响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显示:饲喂不同配比油菜花粉与黄豆粉的混合饲料时,3日龄意大利蜂工蜂幼虫的体重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对于6日龄工蜂幼虫,饲喂1号饲料(100%油菜花粉)工蜂幼虫的体重与饲喂2号饲料(75%花粉+25%黄豆粉)的无显著差异(P0.05),但它们与饲喂3、4、5号饲料的相比差异显著(P0.05),而饲喂3、4、5号饲料的工蜂幼虫体重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1.
蜜蜂是一雌多雄交配的昆虫,蜜蜂亚家系的组成与其群内的社会分工息息相关。为了研究哺育工蜂巢房中小幼虫以及哺育王台中小幼虫的2种哺育工蜂是否存在遗传背景差异,以西方蜜蜂(Apis mellifera)为实验材料,随机从2群自然群中分别取95只哺育工蜂巢房中小幼虫的工蜂(NWBL)和哺育王台中小幼虫的工蜂(NWQL),并利用4对微卫星进行个体基因型分析。结果表明:发现2种哺育蜂在各亚家庭的分布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说明2种哺育蜂在各个亚家庭的分布与遗传背景无关。  相似文献   

12.
陈道泽 《蜜蜂杂志》2023,(12):68-69
<正>蜜蜂王国不同日龄的工蜂,其工作内容是不同的。刚羽化出房的幼蜂就成为“内勤蜂”,出房一日后的幼蜂开始担任饲喂工作,用蜂粮喂3日龄以上的大幼虫,出房的前3天的幼蜂为刚羽化过的蜜蜂巢房做清扫,6日龄幼蜂开始用自己分泌的王浆饲喂3日龄以下的小幼虫或者王台里的未来蜂王,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通过改变雄性卵与幼虫的孵化和哺育状态,观察工蜂对这些卵和幼虫的接受情况,探讨工蜂对卵和幼虫性别的识别能力。结果表明,工蜂对卵和大龄幼虫性别的识别能力较强,而对1-3日龄小幼虫的性别的识别能力较弱。  相似文献   

14.
正把计划育中蜂王的育王框放入意蜂群中正常程序培育意蜂王,2日龄时取出弃意王幼虫补入中蜂2日龄幼虫,又将中蜂王台放入意蜂群中吃意蜂王浆,让意蜂培养24小时后清除意蜂工蜂将育王框再放回中蜂群由中蜂工蜂继续哺育至封盖,然后破茧成王。  相似文献   

15.
本文只讨论虫蜂哺育比例产生间虫的原因,不讨论缺粉、长期低温、阴雨等情况下产生的间虫.《数控养蜂法》第三版132页上说:哺育蜂少幼虫多时,哺育蜂力图将幼虫全部喂活,将饲料分散喂给全部幼虫.虽然小虫都能得到饲料,但都营养不良.随着虫龄的增大,哺育蜂竭尽全力也不能满足全部幼虫对食物的最低需求.由于蜂王浆哺喂不足,一些幼虫在3~4日龄死亡,由于乳糜哺喂不足,一些幼虫在6日龄死亡,造成间虫.  相似文献   

16.
张发  高寿增 《蜜蜂杂志》2007,27(8):29-29
本文只讨论虫蜂哺育比例产生间虫的原因,不讨论缺粉、长期低温、阴雨等情况下产生的间虫.《数控养蜂法》第三版132页上说:哺育蜂少幼虫多时,哺育蜂力图将幼虫全部喂活,将饲料分散喂给全部幼虫.虽然小虫都能得到饲料,但都营养不良.随着虫龄的增大,哺育蜂竭尽全力也不能满足全部幼虫对食物的最低需求.由于蜂王浆哺喂不足,一些幼虫在3~4日龄死亡,由于乳糜哺喂不足,一些幼虫在6日龄死亡,造成间虫.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观察中华蜜蜂(Apisceranacerana)1~14日龄各龄工蜂进入王台哺育蜂王幼虫的次数和研究3~12日龄工蜂王浆腺的重量着手,对中蜂适龄泌浆蜂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显示:中蜂6~8日龄工蜂为适龄泌浆蜂。据此,我们认为:在中蜂生产蜂王浆期间应采取相应的饲养管理措施,培育和维持大量的6~8日龄工蜂,以提高蜂王浆的产量。  相似文献   

18.
蜂王幼虫的生长发育会受到遗传、生长环境、营养物质等因素的影响.工蜂直接饲喂蜂王浆是影响蜂王个体发育的重要因素之一.在蜂王幼虫期发育过程中,工蜂供给的食物是蜂王浆,观测发现:不同日龄的幼虫王台内的蜂王浆量变化不同.在幼虫期的0~60h,1日龄幼虫王台内的蜂王浆量比2日龄幼虫少;60~84h时,情况相反.  相似文献   

19.
<正>原地分蜂的不足:回蜂问题增加劳动强度,群势不均,总要调整几天,特别是大蜂场,往往造成工蜂误入蜂巢,引起不必要的伤亡。原地分蜂即使两箱蜂蜂数相当,但各龄蜂均衡难以把握,往往差别大。突然打乱蜂群分工,或出现吐浆蜂少,幼虫哺育不足;或封盖子太多,护子困难,保温不足;突然间造成各龄蜂分布不均,影响蜂群正常发展。  相似文献   

20.
正蜜蜂生物学中一个奇特的现象就是遗传物质相同的受精卵孵化后,在不同食物(蜂王浆和蜂粮)的饲喂下,会分别发育为蜂王或工蜂,这种奇妙的级型分化现象令人十分着迷。长期以来,吸引了众多科学家从营养、激素、基因转录产物、蛋白质组和DNA甲基化等水平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科学家们的研究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幼虫级型分化的分子机理,二是幼虫食物中起作用的成分。2008年,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的Kucharski等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