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6 毫秒
1.
葡萄二点叶蝉,又称葡萄二星叶蝉、葡萄小叶蝉、葡萄斑叶蝉、葡萄二点浮尘子,土名叭啦虫,是危害葡萄叶片的重要害虫,各葡萄产区普遍发生。与大田相比,庭院葡萄一般管理较为粗放,技术水平不高,葡萄二点叶蝉发生十分普遍,危害也很严重,应加强防治。  相似文献   

2.
1葡萄小叶蝉(又名二星叶蝉、葡萄斑叶蝉)1.1形态识别及为害特征成虫体长约3~4mm,淡黄色,头顶有2个明显的圆形斑点,小盾片前左右各有1个三角形黑斑纹。卵长圆形,稍弯曲,黄白色,约0.2mm。  相似文献   

3.
葡萄小叶蝉又名二星叶蝉、葡萄斑叶蝉,俗称小蠓虫。主要以成虫和若虫在葡萄叶片背面吸食葡萄营养液。在葡萄整个生长期均有发生,世代多、数量大、发生严重,常造成早期落叶。叶片被害初期呈点状失绿,叶面出现小白点,随着危害加重,各点相连成白斑,直至全叶苍白,提早脱落,花芽分化及果实、新梢成熟也受到影响,虫粪可污染叶片、果面。一般通风不良、间作物较多或管理粗放、杂草丛生的葡萄园受害较重。叶背茸毛较少的品种受害较重,反之则轻。  相似文献   

4.
1葡萄二星叶蝉葡萄二星叶蝉,又名二点浮尘子,主要以成虫、若虫聚集在叶背面刺吸汁液,使叶先出现淡绿的白色小斑,严重时全叶淡绿苍白,早期落叶,影响生长发育。除危害葡萄外,还危害梨、桃和山楂等。1.1发生规律此虫在我省一年发生3代,以成虫在葡萄园附近石缝、杂草和落叶下越冬。翌年春季葡萄发芽前,越冬幼虫先在桃、梨寄主嫩叶上吸食,葡萄展叶后又转到葡萄上危害。5月下旬出现一代若虫,6月份是第1代成虫发生期,8月中旬和9~10月份分别为2代和3代成虫盛发期,葡萄整个生长季节都受其危害。1.2防治方法①加强管理,秋冬季节,清除葡萄园的落叶和杂…  相似文献   

5.
葡萄小叶蝉识别及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葡萄小叶蝉又名二星叶蝉、葡萄斑叶蝉 ,俗称小蠓虫。主要以成虫和若虫在葡萄叶背面吸食葡萄营养液为害。在葡萄整个生长期中 ,世代多、数量大、发生严重 ,造成早期落叶。叶片被害初期呈点状失绿 ,叶面出现小白点 ,随着危害加重 ,各点相连成白斑 ,直至全叶苍白 ,早期落叶 ,花芽分化及果实、新梢成熟也受到影响 ,虫粪可污染叶片、果面。一般通风不良、间作物较多或管理粗放、杂草丛生的葡萄园危害较重。在品种上 ,叶背绒毛较少的品种危害较重 ,反之则轻。由于该害虫在叶背危害 ,再加虫体较小 ,活动量不大 ,早期较难发现 ,而且世代重叠 ,及至发…  相似文献   

6.
葡萄斑叶蝉属于同翅目叶蝉科.其别名有葡萄二星叶蝉、葡萄二点叶蝉、葡萄二点浮尘子。20世纪90年代中期,伽师县葡萄品种以马奶子、和田红、无核白等本地品种为主,外引少量巨峰葡萄。2000年以来引进木纳格、红提、黑提。随着葡萄栽培面积的不断扩大.葡萄斑叶蝉也随之侵入本县,自2003年开始有逐年加重趋势.其危害特点是以成虫或若虫在葡萄叶片上刺吸汁液.受害叶片先出现失绿小白点,后连成自斑,致使叶片苍白早期脱落。目前已发展成为葡萄害虫优势群体.给葡萄产业造成严重威胁。为此,2003~2005年,县农技中心植保站对葡萄斑叶蝉进行了系统调查。并掌握其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葡萄小叶蝉在新疆叶城县葡萄上大量发生危害,造成葡萄品质下降,产量低,同时还影响枝条成熟和花芽分化,使下一年产量降低。  相似文献   

8.
<正>危害葡萄的叶蝉有葡萄二黄斑叶蝉、葡萄斑叶蝉、棉叶蝉、小绿叶蝉、假眼小绿叶蝉、小字纹小绿叶蝉、蔷薇小叶蝉、桑斑叶蝉、血点斑叶蝉、桃一点斑叶蝉、黑胸斑叶蝉、白边大叶蝉、黑尾大叶蝉等十多种,均属同翅目叶蝉科。陕西关中地区以葡萄二黄斑叶蝉、葡萄斑叶蝉发生最为普遍,数量较大,危害较重。  相似文献   

9.
周玲 《食用菌》2014,(3):69-69
<正>蝉花异称蝉茸、虫花、胡蝉、蝉蛹草、金蝉花、冠蝉、蜩、唐蜩等。蝉花含半乳甘露聚糖等营养药用成分,其多糖有抗肿瘤作用。经动物实验证明,蝉花及其人工培养物有明显的镇痛、镇静及解热作用。蝉花还有提高免疫功能,能提高淋巴细胞繁殖速率,提高吞噬病源体的能力,长期服用蝉花可降低发病率。现代医学认为蝉花味甘,性寒。归肺、肝经。具  相似文献   

10.
从蝉的生物习性、形态特征、为害症状等方面进行阐述,提出了防治对策,为防治蝉为害柑桔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1.
蝉花的分离和培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蝉花又名蝉蛹草、蛹茸、虫花,是麦角菌科真菌大蝉草及其寄主山蝉若虫的干燥体。子座单生或2~3个成丛地从蝉蛹或山蝉(Cicaea flamctcDist)前端长出,棍棒状或鹿角状,高2.5~6.0厘米,中空,柄肉桂色。头部棒形,肉桂至茶褐色[1]。子囊壳长卵形,埋生于子座内,500~620×220~260(μm)。子囊圆柱形,200~740×5.6~7(μm),内含8枚线状条隔透明的子囊孢子。孢子易断为8~16×1~1.5(μm)的小段。分生孢子阶段(无性型)是蝉棒束孢,主要产于浙江、四川、云南等地[2],该菌菌丝在固体培养和发酵过程中产生甘露醇等物质。医学上认为,蝉花是一种与冬虫夏草相近的珍贵药材。有文献记载,蝉花性寒,味甘,具散风热、定惊、镇痉等功效。民间用其治小儿惊风、心悸、夜啼等症。如今,蝉花的医疗功效不断被医学界发现,逐渐成为人们心目中的稀世良药[3]。蝉花是一种具有动物与植物双重特征的奇妙生物[4],它对生长环境有着特殊的要求,而近几年由于对其生长环境的严重破坏以及虫体大量被人工捕获,使蝉花资源更为稀缺。因此,人工培育蝉花具有广阔的前景。1材料与方法1.1材料蝉花于2007年7月19日采集于浙江省丽水...  相似文献   

12.
以野生蝉花菌种为试材,采用液体培养法,研究了碳源、氮源、微量营养和pH对野生蝉花菌种生长的影响,以期为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人工栽培蝉花提供优质种源。结果表明:将野生蝉花菌株接种到液体培养基中,在19℃,转速120r·min-1恒温振荡摇床内培养,蝉花菌种的最适液体培养基组分为可溶性淀粉20g,奶粉10g,磷酸二氢钾0.5g,硫酸镁1g,维生素B1210片,水1 000mL,最适pH 5.0~6.0。  相似文献   

13.
药剂防治茶小绿叶蝉的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75%溴氰菊酯·吡虫啉水分散粒剂、25g/L溴氰菊酯乳油、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5%高效氯氰菊酯·吡虫啉乳油进行防治茶小绿叶蝉的药效试验,喷清水对照。结果表明,75%溴氰菊酯·吡虫啉水分散粒剂8000倍液和5%高效氯氰菊酯·吡虫啉乳油2000倍液防治茶小绿叶蝉的效果较好,施药21天后两种药剂的防效仍在90%以上。  相似文献   

14.
假眼小绿叶蝉(Empoasea Vitis Gothe),是茶树主要害虫之一,它的分布地区甚广。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多年来对茶小绿叶蝉生物防治的研究进展,包括假眼小绿叶蝉捕食性天敌、寄生蜂天敌、病原微生物、植物源杀虫剂及化学信息素等方面,指出了假眼小绿叶蝉的生物防治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今后生物防治的研究重点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周期蝉     
小宇 《花卉》2013,(4):41-41
北美生活着一种“周期蝉”,因为有着奇特的生命周期而得名——它们每隔13年或者17年才会成群地破土而出。最新一期《美国博物学家》杂志上的一项研究指出,“周期蝉”集体出现的年份,  相似文献   

16.
在简介蝉花历史文献记叙的基础上,着重阐明蝉花的药用功能及成分,其中包括它的免疫调节作用,镇静作用,抗疲劳作用,改善肾功能作用,降血糖作用,镇痛解热作用和抑制动脉粥样硬化作用。介绍蝉花菌丝体开发的液体发酵研究,安全评估试验和肾损伤保护模式评估中的4种实验方法及结果。  相似文献   

17.
刘炳仁 《花卉》2013,(12):41-42
知了猴(蝉)除了玩赏外,食用和药用价值高,市场需求大,养殖前景还被看好。知了猴为同翅目蝉科昆虫,是蝉的若虫(如图1)。知了猴在全国各地叫法不一,有的叫知了龟、嘟了龟、知了狗、蝉猴、爬蝉、爬蝉猴、接溜龟,还有的叫马虎、神仙、爬爬、接猴子、烧钱狗子。知了猴在全球有3000多种,在我国有200多种。知了猴为不完全变态昆虫。不完全变态昆虫在个体发育过程中,只经过卵、若虫和成虫等3个暑期的即为不完全变态昆虫。而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等4个时期的叫做完全变态昆虫。  相似文献   

18.
葡萄采收后,还容易出现霜霉病、黑痘病、褐斑病和蛀食枝蔓的害虫、叶蝉等危害;如果不防治或防治不力,不但引起早期落叶,影响当年树体的生长、越冬,还对第2年的葡萄生长有严重影响。并会导致病虫害的越冬基数大,给第2年的病虫害防治增加困难和增加成本。所以,果实采收后,应及时采取措施,防治、控制病虫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周玲 《食用菌》2014,(4):38-38
<正>1蝉花章鱼汤原料:蝉花70 g,章鱼250 g,葱白节30 g,生姜片6 g,鲜汤、川盐、鸡精各适量。制作:蝉花洗净,入锅,加鲜汤烧沸后,将章鱼洗净,砍成块,也入锅,并加葱白节、生姜片、川盐,煮至汤味浓郁,起锅放鸡精即成。主要功效:明目去热、疏散风热、益气养血。2蝉花酸汤白鱼蝉花85 g,泡酸萝卜片50 g,泡野山椒25 g,胡椒粉1 g,净白鱼1尾约重400 g,生姜片8 g,料酒50 g,  相似文献   

20.
1 葡萄斑叶蝉 葡萄斑叶蝉 ,又名葡萄二星叶蝉、葡萄二星浮尘子、葡萄小叶蝉等 ,主要以成虫、若虫聚集在叶背面刺吸汁液 ,使叶先出现淡绿的白色小斑 ,严重时全叶淡绿苍白 ,早期落叶 ,影响生长发育。除危害葡萄外 ,还危害梨、桃和山楂等。1 1 发生规律 此虫在我省一年发生 3代 ,以成虫在葡萄园附近石缝、杂草和落叶下越冬。翌年春季葡萄发芽前 ,越冬幼虫先在桃、梨寄主嫩叶上吸食 ,葡萄展叶后又转到葡萄上危害。5月下旬出现第一代若虫 ,6月间是第一代成虫发生期 ,8月中旬和 9~ 1 0月间分别为二代和三代成虫盛发期 ,葡萄整个生长季节都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