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吴起县退耕农户生活状况调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土地升值,土地开发市场很被看好,由此引发了形形色色的土地纠纷和土地犯罪案件,严重影响了我国经济健康、有序的发展.笔者从现阶段我国土地违法犯罪案件的特征着手,通过对现行刑法保护土地资源现状的分析,指出了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了防范土地犯罪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2.
吴起县退耕后农户生产经营与粮食供需状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运用吴起县农户农业生产经营状况调查资料,对退耕还林(草)后不同收入类型农户的土地利用结构及其变化,产业结构及经济效益以及2007年农户的粮食供需及输入输出情况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目前吴起县农户最主要的土地利用方式是林草地和耕地,收入的主要来源是工副业和退耕补贴,各类型农户的产业结构差异显著,高收入户工副业比重达81.8%,低收入户工副业和种植业比重相近,但其收入来源中退耕补贴比例占46%,存在一定依赖性.各类型农户农业效益差异与自然条件和劳动力素质有关.吴起县农户粮食基本能够自给,输入率和输出率相当,不存在粮食安全问题.提出吴起县应合理调整农业结构、加大对农业技术的推广和基本农田及相关配套措施建设等建议.  相似文献   

3.
依据耦合协调度判定标准,结合相关理论研究,分析了安塞县商品型生态农业3个阶段与农业生态-经济系统和产业-资源子系统耦合协调度值的对应关系。结果表明,随着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安塞县商品型生态农业建设成效显著,系统综合发展指数由1999年的0.275 2增长到2010年的0.719 5;农业生态-经济和产业-资源系统的耦合协调度经历了先下降(1999-2001年)后增长(2002-2010年)的发展过程,但是,农业产业-资源子系统的耦合协调关系明显滞后于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相应地,安塞县商品型生态农业建设先后经历了第Ⅰ阶段的生态系统结构建造时期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时期,并于2010年开始向第Ⅱ阶段(完善农业系统循环阶段)过渡。生态系统的改善和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快速增长,但是,相关产业的发展并未合理有效地利用农业生态资源。因此,应合理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完善系统链网结构,改变农业产业与资源的局部相悖态势,促进商品型生态农业系统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4.
吴起县是我国退耕还林草政策推行重点县,退耕比例高达38.3%.如何在保证粮食产量安全的前提下继续推行退耕还林草政策是人们广泛关注的焦点.根据1999-2005年吴起县统计年鉴资料,分析了退耕还林草对当地粮食产量和粮食需求量关系影响,认为可以继续推行退耕还林草工程.假定未来几年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运用灰色理论的GM(1,1)预测模型,建立了粮食总产、人口、粮食单产和人均粮食消费的预测模型.利用这些预测模型预测了2008-2012年的各年适宜的退耕还林面积,旨在为吴起县实施退耕还林草工程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针对学术界就退耕还林工程对农村经济影响的不同看法,根据河北省涞水县1997—2010年统计年鉴数据和实地调研,分析退耕工程对农村经济的影响。[方法]用灰色关联模型对农村经济进行关联分析。[结果]在退耕还林工程影响下,涞水县土地利用结构发生转变,产业结构、农业结构得以改善,农民收入增加;第三产业、大农业中的林业与农村经济的关联度较高,其分值分别为0.75和0.66,但种植业、牧渔业等第一产业对农户增收影响较少。[结论]今后需进一步升级农村产业结构和农业内部结构,优化农村劳动力从业结构,推进贫困地区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为了定量评价退耕还林还草前后蒲河流域土壤侵蚀变化特征及降水和植被对土壤侵蚀的影响,运用修正后的通用土壤流失方程(RUSLE模型)探讨1990—2019年流域土壤侵蚀变化,结合LMDI模型评估了1990—2000年、2000—2010年、2010—2019年3个时间段植被和降水对流域土壤侵蚀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30年来,流域侵蚀强度以微度和轻度侵蚀为主,而中度及以上等级的土壤侵蚀面积有逐渐减小的趋势;流域侵蚀情况总体持续向好,植被覆盖度与降雨侵蚀力相互作用驱动了研究区土壤侵蚀的动态发展;2000年以前,降水是影响土壤侵蚀变化的主导因素,随着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实施,植被作用逐渐凸显。蒲河流域的退耕还林还草成效显著,是流域侵蚀防治的有效措施,应在侵蚀较强的流域中上游地区继续加强植被恢复措施。  相似文献   

7.
农户是退耕还林(草)的主体,他们的经济行为和认知响应对退耕还林(草)工程的实施具有重要的作用.基于参与性农村评估调查( participatory rural appraisal,PRA)方法,对米脂县退耕区8个行政村的325户退耕农户的退耕认知、退耕后家庭收入结构进行调查研究.研究表明,虽然农户对退耕还林工程持支持态度,但是巩固退耕还林(草)成果,保证退耕还林(草)工程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户收入.为此,需要协调好3个方面的关系:(1)劳务输出与退耕区的发展;(2)退耕区与农业产业发展;(3)农业补贴与农户增收.  相似文献   

8.
贵州省退耕还林绩效与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0-2006年贵州省共完成退耕还林工程造林面积124.8万hm^2,使全省7%以上的国土得到造林绿化。森林覆盖率由2000年的30.9%提高到2006年的39.93%,使贵州水土流失加剧的趋势得到有效控制,生物多样性得到提高。研究表明: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不是影响区域耕地安全的主要因素,不会影响全省粮食生产。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促进了农民增收,退耕农户收入结构得到初步调整,农村劳动力转移加快,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得到初步发展。退耕还林促进了农户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同时,针对全省还有56.2%的陡坡耕地需要实施退耕还林以及退耕还林工程实施中的重大问题,提出了加强新造成林地抚育管理,确保退耕还林的基本目标实现;加强促进劳动力有效转移,进一步控制人口增长、有效化解人地关系矛盾突出的问题,进一步完善退耕还林补助政策,解决好退耕农户粮食问题;加强体制、机制创新,做好退耕还林“五个结合”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针对学术界就退耕还林(草)工程对农村经济发展影响的不同看法,作者试图根据吴起县1997-2008年统计年鉴数据和农户实地调研数据,运用灰色关联分析等方法,探讨退耕还林(草)工程对吴起县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及今后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结果表明:退耕还林(草)工程的实施,改变了吴起县农用地利用结构和农村劳动力就业结构,促进了农民人均年收入的增加,改善了农村产业结构和农业内部结构,但其产业结构和农业内部结构仍需要优化升级,即加强工业、商饮业与运输业的发展,提高种植业的生产效率,深化林草业与牧业链网结构的构建,推进吴起县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黄土高原退耕还林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对策建议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基于西北地区水土流失和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重,为了再造一个山川秀美的西北地区,1999年我国实施了浩大的退耕还林工程。文章分析了黄土高原自新石器时代以来气候变迁和农耕文明前后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造成气候和植被带的南移以及农业和畜牧业发展带来的破坏,指出退耕还林工程实施以来对植被恢复、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区域气候改善都起到了显著的成效,但仍存在水资源需求增加,承载力不足、耕地面积减少,短期内粮食产量下降、政策可持续性等问题,提出因地制宜,选择合适树种,利用节水措施以缓解水资源问题,基于生态、经济、社会价值最大化进一步优化土地配置,从工程后续的管理和维护上入手,提供合理的经济补偿,巩固已有的成果等建议,为以后更好推进退耕还林工程实施起到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