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豫北浅山丘陵、平原地区主栽树种泡桐以兰考桐为主。兰考桐丛枝病严重,生长不良。经试验筛选出抗丛枝病、生长快的泡桐杂种及诱变种激光1号、6号、68号和97号,已推广种植农桐间作及农田林网20多万亩,约100多万株。5年生林分平均高7.5米,胸径15厘米,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2.
兰考县地处豫东平原,是焦裕禄精神的发源地,是历史上有名的风沙县。多年来,为改变兰考贫困落后面貌和恶劣的自然条件,历届县委、政府大力实施“林业立县”战略。始终抓住林业生产不放松,形成了完善的生态防护体系和发达的产业服务体系。全县现有农桐间作52万亩,农田林网29.4万亩,经济林30万亩,活立木蓄积量88.2万立方米,林木覆盖率20.4%,桐木加工企业186家。1986年春实现了平原绿化迭标,跨入全国平原绿化先进县的行列。  相似文献   

3.
我国自50年代始,首先在河南省黄泛平原地区进行农桐间作,继而在山东省西南,安徽省淮北、江苏省徐淮地区和河北省南部等平原地区逐步推广。近几年来发展较为迅速。据统计,全国农桐间作面积已达4600万亩,其中河南2578万亩,山东1295万亩,河北325万亩,安徽209万亩,陕西120万亩,江苏近50万亩。这种农桐间作是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与风、沙、水、旱等自然灾害斗争的  相似文献   

4.
1984年郑官越任了新郑县的“林业官”,就这几年时间,新郑县的农桐林网由30万亩发展到65万亩,农桐间作由10万亩发展到25万亩,森林覆盖率由20%提高到28.26%。1987—1988两年仅大枣一项年收入就是2250万元。但是他的愿望不仅仅是这些,他说  相似文献   

5.
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我县人民怀着“愚公移山,改造中国”的雄心壮志,敢想敢干,勇于实践,大搞了农桐间作。特别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来,广大干群彻底批判了刘少奇、林彪的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提高了阶级斗争、路线斗争和继续革命的觉悟,进一步落实了毛主席“绿化祖国”、“实行大地园林化”的伟大指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搞了群众性植树造林,使农桐间作得到了迅速发展。目前为止,全县已农桐间作62万亩,占适宜面积的76%。搞农桐间作已成了广大干群的自觉行动,所有大队都搞了农桐间作,有75  相似文献   

6.
农桐间作是平原绿化的重要内容之一。从1971年以来,德州地区农桐间作不断发展,到“六五”期末已达105万亩。关于农桐间作的效益,特别是对小麦增产效益问题,国内已有不少研究。笔者为了摸清泡桐对棉花产量的影响,探讨合理的桐棉配置结构,于1982年进行了桐棉间作光照条件的测定分析,现将测定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今年五月下旬,在开封县采访的时候,林业局长范鹤群告诉记者说,1985年9月,经林业部检查验收,全县120万亩耕地中,实现农田林网643000亩,农桐间作251000亩沙荒造林10万亩,总共植树2770万棵,林木复盖率达到10.5%,人均木材蓄积量0.6平方米,被林业部命名为平原绿化的先进县。  相似文献   

8.
泡桐属于玄参科泡桐属,是我国最速生的优质用材落叶阔叶树种之一。它具有生长快、分布广、适应性强、材质好、用途广的优点。 在河南一带,农桐间作6年生兰考桐;胸径48公分,年生长量为8公分,河南省睢县梁庄11年生兰考桐胸径66,材积2.04立方米,在山东一带农桐间作8年生泡桐树高13.7米,胸径46公分,材积近半立方米,在我国南方4年生白花泡桐胸径35公分,年平均生长量为8.8公分。泡桐适合农桐间作,大力发展泡桐是迅速解决农村四料(木料、肥料、饲料、燃料)来源的捷径。中国林科院林研所,对泡桐叶、花、花蕾进行了分析,(见表1)。泡桐的叶、  相似文献   

9.
商丘县地处豫东平原,有10.07万公顷耕地,目前已建成农田林网3.7万公顷,农桐、农条、农果间作6.4万公顷,另有国营成片林666.7公顷,拥有各种树木2600多万株。活立木蓄积量125万立方米,其中泡桐占总蓄积量的55%以上。年林木生长量22万立方米,林木覆盖率达18%以上,85%以上的村庄林木覆盖率达35%以上。全县10.07万公顷耕地,95%已实现了农桐、农条、农果间作和农田  相似文献   

10.
泡桐是菏泽地区的主要造林树种。目前全区农桐间作面积44.47hm~2,占宜间作面积的67.6%;“四旁”种植泡桐2583万株,占“四旁”总株数的22.21%,蓄积量达到152.64万m~3,居各树种第3位。全区泡桐树中兰考泡桐占多数,选育和推广生长快、材质好、干形优良、丛枝病发病率低的泡桐优良品种,已成为菏泽地区林业生产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1979  相似文献   

11.
<正> 我县位于河北省的最南部,年平均气温12.9℃,最低气温-15.3℃,最高气温39℃,年降雨量600多毫米,多集中在七、八、九三个月,属干燥季风性大陆气候。几年来我县搞了农桐间作七万余亩,幼树定植后,翌春普遍出现枯枝、枯干和死亡现象,造成大面积缺株断行和生长不良。为搞清兰考桐幼树枯枝、枯干的原因,对郝王村、落村、杜城营三个大队三千多亩农田内的兰考桐,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进行了调查,其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2.
<正> 扶沟县实行农桐间作开始于1965年,主要间作类型有以农为主间作型(南北行,株距5—6m,行距30—50m,主要品种兰考泡桐)农桐并重闻作型(南北行,株距5—6m,行距15—25m,主要品种豫杂一号)和以桐为主间作型(南北行,株距4—5m,行距8—10m,主要品种豫杂一号或豫林一号)。到  相似文献   

13.
农桐间作是我省平原林业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在改善生态环境和保护农业稳产高产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我省农桐间作经验和发展成绩曾受到国内外有关专家高度评价。但近年来,有一部分人忽视它的意义,在部分地区出现了毁桐现象。农桐间作是否影响农作物产量? 我国著名泡桐专家、河南农业大学教授蒋建平通过对我省农桐间作林发展历史的回顾和国内外农用林业发展形势的分析,认为“不能因为部分地区过密,就简单地否定农桐间作形式,这也是没有科学根据”,“农桐间作经营形式,不仅要充分肯定,还得认真解决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更要从理论高度进行深入研究”这不仅从理论上、发展实践中阐明了农桐间作不会影响农作物产量,而且为农桐间作的深入发展提出了新的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14.
兰考泡桐人工接干修枝管理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兰考泡桐在河南、山东、山西、河北、安徽、江苏、浙江、四川、陕西等省有着大面积的发展,农桐间作、四旁植树、成片的人工林比比皆是,不但解决了一部分用材问题,而且能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农作物丰产。但是,在这一地区,栽植泡桐普遍缺乏科学管理,严重影响着木材生长量和木材质量的提高,造成很大损失。所以研究兰考泡桐经营管理技术,是一个现实而重要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大袋蛾(Cryptothelea voriegata Snellen)在菏泽地区危害泡桐逐年严重,1984年仅农桐间作受灾面积即达100多万亩。加上数万亩丰产林和四旁所植泡桐计有600多万株。泡桐受害而影响材积生长损失价值可达3600万元。为了迅速控制该虫蔓延危害,急需探索简便易行的防治办法。我们于1983—1984年采用几种内吸剂做了干基打孔注药防治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农桐间作光和作物产量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该项研究应用常规方法探讨了农桐间作光分布和农作物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光照条件是农桐间作影响农作物产量的主要因子;在一定的范围内,间作地光照强度越大农作物产量越高,5×40米农桐间作地,距树行15米处,光照条件和作物产量均与对照区农田接近;相对光强0.6和0.9分别是间作区小麦、玉米增减产的临界值。  相似文献   

17.
泡桐低干树接干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泡桐是四旁绿化和农桐间作的优良树种。几年来,石家庄地区共发展桐粮间作170万亩,510万株,其中树高3.5米以下的约80万亩,240万株。这些低干幼树在自然生长条件下很难长起主干,不仅影响材质和出材量,也影响对农作物的光照。去年由于低温,我省南部地区有大量泡桐上部枝干被冻死而干枯。如何使低干变高干,是当前一个急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几年来,在赵县、正定、栾城等地进行人工接干摸索出了一些成功经验。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一九九一年是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十周年。十年来,在全国人大《关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决议》精神鼓舞下,濮阳市人民绿化意识不断增强,义务植树运动高潮迭起,1988年,全市五县一区平原绿化全部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由原来的平原绿化落后市,一跃成为全省平原绿化第四个“达标”市,被国家林业部授予“全国平原绿化先进单位”称号。林木覆被率由1986年的8%提高到目前的13.5%。截止目前,全市共完成农田林网、农桐间作341万亩,四旁植树5860万株,大面积造林17万亩。城市绿  相似文献   

19.
<正> 兰考泡桐是我省主要速生用材树种泡桐的主栽品种。它不仅生长快、适应性强,而且落叶早、发芽晚、树冠稀、透光度大,是农桐间作中的理想泡桐品种。由于长期无性繁殖,虽然在总体上表现出生长衰退、丛枝病严重,但其个体间在生长速度、干形、  相似文献   

20.
农桐间作对小麦产量效应的评价方法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桐间作对小麦产量的影响,国内曾作过较为广泛的研究报道,确认农桐间作对小麦有明显的增产作用,其增产的幅度为0.8—38.8%。这样宽的增产幅度引起了我们的思考:除了客观条件诸如桐行走向、栽植密度、树龄、土壤肥力、管理水平及气象条件等的影响外,在主观评价方面,测算方法的不同和对照点选择上的差异,也必然在某种程度上给调查结果带来偏差和误差、影响农桐间作小麦产量效应的正确评价。 目前江苏农桐间作一般是按50×6米规格种植。若在间作地内人为地确定对照点是不科学的;若在间作地外选择一块不受泡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