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学生可雇佣性和创新能力培养是高等教育关注的重点,也是当前理论研究的热点。大学生可雇佣性和创新能力培养具有内部相通性,以就业实现为指向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既是对高等教育的现实要求,也符合国家培养创新人才的战略定位。在充分解读可雇佣性和创新能力的内涵与结构的基础上构建了基于可雇佣性的大学生创新能力要素模型,并重点从高校和大晕生自身两个层面探讨提升大学生创新能力的路径和策略。  相似文献   

2.
提高在校生的可雇佣性是大学课程教学的重要目标。本文将可雇佣性学习动机划分为学习能力、沟通能力和管理技能三个维度,运用468份来自在校大学生的有效问卷,实证研究发现:不同生源地的大学生,学习能力具有显著差异;不同生源地的大学生,沟通能力没有显著性差异;不同生源地的大学生,管理技能无显著差异。此结果可以为我国高校英语教学和课程设置改革提供一条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通过德尔菲法构建大学生可雇佣能力衡量指标体系,并以此为基础设计利克特五点量表对江苏省20所高校的大学生进行实际调查,通过因子分析法将大学生可雇佣能力划分为沟通交往型能力、学习创新型能力和受挫适应型能力三个主要衡量维度,并进行了家庭背景和人力资本与可雇佣能力的皮尔逊相关分析和一元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家庭经济背景不同、父母亲职业阶层不同以及人力资本存量不同的大学生可雇佣能力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显著性差异。整体来看,男性和女性大学生在沟通交往和受挫适应型可雇佣能力方面并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4.
面对严峻的大学生就业形势,要充分认识到社会和行业对于复合型、能力型人才的现实需求,要注重对当代大学生的就业能力的培育和开发,针对当前大学生就业能力不足、难以胜任工作岗位的问题,进行深入的探索和研究,要采用多样化的大学生就业能力培育措施和开发路径,以较好地提升当代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实现学生的就业理想,充分体现出当代大学生的自身价值,更好地满足社会的需求。  相似文献   

5.
基于广东、江西、安徽等省460个大学生问卷调查数据,采用因子分析法对大学生就业能力进行维度构念,并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实证研究大学生就业能力对其就业的影响。结果显示,大学生就业能力由人际交往能力(合作能力和感染力)、学习能力、应聘能力和工作技能构成。且大学生就业能力正向促进其就业。应帮助大学生做好人格特质塑造与培养,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找准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着力点,推进其就业。  相似文献   

6.
高校毕业生就业难是目前大学生、高校和政府部门共同面临的社会难题。如何培养与开发大学生的就业能力,使其能够适应新时期的就业市场,是解决这一难题的关键。因此,本文在分析新时期高校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与开发现状的基础上,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增强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大学生能否顺利就业与其就业能力密切相关。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重要途径是进行课程教学改革,以《员工培训与开发》课程为例,探讨该课程教学改革实践和取得的效果,以有针对性地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领导力是学生未来职业发展的强大助推力.面对未来职业发展,许多高校毕业生陷入了职业价值观偏差、可雇佣性偏低、职业发展能力偏弱的现实窘境.基于未来职业发展,大学生领导力开发与培养,是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不可缺失的教育环节.大学生领导力开发与培养是一个连续的、系统的教育过程,旨在发展大学生自我塑造能力、提升大学生团队领导能力、培育大学生引领变革能力,从而提升大学生未来职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大学生领导力开发与培养的主要路径是:成立专门教育机构;设置专门课程系统讲授;组织课外实践活动训练;打造多元化的导师队伍;创造民主、平等、法治的文化氛围等.  相似文献   

9.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7):242-243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难成为普遍现象,而农科专业大学生就业更难。从社会环境、高校方面、大学生自身三个方面分析了农科专业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并从政府、高校、用人单位、大学生个人四个维度,提出具体的能够促进农科专业大学生就业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本文借助23所高校440份调查问卷数据,运用KSF分析模型对影响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相关要素进行关键性评估,探讨社会兼职对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影响。研究表明,大学生有积极的兼职态度和动机,但所选择的兼职岗位专业相关性和技术能力较低,兼职就业促进效应不显著。与雇主的互动机制、职业指导、人际沟通与合作、社会实践和专业能力是影响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关键成功因素。通过高校、用人单位和大学生自身的三方努力,改变大学生兼职观念,建立兼职就业长效机制,探索大学生兼职就业新模式,增强大学生就业能力,是应对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就业问题已是全社会关注的民生问题,相比男生而言,女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遭遇到更多的不公平,女大学生已成为就业大军中的特殊群体。本文以山东农业大学为例,对农业院校女大学生就业现状做出客观分析,从个人、学校、政府和社会四个方面提出对策性建议,旨在引发社会对农业院校女大学生就业的思索和关注。  相似文献   

12.
针对大学生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普遍存在的实践领域窄、实践能力不强和对实践本身认识浅显等问题,对大学毕业生就业现状进行调查,实施大学生“六个一”社会实践活动,从分析就业能力视角出发,培养就业过程中的全程性就业意识、建立就业能力指标体系、依托企业和行业形成就业互补极,通过实施“六个一”社会实践活动,逆向探索从企业和市场的需求出发的大学生社会实践就业能力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面对着就业的巨大压力,产生了就业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焦虑、自卑、自负,依赖等就业心理问题.分析产生这些就业心理问题的原因,主要来源于社会、学校、家庭和个人等因素.解决大学生的就业心理问题主要采取加强就业市场的法制建设,为大学生营造平等的就业机会;高校以就业市场为导向,深化教育改革,合理调整和设置学科专业;构筑心理保健体系,做好毕业生的心理保健;加强大学生就业培训、指导和服务工作;营造家庭和谐的气氛,培养自主能力;提高大学生的个人素质,增强就业能力等对策.  相似文献   

14.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18):194-196
在广泛阅读文献及焦点访谈的基础上,分析得出高职酒店管理学生就业能力的构成要素,并通过因子分析形成六个维度,分别命名为个人能力、职业能力、社会适应能力、求职能力、就业意识和知识能力。最后建议从知识积累、个人修养和社会实践的三个角度来提高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就业能力。  相似文献   

15.
周建华  张丽芳 《世界农业》2020,(4):112-119,143
为探讨自我雇佣是否更能促进农民工融入城市,本文以2013年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为依据,以自我雇佣为城市融合核心解释变量,基于经济融合、城市定居意愿、社会融合3个维度进行考量分析。发现农民工融入城市的类型和能力差异较大,自我雇佣是一种可能实现的、向上流动的就业方式,更有利于农民工融入城市。  相似文献   

16.
采用结构方程模型,从国家和政策、社会和学校、基层和单位、家庭和个人4个方面分析新冠疫情冲击下农科大学生基层就业意向的影响因素.结果发现,国家和政策因素对农科大学生基层就业有显著影响,基层和单位因素对农科大学生基层就业有较大的阻碍作用,家庭和个人因素与农科大学生基层就业意向呈显著正相关,社会和学校的引导机制和作用有待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7.
就业是民生之本,解决好就业与再就业是我国当前和今后时期面临的艰巨任务.当前,中国高校不断扩招,大学生的数量急剧增加,大学生就业问题也日益凸显,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已成为社会热点之一,从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到学生本人乃至社会都在关心当代大学生就业问题,现从国家、学校、社会与个人等几个方面综合分析当今大学生就业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并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18.
自高校大规模扩招以来,大学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农业院校女大学生的就业形势更为严峻。深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个人因素限制、学校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脱节、用人单位对农业院校女大学生的性别、婚孕、校别歧视以及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制约。为提升农业院校女大学生的就业能力,个人应注重自身综合素质能力的提升;农业院校应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专业和教学内容,培养专业实用型人才;用人单位应树立正确的用人观;政府应完善女大学生的就业保障制度,降低企业的用人成本,提高女大学生的就业率。同时还应加大对农村经济文化发展的扶持力度,为大学生到农村就业提供良好的环境。  相似文献   

19.
通过加强大学生社会实践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从而增强大学生就业竞争力。高校鼓励和推动大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有针对性地培养对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利,增强适应社会、服务社会的能力,进一步明确就业方向,提升就业能力,提高就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20.
对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关键因素:个人综合素质和就业心理问题进行分析,论述以二三课堂素质教育为抓手,不断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就业能力,从而促进大学生就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