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植物学与生物学2个方面阐述了香榧的特征特性,并从采种及种子处理、播种、培育壮苗、嫁接、造林地选择及整地、造林、林间管理等方面提出了香榧育苗造林技术,以期为香榧的造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香榧林下栽培技术试验结果表明,林下栽培香榧的最佳林分郁闭度为0.4;与迹地香榧造林相比,林下栽培香榧的成活率、新稍生长量均高11.3个百分点、3.80 cm,且造林成本降低2 850元/hm2。  相似文献   

3.
针对香榧发展慢、造林成活率低的实际问题,结合对其生长习性的观察,在分析以往造林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的基础上,进行技术集成并开展有针对性的造林试验.从中发现合理选择香榧苗木类型、起苗和造林时做好苗木保护措施、苗期遮阴、苗木浅栽并加强幼林管理是提高其造林成活率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香榧的生物特征,从造林地的选择、香榧苗的管理及栽培、抚育管理、抗旱保苗、病虫害防治及树形象管理等方面探讨了香榧的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5.
香榧生长习性及提高造林成活率的关键技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针对香榧发展慢、造林成活率低的实际问题,结合对其生长习性的观察,在分析以往造林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的基础上,进行技术集成并开展有针对性的造林试验,从中发现合理选择香榧苗木类型、起苗和造林时做好苗木保护措施、苗期遮荫、苗木浅栽并加强幼林管理是提高其造林成活率的关键技术.通过生产实践推广,造林成活率由过去不到40%提高到现在的85%以上.  相似文献   

6.
浙江香榧生产历史、现状与发展   总被引:27,自引:9,他引:27  
综述了香榧的种类与分布及浙江省香榧的栽培历史与产量,着重分析了浙江省香榧繁殖技术落后,繁殖系数低,造林成活率低,幼苗生长慢,投产迟,授粉树缺乏,管理粗放,质量下降,加工技术不规范等在生产栽培技术、现有林的抚育管理及产品加工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途径:改进嫁接方法,提高接穗利用率,增加繁殖系数;提倡容器育苗以提高造林成活率,扩大栽培;进一步开展香榧良种选育;推广水肥管理,采用人工辅助授粉及病虫害防治;改善加工工艺等.表1参10  相似文献   

7.
香榧容器育苗技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从圃地选择与整理、基质配制及装袋、催芽播种、日常管理、嫁接、出圃等方面介绍了香榧容器育苗技术,以期指导香榧的繁育,提高其造林成活率。  相似文献   

8.
香榧是一种比较珍稀的干果,属于我国的特产。这种干果的营养非常丰富,并且也非常可口,深受大家的喜爱。但是香榧的价格却比较高,主要是因为它是小面积种植,并且栽培起来也比较复杂,产量也比较低。相关数据显示,香榧的成活率非常低,甚至有的时候超不过30%。因此研究香榧的高产栽培技术这一课题是非常有意义的。本文针对香榧的高产栽培技术这一课题,介绍了香榧种苗繁育技术,对香榧造林技术进行了探讨,希望能够给研究香榧高产栽培技术的人员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袁卫晶 《新农村》2004,(8):14-14
在香榧生产中,栽植成活率和存活率低是长期以来香榧无法实现大规模发展的根本原因。“一年青,二年黄,三年见闫王”,造林的困难,已经成为香榧产业发展的瓶颈。2003年夏季,浙江经历了历史上罕见的高温干旱天气,从6月30日开始,最高温度连续超过35℃的天数持续了40多天,这使性喜温凉、湿润的耐荫树种香榧受害惨重。诸暨斯宅八石畈新栽的一年生香榧苗,保留下来的不足十分之一。嵊州谷来镇有人估计,即使二三年前栽的香榧苗,也有一半左右枯死,干旱使当地新栽香榧损失150万株以上。然而同样情况下,浙江东阳森太农林果开发有限公司营造的1500亩香榧幼林成活率达95%。其中,三单乡前田村,不仅成活率高达95%以上,而且苗木长势旺,平均春梢长度超过10厘米,最长的达到16厘米,而且全株嫩绿喜人。  相似文献   

10.
香榧     
香榧是我国特有的珍稀经济树种,浙江省诸暨市的“枫桥香榧”驰名中外。近年来,由于解决了授粉不良和过度落果两大难题,香榧产量逐年提高,经济效益也显著增长,诸暨市香榧产区人均香榧收入超过万元。香榧树形奇特,四季常绿,树体优美,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是优良的风景树种,已被大量应用于高档景观设计。1.香榧适宜栽种在通风向阳的平缓坡地及土壤深厚、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沙质土壤上。2.香榧雌雄异株,栽时应适当搭配。3.香榧根系多为肉质根,极易折断和失水。使用容器苗,具有提高成活率、提高苗木质量、延长造林时间等优点。4.挖大穴定植,穴…  相似文献   

11.
选择4种不同生态栽培模式,从保存率、梢生长、挂果量和造林成本等方面,对香榧幼龄期生长影响进行分析,筛选香榧生态栽培最佳模式。试验结果表明,4种栽培模式中保存率,3种乔木树种套种香榧均达到90%以上,山核桃与硬阔树之间显著性差异(P<0.05),与杉木、茶叶呈极显著性差异(P<0.01),茶叶林下香榧保存率87.84%;梢生长量以山核桃林下套种香榧最优,5 a平均生长量为20.68 cm,其中山核桃>硬阔>杉木>茶叶>迹地(CK);各处理间结果量差异极显著,其中山核桃>硬阔>杉木>茶叶>迹地(CK),山核桃林下,香榧1 a青果量最多;从造林成本来看,山核桃在林地清理、夏季遮阴和苗木补植等费用远远低于其他模式,与对照相比费用减少32.75%,其中山核桃<硬阔<杉木<茶叶<迹地(CK)。4种不同生态栽培模式下,山核桃林下套种香榧,具有保存率高、生长快、挂果早、成本低等特点,是践行“一亩山万元钱”的最佳模式。  相似文献   

12.
香榧是一种分布范围小、保有数量少的珍贵稀有果树,黟县是我国为数不多的几个香榧主产地之一。本文阐述了黟县香榧产业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黟县香榧发展的若干建议,以期为推动当地香榧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为促进香榧在旌德县的快速发展,分析了旌德县香榧产业发展的现状、必要性、可行性及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香榧产业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4.
杭州市香榧生产的发展前景与对策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香榧Torreya grandis‘Merrillii’是榧树Torreya grandis中的优良品种,是中国特产的珍稀干果树种,不但栽培价值高,而且生态景观效益好。为探讨香榧在浙江省杭州市的发展前景,对杭州市香榧栽培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从杭州市野生榧树资源丰富,在建德、临安已有成功的香榧引种经验,群众有发展香榧的积极性等方面看,在杭州市发展香榧生产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针对香榧发展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提出了搞好发展规划,抓好种苗培育,因地制宜地采用多种经营模式,增加投入和搞好服务等4条对策,旨在为杭州市香榧生产的快速健康发展提供参考。表1参10  相似文献   

15.
宁国香榧的发展前景与丰产改造栽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新峰 《现代农业科技》2010,(4):175-176,178
分析了宁国香榧的发展前景,阐述了低产林改造与丰产栽培技术,并对宁国香榧的发展提出建议,以期促进宁国香榧产业向规模化、规范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6.
香榧是一种珍贵的稀有果树,分布范围小、保有数量少。黟县是我国为数不多的几个香榧主产地之一,安徽省香榧生产历史最悠久、品种资源最丰富、产品知名度最高的香榧产地。本文调研阐述了黟县香榧产业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黟县香榧发展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7.
吕玉兰 《安徽农业科学》2014,(20):6898-6899
香榧为我国特有的珍稀经济林树种,不但栽培价值高,而且生态景观效益好。黄山区是安徽省香榧的主要资源分布区,现有香榧667 hm2,年产干果9 t,产值100多万元。该研究通过介绍黄山区香榧产业发展的现状,分析了香榧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与对策。  相似文献   

18.
香榧是我国珍稀二级保护树种,营养价值高,种植经济效益好。结合歙县近年来香榧发展情况,介绍了香榧的价值、发展前景及优势等,总结了其丰产生态栽培技术,以期为香榧在歙县的推广种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气象条件对诸暨香榧生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永忠  娄伟平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5):6340-6341
根据香榧的生长特性和对气候条件的要求,结合诸暨气候特征,分析了影响诸暨香榧生产的主要气象因子,并提出了发展香榧生产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浙江省香榧产业规模每年保持着快速的增长势头,香榧产业的市场规模在不断扩大,香榧产业的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生态价值日益显现。基于此,文章对香榧高效繁育和抚育管理技术进行研究,以期为优化浙江省香榧产业结构,提升浙江省香榧产业技术和实现浙江省香榧产业健康平稳发展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