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屏南县土地承包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是农民赖以生存的物质生产资料.与农民的生产、生活密不可分,尤其是去年以来国家相继出台的一系列扶持粮食生产、促进农民增收的政策措施,调动了广大农民群众珍惜土地、发展粮食生产的积极性,一些地方出现了农民争要承包土地的现象,由此也引发了一些土地承包纠纷问题.因此加强屏南县土地承包管理,妥善解决农村土地承包纠纷,应作为各级政府和农业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切实抓好贯彻落实。  相似文献   

2.
随着农村社会转型的加快,社会结构、经济结构、利益结构随之发生变化,农村土地承包中一些积累多年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导致农村土地承包纠纷日渐增多。妥善化解农村土地承包纠纷,需要理清根源,标本兼治。一、土地承包纠纷的主要类型1、遗留问题型。1998年第二轮土地承包时,没实行税费改革之前,农民负担偏重,农产品价格过低,种植效益差,农民种田积极性不高。一些农户口头表示不要承包地,但没有办理书面放弃手续,有的要了承包地本人却不种植,村组为了完成税费任务,就将土地交给其他农户种植。农村税费改革后,农民种田没了负担,还享受国家发给的补贴,农产品价格又不断看涨,部分弃耕的农户重新向村里要田,例如  相似文献   

3.
农业补贴政策及其对土地流转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当前我国实施的农业补贴政策在促进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同时也出现了农业补贴政策与推进土地流转之间的不协调等问题。本文归纳概括已有的研究成果,旨在为理解农业补贴政策对土地流转影响机理提供逻辑基础,从而为农业补贴政策更好地与土地流转衔接配套,促进土地健康有序流转的政策调整提供支撑。结果表明,农业补贴政策与土地流转不协调的问题根源在于"谁种粮谁受益"的政策目标与"谁的土地谁受益"政策实践相背离;而且,补贴的对象错位与收入分配效应叠加在一起,进一步加剧人地固化、抑制土地流转、引发土地纠纷。因此,今后的公共政策设计需要协同农业补贴政策与土地流转政策,均衡成本压力与托底保障的政策效应,优化补贴政策的农业增产与农民增收目标。  相似文献   

4.
征收农业税费时期,不少农民不想种地,把地交给了村委会或其他人;取消农业税并有了种粮补贴后,这些农民又想要回这些土地。你要他不给。于是引起了矛盾纠纷。当然,还有其他原因引起的矛盾纠纷。各地这样的情况不少。湘化村只是其中一个典型的案例。对这些问题。如何解决几方都能满意?请大家来出出主意,说道说道。  相似文献   

5.
农村土地承包过程中,引发农民集体上访和土地承包纠纷的原因较多,通过调查了解提出解决西盟县土地纠纷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以“三权分置”为遵循一是落实集体所有权,就是要积极探索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的实现方式,建立健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符合初级阶段实际的农村集体土地产权制度。二是稳定农户承包权.就是确保在承包期内,任何组织或个人都不得强迫农民放弃承包的土地.不论承包经营权如何流转,集体土地承包权都属于农民家庭,其他任何主体都不能取代农民家庭的土地承包地位。三是放活土地经营权,进一步明确集体土地所有权、土地承包权、经营权在土地流转中的相互权利关系和实现形式.加快发展多种形式的土地经营权流转市场,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流转纠纷调解仲裁体系。  相似文献   

7.
宣威市在省农业厅、曲靖市农业局的支持下,建立了土地纠纷仲裁庭,健全了土地纠纷仲裁制度,规范了土地纠纷调处程序,强化了纠纷仲裁档案管理,初步建立了一个土地纠纷仲裁高效运行工作机制,顺利完成了土地承包仲裁试点工作。2007年,共接待来信来访650人次,接到纠纷上访277件,调处260件,占纠纷总量的93.8%。其中,土地承包纠纷228件、土地流转纠纷49件,依法裁决的有5件,有力地维护了广大农民群众合法的承包经营权,有效地促进了农村稳定和社会安康。  相似文献   

8.
针对当前主要由合同纠纷与侵权纠纷引发的农村土地承包纠纷,应采取转移农村人口、减轻土地压力,明确土地承包经营权,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开展普法教育及增强基层调解纠纷能力等措施,保障农民合法权益,维护农村稳定.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由于国家惠农政策的实施,以及逐年增加对农业的支持和补贴,使农地的预期收益增加,土地逐渐升值,而农民们也越来越看重自己承包的土地。特别是随着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的推行,导致农村土地承包纠纷进入高发期,已影响了农村社会的稳定,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本文对土地纠纷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为农村土地承包纠纷提出化解的途径与建议。  相似文献   

10.
吉林省集安市自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仲裁试点工作以来,共受理土地承包纠纷案件385起,仲裁56起,调解332起,为331名出嫁女重新要回土地承包经营权,为443名农民追回应得的征占土地补偿费。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仲裁试点工作的推行,对于解决土地承包纠纷,维护农村基层组织和农民的合法权益,保障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的长期稳定,促进农村社会的稳定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2004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扶持粮食生产、促进农民增收的政策措施,调动了广大农民群众发展粮食生产的积极性.农业生产出现了多年未有的好形势。但是在农民耕种土地积极性高涨的同时,一些地方也出现了土地承包纠纷甚至群体性事件,给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带来不利影响。为  相似文献   

12.
利用Logistic模型分析农业补贴对土地规模经营产生影响的因素,将土地规模经营的影响机制划分为3个等级13个解释变量,对这些变量进行拟合,构建有序Logistic回归模型,得到不同因素的农业补贴对土地规模经营的影响程度;农民的教育水平、外出工作人员数量、农民年龄、人均劳作收入、农民对补贴的满意度、土地年租金、土地流转期限、土地流转合同形式、土地经营规模、土地数量等10个变量的Wald检验成果显著,对土地规模经营的影响效果显著。结果表明,农业补贴对土地规模经营有促进作用,农业补贴对不同经济发展地区的土地规模影响机制效果不同,对经济较落后地区的影响较明显;适度的雇工补贴对减缓农民种地压力起到较好的舒缓作用,有利于农民扩增土地规模经营范围。  相似文献   

13.
土地是农村经济的核心,事关农民的切身利益。随着经济发展和国家一系列惠农政策的实施,土地收益明显提高。由于土地承包工作在操作时不够规范,导致土地纠纷时有发生。本文以土地纠纷为研究对象,运用演绎和归纳方法,分析土地纠纷的特点、成因和解决纠纷的建议,提出了应对土地纠纷应以调解仲裁为重点,加强法律宣传为突破点,全面及时地化解处理土地纠纷问题,努力维护农民的核心利益,维护农村改革、发展、稳定大局。  相似文献   

14.
乔涛 《河南农业》2008,(21):11-11
一、存在的问题(一)因专业承包土地而引发的一些土地纠纷问题。在1998年二轮土地延包时,内黄县部分乡镇存在一些种植条件较差的沙荒地、盐碱地等。这些土地当时进行了专业承包,承包的期限较长,价格较低。但是这些土地经过承包人在承包期间进行土地开发。目前已变成了中产以上的良田,种植效益明显提高。而部分农民法制意识差,依法办事的自觉性不高,发现别人承包土地.取得较好的收益,就生不平之心。害起“红眼病”,进而对承包人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起哄、干扰甚至破坏,引发纠纷。  相似文献   

15.
正随着农村产业政策的调整,特别是国家关于扶持粮食生产、调减农业税收、促进农民增收等政策的出台,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群众发展粮食生产得积极性。在农业经济效益前景看好的形势下,农民承包土地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但农村土地纠纷问题却随之突出。究其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外出务工人员返乡要地引发的纠纷。前些年,由于农民种田效益比较低,负担重,农业生产条件差及部分农民外出务工等原因,农民弃田撂荒现象比较普遍。但2005年初,外出的农户返乡后,就要求收回原来承包地,得不到解决,就开始越级上访。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村劳动力结构的变化,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速度逐步加快, 成为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支撑。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农民非农收入的增加和对土地依赖性的减弱, 在充分行使土地承包经营权能方面取得的进步。但受到土地流转机制不健全、土地权属不清等因素的影响, 土地流转纠纷也日益凸显,严重影响农村社会稳定,制约现代农业发展。文章对东营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 流转纠纷进行了调查与思考  相似文献   

17.
《农家顾问》2014,(12):8-8
1.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制度 完善承包合同,健全登记簿,颁发权属证书,强化土地承包经营权物权保护,为开展土地流转、调处土地纠纷、完善补咕政策、进行征地补偿和抵押担保提供重要依据。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原则上确权到户到地,在尊重农民意愿的前提下,也可以确权确股不确地。切荬维护妇女的土地承包权益。  相似文献   

18.
征收农业税费时期,不少农民不想种地,把地交给了村委会或其他人;取消农业税并有了种粮补贴后,这些农民又想要回这些土地。你要他不给,于是引起了矛盾纠纷。当然,还有其他原因引起的矛盾纠纷。各地这样的情况不少,湘化村只是其中一个典型的案例。对这些问题,如何解决几方都能满意?请大家来出出主意,说道说道。  相似文献   

19.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4,(9):149-150
近年来,农民对其所拥有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的重要性有了深刻认识,农民因土地承包发生的纠纷明显增多。为积极探索化解土地承包纠纷的有效途径,妥善解决好农村土地承包纠纷问题,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大通县2005年成立了青海省第一家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仲裁委员会,全面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仲裁工作。仲裁机制的建立,有效化解了农村土地承包纠纷,维护了农民的土地承包权益和农村社会稳定,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旨在分析农村土地纠纷过程中农民的心理认知状况,并提出调整认知偏差的对策性建议。以社会心理学相关理论为基础,通过梳理农村土地纠纷中农民的心理状态,探索土地纠纷发生的心理因素。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土地纠纷发生和加剧的原因有:农民的相对剥夺感:与城市居民相比、与其他农民个体相比、与自己过去相比而产生的相对剥夺感;官民之间信息不畅导致土地纠纷矛盾升级,包括信息流通方式对农村社会关系的影响、官民信息沟通不畅的影响因素及不良后果;农民对土地纠纷事件的归因模式偏差和不良的认知方法。因此,应当在政府宏观引导的基础上加强农民个体心理疏导机制,对农民的认知偏差状况进行调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