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非营利组织"是指那些依法建立的,以服务大众为宗旨,不以营利为目的,组织所得不为任何个人牟取私利,组织自身具有合法的免税资格和提供捐赠人减免税的合法地位的组织。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行政体制改革的加速,尤其是"小政府、大社会"改革目标的提出后,各级政府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为社会提供服务,非营利组织借此机会获得了很大的发展。当今,非营利组织在提供多元化的社区服务资源、提供多样化的社区服务、满足社区居民多样化的生活需求、推进社区居民自治等方面发挥巨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前由于我国社会的前进与发展,非营利性组织规模再进一步扩大,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有效的服务。然而在非营利组织发展成熟的过程之中,受到机构内外环境的压力,非营利组织的财务管理需求日益增加,但是目前来看,我们国家还是没有一个比较完整的非营利组织的会计管理体系。文章首先概述了非营利组织会计管理的内涵、目标以及特征;其次对我国非营利组织会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最后提出相应的改革措施并进行一定的总结。希望本文的研究目的是能够为我国非营利组织会计管理体系的构建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3.
李庚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0):18843-18845
在对农村专业经济协会进行组织界定的基础上,指出其具有非营利性、运行成本低、沟通性好等职能优势。论述了农村专业经济协会的作用,它可以发挥信息优势,加强政府与农业、农村的联系;发挥组织优势,增强农户的博弈能力;发挥组织优势,促进农产品质量的提高;发挥组织优势,促使政府向有限政府转变;发挥组织和信息优势,加强国际竞争力。指出由于存在非营利组织固有的缺陷和发育不完善导致的缺陷,制约了农村专业经济协会作用的发挥。为了更好地发挥农村专业经济协会的作用,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建立健全相应法律法规,使农村经济协会真正具有非营利组织的特点;政府建立与农村经济协会的新关系,多渠道扶持其发展;充分发挥农村经济协会的服务职能,完成自我发展;完善农村经济协会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加强对农村经济协会的监督管理。  相似文献   

4.
“两型”社会建设和公益创业发展相结合的意义在于释放社会活力、弥补市场与政府失灵、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但在两者的发展过程中也伴随着公益创业初期正当性缺失,政府和企业、非营利组织的支持力度微弱等现实问题。我国应该靠政府自上而下的推动、企业和非营利组织社会主体自下而上的运作这三条交织在一起的路径实现两者的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5.
王海峰 《甘肃农业》2006,(2):165-166
非营利组织是公民社会的组织,在公共管理的多元主体体系中。代表来自市场和政府之外的力量。在公共管理中。非营利组织发挥看独特的功能。但是,由于内外两方面的原因。我国非营利组织在发展的过程中还存在种种问题和困境。我国非营利组织要走出困境。需要非营利组织、政府和社会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6.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公共需求的多样性和异质性日益增加,单靠政府不再能够应对复杂的社会问题,政府不再是公共服务的天然垄断者。改革开放的快速发展,当前我国非营利组织在数量、活动和影响方面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要充分发挥非营利组织的作用,推动政府与非营利组织进行合作,但合作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基于此,从政府需要转变观念、厘清双方责任以及建立合作的规范化流程等方面提出一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非营利组织是政府组织与营利组织之外的一切社会组织,它以其独特的优势,在社会管理过程中,在促进社会整合、中介沟通、公共服务等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非营利组织具有配置教育资源的主观经济愿望与客观经济条件,可以弥补市场与政府的缺陷,使社会效用达到帕累托最优,提高教育资源利用率,最终增加社会总福利。政府要充分认识到非营利组织在教育资源配置中的重要作用,加大对非营利组织配置教育资源的资助与优惠力度,充分发挥政府、市场和非营利组织在教育资源配置中的混合作用。  相似文献   

9.
在当代中国,现代社会的社会组织分为政府组织、企业等营利组织和非营利组织三大类型,它们分别是政治领域、经济领域和社会领域的主要组织形式。近年来,中国非营利组织迅速发展,并已经成为现代经济社会的一种重要的社会组织形式。  相似文献   

10.
非营利性全民健身服务体系是由政府、市场或社会组织兴办的为广大居民提供健身服务的非营利性服务体系,是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等方法对合肥市体育非营利组织发展的现状进行了全面的调查,旨在研究非营利视角下合肥市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为推进合肥市全民健身的发展提供切实可行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农村经济与科技》2020,(2):284-285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经济的发展,我国公众对公共事业的需求越来越大,公共事业管理日益成为政府与学术研究的热点。非营利组织在我国发展的时限不长,但对我国公共事业的管理意义重大,本文基于我国非营利组织的发展现状,在分析我国非营利组织发展存在的问题后,重点研究我国非营利组织对公共管理的作用,并对相关的问题提出建议。本文旨在为我国非营利组织的发展提供理论研究,以期推动我国非营利组织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我国非营利组织在与政府的关系中处于合作从属地位,其自身的性质、使命,公共管理的社会化以及非营利组织作为推动行政体制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的一种体制外力量,要求重新界定我国非营利组织与政府的关系,在二者关系中建立更多的竞争关系,形成竞争中有合作,合作中竞争的新型关系。为构建这种新型关系,可以采取政治社会化培育市民社会、政府支持包括政府观念和职能的双重转变、通过市场化运作加强自身建设以及法制建设等措施。  相似文献   

13.
非营利组织运行的目的通常不是为了赚取利润,而是为了满足社会及其成员各种社会性的需要、在我国,非营利组织所需要的资财,全部或部分来自各级政府的预算拨款、单位收支结余以及接受捐赠等,政府或捐赠人并不期望按期收心所提供的资财,也不约定按所提供资忖的一定比例获得经济上的利益。  相似文献   

14.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国与国之间的联系和交流日益紧密,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在国与国之间的流动更加频繁;苏联解体以后,民主政治进程速度加快,公民对自由参与政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公共资源的需求变得旺盛;人口增长、生态环境遭受威胁、新型健康问题开始显著地影响着非营利组织的发展。可以说,各种不确定的因素都对目前的政府、公共机构和非营利组织提出了新的挑战。非营利组织要想在新的大环境中求得生存并获取更好的发展,必须要对其设计、管理以及绩效和责任投入加以关注,必须积极相应并应对当今世界带来的各种挑战和不确定因素。战略规划作为一种宏观的组织调控手段,对组织的定位、责任以及使命有着详细而准确的定位,并且能够促进组织的交流和参与,提高组织的开放程度,调节各种利益冲突,推动各项决策和措施的进一步完善。可以说,在应对现代化社会风云突变的环境方面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本文在参考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分析公共机构和非营利组织战略规划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为非营利组织战略规划的完善提出个人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民族地区农村非营利组织的发展进程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其治理结构的完善与否,只有治理结构良好、治理机制健全的非营利组织才能够有效地开展对农业、农村、农民的服务工作。对于民族地区农村非营利组织治理结构J进行相关研究,得出了民族地区农村非营利组织的治理结构、治理机制的制度设计有待加强的结论。  相似文献   

16.
以我国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的10种产品的供给为例,具体分析和确定了政府、企业和非营利组织三者各自在公共体育服务供给中的职责,以及不同层级政府分别在公共体育服务供给中的具体职责。  相似文献   

17.
《新农业》2019,(18)
<正>1.美国模式:品牌联盟+协会品牌联盟:典型代表是新奇士橙。这是一个民间的非营利组织,工作重心不是种植水果,而是负责向旗下众多农户和包装企业提供技术改良、种植推广、全球营销和市场销售等服务。在品牌联盟模式之下,种植户和品牌联盟的分工十分名确:种植户专注于生产,其职责  相似文献   

18.
针对我国非营利组织法律定位不明确、缺乏经营性收入、高层次人才短缺的现状,论述非营利组织参与社会保障的具体路径:协助筹集社会保障资金、推动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提供社区基本福利和针对弱势群体提供服务,从法律完善、监督问责机制、人才培养和防范失效4个方面对非营利组织参与社会保障的模式进行了探讨,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非营利组织为了维持自身的生存和发展与其他社会生态系统互利、互惠、合作共存。基于共生的理念 ,探讨了非营利部门如何与政府、企业、个人建立良性互动、共赢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进入到新的时期以来,中国在发展经济这一方向面临了特殊的三期叠加。党中央对于农村的要求一直是加大扶贫的力度,来精准脱贫。一直到今天为止,在脱贫攻坚,这一工作上的主要负责主体都是政府,特别是随着当前脱贫攻坚战的不断深入,这种政府单向的扶贫模式已经开始出现不足之处,主要表现为缺乏良好的互动和沟通,扶贫的行为指标化,过分注重政府的业绩,施行的措施无法解决内在的贫困问题,并且无法精准识别当前存在的缺陷。由于社会权利能够彰显社会组织,并且是区别于国家和市场之外的第三方力量,能够让他们所提供的物品具有一定的优越性,因此能够在精准扶贫当中满足较多的需求。而要想促进农村精准脱贫工作的进一步开展,要提高人员的专业性,发挥贫困户的能动性。本文就基于精准脱贫视阈下的社会组织参与农村扶贫优势分析做简要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