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伴随米粉专用型水稻品种的推广与应用,探索通过栽培措施(肥料调节)调节其稻米中直链淀粉含量,改善稻米品质,使之更加符合米粉加工要求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选用高直链淀粉型米粉专用稻‘B优268’为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不同氮磷水平对杂交水稻‘B优268’产量性状及直链淀粉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氮及氮磷互作效应对‘B优268’的产量及籽粒直链淀粉含量影响显著。足够的分蘖数和有效穗数是保证‘B优268’高产稳产的基础。优化稻田氮磷调控有利于提高‘B优268’稻谷产量和直链淀粉含量,氮肥用量为300 kg/hm~2N、磷肥用量为120 kg/hm~2P_2O_5时,‘B优268’稻谷产量和直链淀粉含量都较大。  相似文献   

2.
水氮配合对春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盆栽条件下,研究不同土壤水分和施氮量对春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土壤相对含水量低于45%时,增施氮肥加重土壤水分胁迫,使籽粒产量、蛋白质产量以及籽粒粗蛋白含量均降低,而籽粒淀粉含量增加;当土壤相对含水量介于45%~75%时,增施氮肥能够缓解土壤干旱的不利影响,从而增加籽粒产量、蛋白质产量和籽粒粗蛋白含量,但降低籽粒淀粉含量,随着土壤水分状况的改善肥效提高;当土壤相时含水量高于75%时,增施氮肥虽然能提高籽粒粗蛋白含量,但以适量施用氮肥的籽粒产量和蛋白质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3.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秸秆全部还田条件下不同N肥用量对水稻产量和N素养分吸收的关系。结果表明,在秸秆还田下N肥可以明显提高产量,当氮肥用量超过240kg/hm2时,水稻产量不再随着氮肥用量增加而增加。氮肥用量增加可以提高水稻籽粒和秸秆中N素含量,但N肥的利用率出现下降。秸秆还田条件下,祁阳县高产稻田最佳氮N用量在180~240kg/hm2,可以获得较高产量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我国各地大部分稻田尤其是老稻田由于长期不施或少施硅肥和有机肥(包括稻草还田),致使这些稻田土壤普遍缺硅或少硅,并已呈现日趋加剧之势,成为影响水稻生产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障碍因子。在生长发育的过程中,水稻是吸收硅肥最多的粮食作物。水稻茎叶中的二氧化硅含量高达15%,其体内的硅酸含量约为氮的10倍、磷的20倍,因此,硅肥已被多位资深专家列为水稻生长发育所必需的氮肥、磷肥、钾肥之后的第四个大量营养元素。  相似文献   

5.
我国主要作物磷肥利用率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氮磷是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的两个主要元素。国内对氮肥的利用率已进行了大量研究,而对主要作物对磷肥的利用率研究相对较少。本文综述了不同作物的磷肥当季利用率和磷肥的累积利用率、影响磷肥利用率的因素、施用磷肥对作物磷素吸收的影响,施用磷肥对土壤磷素平衡的影响以及施用磷肥对作物产量的影响。建议选择适合当地的磷肥种类、适宜的磷肥用量,轮作中合理分配磷肥、合理灌溉。  相似文献   

6.
不同土壤类型下,丰优香占获得高产需氮量不同,砂土类型,施氮量为20kg/667m2时可获得最高产为594·75kg/667m2;粘土类型,施氮量为15kg/667m2时可获得最高产为625·69kg/667m2。相同氮肥水平下,粘土产量均高于砂土。土壤类型对稻米品质的影响主要表现为,砂土类型中胶稠度、直链淀粉含量比粘土低,蛋白质含量比粘土高。施氮量对两种土壤类型中的稻米品质影响一致,随氮肥用量的增加,碾米品质得到改善,垩白率、垩白度减少,胶稠度、直链淀粉含量下降,蛋白质含量上升。各氮肥水平下,氮肥当季利用率粘土均比砂土高。砂土在施氮量20kg/667m2时氮肥当季利用率最高,粘土为施氮量15kg/667m2时最高。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研究了氮磷化肥不同施用量对小麦产量形成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对提高小麦产量作用很大,但施用过量,可导致小麦群体过大,穗粒数和千粒重下降,产量降低.在本试验条件下,氮肥适宜用量为10公斤/亩;磷肥前期对小麦具有早发特点,本试磷肥上限未定,继续增加磷肥施用量有增产意义。  相似文献   

8.
为解决水稻生产中磷肥适宜用量及提高水稻产量效益问题,以江苏水稻‘9108’为试验材料,采用不同磷肥用量方法对水稻产量、经济效益、磷肥利用率及土壤养分含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施磷 37.5 kg/hm2水稻产量最高,达到了11781.15 kg/hm2。磷肥用量在37.5 kg/hm2的基础上增施磷肥水稻磷肥利用率、磷肥生理利用率、磷肥农学利用率和磷肥偏生产力呈现下降趋势,施磷37.5 kg/hm2磷肥效率均最高。增施磷肥降低了土壤pH、有机质和碱解氮含量,增加了土壤有效磷、速效钾含量。水稻经济效益随施磷量的增加而增加,施磷量超过37.5 kg/hm2经济效益下降。综合上述结论拟推荐兴化水稻生产中磷肥适用量为37.5 kg/hm2。  相似文献   

9.
玉米花生间作氮磷营养间作优势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玉米花生单作为对照,主要研究了玉米花生间作对玉米和花生氮磷营养吸收的影响,及玉米花生间作复合群体氮磷营养间作优势。结果表明:玉米花生间作极显著地降低了玉米和花生氮磷营养的吸收量,但间作复合群体却表现出明显的氮磷营养间作优势,其大小分别为N:61.5~85.9kg/hm2和P2O5:36.6~51.6kg/hm2,增施氮肥能提高氮营养间作优势,增施磷肥能提高磷营养间作优势;玉米对花生氮磷营养竞争比率CRmp均大于1,表明花生处于氮磷营养竞争劣势,而间作花生全株氮含量略有降低,磷含量明显升高,证明玉米对花生氮磷营养的竞争并不是间作花生生长的限制因素;增施氮肥可提高间作玉米和间作花生全株氮含量,极显著提高间作玉米氮营养吸收,而间作花生氮营养吸收变化不明显,增施磷肥均明显提高间作玉米和间作花生全株磷含量,极显著提高了间作玉米和间作花生磷营养吸收。  相似文献   

10.
豫北平原土壤养分与施肥状况探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利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准确定位,在豫北平原进行网格取样(20km×20km),同时进行农业生产状况和农民施肥习惯调查。土壤样品分析结果表明:豫北平原土壤养分状况整体处于中等水平,土壤有机质、土壤速效磷均处于中高水平,而土壤碱解氮和土壤速效钾处于中低水平。与第二次土壤普查结果相比土壤养分含量有明显变化,土壤有机质、土壤速效磷含量显著提高,而土壤碱解氮、土壤速效钾含量下降。施肥调查表明:90%以上农户采用秸秆还田,重视施用氮、磷肥,而忽视施钾肥,存在所施肥料养分单一、养分配比、施肥方式不合理等问题。豫北平原应重视有机肥施用、推广秸秆还田,注意减少磷肥用量、注重补施钾肥,采用复合和缓/控释氮肥及合理的施氮技术。政府和农业科技部门应重视宣传和加大平衡施肥技术的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