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粮食生产一直是国家关注的热点问题,涉及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河南省作为十三大粮食主产区之一,粮食生产问题是重中之重。本文对河南省粮食生产现状进行简要分析,发现农业受其他产业的冲击较大,在生产中显露出一些问题,如粮食种植面积减少、劳动力大量流失等。针对此,提出合理规划城市布局、发展现代化农业及加强人才培养等措施,促进河南省粮食生产发展。  相似文献   

2.
我国粮食问题的基本判断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前我国粮食市场供求关系正由过去的结构性过剩向供求基本平衡转化,粮食生产已进入了一种新型的受市场竞争影响的稳步发展时期。粮价上涨是合理的市场供求调整,对宏观经济运行不会产生重大影响;粮价上涨有利于农民增收,促进整个经济的良性互动。今后粮食价格走向主要取决于粮食产量,粮食产量将处于一种受自然灾害影响并通过价格表现的波动状态,粮食价格恢复性上涨是必然趋势,粮食价格不会大起大落,但波动永远存在,而且在很大程序上将与全球粮食价格水平同步变化。  相似文献   

3.
4.
粮食仓储是粮食流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确保粮食"存得好"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高粮食流通效率、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受到国际宏观经济疲软和国内经济结构调整,粮食需求出现了阶段性过剩。加之受仓储设施布局不合理等因素影响,现有粮食仓容总体紧张,部分地区严重不足,储粮安全形势趋于紧张,破解粮食仓容不足问题已迫在眉睫。为此,本文在系统分析了我国粮食仓储设施现状的基础上,指出了当前我国仓储设施存在仓容总量不足,地区布局不合理、配套设施和技术水平落后等问题。最后,对解决粮食仓容缺口问题,提出以下对策建议:近期增加仓容建设力度,把过剩的产量暂时"储存"起来;加大粮食主产区产地加工的支持,促进粮食产地加工转化;打通"北粮南运"物流通道。从长远来看,要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畅通粮食产销衔接渠道,依靠市场自主调节的力量,扭转价格倒挂困局。  相似文献   

5.
当前我国粮食问题的辨识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阐述了上前我国出现的卖粮难,粮价下跌,市场竞争激烈的局势后,介绍了对粮食形势的4各不同判断,评析了解决粮食问题的4种策略。依据国情和粮情,指出我国粮食形势存在的5个不会变,看待粮食问题必须坚持5个分开。并以此为据,判断了粮食形势,辨识了各种解决粮食问题之策,提出了转化、保护,提高3项粮食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进入飞速发展的新时期,单纯依靠自给自足的粮食生产供应,对于当前土地、水等资源都日益紧缺的中国而言已经难以满足。因此,加强粮食区域合作对于保障中国粮食安全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本文先分析了我国开展区域粮食合作的现状,接着研究了我国参与区域粮食合作中存在的问题,最后综合分析了我国参与区域粮食合作过程中所应采取的行动、设定的目标、推行的方式以及建立的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7.
粮食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特殊商品,是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粮食欠收不但会影响到经济的发展,而且还会影响到社会的安定和国家的自立。“手中有粮、心里不慌、脚踏实地、喜气洋洋”,“无粮则乱、无农不稳”就充分说明了这个道理。因此,我们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放松粮食生产。为了  相似文献   

8.
我国粮食消费的现状和趋势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居民粮食消费经历了不得温饱、基本温饱、总体小康以及由总体小康向全面小康过渡4个阶段.本文在对现阶段我国粮食在不同用途、品种结构和城乡消费情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我国粮食消费的趋势进行了研究.中长期内居民食物消费结构升级,渐趋多元化;粮食消费需求总量呈刚性增长趋势;口粮、种子用粮稳中趋减,饲料粮、工业用粮快速增长;稻谷、小麦消费需求呈下降趋势,玉米、大豆消费需求将快速增长.最后从耕地资源和水资源利用、农业科技推广、粮食生产结构调整、农业补贴制度实施、生物能源开发及海外农业资源利用等6个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求保护耕地和保障粮食安全的对策,为湖南省耕地和粮食相关决策制定提供参考。[方法]以县(区)为单位收集了湖南省1989~2008年人口、耕地和粮食等数据,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平台分析了全省耕地、粮食的变化情况。[结果]全省20年人口持续增加,耕地面积整体减少,粮食总量及人均粮食占有量在一定范围内波动。工业化、城市化等是导致耕地减少的主要原因,耕地在数量和质量上占补不平衡、自然灾害的影响、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品种改良和种粮技术的提高是影响粮食生产的重要原因。[结论]要确保全省粮食安全,必须加强耕地质和量上的保护,通过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抵御旱涝灾害能力以保障耕地生产力,通过惠粮等政策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通过改良品种提高粮食单产,通过提高双季稻种植面积增大粮食播种面积。  相似文献   

10.
谢红霞  谢永红  王翠红  杨君  袁红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9):18205-18207
[目的]探求保护耕地和保障粮食安全的对策,为湖南省耕地和粮食相关决策制定提供参考。[方法]以县(区)为单位收集了湖南省1989~2008年人口、耕地和粮食等数据,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平台分析了全省耕地、粮食的变化情况。[结果]全省20年人口持续增加,耕地面积整体减少,粮食总量及人均粮食占有量在一定范围内波动。工业化、城市化等是导致耕地减少的主要原因,耕地在数量和质量上占补不平衡、自然灾害的影响、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品种改良和种粮技术的提高是影响粮食生产的重要原因。[结论]要确保全省粮食安全,必须加强耕地质和量上的保护,通过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抵御旱涝灾害能力以保障耕地生产力,通过惠粮等政策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通过改良品种提高粮食单产,通过提高双季稻种植面积增大粮食播种面积。  相似文献   

11.
耕地保护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农业结构调整、生态退耕、建设占用和自然灾毁综合影响下,我国耕地总量逐年减少,国家虽然采取了一系列严格的管理措施,仍难以扭转耕地持续减少的态势。针对这一难题,本研究通过对我国粮食供需状况、城乡居民食物结构和营养水平变化的实证分析,提出了要深入研究土地利用结构的动态规律,高度关注农村劳动力大转移、加大对农业和农民利益保护力度、更新思路等观点。  相似文献   

12.
从耕地变化的角度,分析江苏省粮食生产地域分化过程:1990~-2009年,在总量相对平衡下,江苏省粮食生产格局从地区平衡自给转向粮食余缺不均高度分化状态。耕地数量减少和耕地用途变更,直接导致苏南地区粮食生产急速衰退;耕地集约化利用度的不断提高,强化苏中和苏北地区的全省粮食生产基地的地位。对于江苏粮食生产区域分化的调控,提出要维持苏南主销区基本粮食生产、强化苏中和苏北部粮食主产区的生产优势,通过虚拟耕地贸易方案协调好产销区粮食经济关系。  相似文献   

13.
中部地区粮食波动成因与政策建议--以江西为例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本文分析了江西粮食生产的动态演变过程,运用典型相关模型就江西粮食波动成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制度政策因素是引起江西粮食波动的主要因素,最后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与耕地流失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采用C—D生产函数,测度耕地对粮食生产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耕地对提高粮食生产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这种影响其实质就表现在耕地流失上:包括耕地面积的减少和耕地质量的降低。详细剖析了耕地流失的途径,鉴于我国后备耕地资源的数量有限,开发的难度极大,得出提高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现实途径,只能是减少耕地隐性流失。最后提出减少耕地隐性流失、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陈磊 《广东农业科学》2023,50(4):132-141
【目的】开展重点流域耕地面积变化特征及其对粮食生产格局的影响研究,旨在为促进地区耕地可持续利用、协调粮食安全与经济发展关系提供参考。【方法】以四川重点流域 82 个县域为研究单元,采用数理量化模型和 GIS 空间分析法研究其近 20 年耕地面积时空演变特征及其对粮食生产格局变化的影响。【结果】(1)2001 - 2020 年四川重点流域耕地面积整体增加 91.57 万 hm2,增幅为 37.39%,但不同经济发展时期呈现出“增加→基本不变→减少→基本不变”的变化趋势;(2)四川重点流域耕地面积变化空间集聚状态表现为高值聚类区和低值聚类区两类,且高值聚类区和低值聚类区数量变化在不同经济发展时期均呈现出倒“N”形波动增减的态势;(3)四川重点流域粮食生产空间转移类型(粮食生产转出区、生产转入区和生产稳定区)在数量上均呈现波动增减态势,总体上表现为粮食生产转出区和粮食生产转入区均有所增加,增幅分别为 13.42%、13.41%,变化态势基本持平,而粮食生产稳定区明显减少,降幅为 26.83%,粮食生产存在地区退化现象;(4)耕地面积变化是四川重点流域粮食生产空间转移的重要成因,粮食生产对耕地面积变化具有敏感性的县域呈现出集中且多点分布的特点。【结论】2001 - 2020 年四川重点流域耕地面积变化及其对粮食生产格局影响在不同经济发展时期具有明显的波动变化差异,就此提出严格落实耕地用途管制制度、加强地区主管部门协同管理、建立耕地保护长效利益补偿机制、构建耕地安全预警调控机制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粮食安全问题是一个全球性问题,特别是近几年,粮价飙涨已经成为各国首要解决的问题。我国是世界人口第一大国,人多地少是基本国情,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确保粮食安全,要求我国必须实行世界上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17.
如果从平均成本降低的角度来讲,在我国农业土地经营过程中可能存在着3种规模经济:①经营者耕种的土地面积扩大所带来的规模经济;②零散土地改整所带来的规模经济;③直接生产过程之外的公共设施、市场集聚、产业关联、服务等规模变动产生的效益流入农业所带来的规模经济。前2种称为内部规模经济,后1种称为外部规模经济。以农户家庭为依托,进行土地制度的创新,建立合作组织,实行有偿分享是粮食生产中土地规模经济利用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8.
田富强 《山西农业科学》2013,(11):1254-1258,1281
耕地红线虽然控制了面积,但是如果忽视了耕地利用效率的提高,其并不能必然保障粮食产量;耕地红线只有与利用效率提升相结合,才能保证粮食产量。精细化的粮食安全保障模式,需要将耕地面积管制转变为粮食产量红线制度,通过合理的粮食价格,发掘粮食单产提升的潜力,解决抛荒问题。通过分析粮价对单产的激励弹性,推算其取值范围为:n>(1(/1-(A2-A1)C1/C3)-1)C1(/A2-A1),这样才会通过提升种粮收入来激励种粮积极性,保障未来需求高峰期的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19.
中国耕地资源与粮食增产潜力分析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17  
【目的】分析未来中国耕地数量和粮食增产潜力,为国家粮食安全决策提供参考。【方法】以1980/1996-2013年耕地面积和粮食生产系列数据为样本,应用时间序列预测方法,基于中国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结果,预测2020年全国耕地面积、耕地复种指数、粮食作物与非粮食作物面积比、粮食作物种植结构,并从“高产示范区单产水平”、“品种区试单产水平”、趋势单产等多视角分析未来全国粮食增产潜力。【结果】到2020年,全国耕地面积为1.32×108 hm2,粮食作物与非粮食作物面积占比为66﹕34,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为1.12×108 hm2;从“高产示范区单产水平”看全国粮食总产有68.9%的增产潜力,从“品种区试单产水平”看全国粮食总产有35.5%的增产潜力,从趋势单产看2020年全国粮食总产潜力为6.34×108-6.53×108 t,与2013年相比增产5.3%-8.5%。【结论】未来中国耕地面积和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呈小幅减少之势,但在粮食作物单产不断提高的拉动下,未来中国粮食总生产能力继续呈上升之势。  相似文献   

20.
河北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升要素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基于历年来河北粮食生产的统计资料,分析了1949年以来河北省粮食生产发展的变化趋势,以及影响粮食产量增长的因果关系。结果表明:单位面积产量、有效灌溉面积、耕地面积、单位耕地化肥施用量和农业机械总动力与粮食产量均呈显著相关;科技创新水平在粮食生产中起重要作用。提出了河北省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四项战略措施:即推动粮食生产由资源依赖型向科技依存型转变;科学利用和严格保护农业资源;增强集约运作能力,提高农机装备水平;通过粮食生产优惠政策的支持,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