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野生苦菜中几种微量营养元素含量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测定了生长在5、6、7月间苦菜中铜、钙、镁、锰、铁、锌的含量、结果表明:苦菜叶中钙、镁、锰的含量高于其根茎中,铁、锌的含量根茎中高于叶中。与常用普通蔬菜相比,苦菜中6种元素的含量均高于蔬菜中。  相似文献   

2.
1、灰棕壤群众叫它砂石土。分布在山地的山坡,土层薄,一般不到50cm。土壤中存有花岗岩和其它岩石的风化碎块,50cm以下是大量的风化碎石,土壤的透性较大,养分总贮量低。土体多显黄棕色。其剖面有黑土层和淋溶层,无淀积层。土壤呈弱酸性或中性。2、白浆土群众叫它黑黄土、黄土。主要分布在丘陵漫岗地,山地也有分布。成土母质多为黄土状粘土沉积物或堆积物,质地粘重,透水性差,其明显特点是在距地表50cm左右有一层深棕色“蒜瓣层”,呈棱块状结构的淀积层。黑土层薄,一般不超过20cm,土壤呈弱酸性和酸性。3、冲积土群众叫它河淤土。分布在江河沿岸…  相似文献   

3.
土壤中元素有效态含量与全量的比值,即为该元素在该土壤上的活性。文章对我国21个土类中Cu、zn、Mn、Co的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元素的活性呈明显的区域性分布。我国西部的灰钙土、栗钙土、黄绵土、垆土及褐土中元素的活性最小,东北各类土壤次之,南方土壤中元素的活性最高。文章对影响土壤中元素活性的因素如元素有效态含量、土壤pH、土壤质地、土壤有机质含量等进行了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4.
湖北省几种土壤的重金属镉、铜形态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研究了湖北省棕红壤、黄棕壤和和黄褐土中重金属镉、铜的形态差异,分析了重金属负荷水平对土壤重金属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未污染土壤中重金属镉、铜主要为氧化铁结合态和残渣态,占土壤重金属全量的75%以上;交换态镉含量与土壤pH呈负相关,从未污染土、污染土到镉质土,随土壤Cd负荷提高,土壤中交换态、碳酸盐结合态镉的比例增大,有效地提高,残渣态、氧化铁结合态镉的比例降低,土壤中铜有相似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5.
[目的]考察不同pH、重金属钻初始浓度、陈化时间和离子强度对土壤中钴化学形态分布和生物有效性的影响。[方法]采取经典Tessier连续提取技术。[结果]随着处理土壤pH的升高,有机物结合态含量呈下降趋势,两者间有极显著的负相关(相关系数=0.800~,P〈0.01),残渣态随pH升高呈上升趋势,生物有效性在pH5时达到最大值。在研究初始钴浓度范围内,随着外源钴浓度的浓度的增加,土壤中钴的碳酸盐结合态和可交换态所占总钴的比例减小,生物有效性系数(K)呈明显的递减趋势,当钴浓度大于250mg/L时,K递减趋势较大;土壤环境离子强度在O.01mol/L附近时,除残渣态外各形态钴在土壤中分布的比例达到最大值,当离子强度大于0.01mol/L时,生物有效性系数降低,限制了土壤中钴的迁移性。在考察陈化时间内,土壤陈化10d时,钴的生物有效性系数最大。[结论]各形态含量均随土壤介质pH、重金属钴初始浓度、陈化时间和离子强度有所变化,不同程度地影响着重金属钴在土壤中的富集状况。  相似文献   

6.
微量元素在种子萌发过程中通过影响种子内的酶系统,促进种子内贮藏物质的分解,影响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的生长、生理。以蒙古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 Bge.)为对象,研究Fe、Zn、Mn、Cu对蒙古黄芪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和部分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一定质量浓度的微量元素处理能够显著促进蒙古黄芪种子的萌发,提高种子活力,促进黄芪幼苗的生长。进一步的研究表明,200mg/L FeSO4、50mg/L ZnSO4、250mg/L MnSO4和200mg/L CuSO4处理的黄芪幼苗子叶叶绿素含量最高;800mg/L FeSO4、50mg/L ZnSO4、500mg/L MnSO4和200mg/L CuSO4处理的黄芪幼苗根系相对电导率最低,根系活力最佳,说明微量元素处理减少了黄芪幼苗根系质膜所受的伤害,提高了根系抗逆性;400mg/L FeSO4、100mg/L ZnSO4、125mg/L MnSO4和25mg/L CuSO4处理的黄芪幼苗SOD和POD活性最佳。说明一定质量浓度的微量元素处理能够提高黄芪幼苗的抗逆性。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规模化养殖场猪粪中高量铜锌对有机肥施入土壤后碳循环的可能影响,研究了猪粪中铜、锌水平对猪粪在茶园土壤中矿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猪粪施入土壤初期,由于猪粪中大量可溶性有机物的存在,猪粪中铜、锌水平对猪粪在土壤中的碳呼吸强度影响不大;但在培养30~120 d后,随着猪粪中铜、锌含量的增加,猪粪的碳呼吸强度逐渐减弱,矿化速率也随之下降。试验结束时(1年),随猪粪中铜锌含量的增加,猪粪残留比例从19.44%增加到28.74%。  相似文献   

8.
北温带干旱地区土壤剖面CO_2通量的变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开放式样杆方法,对干旱土纲的4种土壤类型(栗钙土、灰钙土、粗骨土、山地灰褐土)进行土壤剖面CO2通量的观测研究,结果表明:1)在0~60cm深度范围内土壤剖面CO2通量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增加,60cm为转折点,之后,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减小。2)土壤剖面CO2通量平均值为660μmol/(m2·h),在-9076~16988μmol/(m2·h)范围内变化,如果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发生改变(0~70cm深度),将可能有254.6t/(km2·a)CO2从土壤向大气释放。3)土壤种类不同,CO2通量明显不同,森林土壤释放量大于草原土壤。4)在通量-深度曲线中,各土壤类型均出现1~2个拐点,变化原因与土壤剖面结构和根系分布有关,钙积层的有无、厚度起决定作用。5)存在季节变化,植物生长季节的CO2通量远大于其他季节,其他季节可能存在土壤吸收CO2现象。因此,应避免在植物生长季节施工动土,以减少土壤CO2向大气中释放。  相似文献   

9.
新疆土地遼闊,南北緯度相差很大,其土壤可分三個大的區域:天山以北、天山以南和天山。  相似文献   

10.
外源镉铅铜锌在土壤中形态分布特性及改性剂的影响   总被引:53,自引:18,他引:53  
采用盆栽、田间试验及连续浸提分组方法,研究了外源Cd、Pb、Cu、Zn在土壤中的形态分布规律及石灰 钙镁磷肥施用对重金属形态分布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原状土中Cd主要以有机结合态为主,外源Cd污染土主要以残渣态和交换态为主。原状土中Pb、Cu、Zn主要以残渣态为主,而外源重金属Pb、Cu、Zn在土壤中主要以铁锰氧化物结合态为主。外源重金属土 石灰和钙镁磷肥后使土壤中的交换态Cd、Pb、Cu、Zn下降,而碳酸盐结合态Cd、Pb、Cu、Zn含量增加。pH提高,使土壤重金属的有效态含量下降,pH降低使重金属有效态含量增加。  相似文献   

11.
锰在商陆叶片的细胞分布及化学形态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商陆(Phytolacca acinosa Roxb.)是在中国境内首次发现的锰超积累植物.叶片是商陆累积锰的主要器官.本文主要采用化学分析、差速离心及色谱技术对商陆叶片锰的细胞分布和化学形态进行了研究并探讨了商陆超累积和解毒锰的机制.细胞分配的结果表明,锰主要分布在商陆叶片的细胞质可溶性部分(含液泡),含量高达74%~82%,细胞壁结合的锰占总锰的15%~20%,细胞器锰含量最少,仅为3%~6%.不同提取剂的实验结果表明,商陆叶片中的Mn均以水提取态为主,为总Mn含量的83%~91%;不同锰浓度处理下,商陆叶片草酸含量高于500 μmol·g<-1(干重),达到干重的9%~11%,但不同锰浓度处理下草酸的含量并无明显变化趋势.表明高含量的草酸的累积是商陆本身具有的特性,而非外界锰的诱导产生.  相似文献   

12.
ICP-AES法测定土壤中的有效铜、锌、铁、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DTPA浸提剂提取土壤巾有效铜、锌、铁、锰,然后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快速测定,铜、锌、铁、锰的检出限依次为0.011、0.017、0.006、0.013 mg/L,通过对国家标准土壤样品GBW 07415和GBW 07417进行检测,其结果和标准值基本一致,相对标准偏差小于3.9%,该方法快速简便,准确度高、精密度好,可用于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土壤中铜、锌、铁、锰的测定.  相似文献   

13.
重金属Cu Pb Zn Cr Cd在土壤中的形态分布和转化   总被引:21,自引:4,他引:21  
采用室外小区隔离实验方法,研究了外源可溶性重金属进入水稻土土壤(乌栅土)后的形态分布及其形态随时间的转化。结果表明,外源可溶性重金属进入土壤后迅速向各个形态转化,可溶态重金属的浓度进入土壤后迅速下降;交换态和碳酸盐态重金属浓度先微弱上升,然后迅速下降;铁锰氧化态重金属浓度先上升,在烤田期达到最大值,然后迅速下降,成熟期时又微弱上升;有机态重金属浓度不断上升;残渣态重金属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明锰元素在土壤中的渗漏特性及其在土体中的垂直分布,采用了模拟土柱进行水稻淹作、旱作。结果表明,淹作条件下锰易随渗漏液大量流失,并且在种植水稻情况下比不种水稻更能促使锰流失。水分对锰在土壤中的迁移淋溶影响较大,为防止锰素在土壤中大量流失,应合理控制水分。从锰在土壤中的垂直分布情况看,旱作条件下各土层有效态锰、水溶性锰含量都高于淹作条件下。在淹作、旱作条件下,有效态锰都随着土壤深度增加而表现出明显的淀积特征。无论淹作还是旱作,种植水稻可加速土壤中锰向有效态转化。  相似文献   

15.
应用选择溶解性的化学提取和幼苗试验等方法,研究了湖南省几种耕型红壤及其发育而成的水稻土铜的化学形态及其与土壤有效铜的关系,以及红壤旱地改水田后施铜对水稻吸铜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供试土壤中的铜主要以有机态(15.2%)、无定形铁态(11.7%)、晶形铁态(17.2%)和残留态(56.0%)4种形态存在,其中红壤性水稻土有机态铜(18.7%)和无定形铁态铜(14.6%)明显高于耕型红壤(分别为8.0%和5.8%),而晶形铁态铜和残留态铜含量则是后者高于前者.红壤性水稻土有效铜含量显著高于耕型红壤.幼苗试验结果表明,耕型砂岩红壤施铜能明显促进水稻幼苗对铜的吸收,最佳施铜量为5~10 mg/kg土.  相似文献   

16.
为探索狐尾藻对重金属铜的积累和耐性机制,本研究通过水培试验,研究不同浓度铜处理(0、20、50 mg·L-1)对狐尾藻(Myriophyllum spicatum L.)生长生理特性以及叶片表皮细胞形态的影响,分析各器官中铜吸收转运及铜在各组织器官亚细胞中的分布和化学形态。结果表明:各浓度铜处理下狐尾藻均能存活,但铜浓度高于50 mg·L-1时,狐尾藻根、茎、叶生物量相比对照(铜 0 mg·L-1)处理降低53.48%、36.99%和32.22%。铜处理后,狐尾藻根、茎和叶铜含量分别为11.81~186.34、1.32~7.89、2.11~11.99 mg·kg-1,根系中铜含量均高于叶片和茎部。铜在狐尾藻中的亚细胞分布主要位于根、茎、叶的细胞壁部分(36.49%~49.61%、45.44%~49.92%、41.45%~55.92%),其次是可溶性组分(21.65%~25.99%、23.03%~27.65%、18.01%~34.63%)。狐尾藻中铜的赋存化学形态以盐酸提取态、醋酸提取态和乙醇提取态为主,所占比例为76.34%~86.67%,均是活性较低的形态。因此,狐尾藻是铜富集较好的植物,其根部的耐性大于茎、叶。铜以吸附态或蛋白质、果胶酸盐等低活性形态赋存于细胞壁或可溶性组分(液泡)中是狐尾藻积累和耐受铜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7.
南方几种水稻土重金属污染下的土壤呼吸及微生物学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集南方几种重金属污染下的水稻土,通过室内培养的方法研究土壤CO_2排放的动态变化以及微生物学指标的差异.结果表明,在60 d的培养期内,前7 d土壤呼吸速率较高,占了整个排放量的30.89%~64.37%,并且这一阶段重金属对土壤呼吸速率的影响最大.重金属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的影响表现出增加、抑制与无显著性差异的结果,而重金属对微生物熵及微生物代谢熵(qCO_2)的影响却是极显著的,同时表现出增加与降低的不同结果.这说明土壤呼吸以及不同的微生物学指标,在长期的复合重金属污染条件下,其表现并不一致,微生物熵与代湔熵用于基本性质差异较大的土壤时.对重金属的响应更为灵敏.此外,土壤重金属的累积还能提高土壤中有机碳的含量.  相似文献   

18.
19.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外源镉、铅在土壤中的形态分布及其对小白菜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外源镉、铅浓度的增加,土壤中各形态的镉、铅均呈上升趋势。其中镉、铅均以交换态和碳酸盐结合态增幅较大,交换态、碳酸盐结合态镉、铅所占的百分比均呈现上升趋势;残渣态镉呈锐减趋势。外源镉浓度在0~2mg/kg时,小白菜的鲜重、叶长、干重都略有增加;当镉浓度达5 mg/kg时,小白菜的鲜重、叶长、干重开始下降,当镉浓度达20 mg/kg时与对照相比下降分别为27%、28%和21%。随着外源铅浓度的增加,小白菜的鲜重、叶长、干重在不断下降,当铅浓度达2 000 mg/kg时与对照相比下降分别为43%、38%和35%。  相似文献   

20.
采用连续分组的方法,研究碳酸钙含量和 pH 值对 Cu,Pb,Cd 在土壤中的形态转化的影响。供试土壤为暗栗钙土表层(0~20cm):pH(CaCl_2)7.08,有机质2.52%,CaCO_3未检出。分别向土壤中加入 CaCO_3,使其含量为0%,1%,3%,5%,7%,并加入50mg/kgCu,Pb,Cd 的硝酸盐溶液。在25±2℃和相对湿度80%条件下培养。并分别在1d,15d,30d,60d 时采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