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木麻黄根瘤内生菌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与福建、广州的细枝木麻黄、短枝木麻黄和粗枝木麻黄共生的 1 7株根瘤内生菌进行了形态培养、生理类群、营养源利用、代谢酶、宿主特异性等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 ,1 7株木麻黄根瘤内生菌具有分枝状菌丝、孢囊、泡囊等Frankia菌的特征性结构 ,FCc64、FCc92、FCe3 3等菌株还具有串珠状菌丝段。木麻黄内生菌有A、B、AB等 3种生理类群 ,其中B群内生菌多。菌株离体培养具有固氮酶活性 ,且差异显著。多数木麻黄内生菌能良好利用吐温 ,只有少数菌株可利用葡萄糖等糖类物质。内生菌不同生理类群在碳氮源利用、有机酸羧化和代谢酶产生等方面没有明显的对应关系 ,表现出丰富的多样性。侵染试验表明木麻黄Frankia菌株不仅可在木麻黄属内种间进行交叉侵染 ,还能侵染杨梅、沙枣和桤木等植物结瘤。  相似文献   

2.
木麻黄根瘤内生菌的分离、培养和回接*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福建、广东、海南岛的木麻黄根瘤中分离到16株内生菌,它们都具有Frankia菌的典型形态特征。回接鉴定表明,除4株不侵染原寄主植物外,其余12株均具有侵染能力,但各菌株的侵染能力不同,这些菌株在培养基上的培养特征有一定的差异,实验菌株在BAP培养基上生长最好,在Jan B10m,Qmold等培养基上生长较差。  相似文献   

3.
木麻黄根瘤内生菌——弗兰克氏菌侵染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25株木麻黄属和异木麻黄属的弗兰克氏菌进行侵染特性研究结果表明,从木麻黄属根瘤分离的弗兰克氏菌菌株在同属不同种木麻黄宿主之间可以交叉感染结瘤,显示其专一性在属的水平上。由异木麻黄属根瘤分离的弗兰克氏菌可以感染木麻黄属的根系结瘤,反映出其专一性在科的水平上。从木麻黄属和异木麻黄属分离的这些供试菌株均能侵染沙棘,结瘤率达40% ̄100%,揭示出弗兰克氏菌具有跨越侵染不同科、属的能力。这些菌株全部不侵  相似文献   

4.
杨梅根瘤内生菌的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5株细枝木麻黄、短枝木麻黄、粗枝木麻黄和四川桤木的共生Frankia菌株为对照,研究12株杨梅根瘤内生菌的形态培养特征、生理类群、细胞壁类型、营养源利用、固氮酶、宿主特异性等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供试菌株具有分枝状菌丝、多腔孢囊、泡囊等典型的Frankia结构,杨梅菌株FMrl6、FMr43和木麻黄菌株FCe64、FCe33还具有串珠状生殖菌丝.多数杨梅菌株在有氮培养基中能形成泡囊,固氮活性差异显著.细胞壁类型多为Ⅲ型,菌株FMrl6为Ⅱ型.生理类群有A、B和AB 3种,同一株杨梅根瘤内有B和AB 2种生理类群的菌株共存.菌株能良好利用丙酸钠、丙酮酸钠、乙酸钠、吐温和酪蛋白,部分菌株利用硝态氮、铵态氮和牛肉膏,利用糖类差,不利用蛋白胨和尿素,不使明胶液化,不分解纤维素,不产生硫化氢,不利用苯丙氨酸.杨梅根瘤内生菌可使原宿主结瘤,能感染沙枣和四川桤木,但不侵染木麻黄结瘤,这为菌株的选择应用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5.
自1978年Callaham等人首次从香蕨木(Comptonia peregrina)根瘤中成功地分离出Frankia内生菌纯培养后,许多学者已从赤杨属(Alnus)、胡颓子属(Elaeagnus)、沙棘属(Hippophae)、杨梅属(Myrica)和木麻黄属(Casuarina)等非豆科固氮树木根瘤中分离得到Frankia内生菌。但这些内生菌生长极其缓慢,这给大面积的田间应用带来许多困难。因此,作为Frankia菌应用研究的前提,需要更多地了解体外培养条件及其最适生条件。目前国内外已进行了很多这方面的研究。从已分离的内生菌株形态看,它们是极其相似的,都具有Frankia的典型特征;从培养条件看,也表现出许多共同性,但又有一些差异。本文报道了两株木麻黄内生菌培养条件和培养特征的比较结果,为Frankia内生菌应用于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试验结果揭示了木麻黄弗兰克氏菌和木麻黄根瘤浸提液能抑制青枯菌生长,弗兰克氏菌Or9302和9021菌株的抑菌效果比其它供试菌株高;粗枝木麻黄的根瘤浸提液抑菌效果较山地木麻黄和普通木麻黄的抑菌效果好。苗圃试验表明根瘤量高的苗木对青枯病具有较强的抵抗能力。  相似文献   

7.
<正> 非豆科固氮树木和豆科植物一样,同属于共生固氮体系,它们的固氮量远远高于自生固氮微生物。因此,历来受到人们的重视。然而,非豆科固氮树种根瘤内生菌的分离和纯培养一直未能得到解决,严重地阻碍了这个领域的基础理论研究和在林业生产上的应用。经过近70年的努力,1978年美国才首次从香蕨木根瘤中分离得固氮放线菌Frankia菌株。但到目前为止,仅从香蕨木、赤杨、胡颓子、沙棘、杨梅等属的根瘤中分离得内生菌,还有许多属宿主植物的根瘤内生菌至今还未能分离出来。最近(1982)H. G Diem等在加拿大微生物学杂志发表了分离木麻黄根瘤内生菌的报告,尽管他们实验证明分离菌确实属于弗  相似文献   

8.
在澳大利亚实地观测了木麻黄根瘤与22种寄主和土壤化学性质的关系。在调查的5种木麻黄中,发现4种具有完整的根瘤。有效磷含量高的土壤,木麻黄属(Casuarina)根瘤比异木麻黄属(Allocasuarina)出现频度大,后者有8个种在任何土壤上都无根瘤存在。而在有根瘤的9种异木麻黄属树种植株上,根瘤的数量也很少。土壤化学性质(除有效磷水平外)与根瘤无显著关系。在温室条件下,用生长有木麻黄苗的野外土壤接种时,其结果与野外观测相似。异木麻黄属树种形成外生菌根比木麻黄属树种普遍。两个属树种都形成囊枝状菌根。第二个温室试验说明低磷和侵染性放线菌(弗兰克氏菌属缺乏是某些野外土壤中根瘤缺乏的两个因子。本文考虑了限制植物生长的其他土壤性质对木麻黄根瘤的影响,并且讨论了木麻黄科植物固氮的潜在意义。在田野木麻黄(A.campestris)、笛尔斯木麻黄(A.dielsia-na)及洛赫尔木麻黄(A.lehmanniana)上发现的根瘤,前人都未做过记录。  相似文献   

9.
沙棘根瘤的形成与固氮能力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张吉科  林纬 《沙棘》1995,8(3):7-9
与沙棘根系共生结瘤的Frankia氏菌可以从根毛和皮层侵染。被侵染的宿主细胞迅速转变为适宜共生生活的传递细胞。宿主细胞的内质网1高尔基体和内生壁物质组成了Frankia氏菌的被囊。菌体和被侵染细胞释放激动素,使部分中柱鞘细胞分生,形成根瘤原基。沙棘根瘤是以瘤瓣为基本单位,逐次、逐年连续分枝形成的一个多年生珊瑚状瘤块。沙棘主根一般不结瘤,1级侧根结瘤最多,瘤块最大,2 ̄3级次之。根瘤在1年中有3个固  相似文献   

10.
用根瘤切片法和根瘤均浆法,从四川桤木和台湾桤木根瘤中分离出2株根瘤内生菌,并对其形态观察、生理类型和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菌株AC0812S009和AC0812T017的形态特征、生理类型和生物学特性相似。菌株具有典型的弗兰克氏菌菌丝体形态,初步判定为弗兰克氏菌,菌株生理类型为B型,最佳培养条件——碳源为吐温—80,pH值为7.0,培养温度为28℃。  相似文献   

11.
Frankia是一类能与非豆科树木共生结瘤固氮的放线菌。关于其属的分类目前比较确认 ,对于种水平的划分 ,虽然从可溶性蛋白类型 (张道海等 ,1 991 ;Bensonetal.,1 983;Gardesetal.,1 987a)、同功酶类型(Gardesetal.,1 987b ;张道海等 ,1 989)、脂肪酸 (Weeleretal.,1 986)、血清 (Bakeretal.,1 981 ;孙慧君等 ,1 991 )、宿主特异性 (Baker,1 987;Torreyetal.,1 989)、DNA同源性 (Fermamdexetal.,1 989;Akimovetal.,1 992 )、基因组 (Dobritsa ,1 985 )和质粒的限制酶切图谱 (Simonetetal.,1 985 )等诸多方面进行了分析 ,但由于研究的菌株数量有限 ,且培养过程中菌株的生物学特性易发生变异 ,因而迄今为止仍没有一种有效的种的分类方法。近年来 ,1 6SrDNA及其 1 6S~ 2 3SrDNA间隔序列作为一个分子标记 ,广泛应用于各种微生物的分子遗传差异和分类鉴定研究 (韦革宏等 ,1 999;冯瑞华 ,2...  相似文献   

12.
杨梅弗兰克氏菌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根瘤切片法从浙江省多个产地的荸荠种、东魁种和深红种杨梅根瘤中分离得到5个杨梅弗兰克氏菌株,对其进行形态培养、生理类型和营养源利用等生物学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菌株在QMOD和BAP培养基中生长良好;生理类型试验参试的五株菌株中有2株菌株为生理B型,2株为生理A型,1株为生理AB型;菌株在营养源试验中,表现出以丙酮酸钠为唯一碳源或分别以酪蛋白、蛋白胨为唯一氮源的BAP培养基中生长良好.  相似文献   

13.
粗枝木麻黄接种弗兰克氏菌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结果表明:粗枝木麻黄接种弗兰克氏菌对提高其生长量效果显著。接种不同弗兰克氏菌菌株的粗枝木麻黄苗木的生物量。根瘤重量和数量及叶片N含量均表现出明显的差异,其中以88052、87066和87287菌株接种效果最好。在接菌与施肥的试验中,接菌不施肥处理的苗木叶片N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14.
海口地区木麻黄林根瘤调查及影响结瘤的因子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强  张亚辉 《林业科学》2002,38(5):175-180
木麻黄 (Casuarinaequisetifolia)属双子叶植物纲木麻黄科木麻黄属。常绿乔木 ,高可达 30m ,原产于澳大利亚 ,1 91 9年最早引种到福建省泉州 ,2 0世纪 5 0年代以后 ,广泛种植于东南沿海 ,特别是雷州半岛和海南岛 ,成为我国东南沿海和海南岛周边滨海地带  相似文献   

15.
木麻黄Frankia菌优良菌株的筛选和应用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本文报导了从木麻黄根瘤菌中筛选优良菌株并进行回接试验的结果。筛选出U4和Cc38A优良菌株,接种后使苗木早期生物量提高90.7%~275.6%,苗高增长20.0%~31.6%。造林7年后,粗枝木麻黄树高比对照增加12.45%~15.14%,胸径增大10.28%~22.13%;细枝木麻黄胸径增大6.34%~9.44%,树高增加6.05%或生长与对照差不多。结瘤侵染力主要由菌株特性决定,但与菌体培养时间、接种菌体量和浸泡时间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