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从广西36个县(市)采集水稻纹枯病标样,经分离纯化后获得186个丝核菌菌株。菌丝融合测试结果表明,这186个丝核菌菌株分别属于3菌丝融合群:即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solani)的AG-1-IA和AG-4融合群,双核丝核菌的AGBb融合群,出现的频率分别为96.4%、2.15%和1.62%。不同的菌丝融合群在菌丝生长速率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其中AG1-IA的生长速率最大,AGBb生长速率最小。  相似文献   

2.
辽宁省水稻纹枯病菌菌丝融合群鉴定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辽宁省水稻主产区17个县(市)采集水稻纹枯病标样,分离获得茄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菌株73株.核相测定结果为多核丝核菌71株,双核丝核菌2株.对71株多核丝核菌,应用14个国际标准菌株进行菌丝融合群测定,结果表明:供试71株多核丝核菌,67株分属于3个菌丝融合群:即AG1-IA、AG4-HG Ⅰ和AG4-HGⅡ,相应菌株数分别为57,6,4,出现频率依次为85.07%、8.96%和5.97%.其余4株与所有标准菌株均不融合.  相似文献   

3.
广东省水稻纹枯病菌的致病力和融合群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对广东省26个市(县)水稻纹现菌的生长速率、致病力分化和菌丝融合群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广东省水稻纹枯病菌在生长速率上存在差异,可分为快、中、慢3类型,其中生长速率快的有24株,占菌株总数的13.1%,生长速率中等的有142株,占菌株总数的77.6%,生长是的有17株,占菌株总数的9.3%;致病力可也分为强、中弱3种类型,天才病力强的有24株,占菌株总数的13.1%,致病力中等的有133株,占菌株  相似文献   

4.
从黑龙江省27个县市采集分离到77个水稻纹枯病菌菌株,经显微镜观察全部为多核菌株。利用载玻片定位融合法,将分离纯化得到的77个菌株分别与AG1-1A、AG1-1C、AG3、AG5、AG-6和AG-8等6个标准菌株作对峙试验。结果表明,黑龙江省水稻纹枯病菌主要菌丝融合群为AG1-1A、AG1-1C和AG-5,出现频率分别是80.51%、12.99%、2.60%。营养亲合群判别结果表明,77个待测菌株分为23个营养亲和群,其中有11个亲和群由单个菌株独立组成,出现频率为47.83%。遗传变异分析中,当遗传距离为0.6667时,从不同菌丝融合群中选取的15个代表菌株可划分为5个类群,与菌丝融合群判定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5.
水稻纹枯病菌菌丝生长的化学抑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不同药剂对水稻纹枯病菌(Rhizoctonia solaniKühn)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以爱苗和百菌清的抑制能力较强,其毒力回归式分别为:y=4.0265 0.7881x,EC50=17.19μL/L;y=4.4765 0.4238x,EC50=17.19μL/L。  相似文献   

6.
培养基对水稻纹枯病菌菌丝生长和菌核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12种培养基对水稻纹枯病菌菌丝生长、菌核形成数量和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菌丝生长方面,水稻纹枯病菌在稻草煎液琼脂、水琼脂、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和麦芽糖琼脂培养基上的生长速率最快,而在牛肉胨琼脂培养基上的生长最差;在菌核形成方面,理查琼脂培养基最有利于菌核的形成,表现为菌核数量最多,质量最大。  相似文献   

7.
金属离子对水稻纹枯病菌菌丝生长和菌核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研究了12种金属离子对水稻纹枯病菌菌丝生长和菌核形成的影响,按其对菌丝生长和菌核形成有抑制作用的浓度范围不同分为3类:(1)对病菌有抑制作用的浓度最高,在2500μg/mL时,仍有菌丝生长和菌核形成,属于这一类的有Mg^2 ,Ba^2 ,Ca^2 和Mn^2 4种金属离子;值得一提的是,Mg^2 在100-2500μg/mL范围内促进菌丝生长和增加菌核干质量。(2)对病菌有抑制作用的浓度较高,在500或1000μg/mL时可严重抑制菌丝生长和菌核形成,属于这一类的有Fe^2 ,Fe^3 ,Cu^2 ,Pb^2 和Zn^2 5种金属离子。(3)在浓度为10或50μg/mL时严重抑制菌丝生长和菌核形成,属于这一类的有Ag^ ,Hg^2 和Cd^2 3种金属离子。  相似文献   

8.
湖北省小麦纹枯病病原菌菌丝融合群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1997~1999年从湖北省襄樊、黄冈、荆州、宜昌等各主要麦区小麦纹枯病病株样上分离出丝核菌65株,其中双核丝核菌43株,多核丝核菌22株。分别与双核和多核丝核菌融合群国际标准准菌株进行测试表明,湖北省小麦纹枯病病原菌属于Rhizoctonia AGD(CAG1)和R.solani AG5、AG4 、AG2-2IIIB、AG1-IC,相应菌株数分别为43、12、6、2、2,出现频率分别为66.2%、18.5%、9.2%、3.1%、3.1%。  相似文献   

9.
化学肥料对水稻纹枯病菌菌丝生长和菌核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立枯丝核菌 (RhizoctoniasolaniAG - 1IA)引起的纹枯病是水稻三大病害之一 ,关于化学肥料影响水稻纹枯病发生发展的报道很多 ,但化学肥料体外对病原菌的影响则很少报道 .本试验研究了氮、磷、钾对病菌菌丝生长和菌核形成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水稻纹枯病菌 (RhizoctoniasolaniAG - 1IA)保存于华南农业大学资环学院真菌研究室 .采用Czapek培养基及培养液 .氮肥为CO(NH2 ) 2 (北京南尚乐化工厂 )和 (NH4) 2 SO4(武汉制药厂 ) ;磷肥是NaH2 PO4·2H2 O(哈尔滨市新春化工厂 …  相似文献   

10.
湖北省小麦纹枯病原菌菌丝融合群和致病力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1997~ 1999年从湖北省襄樊、黄冈、荆州、宜昌等主要麦区小麦纹枯病病株标样上分离获得丝核菌 6 5株 ,其中双核丝核菌 43株 ,多核丝核菌 2 2株。将所得菌株分别与双核和多核丝核菌融合群国际标准菌株进行融合测试表明 ,湖北省小麦纹枯病病原菌属于Rhizoctoniacerealis的AGD融合群和R .solani的AG5、AG4 、AG2 2ⅢB、AG1 ⅠC融合群 ,相应菌株数分别为 43、12、6、2、2 ;各菌株间致病力存在明显差异 ;菌丝融合群间致病力不同 ,AGD、AG5、AG4 、AG2 2ⅢB、AG1 ⅠC融合群在鄂麦 12上的平均病级值分别为 2 .38、2 .15、2 .0 2、1.0 4、0 .44。  相似文献   

11.
水稻纹枯病抗性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本试验选择5个对纹枯病抗感性不同的水稻品种,就它们的细胞组织结构、生化反应与抗性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抗病品种的叶片蜡质含量和叶鞘硅化细胞数目都明显多于感病品种;人工接菌后,抗病品种的过氧化酶活性增加的速度和峰值都大于感病品种;抗病品种的多酚氧化酶和苯丙氨酸转氨酶活性也强于感病品种。试验还表明:品种的游离氨基酸含量与抗性没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四川省西北部稻区水稻纹枯病菌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13.
两个水稻改良抗源对纹枯病抗性的遗传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连续2年的试验中研究了水稻品种特青和Jasmine85对纹枯病抗性的遗传。对亲本、F1、F2、F3和回交世代的接种结果表明,在与感病亲本Cypress和Maybele杂交的组合中,2个抗源表现分别具有一对显性抗纹枯病基因。这2个主效基因是不等位且彼此独立的,它们相结合时可能表现一定程度的基因加性效应  相似文献   

14.
从抗源的筛选和改造,抗病品种的选育,抗性机理的研究,抗性的遗传分析和分子生物学研究等多个方面,反映了美国近20多年来抗水稻纹枯病遗传育种研究的进展,分析了取得进展的原因。其中关于主效抗纹枯病基因的发现,主效基因控制部分抗性的遗传假说,以及一些新的育种思路,对我国开展有关研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水稻纹枯病拮抗细菌的分离和筛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水稻叶鞘、根系,玉米叶鞘和土壤中以及稻纹枯病菌菌核上分离到360株细胞,经平板抑菌初测得到59株拮抗菌。其中,抑菌带宽0.56~0.84cm的7株中,除B1-2-1外,其它6个MSE系列菌株均来自玉米叶鞘。分离材料不同,其拮抗细菌的分离率明显不同。即稻体最低(4.25%),土壤纹枯病菌菌核最高(23.8%),玉米居中(16.3%)。在室内人工接种病菌条件下,测定其中43个拮抗菌株对离体稻秆纹枯病的控制作用,筛选到防效在48.47%~90.95%的13株。其中,MSE1-7,PBR-1,MS2-1,L1-3-1,H1-4,L1-5-3的防效均达80%以上。对上述13个菌株补加MSE1-4,共14个供试菌,接种病菌,对再生稻纹枯病防效为32.00%~47.78%的5株(其中MSE1-4为47.78%,L1-5-3为40.44%)。其中,MSE1-4,MSE1-7对稻苗地上部生长有一定的抑制效应,干重分别比对照降低6.85%和1.34%,但对根系有促生作用,根系干重分别比对照增加10.25%和2.81%;L1-5-3,3′-71和MS2-1对稻苗地上、下部生长均表现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湖北省水稻白叶枯病区域流行特点及其防治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根据湖北稻白叶病的发生发展史,结合湖北水稻种植区划,农业地理环境,气象要素等,将湖北稻白叶枯病的发生区域划分为四类,即江汉平原病害生态区,鄂东丘陵病害生态区,鄂中丘陵岗地病害生态区,鄂西山地病害生态区;着重分析了各病害生态区白叶枯病发生流行特点及原因,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7.
水稻纹枯病为害捐失及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以连作早稻为对象,对水稻纹枯病为害损失及品种、氮肥施用量、产量水平、发病时间、病情程度等影响因素进行了六年的研究。组建了多因素损失估计模型。根据损失模型统计分析表明:水稻黄熟期病情指数与稻谷减收率的关系最为密切;六个参试品种基本可归为两类;不同氮肥施用量和不同产量水平在一定范围内对同级别的纹枯病病情所致的稻谷减收率均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8.
分别研究了品种、施氮量及其互作对早稻纹枯病的影响。结果表明:纹枯病的发展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加重,施氮量(N)与病害发展速率比值(RR)关系模型是:RR=1.07899/[1+1.21482EXP(-0.22775*N)]。纹枯病对氮量的灵敏点在每亩施纯氮7.5—12.5公斤内;品种间抗感差异明显,其感病程度可分为三类,各类品种系数可互换;品种与施氮量互作对病情发展影响显著,施氮量对品种抗感性有一定影响,组建了各类品种系数与施氮量关系的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19.
转基因水稻抗纹枯病性的杂种优势与配合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2个雄性不育系和5个转几丁质酶基因抗病品系按NCTI设计配制10个杂交组合,研究了转基因杂交水稻的杂种优势和配合力效应。结果表明,转基因水稻各抗性指标的一般配合力达极显著水平,但一般配合力的高低与其抗病性的强弱并不完全相关,而与其组合抗性呈极显著正相关;转基因杂交稻抗纹枯病性的超亲优势强度小,但组合间抗性差异极显著,病级和病情指数的特殊配合力也达极显著水平;转基因杂交稻抗纹枯病性遗传力高,受加性和非加性遗传共同控制,以加性遗传较为重要,源于转基因父本的加性效应明显高于不育系母本的加性效应。转基因水稻E14-1和Pin4具有较好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在抗病育种中有较大的利用价值;杂交组合Hai 3S/Pin 4和GD1/E14-1特殊配合力效应突出,是初步筛选出的优良抗性组合。  相似文献   

20.
采用回归通用旋转设计方法试验,组建了以水稻纹枯病进展速率(R)为目标函数的数学模型:结果表明:对纹枯病进展速率的影响是氮量>密度>钾肥,其中以施氮量为关键因素;对病害进展速率影响的交互因素是氮量和钾肥。经模型的模拟优化和仿真,在试验幅度内,每亩施纯氮量最高,钾肥用量最小,密度最大的情况下,病害进展速率最大;在施氮量最小、钾肥量偏低、密度最小的情况下,病害进展速率最小(最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