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银中杨是黑龙江省防护林研讨所经过20余年选育出的白杨派优秀雄性无性系。它是银白杨与中东杨通过人工有性杂交育种选育的雄性无絮品种,具有树形美观、速生、不飞絮、抗病虫能力强、耐寒、耐瘠薄等优良特性。既是营造速生丰产林的优良树种,也是城乡绿化、特别是大中城市绿化的首选树种。也可营造用材林、农田防护林、水土保持林、风景林等,是我国北方地区惟一大面积栽培的白杨派良种。  相似文献   

2.
白杨透翅蛾性信息素的林间诱捕试验初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2年在中宁县部分地区对为害不同杨树的白杨透翅蛾进行性信息素诱捕试验。结果表明,该信息素对白杨透翅蛾雄性具有很强的趋性引诱作用。  相似文献   

3.
苗期害虫对杨树的选择与抗虫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网室害虫选择试验和苗圃调查,研究了杨树苗期主要害虫对杨树苗的选择性,得出如下结论:1)白杨透翅蛾对白杨派树种选择性强,而对黑、青杨派及其杂种选择性差;2)青杨楔天牛嗜好黑、青杨派及其杂种,不嗜好白杨派树种;3)白杨叶甲对白杨派树种危害较黑杨派及其杂种轻;4)柳蓝叶甲几乎危害所有参试树种,但危害白杨派树种较轻于黑杨派及其杂种树种;5)白杨潜蛾几乎危害所有参试树种;6)杨直角叶蜂选择危害黑派及  相似文献   

4.
为分析白杨派优良无性系之间的遗传关系,采用毛细管电泳荧光SSR分子标记技术,构建10个白杨派优良无性系DNA指纹图谱,并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从20对引物中筛选出7对位点多态性高且重复性好的引物,共扩增出41个多态性位点,平均每对引物扩增5.9个,每个引物扩增多态位点在4~8之间。无性系间遗传相似系数区间为0.415~0.902,平均遗传相似系数为0.657,遗传变异性丰富。Shannon指数和基因多样性指数分别为1.433 4和0.694 3,表明无性系间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聚类分析表明,10个白杨派无性系中,秦白杨1号、秦白杨3号、秦白杨5号与84K聚为一类,07-17-18、07-23-23与07-30-11与I-101聚为一类,与实际亲缘关系相符。利用2对多态性SSR引物PMGC-2020和PMGC2607构建了白杨派无性系指纹图谱,该图谱可将无性系全部区分开。  相似文献   

5.
对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对比试验林中的8年生秦白杨5号、西北杨系列2号和3号的木材材性以及纤维形态特征进行了研究。以毛白杨30号为对照,通过多重比较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西北杨2号、3号的物理力学性质与毛白杨30号的物理力学性质接近,是良好的板材原料。秦白杨5号的物理力学性能为4个品种中最差,但其纤维形态特征及材积生长量表现最优;秦白杨5号、西北杨系列2号、3号材积生长量都比对照组毛白杨30号的大,可以应用于木材加工业和纸浆造纸工业。  相似文献   

6.
《农村科技》2006,(3):40-40
84K 杨(银白杨×腺毛杨)属白杨派杂交雄性无性系。它生长速度快,单株材积大,栽培方法简单,抗逆性强,苗木成活率高,树干通直圆满,春季无"飞絮",克服了我区白杨派无性系普遍存在的破腹病,是白杨派树种营造速生丰产林和防护林的首选品种。一、试验地自然概况试验地位于察布查尔平原林场,年平均气温8.4℃,绝对最低气温-43.2℃,绝对最高气温39℃,≥  相似文献   

7.
白杨透翅蛾(Paranthrene tabanifonnis Rott)白杨透翅蛾属鳞翅目透翅蛾科。2005年列入陕西省重点林业有害生物检疫名单。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白杨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活性以及该化合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SEA和SEB表达的影响,应用肉汤微量稀释法检测了白杨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采用TNF-α释放试验、蛋白免疫试验以及荧光定量PCR等方法分别从蛋白表型、蛋白水平和基因水平3个层面上考察了白杨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SEA和SEB分泌的影响。结果表明:白杨素几乎无抗金黄色葡萄球菌活性,其MIC1 024μg/m L。低浓度白杨素(2~16μg/m L)即可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SEA和SEB的分泌,且这一抑制作用呈现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9.
<正>新疆杨是银白杨与额尔齐斯河白杨杂交形成的白杨品种,只有雄株、没有雌株。因此,除了杂交外,再无生产种子的方法。新疆杨具有树杆直、高、粗,木材质量好,出材率高等特点,对环境的适应性较高,一般生长在肥力较高的中碱性土壤上。喜光性强,适应于干旱、半干旱气候,不适应海拔高、气候寒冷地区。一、杂交方法杂交工作在杨树开花之前(北疆4月上旬、南疆2月下旬)进行为宜。选择若干棵银白杨和额尔齐斯河白杨雌雄优势  相似文献   

10.
三倍体毛白杨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林业大学博士生导师、三倍体毛白杨之父——朱之悌教授领导的课题组完全依靠自己的技术力量,采用细胞染色体部分替换和染色体加倍等技术,经过 15年艰苦攻关取得的系列新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