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介绍了水稻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技术,包括水稻纹枯病、水稻菌核秆腐病、稻飞虱、稻叶蝉、稻秆蝇等,以期促进水稻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2.
选用了“通科37”“吉农大521”“广稻1号”“松粳18”和“龙洋17”5个水稻品种进行田间小区试验。采用田间五点取样法、以0~9病情分级为标准,分析水稻秆腐菌核病对水稻千粒重和垩白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秆腐菌核病可导致水稻千粒重降低,垩白率增加;5个水稻品种的千粒重与秆腐菌核病的病级均呈极显著负相关,垩白率与秆腐菌核病的病级均呈极显著正相关。选取“长白九”水稻品种,在水稻孕穗期和抽穗期进行液体益地硅和固体活性水溶硅防效试验。结果显示:硅肥能显著降低水稻秆腐菌核病的病情指数,且病情指数在施用液体和固体硅肥后差异显著。此研究结果可有效控制苏打盐碱地水稻秆腐菌核病的发生和病情蔓延,并为开发新型绿色防治试剂提供新途径。  相似文献   

3.
水稻菌核秆腐病简称水稻秆腐病,是影响水稻生产的一个重要病害。近几年来,该病在我市范县、濮阳县水稻产区部分田块严重发生,不但影响水稻产量,还可造成碎米粒增多、米质下降,一般减产20%~30%,高者可达50%~60%。 1.田间症状识别 该病病原以小球菌核病菌和小黑菌核病菌最为常见,但二者为害病斑的形状和颜色基本相同。水稻苗期和成熟期均可发病,以抽穗以后发病  相似文献   

4.
水稻秆腐病也叫菌核秆腐病。2009年在吉林省大安市有零星发生,2010年个别乡(镇)发生严重且有扩展的趋势,如果不认真对待及时防治,将成为抑制大安市水稻夺取高产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各级农业科技人员要加大工作力度,抓好防病宣传,  相似文献   

5.
水稻纹枯病的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纹枯病又称水稻云纹病、水稻云斑病,俗称花秆;花脚瘟。水稻主要病害,全国各水稻区均有发生。一、病原水稻纹枯病病菌为一种真菌,属半知菌亚门真菌和担子菌亚门真菌。菌丝初为无色,老熟时浅褐色,较  相似文献   

6.
水稻恶苗病病因分析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旱育秧技术的推广促进了水稻种植面积的扩大,也使水稻恶苗病的发生日趋严重,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对水稻稳产、高产构成威胁。水稻恶苗病是水稻苗期至穗期主要病害之一,主要表现为植株徒长、枯死苗、枯白穗等症状,致使水稻成穗率大大降低,可导致水稻减产10%~20%,发病严重时可减产50%以上,应引起广大种植户及科技人员足够的重视并加强防治。1水稻恶苗病的主要症状水稻恶苗病又名徒长病、白秆病,属于真菌性病害,在水稻  相似文献   

7.
水稻秆腐病也叫茵核秆腐病。2009年在大安市有零星发生,到2010年个别乡(镇),如月亮泡镇的叉古敖村、叉干乡的东泡子村、新艾里乡的富发村发生严重且有扩展蔓延的趋势,如果不认真对待及时防治,将成为抑制大安市水稻夺取高产的主要因素之一。所以农业科技人员要加大力度,抓好防病宣传工作,积极搞好对广大农户特别是对农民技术员的培训以及对各项关键技术措施的落实。首先要在品种引进和水肥管理上进行全面的系统的指导,然后在预防和防治措施上加以宣传,从而取得了显著的控制效果。文章将大安市水稻秆腐病的形态特征、发生特点、感病原因和防治对策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8.
本文是水稻黄矮病于1964—1966年连续在广东发生流行时的调查研究报告。 水稻对黄矮病没有免疫品种,但品种间的抗、耐性差异很大。一般来讲,矮秆品种极感病,而高、中秆品种较抗(耐)病,抗(耐)病性的强弱主要表现在症状轻重和潜育期长短上。 水稻品种在不同生育期其抗(耐)病性和病害潜育期也有差异。 水稻品种的不同抗(耐)病性也表现在对传毒虫数(即病毒接种量)的反应上。在传毒虫数为每株1、3、5和10头时,中秆品种溪南矮都只表现轻微症状,而矮秆品种(珍珠矮和二九矮)则在接种虫数越多时症状越为严重。病害潜育期都因传毒虫数的增多而缩短。 水稻品种的抗(耐)病性还表现在病株的“恢复”现象上,高、中秆品种发病后其恢复现象显著,较抗病的矮秆品种次之,极感病的矮秆品种则基本不出现“恢复”现象。对于较抗病的矮秆品种,如在发病后迅速进行排水和施速效肥等“治理”方法,有促进“恢复”和减少损失的效果。 插值期在大暑前后的晚季水稻一般发病多而重,而在立秋前后的一般发病少而轻。秧苗期长的比短的发病虽较多,但其差异远不如插植期显著。这显然与媒介叶蝉的迁飞高峰期有关。结合上述有关水稻品种对不同传毒虫数的反应的试验结果,就不难理解在大暑前后插植时,中、高秆品种所以受害轻而矮秆品种所以受害重  相似文献   

9.
晚粳稻中后期抗病力减弱,易受紫秆病为害。试验结果表明,每667m^2施用30%爱苗乳油15ml对水30kg,在水稻破口前5d和齐穗期均匀喷雾2次,能有效控制水稻后期紫秆病,水稻成熟期绿叶数比对照增加0.5叶以上,晚粳稻叶青籽黄,灌浆延长,有较好的增产作用。  相似文献   

10.
<正>水稻秆腐病也叫菌核秆腐病。2009年在吉林省大安市有零星发生,2010年个别乡(镇)发生严重且有扩展的趋势,如果不认真对待及时防治,将成为抑制大安市水稻夺取高产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各级农业科技人员要加大工作力度,抓好防病宣传,积极搞好对广大农  相似文献   

11.
在直播稻上进行30%爱苗乳油防治纹枯病、稻曲病、紫秆病试验,结果表明:用30%爱苗乳油1500倍液在水稻破口期和齐穗期用药2次效果最好,稻曲病防效达83%以上,紫秆病防效达70%以上,纹枯病防效达77%以上,且具有一定的增产作用.  相似文献   

12.
水稻纹枯病是由稻纹枯病菌寄生引起的水稻真菌病害,俗名"花脚秆"、"烂脚瘟"、"云纹病".近年来,水稻纹枯病在豫南稻区有加重发生的趋势,对水稻生产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3.
爱苗是先正达(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新推出的高效杀菌剂,据称能促进水稻生长,保持剑叶青绿,可有效地控制稻曲病、黑粉病、紫秆病、纹枯病等穗期病害,提高产量和品质。我们进行了爱苗与井冈霉素的效果比较试验,现将结果整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水稻纹枯病是由稻纹枯病菌寄生引起的水稻真菌病害,俗名“花脚秆”、“烂脚瘟”、“云纹病”。近年来,水稻纹枯病在豫南稻区有加重发生的趋势,对水稻生产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5.
水稻不同生育期对稻叶瘟的抗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旭东  丁建英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3):3910-3910
从水稻移栽-穗期对水稻不同生育期稻叶瘟发生消长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发现水稻分蘖期和幼穗分化-圆秆拔节期对水稻稻叶瘟抗性较强.其他生育期都易感病,应注意防治.  相似文献   

16.
水稻纹枯病发生与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纹枯病又名云纹病、花脚秆,属真菌性病害,是水稻的主要病害之一,在长乐市普遍发生,一般早稻比晚稻严重,矮秆比高秆受害重,低洼、排水不良的田块发病较重。随着冬季作物种植面积的扩大,施肥水平的提高,种植密度的增加,灌溉水的不断富养化,病势继续发展,其发生面积、发生频率、造成的产量损失均居水稻各病之首。一般田块减产5%—20%,严重的损失达50%—70%以上。根据对水稻纹枯病所进行专题调查、观察和药效试验,现将水稻纹枯病的发生与综合防治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正>水稻纹枯病又叫云纹病、烂脚秆、花秆瘟,水稻苗期至穗期均可发病,常常在分蘖期开始染病,孕穗期到抽穗期有适宜发病条件时易大面积发病。该病致使稻谷空秕率增加,千粒重降低,影响稻米品质。一般减产10%~20%左右。1发生特点1.1症状表现症状最初主要表现在叶片和叶鞘上,出现暗绿色水浸状小斑点,病斑边缘模糊,随着病情发展病斑会逐渐扩大,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缙云县杂交中、晚稻穗期纹枯病、叶尖枯病、鞘腐病、叶黑肿病、紫秆病、稻粒黑粉病多种真菌性病害相继混合发生,造成水稻茎叶早衰,导致结实率和千粒重下降,对水稻产量影响较大,成为严重的穗期早衰综合症,是水稻高产稳产的一大障碍。为此,作者于2003年开展40%禾枯灵(三唑酮多菌灵)防治水稻穗期病害的试验研究,现将主要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佟立纯  贾兰 《新农业》2010,(10):26-26
<正>水稻是凌海市的主要作物,平均单产在500公斤以上。近几年,一种水稻次要病害菌核秆腐病发生有上升趋势。此病刚开始零星发生,以后逐  相似文献   

20.
水稻恶苗病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恶苗病又称徒长病、白秆病,此病主要引起秧苗及成株徒长,病株一般在抽穗前死亡。即使有的轻病株能生长到抽穗结实,但穗小粒少,产量极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