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EST-SSR分析云南茶树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EST-SSR标记对云南134份茶树资源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进行了分析。30对引物共检测到等位位点127个,平均每对引物产生423个;共检测到263个基因型,平均每对引物所扩增的基因型有88个;遗传多态性信息含量平均达0501,高于其它地区的相关研究结果,表明云南茶树资源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资源间的平均遗传距离和相似系数分别为0413和0597,说明资源间的遗传差异比较大,遗传基础较宽。聚类可将134份资源划分为4大组。8个种群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变异范围为0753~0981,平均遗传相似系数为0891,表明不同种群间的遗传差异比较小。云南茶树资源间亲缘关系的揭示为今后茶树资源保存和新品种选育提供了一定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磨芋属(Amorphophallus)RAPD标记遗传多样性研究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利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技术对磨芋(魔芋)属内野生种和栽培种共20份材料进行基因组DNA多态性分析,用34个随机引物扩增,有23个扩增出的产物电泳图谱较清晰,共获得266个位点(DNA片段),其中259个具有多态性。供试材料所用23个的的扩增产物都存在种间多态性。7个引物扩增出的产物中有11条DNA片段在花磨芋种内样品(系统)间也存在多态性。以RAPD标记资料计算获得的传相似系数(Jaccard相似系数,Sj)进行UPGMA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花磨芋种内系统间差异最小,Sj系数在0.97-1.00间;两份甜磨芋材料间没有差异,Sj为1.00。在已知的种间,两个栽培种花磨芋和甜魔芋间亲缘关系最近,Sj在0.83-0.85间,与另一个栽培种白魔芋间亲缘关系都较远,Sj在0.62-0.66间,栽培种与野生种间亲缘关系都较远,Sj在0.48-0.64间。在野生种中,结节磨芋与栽培种系统间关系最远,Sj在0.48-0.54间,未定名4个野生种Sj在0.64-0.89间,系统A.sp05与A.sp06关系最近,Sj为0.89,其次是A.sp01与A.sp^*,Sj为0.73。根据亲缘关系树状图,当遗传相似系数Sj在0.55-0.60之间时,20份材料刚好划分为栽培种与野生种两个类群。 相似文献
3.
基于SSR标记的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本研究利用SSR标记技术对56份梨资源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利用筛选出的6对SSR引物共扩增40条谱带,其中多态性位点38个,多态性位点比例为95%,每对引物产生有效等位基因6.3个。各位点期望杂合度H值在0.0354~0.491,平均为0.1964;有效等位基因Ne值在1.0367~1.9648,平均值为1.2958;香农指数I值平均值为0.3256,说明了供试梨材料的遗传多样性较低。利用SSR标记可将44个栽培品种区分开,但无法区分芽变和原种。根据SSR标记揭示的多态性,采用NTSYS-pc软件,以UPGMA法进行聚类分析,结果显示所检测的56份梨材料在相似系数0.71处可分为4组,其中中国的白梨、秋子梨和砂梨相互交错在一起,没有独自各自成组。 相似文献
4.
白菜类蔬菜遗传多样性的AFLP分子标记研究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首次对白菜(Brassica rapa)类蔬菜的遗传多样性和分类进行了AFLP分子标记研究。共采用了137份材料,从64对引物组合中选择了4对扩增条带多,多态检出率高的3+3引物组合,检测了210个位点,并对AFLP数据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芜菁和白菜类蔬菜各自单独聚为一类,它们的亲缘关系较远。在白菜类蔬菜当中,所有大白菜和薹菜聚为一类,它们是比较特殊的类群,且亲缘关系密切,小白菜的聚类结果与其园艺学分类差别较大。小白菜各类型间的相似性程度较低,说明小白菜的起源较大白菜要早。大白菜的聚类表明,大白菜现有品种的遗传多样性较为狭窄。 相似文献
5.
6.
7.
本研究利用形态学标记和RAPD分子标记同时对70份来自我国不同地区的中国南瓜种质进行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分析。在所观察的56个有差异的农艺性状中,变异系数从6.60%~262.22%,平均变异系数为37.50%。从150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21个进行RAPD分析,结果表明,在检测到的167条带中有130条具有多态性,多态带比率为73.23%;平均每个引物检测到的条带数多达8条,平均Shannon信息指数(Ⅰ)为0.268。基于农艺性状的聚类分析将70份中国南瓜种质分为七类。基于RAPD标记的聚类分析将70份中国南瓜种质分为五类,其聚类结果与形态特征有一定的相关性。但两种聚类结果均无法从地理来源上进行区分。 相似文献
8.
利用SSR标记对中国柚类资源及近缘种遗传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SSR标记研究了122份我国柚(CitrusgrandisOsbesk)类资源及近缘种遗传多样性。31对SSR引物从供试材料中检测出335个等位基因变异,平均每个位点可检测到9.85个等位基因。位点多态信息量(PIC)变幅为0.1939!0.9073,平均为0.7085。用UPGMA方法将122份材料分成7个组群,110个柚类品种在相似系数0.712,可细分成18个亚组,主要由沙田柚品种群、文旦柚品种群及庞大的杂种柚品种群组成。 相似文献
9.
RAPD和ISSR标记对甜瓜种质遗传多样性的研究 总被引:54,自引:0,他引:54
利用RAPD和ISSR两种分子标记技术对37份甜瓜(CucumismeloL.)种质进行了遗传多样性研究.在供试材料中筛选到具有多态性的RAPD引物21个,ISSR引物10个(其中ISSR-2与ISSR-4等量混合组成ISSR-10引物对).RAPD引物共扩增出多态性带106条,多态性条带比率(PPB)为58.62%,平均多态信息量(PIC)为0.47;ISSR引物共扩增出多态性带73条,PPB值为65.51%,平均PIC值为0.53.根据两种标记的结果,采用UPGMA聚类分析,将供试材料分为两大类群野生甜瓜和栽培甜瓜;栽培甜瓜又分为厚皮甜瓜和薄皮甜瓜两大亚群,各野生甜瓜种质之间的遗传距离较大,这与其分类地位基本一致.两种分子标记的分析结果呈极显著正相关(r=0.62>r=0.01).研究表明,RAPD和ISSR标记可用于甜瓜种质遗传多样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利用AFLP标记和形态性状检测皖北小麦主栽品种的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利用AFLP标记和2年田间试验对皖北地区小麦主栽品种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研究。以AFLP标记在20个品种之间扩增的172条多态性位点数据,采用Nei和Li的方法,计算品种间的遗传距离;同时,以2年田间试验得到的品种株高、穗长、小穗数、小穗密度、千粒重、护颖长短、粒长和粒宽等表现型性状平均数经正态标准化后,采用欧氏距离计算品种间遗传距离。基于分子标记的聚类分析结果与系谱分析基本一致,把系谱来源不清的品种划分到相应的类群。若以整个遗传距离的总平均数作尺度对聚类图的结果进行分类,大致可分为6类。Mantel检测表明,AFLP标记数据计算的遗传距离矩阵和表现型计算的遗传距离矩阵存在极显著的相关性(r=0.8260,t=11.325),证明AFLP标记是检测品种间遗传差异的有效方法,可为小麦育种亲本选配提供理论依据。研究还证实,一个骨干亲本与由其衍生出来的品种(系)之间的遗传差异一般较小。 相似文献
11.
Dan Zhao Hongwen Bi Zicheng Zhu Jianhui Liu Junmin Zhang 《Acta Agriculturae Scandinavica, Section B - Plant Soil Science》2017,67(2):155-163
Cucurbita maxima is one of the most widely cultivated Cucurbitaceae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China. The objectives of this study were to clarify the genetic diversity of 44 accessions from different geographical origins using morphological and molecular characteristics and to compare the consistency of these morphological and molecular characteristics.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showed a large qualitative variability primarily according to fruit-related traits. Twenty-eight random-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 (RAPD) markers produced 128 bands. Both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RAPD markers grouped 44 accessions of C. maxima into four clusters, and the similarity coefficients ranged from 0.70 to 0.91 and from 0.40 to 0.98, respectively. DNA polymorphisms were highly consistent with phenotypic traits on rootstock C. maxima.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C. maxima from different origins were not clearly defined via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RAPD analysis, suggesting some traits of C. maxima were specific to geographical location had disappeared or were weak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which would not facilitate pumpkin breeding. Hybrid generations and their parent plants or sister lines were grouped into sub-clusters and showed little genetic distance according to both evaluation methods. Overall,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RAPD markers were consistent and revealed high genetic diversity between C. maxima landraces from different origins. 相似文献
12.
基于自然灾害风险分析原理,利用海南岛18个市县历年逐日气象要素、瓜菜产量、面积、寒害灾情和DEM等资料,构建基于瓜菜生物学特性的寒害致灾等级指标,综合寒害致灾危险性、孕灾敏感性、承灾体易损性和防灾能力,评估海南岛冬季瓜菜寒害风险。结果表明:西瓜冬季寒害危险性从中部向东西减小,豇豆和丝瓜冬季寒害危险性从南向北加重,辣椒冬季寒害危险性从东南向西北增加,瓜菜不同等级寒害风险概率分布形式差异明显;瓜菜冬季寒害孕灾环境敏感性从中部五指山地区向周围低海拔区降低;瓜菜冬季寒害灾损风险和防灾能力在区域上存在明显差异。瓜菜冬季寒害综合风险分布形式总体一致,中部和北部高、南部和东西部沿海低。这种寒害风险分布主要受海南冷空气活动和地形因素作用,与实际寒害发生规律一致。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影响海南岛水源涵养量时空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为海南岛生态系统水源涵养功能重点区域识别及保护,水资源管理及区域可持续发展等方面提供决策依据。[方法] 基于InVEST模型产水量模块,定量分析海南岛1996—2020年水源涵养的时空变化,并对海南岛的水源涵养影响因素展开地理探测分析研究。[结果] ①1996—2020年海南岛水源涵养总量略微上升,多年平均水源涵养量为41.77 mm,水源涵养总量为1.42×109 m3。空间上,海南岛水源涵养分布呈现东高西低及北高南低的特征。各地类中,林地的水源涵养能力较强,且面积占比大,对海南岛水源涵养量的贡献显著。②水源涵养量有较强的空间正相关性,呈现明显聚集特征,水源涵养重点区域主要分布于海南岛东中部、东部沿海海岸带以及海口市西部的火山熔岩湿地。③各因子对水源涵养影响力从大到小依次为降水量、土地利用类型、实际蒸散发和高程;因子交互作用,尤其是降水与土地利用的交互显著增强水源涵养分布的解释。[结论] 气候作用和人类活动主导了海南岛水源涵养量空间格局。未来既要充分考虑气候变化对水源涵养的影响,通过建立有效措施确保海南岛生态系统水源涵养功能有效适应全球变化,又要通过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与管理,确保土地生态安全。 相似文献
14.
采用SSR标记分析了43份柑橘(Citrus)不育、低育、含不育胞质及13份可育材料的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8对SSR引物扩增得到35个等位基因,平均每个位点有4.4个等位基因。利用NTSYSpc2.10统计分析软件,UPGMA法聚类分析表明,56份柑橘资源可分为3组。宽皮柑橘类品种为第一组,甜橙、葡萄柚、椪柑及杂柑类品种为第二组,包含不育胞质的澳洲指橘为第三组。SSR聚类分析还表明本地广橘与温州蜜柑有着紧密的亲缘关系,而与早橘、槾橘、本地早等的亲缘关系较远?涕?不育与低育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分析将为此类资源的收集保存及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利用海南省18个地面气象站1998-2011年的逐日气象观测资料,结合海南冬种西瓜、豇豆、辣椒和丝瓜的种植面积和产量资料,运用自然灾害风险分析原理和方法测算海南冬种瓜菜的干旱气候风险、灾损减产风险和防旱抗旱能力,同时综合以上3个指标得到干旱综合风险指数,并基于干旱综合风险指数进行干旱风险区划。结果表明,海南岛冬种瓜菜干旱综合风险指数基本呈由东北向西南递增的趋势,高风险区集中在其西部和南部地区,主要包括东方市、昌江县和乐东县等。经检验,风险区划结果与生产实际基本相符。研究结果可为海南冬种瓜菜防旱减灾风险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为深入了解番茄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运用竞争性等位基因特异性PCR(KASP)技术,利用前期筛选出的60对多态性较高的单核苷酸多态性标记(SNP),对收集的504份番茄种质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及群体结构分析。结果表明,60个SNP分子标记共检测到181个等位基因,基因多样性平均值为0.450,期望杂合率(He)平均值为0.069,多态性信息值(PIC)变化范围为0.171~0.583,平均值为0.381。在遗传距离为0.36时,504份番茄材料被划分为7个类群,各材料间的平均遗传距离为0.62;根据主成分分析结果将群体分为3个类群;基于SNP标记对参试材料进行群体结构分析,在K=3时,504份番茄种质资源被划分为3类。本研究筛选出的60对SNP标记的多态性为中度偏高,番茄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较丰富,可为后续宁夏地区番茄的核心种质构建及种质资源的有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南瓜栽培品种的遗传多样性,本研究利用43个简单序列重复(SSR)分子标记,对35份南瓜育成品种及地方品种进行了分子标记分析,并调查了农艺性状。结果表明,43个SSR标记均能扩增出多态性条带,共检测到155个等位基因,平均每个标记能检测到3.6个等位基因,多态性信息含量(PIC)为0.130 8~0.775 4,平均值为0.487 2。利用非加权组平均法(UPGMA)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35份材料可分为三大类,分别与中国南瓜、印度南瓜和美洲南瓜三个种吻合,且印度南瓜与美洲南瓜之间的亲缘关系较近。农艺性状调查结果表明,不同栽培种之间以及同一栽培种内的不同品种之间,都发现有农艺性状差别明显的情况。本研究为南瓜种质资源的保护、品种指纹图谱的建立及分子育种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为确定不同青稞亲本材料间的遗传差异及连锁不平衡水平,以56个SSR分子标记对88份大麦进行多态性扫描。结果表明,88份材料中共检测出160个等位变异,平均每个标记2.857个,变幅为2~7。供试材料间的遗传相似系数为0.497~0.970,平均为0.761。基于多态性较好、基因多样性值较高的53个SSR标记分析结果,88份材料被分成2个类别。主坐标分析将青稞材料分成2类,分别包含39和47份材料,2份西藏品种ZDM5200和ZDM5457所属类别不明确。群体遗传结构分析将88份材料也分成2个亚群,分别包含40份和48份材料,与聚类分析和主坐标分析的结果较一致。1 378个SSR位点成对组合中,不论共线性组合还是非共线性组合,都存在一定程度的连锁不平衡(LD)。D'统计概率(P0.01)支持的LD成对位点179个,占全部位点组合的12.99%,D'平均值为0.56,较高水平的LD成对位点(D0.5)主要集中于除1H外的其余6个连锁群上。本研究结果为今后青稞杂交组合配置、有利基因发掘和标记辅助育种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5种笛鲷属鱼类的遗传多样性及分子标记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运用RAPD及SSR技术对笛鲷属的画眉笛鲷(Lutjanus vitta)、金带笛鲷 (L. fulvus)、金焰笛鲷 (L. fulviflamma)、千年笛鲷(L. sebae)和星点笛鲷(L. stellatus)等5种鱼的遗传多样性及其分子标记进行了研究。RAPD研究结果表明, 5种鱼的平均多态性位点比率(P)依次为89.30%、86.70%、92.11%、86.47%和86.00%; 种内两个体间平均遗传距离(D)分别为0.3431,0.2130,0.3121, 0.1825和0.1775;平均遗传多样性指数(Hi)分别为0.1634、0.1095、0.1353、 0.1022和0.1024。引物OPA8和OPP10的扩增产物中得到9个RAPD标记,分别为OPA8-413bp、OPA8-140bp、OPP10-418bp、OPA8-697bp、OPP10-526bp、OPA8-361bp、OPP10-449bp、OPA8-311bp和OPP10-599b,可鉴别5种鱼。SSR研究结果显示, 5种鱼的有效等位基因数依次为1.9610、3.3793、3.2957、1.7893和3.6591;群体的杂合度(H)分别为0.332、0.462、0.593、0.367和0.676;多态信息含量(PIC)分别为0.302、0.438、0.554、0.332和0.641。 在11个微卫星位点上得到6个微卫星标记,分别为13 Prs229-115 bp、4 Lca43-212 bp、4 Lca43-240 bp、13 Prs229-288 bp、19 Prs275-156bp和7Lca91-118 bp可用于鉴别5种鱼。 相似文献
20.
[目的] 通过研究海南岛城市化扩张下土地利用变化对碳储量的影响,揭示碳储量时空格局演变和预测未来发展趋势,为优化国土空间布局和生态敏感区的保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基于1980—2020年土地利用数据,采用InVEST模型碳储量模块反演1980—2020年海南岛碳储量时空变化,并耦合FLUS模型和InVEST模型模拟自然发展情景、快速发展情景和生态保护情景3种发展情景下2030年海南岛的土地利用和碳储量变化情况。[结果] ①海南岛土地利用类型以林地、耕地为主。1980—2020年耕地、草地、林地和未利用地面积均有不同程度减少。建设用地和水域面积增加,尤以建设用地面积增长最快,增幅为83.4%。②海南岛碳储量总体呈“中间高,四周低”的特点,1980—2000年碳储量变化较小,降幅约0.03%。2000—2020年海南岛城镇化进程加快,碳储量损失也随之加剧,年均损失约372 t,累计损失碳储量7 439 t。③未来建设用地仍会继续扩张,受此影响3个情景下2030年海南岛碳储量均呈现降低的趋势。其中,快速发展情景下建设用地土地利用变化量最大,碳储量最易流失,自然发展情景次之,生态保护情景变化最小。[结论] 在海南自由贸易港未来的土地利用规划中,应加强中部山区、自然保护地等重点生态区位的保护力度,优化土地利用格局,严格控制林地、耕地和湿地向建设用地转变,提高固碳增汇效能,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