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以合肥市二环内、大学城和职教城3个典型区域的15所建设于不同年代的高校为研究对象,应用Arc GIS判读2018年卫星遥感影像,统计分析高校林木树冠覆盖特征。结果表明:①15所高校现实树冠覆盖面积283.25 hm~2,整体树冠覆盖率29.67%;各高校现实树冠覆盖率在11.90%~43.89%间变化,潜在树冠覆盖率在1.73%~30.00%间变化。②超过2/3的高校树冠覆盖率处在高覆盖度或极高覆盖度。③早期建设的高校现实树冠覆盖率整体上高于后期建设的,二环内高校(38.69%)最高;而在树冠覆盖潜力增长方面正好相反,职教城高校潜在树冠覆盖率(19.02%)最高。进一步分析发现,合肥市高校城市森林未来整体树冠覆盖率可提高至40.14%,不同年代区域高校树冠覆盖差异主要受时间跨度对树木的影响和高校绿化建设思路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采用样方调查方法,分析了合肥市城市森林树种组成及乡土树种应用情况,并选择市内公园、环城林带、高校校园、住宅区及近郊风景林5个不同类型城市森林,比较其树种组成及相似性,计算了树种重要值、物种多样性、均匀度。结果表明:合肥市城市森林有树种241种,乡土树种应用率40.7%;市内公园树种最多(156种),其它依次为高校校园(113种)、环城林带(70种)、住宅区(61种);近郊风景林最低(21种);各类型乔木树种比例均高于灌木。不同类型城市森林树种相似性总体较低。在市内各类型城市森林中,公园与校园的树种相似性程度最高(0.5),其次为公园与环城林带(0.32)、公园与住宅区(0.30),公园与近郊风景林最低(0.05),其它类型之间树种组成相似性均0.4。Shannon-Winner多样性指数排序为:环城林带(3.7)高校校园林(3.3)市内公园林(2.8)近郊风景林(2.5)住宅区绿地(2.1);均匀度值排序为:环城林带(1.03)住宅区绿地(0.93)高校校园林(0.81)近郊风景林(0.80)。环城林带的群落特征优于其它类型的城市森林,近郊风景林群落特征并不优于其它城市森林,有许多乡土树种尚未为城市绿化所应用。城市森林树种构成的自然度较低,应注重当地次生林冠层乔木树种的利用。  相似文献   

3.
4.
袁天佑  褚小军  冀建华  林枫  王俊忠  胡聃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5):6844-6847,6852
首先对城市水文环境、城市水文要素、城市水资源、城市水质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在分析城市化水文效应的基础上,从学科发展和应用的角度,提出了解决城市水文问题的相应对策及展望,从而为合理规划与设计城市防洪和排水系统提供支持,以促进城市环境友好发展。  相似文献   

5.
6.
本文通过对合肥市现有农村科技创新体系的反思,提出通过建立健全农业科技创新体制,探索农业科技创新风险投资机制,改革现行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和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等模式,更好地服务于合肥市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7.
分析城市水文效应的产生原因,阐述排水设计及案例,在此基础上,提出城市水文效应的应对策略,以促进城市的发展以及生态的平衡发展。  相似文献   

8.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城市水平方向上的扩展逐渐趋于平稳,旧城改造、棚户区改造等一系列政策的提出,使城市扩张逐渐从水平扩张演变为垂直空间增长.基于合肥市蜀山区2017年和2020年的三维建筑矢量数据,运用Arc GIS地理空间分析法,从垂直方向上运用建筑加权平均高度和建筑面积对合肥市蜀山区2017—2020年4年间的垂直空间时空演变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建筑群的高度和数目在不断增加.2017—2020年4年里合肥市蜀山区建筑物平均高度增加0.16m,建筑体积也同样增加256.98×105m3.(2)中高层建筑增长率呈显著增长趋势,超高层建筑增长率微弱增长,而低层建筑、多层建筑和高层建筑增长率呈现负增长趋势,多层建筑的负增长幅度较大.(3)空间上,低层建筑的分布呈现由中心城区向郊区迁移的趋势,蜀山区的东南方向上中高层和超高层建筑逐渐增多.  相似文献   

9.
污泥是城市污水处理的副产品,不仅产生量大,而且成分极其复杂,如若处理不当,将会造成二次污染.同时,污泥作为二次资源,如何经济、合理地利用也是当今国内外广泛关注的问题之一.本文分析了我国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的特性,介绍了当前城市污泥处理的方法及研究进展;在大量调研国内外关于城市污泥有效利用文献资料的基础上,概述了当前城市污泥资源化有效利用的最新技术,并指出合肥市污泥的有效利用应根据本市市情采取近期以焚烧为主,其他方面为辅的面向未来的资源化利用方式.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分析土地利用现状作为合肥市土地利用战略研究的基础,重点分析土地利用问题及其原因,进而用科学发展观作为航标对合肥市土地利用战略进行具体定位,同时还需进一步完善相关土地利用与管理机制,以此来保障土地利用战略在规划中的有效实施,从而提高新一轮规划在实施过程中的科学性与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1.
王让德 《甘肃农业》2013,(23):51-52
在城市化推进的过程中,水文水资源的利用是必不可少的。但随着城市化发展需求的进一步加大,水文水资源受到城市的影响也越来越大。作者借本文阐述城市发展对于水文水资源的影响与相应的问题解决研究方法,以期为读者提供若干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2.
按道路长度的10%抽样调查合肥市市区100 km2范围主要道路行道树现状,运用Ⅰ-tree软件分析行道树结构,估算行道树生态经济效益,包括截留雨水、吸收CO2、改善大气质量、提供美学价值及储碳功能.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主要道路行道树16种,计38800余株,其中香樟、广玉兰、二球悬铃木、国槐4个树种占行道树总数的68.7%;94.5%的行道树评为健康,显示总体健康状况较好,作为合肥市树的广玉兰因管护问题健康状况不佳;行道树中胸径<15 cm的小树比例高达64.6%,大多是近年道路改造后栽植.行道树发挥的年生态效益5145.8万元,其中截留雨水的效益占89%,另外储碳效益759.3万元;单株效益最高的是二球悬铃木,其次是栾树、国槐、乌桕,因这些树种胸径>30 cm的树木比例较高.分析行道树的结构与功能可为行道树规划、建设、管理提供必要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中国森林水文研究现状和主要成果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正> 森林和水是生态系统中最活跃、最有影响的两个因素。水在自然界中是万物生命之源,是人类及动植物须臾不可分离的重要物质,但水对人类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为害的一面。森林则不仅可为人类提供木材、林产品和能源,而且更主要的是维持生态平衡的顶梁柱,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良好环境的护卫者。过去,人们对于森林的作用,往往只看到它提供木  相似文献   

14.
以生态竞争力指标体系为研究对象,根据生态竞争力内涵、结构体系以及城市生态竞争力的特点,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遵循生态竞争力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创建城市生态竞争力指标体系。根据城市生态竞争力指标体系从环境、资源、经济、社会4个方面,对合肥市生态竞争力各项指标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合肥市城市森林格局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RS和GIS的空间分析技术,结合4个时期的Landsat TM遥感影像,对比分析了合肥市1989年、1995年、2003年和2007年城市森林景观格局变化过程和特征.结果表明,城市森林面积由1989年的5532.66 hm2下降到2003年的4218.12 hm2,2003年后城市森林面积虽有所增加,但还没有恢复到1989年的水平.城市森林斑块数和斑块密度增加, 斑块形状指数和斑块边界密度变大,表明斑块的形状更加不规则,趋于复杂.18年间城市森林景观破碎度增大,聚集度指数减小,说明景观类型分布趋于分散,受人为干扰影响较大.今后的城市森林建设应结合城市改造在中心城区适当增加城市森林斑块,尽量增加城市森林面积.  相似文献   

16.
通过合肥市城市老年人教育现状、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以期为未来合肥市老年教育的发展提供一定的数据支持和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7.
随着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VPN(虚拟专用网络)在各领域的应用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文章深入浅出的介绍了VPN的概念、优势、基本原理、应用领域及在水文系统的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合肥市6所高校常绿植物种类、应用频率、乡土植物应用情况等进行调查分析,由结果可知:6所高校共有常绿植物34科60属79种,其中乡土植物17科24属27种。从应用频度来看,F≥80%的常绿植物种类最多,共39种;50%≤F<80%的常绿植物种类最少,仅5种。最后对合肥市高校常绿植物的应用进行讨论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9.
随着计算机的发展,流域水文模型种类越来越多,本文对流域水文模型进行分类并整理出细化的常见的水文模型,以及相关的水文模型研究发展。为后续水文研究提供一定的依据的方向。  相似文献   

20.
实施乡村旅游精品工程,是党中央、国务院为推进全面乡村振兴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对于合肥市来说,实施乡村旅游精品工程,是推进乡村振兴、解决短板瓶颈、拓展旅游功能、唱响合肥品牌的必然要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经过两年多的实践,合肥市实施乡村旅游精品工程仍存在规范化、融合化、特色化、品牌化不足的问题.因此,应采取以下措施:强化支撑体系,实现规范化;整合资源要素,促进融合化;打造典型模式,形成特色化;突出开发创新,推动品牌化,进一步提升合肥市实施乡村旅游精品工程的实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