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米糠液为培养基的主要原料,分别添加糙米浆、麦芽汁或豆芽汁,进行灵芝菌丝体液体深层发酵培养,分析灵芝菌丝体利用培养基的情况,筛选培养基组分.结果表明:米糠液与豆芽汁(可溶性固形物为2°Brix)以4∶1的体积比混合进行灵芝菌丝体液体深层发酵时,其菌丝体干重及胞外多糖含量最高,可达11.45 g·L-1和10.20 g·L-1;发酵过程中发酵液中总糖、还原糖含量显著下降(P<0.05),可溶性蛋白含量略有上升,游离氨基态氮含量先下降后上升,菌丝体干重、胞外多糖含量均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在液体发酵过程中草乌与灵芝相互作用的影响。[方法]研究在灵芝液体发酵过程中初始pH、草乌粉及草乌提取物对灵芝菌体生长、胞内外多糖的影响,以及灵芝发酵对草乌粉及草乌提取物中酯型生物碱质量分数的影响。[结果]当初始pH为6时,灵芝菌体生物量及胞内外多糖产量均达最大值,分别为7.50、0.25、0.42 g/L;草乌粉添加量为20 g/L时,生物量和胞内多糖达最大,分别为10.60和0.54 g/L,分别为对照的1.96和2.57倍;草乌粉添加量为15 g/L时,胞外多糖产量达最大,为0.76 g/L,是对照的2.11倍;草乌提取物添加量为0.87 g/L时,生物量和胞外多糖产量达最大,分别为11.30和0.72 g/L,分别是对照的2.13和2.06倍,添加量为1.16 g/L时,胞内多糖产量最高,达0.57 g/L,是对照的2.38倍。[结论]灵芝均能降低发酵液中草乌粉、草乌提取物中的双酯型生物碱含量及增加发酵液中单酯型生物碱含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选育富硒灵芝高产菌株并研究其液体发酵性能。[方法]应用添加Na2SeO3的培养基筛选富硒能力较强、菌体生物量及菌体多糖产量均较高的菌株,并研究其发酵性能。[结果]筛选到菌株Ganoderma lucidumZ-4-25,在液体培养基中添加浓度0.08%的Na2SeO3即能有效促进菌体生长,在浓度0.16%的Na2SeO3液体培养基中培养192 h,灵芝菌粉有机硒含量达到13 000μg/g菌体。在添加浓度0.08%的Na2SeO3条件下,10 L发酵罐发酵216 h,菌体生物量干重达到26.82 g/L,灵芝菌粉有机硒含量达到9 800μg/g菌体。[结论]该研究为富硒灵芝的液体发酵生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铁皮石斛对灵芝生长及胞外多糖分泌的影响,并分析灵芝多糖组分的变化。[方法]在发酵培养基中添加不同量的铁皮石斛,分析灵芝生物量和胞外多糖含量的变化,并采用KTA explorer柱层析分析多糖组分。[结果]铁皮石斛可促进灵芝胞外多糖的合成,添加量以10 g/L效果最佳;添加铁皮石斛发酵未改变灵芝多糖的组分。[结论]在灵芝深层发酵培养基中添加适量铁皮石斛有助于灵芝多糖的高效生产。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不同添加量的产EPS荞麦酸面团对面包烘焙和老化特性的影响。[方法]应用分离自酒曲中的产胞外多糖食窦魏斯氏菌T5发酵荞麦粉制成产胞外多糖荞麦酸面团和不产胞外多糖荞麦酸面团,比较2种酸面团的添加量对面包烘焙和老化特性的影响。[结果]食窦魏斯氏菌T5在添加蔗糖的条件下,发酵荞麦酸面团产生EPS的含量为9.36 g/kg;含有酸面团(20%和30%)的面包比容、硬度和感官评分都优于空白不含酸面团面包,且含有产EPS酸面团的面包品质更佳;随着酸面团添加量的增加,添加30%不产EPS酸面团对面包比容和硬度产生消极作用,而添加30%产EPS酸面团能改善新鲜面包品质;在相同贮藏期,含有不产EPS酸面团的荞麦面包随着酸面团添加量的增加,面包芯硬度和支链淀粉老化焓值显著增加,而添加30%产EPS酸面团对面包老化具有改善作用。[结论]该研究为开发营养、健康的高品质绿色烘焙发酵食品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通过摇瓶实验对萼状粒毛盘菌(Lachnumcalyculiforme)生物量及其产胞外多糖的发酵条件进行研究;并在5L发酵罐中进行分批与流加培养,比较二者对萼状粒毛盘菌生物量及其多糖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5℃时,粒毛盘菌生物量和产胞外多糖的最佳碳、氮源及其浓度为葡萄糖30g L-1、酵母膏5g L-1,pH值为6.0;10g L-1橄榄油能显著加速菌丝体的生长,而10g L-1大豆油能明显提高胞外多糖的产量;分批培养时粒毛盘菌的最大生物量和多糖产量分别为6.40和8.28g L-1,而在葡萄糖浓度低于5g L-1时进行流加培养可以显著提高粒毛盘菌的生物量和多糖产量,最大生物量和多糖产量分别为7.72和11.82g L-1.  相似文献   

7.
低档绿茶驯化灵芝菌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灵芝菌经过低档绿茶茶汁、茶粉多次驯化后,平板培养时菌丝增殖速率和摇瓶发酵时茵体生物量与胞外粗多糖(EPS)的变化情况。实验结果表明,驯化种在茶汁平板和普通平板上,茵丝平均增殖速率分别提高了30.7%、8.0%;驯化种在茶培养基中发酵时,最大菌体生物量和胞外粗多糖产量分别提高了119.87%、69.39%,显然,驯化种发生了部分遗传特性良性改变。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单因素及正交实验对乳脂链球菌产胞外多糖的发酵条件进行研究, 单因素实验研究了碳源、接种量、起始pH、发酵温度、镁元素和发酵时间对乳脂链球菌胞外多糖产量的影响; 通过正交实验设计研究三个重要因素乳糖添加量、pH和接种量对胞外多糖产量的影响。最佳发酵条件: 乳糖添加量为20g/L, 发酵培养基初始pH5.5, 接种量5.0%, 发酵温度为37℃, 发酵时间24h, 胞外多糖最高产量可达499.81mg/L。  相似文献   

9.
云芝糖肽对烟草花叶病毒TMV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是一种重要的抗病毒物质。为提高杂色云芝菌液态发酵多糖产量,通过响应面法优化杂色云芝菌液体发酵条件,得到最佳发酵条件:初始pH6.5、装液量100 mL·250 mL~(-1)、接种量10%、温度27℃、7 d、200 r·min~(-1)。优化后杂色云芝菌液体发酵的生物量为10.82 g·L~(-1),胞外多糖为1.98 g·L~(-1),较优化前生物量提升2.06倍,胞外多糖提升2.33倍。优化后多糖产量有大幅提高,可为进一步工业化应用提供技术参数。  相似文献   

10.
药用植物绞股蓝内生真菌JY25胞外多糖具有抗癌、抗氧化等多种活性作用,对其发酵条件进行优化,以期达到高产胞外多糖的效果。以胞外多糖产量为检验指标,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对培养时间、接种量、碳源、氮源进行优化。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绞股蓝内生真菌JY25产胞外多糖的最佳培养周期为8 d,最佳接种量为7%,最佳碳源为葡萄糖,最佳氮源为酵母粉;正交试验优化后发现,产胞外多糖的最佳发酵条件为培养时间8 d、接种量5%、葡萄糖添加量40 g/L、酵母粉添加量5 g/L,在此条件下胞外多糖的产量达到271.40 mg/L。  相似文献   

11.
为确定红曲霉液态发酵产胞外多糖的最优培养基组成,以大米粉作为主要基质,通过单因素、正交等试验方法进行研究。结果发现,最佳补充氮源是添加量为10.0mg/m L的大豆粉。在培养基中添加适量KCl、KH2PO4、Na Cl有助于红曲霉发酵过程胞外多糖的生成,其最适添加量均为0.15 mg/mL;而Mg SO_4、MnSO_4、Ca Cl_2、CuSO_4、Fe Cl_3、FeCl_2、ZnSO_4对红曲霉液态发酵过程中胞外多糖的产生有抑制作用。红曲霉液态发酵产胞外多糖的最适培养基成分为:大米粉40mg/m L,大豆粉10 mg/mL,KCl、KH_2PO_4、NaCl均为0.15 mg/mL。在此条件下,红曲霉液态发酵120 h,发酵液中胞外多糖的含量平均为112.3 mg/mL,约是大米粉为基质液态发酵多糖产量的2倍。  相似文献   

12.
;采用摇瓶培养法对2种真姬菇的发酵工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真姬菇Ⅰ、Ⅱ发酵生产菌丝体及胞外多糖的碳源是葡萄糖,氮源是酵母膏;液体发酵培养基是葡萄糖3%、酵母膏0.4%、vitB110mg/100ml、KH2PO40.1%、MgSO40.1%,pH值为6.0;液体发酵的优化条件是初始pH 6.0~7.0,振荡速度110~130r/min,培养温度25~28℃,装液量150ml/250ml.2种真姬菇菌丝体及胞外多糖产量较高,真姬菇Ⅰ菌丝体干重、胞外多糖产量分别是3.92、8.83 mg/ml;真姬菇ⅠⅠ菌丝体干重、胞外多糖产量分别是3.25、7.69 mg/ml,即真姬菇Ⅰ摇瓶发酵菌丝体干重、胞外多糖产量高于真姬菇Ⅱ.  相似文献   

13.
以生物量和胞外多糖产量为指标,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对摇瓶培养的拟康氏木霉(Tricho-dermapseudokoning)的液态发酵条件进行优化。优化后的拟康氏木霉发酵控制参数为:最佳培养基配方为麦麸30g/L,玉米粉30g/L,葡萄糖7.5g/L,KH2PO41g/L;发酵培养时间为6d;培养基的初始pH值为5.0~6.0;发酵温度为30±1℃。最佳培养条件下菌丝干重及胞外多糖的产量分别5.272g/L、0.622g/L。  相似文献   

14.
以8种渗水利湿中药为试验材料,探讨其对桑黄生长及多糖合成的影响。结果表明:薏苡仁、茵陈蒿、香加皮能促进桑黄生长及胞外多糖合成,茵陈蒿对胞内多糖合成也有促进作用,而其他5种中药(5g.L-1)对桑黄生长无显著促进作用。薏苡仁、茵陈蒿添加量为1~13g·L-1时,可显著促进桑黄生长;当添加量为8g·L-1时,两者对胞外多糖合成有促进作用,桑黄多糖含量由(86.7±4.1)mg·L-1分别提高到(123.6±3.1)和(116.7±2.6)mg·L-1;当添加量为4g·L-1时,茵陈蒿也能显著促进桑黄胞内多糖合成,含量由(175.7±0.9)mg·g-1提高到(186.9±10.0)mg·g-1,而在其他浓度下均不能促进胞内多糖合成。香加皮添加量为1~4g·L-1时,能促进桑黄生长和多糖合成,超过该浓度则受到抑制。薏苡仁不仅能促进桑黄生长,而且其水提物和醇提物也有促进多糖合成的作用,故中药对桑黄活性产物合成的促进作用并不是作为有效氮源或碳源而起作用的。  相似文献   

15.
为了优化鹿角灵芝产胞内多糖的液体发酵工艺,以鹿角灵芝胞内多糖得率为指标,研究碳源、氮源、初始pH值、发酵时间、接种量、装液量、马铃薯添加量对鹿角灵芝胞内多糖得率的影响,并通过单因素和响应面法对鹿角灵芝产胞内多糖的发酵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鹿角灵芝胞内多糖得率最高时的发酵条件如下:20%马铃薯、3. 3%葡萄糖、3%麦麸、0. 2%KH_2PO4、0. 1%MgSO4,初始pH值为7. 0,接种量为11%,500 mL三角瓶装液量为151 mL,转速为150 r/min,培养温度为(27±2)℃,培养时间为82 h。在此条件下,鹿角灵芝胞内多糖的得率为12. 94%,与预测值13. 16%的相对误差小于5%,说明该优化模型真实可行,具有指导生产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异亮氨酸对嗜酸氧化亚铁硫杆菌胞外多聚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生物冶金效率,研究了添加异亮氨酸对嗜酸氧化亚铁硫杆菌胞外多聚物组分、嗜酸氧化亚铁硫杆菌生长和吸附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添加异亮氨酸的嗜酸氧化亚铁硫杆菌生长周期明显缩短,Fe2+的耗尽时间缩短,培养后期Fe2+剩余量明显降低。最高菌密度提高17%,环境pH降低20.45%,胞外多聚物中蛋白质组分提高16.84%,多糖组分提高5.05%。培养时间为72h时,添加异亮氨酸的嗜酸氧化亚铁硫杆菌菌液EPS吸附量为54.520 8μg·mL-1,比对照提高了44.05%。整个生长周期中,异亮氨酸对菌液中游离EPS含量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7.
[研究目的]利用从藏灵菇中筛选的产胞外多糖(EPS)的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casei)研究提高多糖产量的环境因素;[方法]针对主要影响胞外多糖合成的四个因素,采用四因素三水平[L9(34)]正交试验确定了高产胞外多糖的优化发酵条件;[结果]发酵温度为37℃;发酵时间为12h;培养基起始pH为6.5;接种量为5%;[结论]在此优化条件下,胞外多糖的产量是优化前的1.39倍.  相似文献   

18.
为提高戊糖乳杆菌YY112 胞外多糖的产量,本研究结合单因素试验、正交试验、Box-Behnken响应面试验设计,对该菌株产多糖的营养条件和发酵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在本次研究的范围内,MRS培养基为适宜的基础培养基;蔗糖为适宜碳源,添加量为质量体积比3%;大豆蛋白胨为适宜氮源,添加量为质量体积比1%;酵母粉能够提高菌株的多糖产量,适宜添加量为质量体积比2%;培养基初始pH值为6.0,菌株接种量为体积比4%,适宜培养温度29.5 ℃,此时培养24.5 h胞外多糖产量最高。在此优化培养条件下,YY112胞外多糖产量达到(380.97±0.45)mg·L-1,与响应面分析预测值基本吻合,较优化前增加了46.52%。  相似文献   

19.
 采用摇瓶培养法对2种真姬菇的发酵工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真姬菇Ⅰ、Ⅱ发酵生产菌丝体及胞外多糖的碳源是葡萄糖,氮源是酵母膏;液体发酵培养基是葡萄糖3%、酵母膏 0.4%、vitB1 10mg/100ml、KH2PO4 0.1%、MgSO4 0.1%,pH值为6.0;液体发酵的优化条件是初始pH 6.0~7.0,振荡速度110~130r/min,培养温度25~28℃,装液量150ml/250ml。2种真姬菇菌丝体及胞外多糖产量较高,真姬菇Ⅰ菌丝体干重、胞外多糖产量分别是 3.92、8.83 mg /ml;真姬菇ⅠⅠ菌丝体干重、胞外多糖产量分别是3.25、7.69 mg /ml,即真姬菇Ⅰ摇瓶发酵菌丝体干重、胞外多糖产量高于真姬菇Ⅱ。  相似文献   

20.
为增加黑莓汁中乳酸菌胞外多糖含量,利用产胞外多糖乳酸菌MB2-1和JX5发酵黑莓汁,并测定发酵过程中黑莓汁的pH值、黏度及多糖含量随时间的变化情况,以确定用于发酵黑莓汁的乳酸菌种类和碳源。结果表明,添加葡萄糖作为碳源时,乳酸菌MB2-1和JX5发酵在32 h时胞外多糖产量最高,分别为2.75 g/L和3.06 g/L,说明将乳酸菌JX5作为发酵菌株,葡萄糖作为碳源添加到黑莓汁中进行发酵,可增加黑莓汁中乳酸菌胞外多糖含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