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金崑  朱辉  马建章  高中信 《林业科学》2004,40(4):130-134
本文采用数量化分析方法 ,对呼伦贝尔草原黄羊春季采食生境选择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 ,影响呼伦贝尔草原黄羊春季采食生境选择的主要因子是放牧家畜干扰、水源、人为干扰 ,其次是坡度、坡位、坡向、植被类型、食物丰盛度 ,风向也有一定影响。其采食生境选择的倾向性依次为 :放牧家畜干扰距离 >2 0 0 0m ,水源距离≤ 10 0 0m ,坡度 5~ 2 5° ,人为干扰距离 >10 0 0m ,坡位在中坡 ,植被类型是针茅或针茅 羊草群落 ,食物丰盛度中等以上 ,阳坡或半阴半阳坡  相似文献   

2.
半野生麋鹿秋、冬季粪堆频率分布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江苏大丰麋鹿保护区Ⅰ、Ⅱ放养区内麋鹿粪堆频率分布的系统抽样调查,发现半野生麋鹿在秋、冬季粪堆呈聚集型分布,分布型服从负二项分布、奈曼A型分布和Thomas分布,其中以负二项分布拟合程度最好。造成粪堆聚集分布的主要原因是环境因素的影响,与麋鹿的习性关系不大。在放养区主要生境类型草地和林地中,粪堆均服从负二项分布。粪堆密度林地大于草地,但粪堆聚集指数草地却高于林地。粪堆的聚集强度与鹿群在该生境中的活动类型有关,当麋鹿粪堆在单一生境内服从负二项分布时,粪堆聚集指数与鹿群对该生境的休息利用率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相关关系(r=0.988,P0.05)。粪堆频数调查显示,秋、冬季大丰麋鹿对林地的利用率高于草地。  相似文献   

3.
采用样方取样法及路线调查法,对三亚市火岭自然保护区猕猴栖息地的植被特征及其采食植物生态位特点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2 000 m2调查样方中,有20种猕猴采食植物,占总种数(69种)的29.0%,占其总重要值的31.24%。群落中生态位宽度大于1的种类有8种,占总种数的11.59%,生态位小于1的占88.41%。其中,生态位宽度大于1的猕猴采食物只有2种,其余18种均小于1。生态位重叠值在0.5以上的只有5对种群。猕猴栖息地主要为热带次生落叶季雨林,猕猴采食植物有较大的生存空间。并从保护猕猴的角度提出了保护区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该文采用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河北小五台山自然保护区褐马鸡繁殖期的生境植被类型的选择。主要研究结果如下:褐马鸡繁殖期的活动范围较为固定,主要选择针阔混交林和针叶林植被带;活动范围与乔木种类、乔木密度、灌木种类、灌木均高、草本密度、草本均高、草本盖度差异不显著,与灌木密度、草本种类差异达到显著水平,与乔木均高、乔木胸径、灌木层盖度、乔木层盖度达到极显著水平差异。  相似文献   

5.
1997~2001年,对甘什保护区半散放坡鹿的食性进行野外观察,记录到坡鹿采食植物共有64科、175属、233种。并对采食植物的区系及坡鹿对植物的喜食程度进行分析,为坡鹿迁地保护选择栖息生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采用标准地和样线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分析濒危植物半枫荷在连城的分布、生境及群落类型。结果表明,连城县现存半枫荷66株,呈零星水平分布,主要分布在5个乡镇8个村的竹林、次生阔叶林和马尾松林中。以材积、树高、胸径为数量评价指标,结合树干干形、圆满度、冠径比、叶型(枫叶比例)、树冠浓密度、侧枝粗细度等形质指标,采用3株优势木对比法选出5株优树,另有1株散生优树其形质得分达9.2分,共精选优树6株,占半枫荷总株数的9.1%。  相似文献   

7.
北京地区湿地植物及植被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北京地区分布着大小河流百余条,长约700公里,分别属于海河流域的五大水系(大清河,永定河,温榆—北运河,潮白河,蓟运河水系)。除河流外,北京湿地系统还包括湖泊、水库及大型水渠。植物具有多样性丰富的特点。据统计,北京地区湿地高等植物69科183属312种(含山区湿地),占北京植物总数的近1/3。北京湿地植物的成分(即地理成分)较复杂。根据主要植物种属的现代地理分布,属于20个种子植物属的分布类型及变型。北京地区湿地植物温带地区类型占主导,世界广布类型较多。湿地植被是指生长在地表过湿或有季节性或常年…  相似文献   

8.
许平 《山西林业科技》2011,40(1):21-22,25
简要介绍了恒山省级自然保护区独特的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对区内植物种类和植被类型特点进行了调研。发现在恒山自然保护区内,分布有植物84科,563种,其中国家二级保护野生珍稀植物10种以上,还有多种省级野生保护植物;根据建群植物的生活型和群落外貌特征,将保护区内植被类型分为针叶林群落、阔叶林群落、针阔混交林群落、灌丛、灌草丛、草丛、草甸7种。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福建省野生石斛属植物的分布及生境调查,结果表明:福建省分布的野生石斛属植物有6种,分别为:铁皮石斛、霍山石斛、广东石斛、黄花石斛、细茎石斛、剑叶石斛,根据气候分布区对野生石斛属植物典型生境进行分析,探讨其濒危因素,并提出进一步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小勾儿茶Berchemiella wilsonii的变种毛柄小勾儿茶Berchemiella wilsonii(Schneid.)Nakai var.pubipetiolata H.Qian的实地调查,对其分布概况、生境特性以及种群生存概况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毛柄小勾儿茶主要分布于安徽省霍山县马家河、舒城县万佛山和浙江省临安市湍口乡、临安市马啸乡等地。常见分布于沟边、路边、悬崖峭壁的向阳面。(2)毛柄小勾儿茶对水分及光照的要求较高,喜温暖湿润气候,成年植株主要分布在群落最高层,其幼苗耐荫性差,难以在郁闭度高的林内生长。(3)毛柄小勾儿茶种子大都落在树旁,缺乏有效传播方式,且种子未熟先落,95%无活性,导致极其缺乏幼苗。毛柄小勾儿茶生态位十分狭窄,是群落的伴生种或偶见种,缺乏群落竞争力。毛柄小勾儿茶数量已极其稀少,建议加大保护力度,加快对种子成熟生理机制的研究,提高种子活性。或是探索有效的规模化繁育技术,进行人工抚育小苗,扩大种群数量。  相似文献   

11.
天然格氏栲林乔木层种群种间关联性研究   总被引:37,自引:2,他引:37  
格氏栲 (CastanopsiskawakamiiHayata) ,也称青钩栲 ,属国家二级保护植物 ,是壳斗科常绿阔叶大乔木 ,是亚热带珍贵稀有树种之一 ,其自然分布范围狭窄 ,在我国主要分布于福建、台湾、广东、广西、江西等地区 ,多零星生长在海拔 2 0 0~ 1 0 0 0m的丘陵地的常绿阔叶林中。但在福建三明小湖地区有近 70 0hm2以珍稀濒危植物格氏栲占优势的林分 ,多由百年以上的大树组成 ,是中国目前较为罕见稀有的天然群落。其原生植被受人干扰 ,现为天然次生植被。格氏栲林以其整齐林相、丰富的物种等独特的森林景观 ,自 1 958年…  相似文献   

12.
三种杨黑斑病菌的寄主范围及在我国部分地区的分布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贺伟  杨旺 《林业科学》1991,27(5):560-564,T001
杨树黑斑病是杨树的重要病害之一。目前国外已报道的杨黑斑病菌的种类有10种,许多学者认为保留Marssonina brunnea(Ell.et Ev.)Magn.,M.populi(Lib.)Magn.和M.castagnei(Desm.et Mont.)Magn.三个种,Cellerino和Rimpau把M.tremulae作为独立的种,Spiers把M.tremulae作为M.brunnea寄生于白杨派山杨亚派(Trepidae)的一个专化型(M.brunnea f.sp.trepidae)。M.balsamiferae Hiratsuka则是新近在加拿大发现的,其他的名称均为上述各种的异名。我国已报道的有三种,即M.brunnea(M.populicola为其异名)、M.populi和M.castagnei其中M.brunnea与M.populi的区分,主要是以分生孢子分隔处是否有缢缩为根据的,并认为前者的寄主范围以青杨派为主,后者以黑  相似文献   

13.
缙云山森林土壤酶活性与植物多样性的关系   总被引:35,自引:2,他引:35  
森林土壤酶系主要来源于动植物的分泌及其残体的腐解和微生物的分泌等 (关松荫 ,1 986) ,可见 ,植物种类和组成不同 ,其根系分泌物和枯落物的质和量就不同 ,从而可能引起土壤酶活性的差异 ,但已有的报道主要涉及到土壤酶活性的测定 (Sarathchanderetal.,1 984) ,土壤酶性质的研究 (Tate ,1 984;Busi nanetal.,1 985;Lajthaetal.,1 985)以及不同森林类型的土壤酶活性的分布特征和动态及其与其它土壤理化性质和生态因子的关系研究等 (杨万勤等 ,1 999a,1 999b ;张其水 ,1 992 ;郑文教等 ,1 995;…  相似文献   

14.
浙南生境与丛生竹资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开发浙南丛生竹资源,作者对本区丛生竹资源数量、分布及经营水平作了调查分析,揭示了浙南优越的气候条件是浙江省发展丛生竹种及其它热性竹种理想的试验推广场所,并指出科研生产部门应把浙南丛生竹列入重点开发计划。  相似文献   

15.
杨忠岐  魏建荣 《林业科学》2003,39(5):T004-T005
报道和记述了在中国发现的寄生于美国白蛾的姬小蜂科啮小蜂属黑棒啮小蜂种团(Tetrastichus howardi species group)的2个新种:山东白蛾啮小蜂Tetrastichus shandongensis Yang,白蛾黑基啮小蜂T.nigricoxae Yang。这2种啮小蜂均群集内寄生于美国白蛾蛹中,每寄主蛹平均出蜂分别为77头和124头,平均寄生率分别为6.2%和9.8%,在生物防治上具有良好的利用前景。文末列出了啮小蜂属黑棒啮小蜂种团中国已知3个种的检索表。新种的模式标本保存于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昆虫标本馆。  相似文献   

16.
试论我国北方地区人工植被的土壤干化问题   总被引:142,自引:9,他引:142  
杨维西 《林业科学》1996,32(1):78-85
我国北方地区以人工林为代表的人工植被建设中正面对一个严峻问题-土壤干化。土壤干化是北方少雨地区人工植被土壤退化的主要表现形式,其显著特征是因植物蒸腾过量耗水造成的植物根系作用范围内土壤水分长时间持续地严重亏缺,天然降水已不能有效予以补偿,土壤表层板结.土壤紧实度增大,从而导致植物生长明显衰退以至大面积干枯死亡。土壤干化已成为这一地区人工植被建设的严重隐患。造成人工植被土壤干化的直接原因是植被类型选择不当,群落密度过大和群落生产力过高。人工植被土壤干化的防治对策是,在正确的植被建设思想指导下,依据当地的生物气候生产力因地制宜地选择植被类型,大幅度降低群落密度,合理调控群落生产力,以保持植物蒸腾耗水与土壤水分补偿之间的水分平衡,从而维持群落的持续稳产与高产。  相似文献   

17.
濒危植物四合木结实特性与植株年龄和生境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研究了濒危植物四合木种群初次结实年龄 ,果实空间分布、果实数量、果实重量、结籽率、花果转移率随年龄和生境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 :四合木种群初次结实年龄为 4a。果实的空间分布为树冠上部 >中部 >下部 ,上、中部显著高于下部。平均单株果实的数量分布随年龄变化曲线呈山峰型。在 4~ 1 8a范围内 ,随着年龄增大 ,结实量增加 ,到 1 8a以后 ,随着年龄增加 ,结实量逐渐减少 ,1 3~ 2 7a为结实高峰期。果实重量随年龄变化趋势与果实数量随年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在自然状态下 ,四合木结籽率为 1 2 6%~ 2 80 % ,花果转移率为 5 4 3 9%~ 71 43 % ,结籽率、花果转移率与年龄的关系呈双峰型。结籽率低的主要原因为 :( 1 )传粉过程受到障碍 ,即传粉媒介 (昆虫 )的访花频率极低 ,使得柱头上的花粉量受到限制。这是结籽率低的内因。( 2 )土壤水分供应不足 ,从而使胚珠不能正常发育。这是导致结籽率低的外因。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长江以南杉木产区的一种织叶蛾危害杉木的球果和种子。经研究为Macrobathra属一新种,命名为杉木球果织蛾MacrobathraflavidusQianetLiu.这个种与日本产木包树织蛾MacrobathraquerceaMoriuti,1973相似[1],但在雌,雄外生殖器上却有着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19.
毛乌素沙地飞播植被演替的阶段与速度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沈渭寿 《林业科学》1999,35(3):103-108
毛乌素沙地飞播植物的演替,可分为3个时期或阶段。第1阶段为飞播植物群落阶段;第2阶段为飞播植物+天然植物或飞播植物+油蒿群落阶段;第3阶段为天然植物群落阶段或油蒿群落阶段。从各阶段所能维持的时间或演替的速度来看,毛乌素流动沙地飞播以后,飞播植物占优势的阶段最大不超过20年,飞播植物群落阶段和飞播植物与油蒿共同占优势的时间最大不超过35年。也就是说,35年以后,天然植物油蒿在群落中占绝对优势,而飞播植物仅作为伴生种存在。  相似文献   

20.
东莞市主要植被类型与生态公益林建设   总被引:20,自引:8,他引:12  
文章在研究分析东莞市现状植被的主要类型及其群落特征基础上,针对东莞市生态公益林现状与存在问题,提出相应的林分改造意见和改造树种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