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福建省是中国江南茶区的主要产茶大省,茶文化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制茶工艺精湛;茶种植业是福建省主要的经济产业之一,茶种植业的发展对福建省的经济、文化等发展影响深远。本文基于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经济社会与自然资源的绿色可持续发展理论,分析了福建省茶种植业的发展现状和影响因素,并结合福建省的自然概况与人文经济基础,提出了相应的可持续发展对策,包括建设生态茶园、发展科技创新、建立完善的茶叶管理体系等,以期对福建省茶种植业发展以及区域经济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为福建省的产业规划和经济发展的宏观布局提供参考,为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和自然环境的协调绿色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2.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对经济、社会、生态起着巨大作用,而福建省发展经济的一大特色就是林业,林业产业是福建省经济的重要支撑,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本文从衡量福建省林业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标准切入,探索可持续发展路径,促进林业产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福建省是中国江南茶区的主要产茶大省,茶文化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制茶工艺精湛,其茶种植业是福建省主要的经济产业之一,茶种植业的发展对福建省的经济、文化等发展影响深远。本文基于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经济社会与自然资源的绿色可持续发展理论,分析了福建省茶种植业的发展现状和影响因素,并结合福建省的自然概况与人文经济基础,提出了相应的可持续发展措施:包括建设生态茶园、发展科技创新、建立完善的茶叶管理体系等。以期对福建省茶种植业发展以及区域经济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为福建省的产业规划和经济发展的宏观布局提供参考意见,为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和自然环境的协调绿色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4.
福建省林业产业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鹏源 《北京农业》2013,(27):64-65
可持续发展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指导作用。林业作为福建省的一大特色,既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可持续发展由理论走向实践的具体体现。近几年来,福建省依托区位优势,不断完善发展林业产业政策体系,使林业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是由于林业产业内部结构的失调,使得福建省林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受到了极大制约。基于此,紧紧围绕可持续发展的主题,详细阐述了福建省林业产业的发展现状,深入分析了林业产业的结构特点,最终提出一系列可持续发展的调整措施。  相似文献   

5.
为探究福建省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运用生态足迹模型,引入生态足迹强度、生态系统多样性指数、生态系统发展能力指数来分析福建省2010—2019年的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水平。结果表明:2010—2019年福建省的生态足迹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生态承载力呈平稳上升趋势,生态赤字呈波动下降趋势,生态足迹多样性指数和生态系统发展能力指数逐年递增,福建省可持续发展能力有所加强;未来依然要从减少生态足迹、提高生态承载力和生态足迹多样性指数3方面来提高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更好地发展生态经济。  相似文献   

6.
因地制宜调整畜牧业结构,加快发展牛、羊等节粮型草食畜牧业,是促进福建省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该文分析了福建省畜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发展前景,建议进一步发展、推广利用青贮玉米作草食畜牧业的饲料.  相似文献   

7.
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构建福建省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以这些指标为指导收集了福建省1997~2008年数据,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这些数据进行统计处理与分析,结果表明:从2004年开始福建省农业可持续发展态势发生了显著性的转折。  相似文献   

8.
智能化是设施农业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是实现设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概述福建省设施农业的发展现状,以及智能化、信息化、自动化在目前设施农业生产上的应用,介绍智能化设施农业的主要组成部分,以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中以示范基地为例,分析制约福建省发展设施农业智能化的因素,并提出相应建议,为促进福建省设施农业智能化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22):144-145
从现代农业经济学来看,农村经济是存在并发展于农村中的主要经济体。当前,福建省农业发展太过于依赖自然资源、农村新生劳动力严重不足、农村农业经营人才极度缺乏等问题尤为突出,直接影响福建省农村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从可持续发展理论来看,推进福建省农村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必须引进先进农业技术,提升农业经济竞争力;必须不断完善惠农政策,汇聚农村经济发展人才;必须大力实施乡村振兴,加快推进三大产业融合。  相似文献   

10.
我国自古以农为本,农业现代化与生态文明建设占据了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位置,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必由之路。为此,须兼顾农业发展的"质"与"量"。一方面,要借助现代科学技术和手段,发展高效农业。另一方面,农业发展过程中要以自然承载力为依据,实现生态安全。研究福建省生态农业发展水平以及各部分协调关系正是为了实现高效生态农业目标,试图找出福建省发展生态农业的基本方向,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些帮助。该文以"压力-状态-响应"的思路构建起指标体系,对福建省生态农业发展水平进行评价研究,在此基础上分析压力、状态、响应类指标的协调关系,并提出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1.
基于新发展理念的农业高质量发展:内涵、问题及举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认识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全面把握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问题与举措,对于有效贯彻落实国家高质量发展战略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从新发展理念的角度全面诠释了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问题及举措。研究认为,农业高质量发展是以创新为第一动力、协调为内生特点、绿色为普遍形态、开放为必由之路、共享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从新发展理念视角看,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存在创新不足、协调不力、绿色理念缺失、开放水平不高、共享机制不完善等问题。推进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进程需要着力于增强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创新活力、改善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协调缺陷、深化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绿色理念、提升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开放水平、完善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共享机制。  相似文献   

12.
高质量发展是新发展阶段下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根本体现。基于新发展理念,构建高质量发展测度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测度2015—2020年皖北六市高质量发展水平。研究发现:皖北六市高质量发展综合指数均呈现逐年上升态势;皖北六市五个子系统的发展指数变动趋势存在差异,2020年五个子系统发展指数均值显示出协调、开放水平相对偏低。皖北六市高质量发展障碍度分析表明,协调发展是各市共同面临的难题,创新发展水平也需增强。未来应进一步贯彻新发展理念、强化区域合作、坚持"四化"同步发展、实施城乡协调发展,以持续推动皖北地区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3.
解析了城乡体育协同发展的含义,结合第六次场地普查和河北省农村体育发展调查,分析了城乡体育发展取得的成绩,造成城乡体育发展不平衡的差距及其原因,从可统筹发展理论、协同发展理论和可持续发展理论视角剖析了城乡体育协同发展的方向和侧重点。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理顺城乡体育发展体制,出台政策吸引社会资本;创建智库,编制城乡体育协同发展规划;完善法规保障机制和整合城乡体育资源,构建体育项目体系等促进城乡体育协同发展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何晔  王方民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2):20083-20085,20092
以四川省为例,利用四川农村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展水平和农村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函数,2003~2008四川农村地区公共服务与社会经济发展协调度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表明,四川省农村公共服务与社会经济的协调程度不高,农村公共服务建设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非均等化现象非常突出。2003~2008年四川农村地区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展均滞后于社会经济发展,公共服务均等化系统与社会经济发展系统的协调程度持续降低;基础设施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协调度缓慢上升,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协调度急速下降,公共文化与社会经济发展协调度呈现下降趋势,生态环境建设与社会经济发展协调度持续下降且幅度较大,公共卫生与社会经济发展协调度持续下降,科学技术与社会经济发展协调度稳定在低水平,社会保障和就业与社会经济发展协调度在波动中上升,但幅度不大。  相似文献   

15.
西宁市城市空间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燕华  李成英  王延鹏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1):13006-13008,13150
西宁市的区域发展战略是背依青藏、东向发展,市域整合、城乡统筹。即①与兰州进行错位经营,发挥各自优势,形成区域经济双核心;加强与拉萨的产业分工与合作,推动区域联动发展;与海东地区实现一体化发展;加强与格尔木、德令哈的空间联系、拓展经济腹地。②整合旅游发展空间,建立大西宁旅游经济区;加强新农村建设,构建城乡一体化发展。提出在西宁构建"都市发展控制区",确定控制区范围并将其划分为两级空间结构:都市发展核心区和外围城镇发展区。研究了西宁市城市空间演变规律,分析了城市发展条件,从而提出主城发展战略,即首先构建中央都市发展走廊,强化西宁的城市凝聚力,逐步形成板块空间发展模式,强化服务功能的中轴集聚效应,提高城市发展能级;其次构建"三川六岸"的滨水空间。  相似文献   

16.
蔡文新 《北京农业》2011,(33):205-206
农业作为浙江省的国民经济体系重要内容,对推动浙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研究立足于浙江省台州市天台县农业发展状况,以发展循环农业系统为当前农业建设的发展方向,通过选择适合的发展模式,加强观念、制度、手段等多方面努力,实现战略发展目标,促进可持续发展。本文将对循环农业系统结构模型进行分析,并以台州天台农业发展为例,提出发展循环农业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7.
坚持两个可持续发展 加强新疆生态环境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可持续发展是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协调发展的重要保证。面对新疆生态环境的脆弱性和现阶段发展中存在的不可持续性等问题,新疆在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科学跨越、后发赶超的过程中必须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走“资源开发可持续、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道路作为必然选择、重要途径和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18.
加快农机化发展步伐,进一步提高农机化发展水平,既是落实科学发展观,促经济发展转变的有效途径,也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实现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直接有效的推动力。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快推动农机化事业又快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19.
任志艳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4):8679-8681
通过分析汉中经济发展现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实现区域经济突破发展的新模式——汉中经济捆绑发展模式。介绍了捆绑发展和经济捆绑发展的含义及类型,并探索了汉中地区实施经济捆绑发展的模式和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20.
干旱区生态与经济系统耦合发展模式评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干旱区生态和经济关系,对促进干旱区社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作用重大。研究通过对干旱区生态要素与经济要素耦合关系的分析,建立了干旱区生态与经济系统耦合发展的评判模型、标准和指标体系,并以新疆为例,分析了当前新疆15个地(州)市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耦合状况及耦合发展模式。结果表明,新疆生态环境整体水平和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水平较低,15个地(州)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存在明显差距,生态与经济耦合发展的总体水平较低,并呈现出协调发展经济主导型、低水平协调发展生态滞后型、低水平协调发展同步型、轻度失调发展经济滞后型、中度失调发展经济损益型、严重失调发展经济损益型6种生态经济耦合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