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饲用酶制剂分为淀粉酶、蛋白酶及脂肪酶等单一酶制剂和复合酶制剂,作为一种天然绿色添加剂在家畜生产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在提高家畜饲料营养物质利用率和生长性能方面有着良好的使用效果.但是饲用酶制剂在毛皮动物生产上的应用还处于探索阶段,需要进一步研究.本文概述了饲用酶制剂的种类、作用和影响因素,并且对饲用酶制剂在家畜及毛皮动物生产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2.
白1975年美国饲料工业首次将微生物酶作为饲料添加剂应用到配合饲料中以来,饲用酶制剂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研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微生物脂肪酶(1ipase EC 3.1.1.3)即三酰基甘油酰基水解酶,又称碱性脂肪酶,它不仅可催化长链脂肪酸甘油酯水解为甘油和脂肪酸,还能催化此水解反应的逆反应一酯化反应。作为重要的工业用酶,已广泛应用于制革、食品、洗涤剂等传统工业领域,但在饲料中的应用研究,我国还处于试应用阶段。  相似文献   

3.
《养猪》2017,(4)
研究旨在探讨不同能量水平下添加脂肪酶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养分消化率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采用2×2因子设计,选择200头21日龄健康杜长大三元杂交断奶仔猪,平均体重为(7.3±0.15)kg,按体重相近、公母各半的原则,随机分为4组:高能组、高能组+300 g/t脂肪酶、低能组、低能组+300 g/t脂肪酶,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10头仔猪,试验期28 d。结果表明:1)与高能组无脂肪酶相比,高能组+300 g/t脂肪酶、低能组无脂肪酶、低能组+300 g/t脂肪酶日增重分别提高26.4%、29.5%和35%(P0.05),日采食量分别提高31.4%、23.3%和28.1%(P0.05);2)降低断奶仔猪饲粮能量水平显著降低干物质和总能的表观消化率(P0.05);3)断奶仔猪饲粮添加脂肪酶有提高干物质、氮和总能表观消化率的趋势;4)脂肪酶降低了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P0.05);5)能量水平和脂肪酶在整个试验期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养分消化率和血清生化指标无互作效应(P0.05)。总之,在该试验条件下,断奶仔猪饲粮中添加300 g/t脂肪酶提高了生长性能,促进了脂质代谢,有提高氮、干物质和总能表观消化率的趋势;能量水平降低0.42 MJ/kg对脂肪酶的应用效果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4.
脂肪酶是一种重要的工业用酶,广泛应用于食品、纺织、化工、医药、饲料和能源等领域。目前,脂肪酶应用于饲料工业的研究相对较少。文中就脂肪酶近年来在饲料工业中的应用研究做简要的综述,为今后脂肪酶在饲料中的开发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家蚕肠道产酶菌的分离与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明家蚕肠道菌在食物消化过程中的作用,有助于微生态饲用添加剂的开发研究。从家蚕肠道中分离出30株菌株,并研究了它们的胞外淀粉酶、蛋白酶、纤维素酶和脂肪酶的产酶能力。在家蚕肠道中存在着可以分泌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和纤维素酶的菌株。在分离到的30株肠道菌株中,产4种酶的有1株菌,产3种酶的有4株菌,产2种酶的有2株菌,产1种酶的有11株菌,不产酶的有12株菌。在产酶菌中,有9株菌株能分泌蛋白酶,能分泌脂肪酶和纤维素酶的各有7株菌,有8株菌株能分泌淀粉酶。家蚕肠道菌中的各种产酶菌高达60%,表明了肠道菌在家蚕食物消化过程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6.
本文旨在建立胰脂肪酶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基础上研究纳米氧化铈对蛋鸡胰脂肪酶活性及基因表达的影响.试验选择26周龄健康商品蛋鸡384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12只鸡.以玉米-豆粕型饲粮为基础饲粮,在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0(Ⅰ组)、30(Ⅱ组)、60(Ⅲ组)和90 mg/kg(Ⅳ组)的纳米氧化铈,试验期7周.结果表明:1)本试验建立的胰脂肪酶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具有线性关系好,特异性、敏感性、重复性高等特点,可用于检测胰脂肪酶mRNA表达水平;2)Ⅲ组胰脂肪酶活性显著或极显著高于Ⅰ组和Ⅳ组(P <0.05或P<0.01),胰脂肪酶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由此得出,饲粮中添加60 mg/kg纳米氧化铈可显著提高蛋鸡胰脂肪酶活性,上调胰脂肪酶mRNA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   

7.
本文旨在建立胰脂肪酶实时荧光定量 PCR检测方法的基础上研究纳米氧化铈对蛋鸡胰脂肪酶活性及基因表达的影响。试验选择 26周龄健康商品蛋鸡 384只,随机分为 4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 12只鸡。以玉米 -豆粕型饲粮为基础饲粮,在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 0(Ⅰ组)、30(Ⅱ组)、60(Ⅲ组)和 90mg/kg(Ⅳ组)的纳米氧化铈,试验期 7周。结果表明:1)本试验建立的胰脂肪酶实时荧光定量 PCR检测方法具有线性关系好,特异性、敏感性、重复性高等特点,可用于检测胰脂肪酶 mRNA表达水平;2)Ⅲ组胰脂肪酶活性显著或极显著高于Ⅰ组和Ⅳ组(P<0.05或 P<0.01),胰脂肪酶 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由此得出,饲粮中添加 60mg/kg纳米氧化铈可显著提高蛋鸡胰脂肪酶活性,上调胰脂肪酶 mRNA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   

8.
微生物脂肪酶是工业用脂肪酶的重要来源,是生物技术和有机化学应用中广泛使用的酶类之一。文章从微生物脂肪酶来源、酶学特性、在动物消化道中的营养效应和作用机理方面进行综述,主要介绍国内外关于脂肪酶应用在动物饲料方面所取得的一些研究成果,为微生物脂肪酶在饲料中的开发与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脂肪酶作为一种重要的工业用酶,广泛应用于食品、制革、饲料、洗涤、油脂化工等传统的工业领域.从微生物脂肪酶的种类、结构、性质、产脂肪酶菌株的筛选鉴定、微生物脂肪酶的固定化以及微生物脂肪酶在饲料中的应用等方面对微生物脂肪酶相关研究进行了介绍与综述,以期为脂肪酶在饲料中的开发应用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0.
试验旨在研究在基础饲粮中直接添加和通过降低代谢能后添加脂肪酶对白羽肉鸡生产性能、血液生化指标、腹脂率的影响。试验选用1日龄健康的艾维茵白羽肉鸡600只,随机分为4个组,每个处理5个重复,每个重复30只鸡。其中,正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Ⅰ组饲喂基础饲粮+100 g/t脂肪酶,负对照组采食饲粮的代谢能比基础日粮低209 k J/kg,试验Ⅱ组饲喂负对照组中添加饲粮+100 g/t脂肪酶。试验周期为42 d。试验结果表明:通过直接添加和降低代谢能后添加脂肪酶均可提高肉鸡生长性能、改善血液生化指标及降低腹脂率,其中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含量、低密度脂蛋白及腹脂率降低幅度达显著水平(P0.05)。同时,通过降低代谢能后添加脂肪酶,试验肉鸡生长性能可达到正对照组水平,饲料成本降低明显;血液中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含量、低密度脂蛋白含量显著降低(P0.05),而且肉鸡腹脂率降低水平也达到显著效果(P0.05)。  相似文献   

11.
为探究饲料中添加海洋脂肪酶及单细胞蛋白对白羽肉鸡生产性能和肠道微生物区系的影响,本试验将240只7日龄白羽肉鸡随机分为4个处理组,脂肪酶在试验组1、试验组2和试验组3饲料中的添加水平分别是2 U/g、4 U/g和6 U/g,单细胞蛋白在试验组中的添加水平均为500 g/t,对照组在饮水和日粮中不添加任何添加剂。研究结果表明:在饲粮中添加海洋脂肪酶及单细胞蛋白显著降低了白羽肉鸡的料重比,通过高通量分析肉鸡盲肠微生物区系,显示菌群结构主要由厚壁菌门、变形菌门、拟杆菌门和疣微菌门4大类构成,海洋脂肪酶及单细胞蛋白显著提高了试验组瘤胃球菌科Ruminococcaceae_unclutured(属)的微生物数量,这可能是试验组白羽肉鸡生产性能得到改善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旨在研究低能饲粮中添加脂肪酶对肉鸡生长性能及养分利用率的影响。试验分为前期(1~21 d)、后期(22~42 d)2个阶段,并采用2×2+1因子完全随机设计,分别为正对照(PC,饲粮能量前期12.13 MJ/kg,后期12.76 MJ/kg)、负对照1(NC1,饲粮能量在PC基础上降低210 kJ/kg)和负对照2(NC2,饲粮能量在PC基础上降低420 kJ/kg),以及在NC1和NC2基础上添加200 g/t脂肪酶(1 000 U/kg脂肪酶),每个处理6个重复,每个重复22只鸡。结果表明:1)与PC相比,NC1 22~42 d料重比(F/G)有提高趋势(P<0.10),屠宰率及全净膛率显著降低(P<0.05);NC2 42 d体重(BW)、22~42 d和1~42 d体增重(BWG)有降低趋势(P<0.10),22~42 d F/G有提高趋势(P<0.10),1~21 d及1~42 d F/G显著提高(P<0.05),表观代谢能(AME)显著降低(P<0.05)。2)与负对照相比,NC1+脂肪酶有提高半净膛率和粗脂肪(EE)表观利用率的趋势(P<0.10);NC2+脂肪酶有降低1~21 d F/G、提高EE表观利用率的趋势(P<0.10)。3)NC1+脂肪酶和NC2+脂肪酶各阶段BW、BWG、F/G及AME与PC无显著差异(P>0.05),各处理采食量差异不显著(P>0.05)。双因素分析显示,脂肪酶有提高42 d BW、22~42 d和1~42 d BWG及干物质表观利用率的趋势(P<0.10),显著降低了22~42 d和1~42 d F/G(P<0.05),有降低1~21 d F/G的趋势(P<0.10),显著提高了EE表观利用率(P<0.05)。由此可知,饲粮能量分别降低210和420 kJ/kg后,不同程度降低了肉鸡后期及全期BW和BWG,提高了各阶段F/G。在低能饲粮中添加1 000 U/kg脂肪酶能够显著改善后期及全期F/G,从而改善肉鸡BW和BWG,且NC2+脂肪酶的效果优于NC1+脂肪酶。  相似文献   

13.
脂质作为"三大营养素"之一是动物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具有丰富的生理功能。脂肪酶通过逐步水解反应将甘油三酯水解为甘油和脂肪酸,对脂质的消化、吸收及代谢发挥调控作用。目前对脂肪酶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甘油三酯脂肪酶、激素敏感脂肪酶及单酰甘油脂肪酶。在"全面禁抗"的大环境下,酶制剂是替代抗生素的良好选择之一,在畜禽生产中合理应用脂肪酶可补充动物内源酶缺乏,并表现出一定的促生长作用。本文就不同脂肪酶的作用及分泌调节机制进行探讨,以期为其在饲料行业及畜禽养殖业中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饲粮阴阳离子平衡(DCAB)是指饲粮1 kg干物质中所含阳离子和阴离子毫摩尔之差(mEq/kg DM),其可用于全面研究饲粮中矿物质的相互作用。DCAB水平可以影响奶牛机体酸碱平衡、采食量、生产性能、能量代谢和健康。本文主要综述了DCAB的发展背景、生理功能及其在奶牛生产中的应用现状,以期为DCAB在奶牛生产中的进一步应用和相关机制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饲粮阴阳离子平衡(DCAB)是指饲粮1 kg干物质中所含阳离子和阴离子毫摩尔之差(mEq/kg DM),其可用于全面研究饲粮中矿物质的相互作用。DCAB水平可以影响奶牛机体酸碱平衡、采食量、生产性能、能量代谢和健康。本文主要综述了DCAB的发展背景、生理功能及其在奶牛生产中的应用现状,以期为DCAB在奶牛生产中的进一步应用和相关机制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动物体内存在着多种脂肪酶.它们参与了脂肪消化、吸收、利用的全过程。由于食物中的酯类(以甘油三酯为例)必须先被脂肪酶水解为甘油二酯、甘油一酯和脂肪酸才能被机体吸收,如何提高食物中酯类的消化吸收率成为现在营养学中的新热点.脂肪酶是其中的研究重点.本文综述了动物消化道十二指肠前脂肪酶(舌部脂肪酶、胃脂肪酶)和胰脂肪酶的特点、特性及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旨在筛选出一株高产脂肪酶的菌株并进行鉴定,同时评定所产脂肪酶的酶学性质,为饲用脂肪酶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和实用参考。通过平板法筛选产酶菌株,根据菌株形态、培养特征、生理生化试验和ITS-r DNA序列分析确定其属种,并对产酶菌株进行初步的酶学性质研究。从富含油污的土壤中筛选出一株高产脂肪酶菌株FZ-4,并鉴定为白地霉(Galactomyces geotrichum),其初步酶学性质研究表明,该菌株所产脂肪酶为胞外酶,在28℃、250 r/min条件下培养96 h所产脂肪酶活力达16.7 U/m L,该酶最适反应p H为7.5,最适反应温度为40℃,在p H为7.0~9.0和20~45℃具有较好的稳定性,且该酶对C16脂肪酸有较强的底物专一性。分离获得的Galactomyces geotrichum FZ-4是一株高效的产脂肪酶菌株,具有潜在的研究和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18.
饲用酶制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酶是生物化学反应的催化剂,近20多年来,由于生物技术迅速发展,人们进一步认识到酶在动物饲养中的重要作用,世界各国纷纷研制并大量生产饲用酶制剂。1饲用酶的种类及作用目前,世界上研制使用的饲用酶种类繁多,大致分为消化酶和非消化酶两大类。1.1消化酶这类酶动物体内能够合成并分泌到消化道中消化营养物质。在某些情况下,可使用酶制剂强化内源酶作用。酶制剂结构和性质可能不同于内源酶,但功能却相同,主要包括淀粉酶、蛋白酶和脂肪酶等。据众多研究表明,在饲粮中添加a—淀粉酶、蛋白酶等消化酶制剂可提高畜禽的生产性能和饲料转…  相似文献   

19.
微生物脂肪酶与饲料营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由于微生物脂肪酶在生活、生产的各个领域中具有重要作用,它值得人们更进一步的研究应用。本文从微生物脂肪酶来源、结构、性质入手,主要介绍脂肪酶在猪、禽、牛、羊饲料方面,国外所得到的研究成果,为我们以后在饲料中开发应用脂肪酶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20.
饲粮中添加植酸酶已经成为降解饲粮中植酸及其盐类从而提高畜禽对磷利用率、节约磷源矿物质饲料和减少磷排放的有效途径,植酸酶广泛应用于畜禽饲粮配制和养殖生产中。相对猪和鸡,植酸酶在肉鸭饲粮中的应用研究较少。因此,本文综述了在低非植酸磷水平饲粮中添加植酸酶对肉鸭生长性能、骨骼发育和养分利用率的影响以及植酸酶活性与饲粮非植酸磷水平之间定量换算关系方面的研究报道,旨在为肉鸭饲粮配制中科学合理使用植酸酶提供技术支撑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